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视界
微信号 : ttsj2018
1
1
1
晚饭时间,舟舟给孩子们准备餐具、盛饭、夹菜,事无巨细。等庆祝完后,舟舟的儿子很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还噘着嘴。
舟舟在收拾餐具,也没理孩子,结果就听到她儿子说一句:“妈妈,我不要你了”。
舟舟听了还不以为意,笑着对她儿子说:“你不要妈妈,妈妈也可以不要你”。
没想到一句玩笑话,让孩子的情绪崩溃,他抱着自己的头就哭出来了。
舟舟儿子二话不说就跑回自己房间了,舟舟也没去哄他,让他自己消气。第二天起来,孩子还在气头上,也不吃早餐,不跟家人说话。
舟舟跟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还在劝她说应该找个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看看,她却说,“没事,他就是那样,经常发无名火,过两天就好了”。
1
2
1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在......
孩子哭闹、发脾气是父母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像舟舟一样,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对孩子的情绪置之不理,让孩子自己收拾心情。
但这样做,孩子不仅会觉得你对他不关心,可能会关闭他与你交流的通道,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极其不利。
舟舟的孩子就是这样,虽然不哭闹了,但是心里的怒气犹存,接下来几天与舟舟的交流语言越来越少。
其实,心理学家有研究发现,孩子哭闹、发脾气,是在向亲人求助,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式。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孩子的哭闹根本原因是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没有得到重视。
舟舟昨天还跟我说,她老公和孩子好好交流了一番,才知道儿子之所以说讨厌妈妈,主要是因为他觉得生日那天妈妈对其他孩子比对他好,好几次都只给小伙伴们夹菜。
但是以前他都是妈妈的中心,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给自己,巨大的待遇落差让他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存在感很低。
舟舟听他老公讲完后,哭笑不得,小小年纪就学会吃醋。不过仔细回想当天的情景,她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1
03
1
孩子发脾气,这4件事千万不能做
相较于舟舟的“冷漠法”,其实以下几种做法也是父母常用的,但效果甚微,还会有反作用,家长千万不要再做了。
你闹,我就打
昨天晚上去商场买东西,逛文具区,看到一个小女孩哭得稀里哗啦,小女孩的妈妈指着她说:
“再哭,等下扇你一巴掌”。
年轻妈妈以恐吓、威胁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小女孩哭得更厉害了,年轻妈妈拽着孩子就往扶梯方向走。嘴里还念叨着:“下次再这样,什么东西都别想要了”。
父母以为打、骂就能“唬住”孩子,不让他惯出臭毛病。这样其实只会激发两人之间的矛盾。
另外,孩子也有羞耻心,当着大家的面被骂,这样有损“面子”的经历可能他会记一辈子。
你哭,我就怂
妈妈:“现在天气变凉了,那个东西你不能再吃了,等下拉肚子”。
女儿:“别的小朋友都可以吃”。
妈妈:“说了不行就不行”。
女儿哇哇大哭,妈妈立马心软了,赶紧答应,“好好,今天就给你买一根,下次就不能吃了”。
看到孩子心情不爽,就答应孩子的各种要求甚至以一些美好的奖励转移他的情绪。
“如果你再哭,下个月的零花钱就不给你了”。
这种“妥协式”做法,也许能快速让孩子停止哭闹,但是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孩子会觉得哭闹是一种可以要挟父母的有效方法。
另外,利用一些奖励刺激孩子,其实只是转移了孩子的情绪,父母更应该做的是理解和安慰,找到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及时解决,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委屈就妥协。
你闹,我就“念”
孩子一撒泼,父母就好像变成了唐僧,一直在旁边念叨。
“你知道你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出门前我们就说好了今天只能买一种玩具,现在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呢?不讲诚信的孩子不可爱......”
父母“唐僧念经般”,把古今中外名人榜样的故事都搬出来了,就像一个演说家,讲了一堆的大道理,可是这样管用吗?
孩子哭闹,首先是情绪上的表现,心里有一股怒气,父母讲再多的道理,他都很难听进去。
于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父母讲道理,孩子不听,父母开始火冒三丈,“家庭战争”随时爆发。
道理孩子都懂,他有情绪,父母却只会碎碎念,这会让孩子觉得爸妈根本不理解自己,情绪没有得到疏解,反而容易让孩子有受挫感。
1
04
1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
孩子哭闹时,父母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视并引导孩子处理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
闺蜜有一次外出办事,她老公和孩子在家,晚上回来的时候却看到孩子在房间里哭,闺蜜赶紧去安慰孩子,抚摸他的头。
“浩浩,怎么了,出门前心情还好好的,是谁把你惹哭了?跟妈妈说说”
浩浩准备倾诉时,闺蜜老公在旁边说:“10岁的人了,连个鱼都不敢捞,男孩子胆子这么小,以后怎么做大事?”。
闺蜜没有回应老公的话,而是问孩子:
“妈妈知道你从小就很爱惜小动物,你不敢捞鱼是不是觉得会弄伤它。”
浩浩点头,闺蜜继续说道:
“爸爸刚刚的语气可能有点严肃,你会生气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发泄出来,但是不要让自己一直在气头上,爸爸指责你时,你可以跟他说出你的担心”。
浩浩情绪慢慢平复,也不哭了。
“妈妈知道你珍爱小动物,但如果你轻轻地抚摸,是不会伤害到它的”。
浩浩频频点头,跟闺蜜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不会这样了”。
最后,闺蜜手把手教浩浩给鱼缸换水,浩浩捞鱼时手也不会颤抖,还感受到养鱼的快乐。
闺蜜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原则来进行的,处理情绪—引导行为。
闺蜜理解、接纳孩子的愤怒,通过重复孩子的情绪,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孩子明白自己生气的原因,并教会孩子学会面对恐惧的事情。
孩子闹情绪,是正常的,不要把它看作洪水猛兽。当它发生时,父母不要乱了方寸,应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有条不紊地引导孩子认识情绪、疏解情绪,那也是在帮助孩子成长!
♥女人心烦的时候,记住这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