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西贬中、崇洋媚外、废弃国学、鄙视传统、重理轻文,始终是中国近现代主流意识和文化教育的潜规则。我国青少年几乎没有接触过正宗的传统文化,他们所了解的孔孟老庄,仅仅是从语文课上获得那一点被严重歪曲的形象和片面的知识。试问那些辱骂自己祖宗和传统文化的人,你们真正读过四书五经吗?你们对自己祖先的智慧了解多少?
近来不少有识之士就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有建树的文章,同时也不乏个别数典忘祖之徒,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厚颜无耻地抛出“中国的传统,必须批判”的论调。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学习者,我一直深感传统文化之伟大。面对这样误己、误人、误国的谬论,岂能不愤慨痛心!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侵袭,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在不自觉与不情愿之中已被慢慢洗脑,总觉得西方的文化就是好,而自己的祖宗咋就那么坏。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受尽屈辱,自信心丧失殆尽,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把以往所有的传统都当做落后的根源。
在史无前例的“大革文化命”中,所有的对中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都被踩在了脚下,而所有的农民起义军和强盗首领则被冠以“英雄”的称号。如今,虽然这场“革命”已经过去30年了,但它带给我们中国人——所有的内地中国人,从普通人到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学生到白发教授,心灵上的创伤和扭曲一直都没有彻底修复。 被“文化大革命”洗脑的一代,以及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还有很多人抱着“破四旧”的想法,把一切国学和传统文化都当作“封建迷信”来看待。
我们现在是否已经进入“后文化大革命时代”?
主流媒体上自然见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即使言论相对自由的网络上,也多半倾向于否定传统。我在网上见过很多极其荒谬的贴子。如果是认识上的错误倒还罢了,但是那些纯知识性的国学常识却被很多人搞得一塌糊涂。试问,一个连国学常识都没有的人,有什么资格批判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数千年,成为璀璨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全世界向往。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育,重视生态,提倡修身养性,敬畏自然,在文学和艺术等诸多方面均有永恒不朽的价值,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这笔财富的价值无论古今中外,无论过去、现在、未来,都丝毫不会有所贬损。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是这笔财富的创造者、拥有者、使用者和发扬者。珍爱祖宗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完整地传递给子孙后代,造福人类。
面对数千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我们该怎么“批判”?有什么资格“批判”?我们究竟懂得多少?这些人尽管声调各异,工具有别,但“批判”传统文化的动机和目的都明显一致,那就是要否定和抛弃祖国文化遗产。因为“批判”不等于批评,更不等于评论、评议,“批判”是对被批判者的全盘否定和彻底抛弃。在现实生活中,“批判”的目的就是让被批判者当众出丑、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经过“文革”的人谁都会清楚这一点,“批判”一词早已被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文革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难道我们转眼就忘吗?
此外,“批判”还包含着两个前提:一是批判者的绝对正确,二是被批判者的绝对错误。很不幸的是,这两个前提并非是必然和当然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这种批判恰恰是无知对有知,错误对正确,谬论对真理的攻击。
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有些不肖子孙也就只看到了这棵大树的一枝,甚至是一叶,就把这一枝一叶的斑点看成或说成是这棵大树的腐烂。如此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以偏概全,无知无耻地诋毁传统文化,亲痛仇快,令人慨叹!这帮愚昧无知、偏执狂妄的不肖孙子,有什么资格对中国传统文化吹毛求疵?亏他们还在说汉语,写汉字,竟然连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国学的启蒙水平都达不到,竟然有脸站出来数落和讥笑自己的祖宗!一口一个“批判”、一口一个“打倒”,将文革造反派的那一套作风承袭下来。他们似乎不惜用自己的无知当作人体炸弹,对传统文化进行恐怖主义袭击,结果只能是毁灭了自己,伤害了他人,又给传统文化造成诋毁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