初秋,满大街还是短袖加牛仔裤、怕冷的肩上扛件外套的时候,母上大人已经拿着秋裤追着社长跑了。
现在这种深秋季节,秋雨绵绵,秋风萧瑟,社长终于觉得穿秋裤不热了,母上大人又早早地安排上了棉裤!!棉裤啊!!!
01
“一条秋裤算什么,我在我妈眼里连条秋裤都算不上!”朋友小甲喝了口酒,苦涩地说道。
小甲,男,29岁,某广告公司副总,年轻有为,事业有成,去年又买房买车娶回了美娇娘,成了大家艳羡的对象。
这样的人也有苦恼?社长怎么都不信。然而,听完他的吐槽,社长更不信了——
“当时大学毕业,家里非要让我回去考公务员,我不喜欢那种政府机关的日子,就拒绝了,我妈又哭又闹,仿佛我不进政府机关就活不下去一般……后来,看我意志坚决,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还是接受了我去私企上班的事实。”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太任性了,因为同级的几个小伙伴,考上公务员的,进了国企的,考上老师的。只有我,是个北京不知名小企业的小员工,工资平平,福利全无。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创出一片天来,不能成为他们的骄傲,但也不能让他们连腰杆都挺不直啊!”
“但是呢,我一路升职加薪,他们的焦虑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厉害。去年过年回家,给亲朋好友介绍我的时候,还是——在北京打工。亲朋好友都以为他们在谦虚,只有我当时差点哭出来,因为我能看到他们眉眼中那种无奈和凄苦。”
“那时候我才知道,只要不捧上他们眼里的铁饭碗,就算是成了马云,也还是个——打工的。”
社长画外音:
时代变了,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也是年轻人的时候,那时候“铁饭碗”是职业追求的不二选择,所以,“铁饭碗”成了他们的安全感。
可是,时代变了,选择多了,长在变化里的年轻人能迅速适应,但他们不行,这时候,代沟应运而生。
时代环境造成了我们的不同,老人的谨小慎微,与我们的闯世界的梦想并非格格不入,若是不一样了,不如带着他们看看这个世界。
比如,社长就建议小甲总带着他爸妈去单位看看他呼风唤雨,保证再回家立马就不一样了!
02
“老一辈的观念就是这样,总是认死理。不过,你爸妈认你还不错了,去年我爸妈给我下了死命令,不带回儿媳妇去,就不认我了!你们也知道我那工作,女的都见不到几个,上哪儿去给他们找儿媳妇!”
朋友小乙,男,28岁半,工程狗,工资不少,满世界跑。他这个婚姻大事,可是被提上日程有些年头了——从他爸妈去单位探过一次亲开始,看到满单位不是小伙子,就是大龄小伙子,再就是老小伙子,连个姑娘毛都没有,他们老乙家可是千顷地一根苗,这下仿佛就要绝了后了。
“从那之后,我每次回家,不是相亲就是相亲,说出来你们都不信,去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和相亲女家一起吃的,邻桌,自个儿吃自个儿的,吃到最后,媒人(我姑姑)冒出来给我俩介绍,我俩都懵逼了!"
“第一,我虽然28了,但真的不急,缘分到了自然能遇到合适的人;第二,那个姑娘才大二啊,过年20岁,我爸妈这是找不到同龄人就“饥不择食”了吗?!”
社长画外音:
在父母心里,婚姻=大事,你不结婚,就是不办大事。古代是为了繁衍生息,有子嗣才能生产,才能吃饭。
现代社会,可能是因为父母退休之后时间比较充裕,再加上代代相传的思维理念,便形成了“催婚”大军的主力。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渐渐年迈,他们觉得照顾不了你几年了,希望能有一个人陪你走完一生。
再说社长朋友并不是不想找另一半,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谁愿意孤独终老啊……
所以社长做了一件好事,把他喜欢的女孩类型悄悄透漏给了伯父伯母……
03
“你们爸妈最多是管得多,那比起我们家那位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一直一言不发的大丙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大丙是我们的老大哥,34岁,已婚,夫妻和美,有一个可爱的小儿子,今年三岁半。
大丙父亲死得早,母亲在老家孤孤单单的,夫妻俩一商量,就把老太太接到了城里平时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买买菜跳跳广场舞什么的,但是问题就来了——
“她每天接完孩子,总喜欢去那边的广场遛两圈,这本来是好事,人嘛,多走走总是有好处的。但是近来,孩子回家的时候,口袋里总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草根,瓶子盖,烟卷头,什么都有,嘴里还老是含着瓜子皮,有时候一口吃好几个。"
“我们就嘱咐妈,让她注意着点,可是情况一直也不见好转。十一假前,我和媳妇提前下班,回去正好路过广场,看到儿子在地上捡瓜子皮吃,我妈竟然在旁边笑着看。"
“我当时就惊呆了,本来想上去问我妈这是怎么回事,可看到那么多人在,还是等到回家才说的。你们猜我妈怎么说?我妈说:"你小时候就喜欢满大街捡东西往嘴里塞,这是你的儿子,没错!"
一句话噎得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好说歹说就是说不通,非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气得我媳妇把孩子送到了娘家,岳母家也不太远,公交车4站地,媳妇说,等孩子习惯改好了,再接回来。我妈就不干了,跟街坊四邻说,我媳妇把她孙子卖了,还跑到我媳妇单位去说……”
“现在我媳妇也回娘家去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就说:“等你离了婚,妈给你在老家找个好的,这女人啊,就如同窗户纸,没了再糊一层就行!”
“我总觉得我妈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她可能是从前清穿越过来的吧。”
社长画外音:
大丙当之无愧成为今日之最惨,他这短短一席话涉及到,城乡观念问题、婆媳问题、第三代教育问题、男人的双面角色问题等诸多历史难题。
对于某些老人来说,儿子是他们的,孙子也是他们的,孙子并不是儿子的,所以儿子要由他们教育,孙子自然也是由他们教育。
但是这时候的妈就不止一个了,孙子有自己的妈,教育权的争夺是婆媳矛盾的重要来源!
其实处理这个矛盾,最重要的是儿子的态度,第一,要分清界限,父母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第二,要把握好态度,老人如同孩子一般,心灵脆弱,容易受伤。大丙妈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型,吃苦耐劳,但是……糙。
比起甲乙二兄的问题,这个妈相对棘手很多,可能需要日积月累地感染与渗透才能一点点扭转她的观念。
所以,社长建议丙兄,还是和妈分开住吧,毕竟家里不是还空着一套小居室么……
给几位兄长出完主意以后,社长突然觉得秋裤棉裤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毕竟社长的妈除了爱给社长添衣服添饭外,其他方面都是很好商量的。
但是社长也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妈,我最近有点烦心事,我们聊聊呗。”
每次这样说的时候,我妈就会特别开心,因为没有一个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多和自己交流心底的想法。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情,有很多事也更容易说通。
年代的差距带来难以统一的思想,那么比他们聪明有见识的你,能不能想一种适合你们的方式,来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呢?
这里是Kindle发烧友的乌托邦
关注我们,获取免费正版杂志
你认为杂志推送很棒,那就点赞告诉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