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欢传统文化的,她精炼、深邃,如醇香的酒,越品越有滋味。她真不愧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走到今天的老者,字字句句充满了智慧,尤其在做人方面,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她总结出了符合人的心理,人的本性的规则,这要你能真正懂得她的含义,你就是一位智者。
原来始终不明白,我们中国怎么会“ 男尊女卑” ,女人没有地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整日只能围着锅台转,生儿育女,成为繁衍生命的一个工具;什么“头发长见识短”“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的女子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用姓氏来带替,等到出嫁后还要在自己的姓氏前冠以夫姓。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一种很重男轻女的思想,为了传宗接代的意识使得这种思想如幽灵般束缚、困扰着中国女性自身的发展。可喜的是现代社会这种封建余孽逐步消除,竟有些向着所谓的阴盛阳衰的方向发展。我的疑问是,这种种现实,和我理解的传统文化是相悖的,用真正的传统文化理解的话,不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的传统哲学我理解的是可总结为一句话:一阴一阳即为道。当然这是从传统经典中看到的,我觉得有道理,她是从自然界的规律中得来的,应该找不到可以怀疑的东西。阴阳可以相互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应为一,是事物的两面,是统一于一体的两种性质。阴阳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属性不同,一主一从,一动一静,事物就是这貌似相反的两种性质的相互依托中存在着的。
如此说,男和女两种性别就应为这人类的一阴一阳,他们应是两种性质的存在,相互依存,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的,并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来就是一体。男孩天生好动,富有冒险,探寻新奇,富有攻击性;女孩天生文静,心细,耐受力强。天生的性质符合一阴一阳的特点,但为什么形成社会上偏重一方,重男轻女的现象呢?
或许是在传统文化里的“男尊女卑”的表述是一个错误,再或者是人们对于这几个字的误读,没有真正的理解传统文化中的这种表达?我感到可能是后者,是因为人们的误解。即便不是造成历史上重男轻女现象的根源,对这一观念也是一种误读。上面是从哲学的原理上说不过去,是违背最基本的原理的,既是阴与阳之间的关系,又怎能有轻重之分呢?那么,怎样解释“男尊女卑”这几个字呢?尊与卑也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尊为鼓励,为阳性,并不是尊贵的意思;卑为谦逊,并不是卑微、卑贱的意思,尊与卑应是对待事物的两种态度,和谦虚和骄傲相接近。那男人为何要“尊”?就是男人需主动进取,对待男人的正确方法是鼓励、尊重,保持男人的进取之心;女人为何要“卑”?就是女人需要稳定,作为女人的正确方法是谦虚,或者说是示弱。女人的示弱更能激发男人的进取心和保护女性的意识,女性的示弱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果这样解释,男尊女卑的思想就同传统的哲学相统一了。但究竟是不是呢?我不清楚,因为自己没有深入研究过传统文化中每个词的来源。从实际生活中的感受的确感受到的是很多人们没有领悟到上述的道理,造成了许多的人间悲剧,许多人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以致不能领悟。放眼我们的生活里,尤其是夫妻关系中,做妻子的以为强势,不鼓励、不尊重男人,那你看,她的家庭是不是会发生问题,造成状态的失衡,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子女,是不是容易产生问题。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女人们,能把事业做好的,能有所成就的,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的,应该是懂得是弱的女人。过于强势,过于阳刚,即便是事业上小有成就的所谓女强人,是否享有一种幸福的生活?无论谁,如果守住自己的本分,顺应天性,它与自然,与社会的相处是自然的,和谐的。
你遵守着“男尊女卑”的与人相处的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