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妈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是“不可以”
日期:2018-10-11 18:45:51 作者:青杏编辑部 阅读:

我妈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是“不可以”

  前天给大家推荐《迟来的告白》这本书(见:她写书、拍纪录片,只为靠近同性妈妈),有人问我,作者的妈妈对她一直都不温柔关怀,甚至忽略了她被爸爸性侵的迹象,为什么她一定要理解妈妈呢?糟糕父母都值得被原谅吗?

  书里有作者自己答案,但我想,理解不等于原谅,原谅也不等于认同与父母和解,有时只是让我们知道对方做错、做不到的地方,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困境视野局限,但不是“洗白”或纵容,不代表小孩子被不温柔地对待合理的。

  我想起我的妈妈,她不至于有多么冷漠,但也对小时候的我莫名斥责和控制过,对我的心理需要视而不见过,让我孤独委屈大哭过。长大后,知道了作为一个女性、妈妈、家庭主妇经历和心理,才理解了她为什么会那样做,从心疼自己,到更心疼她。

  || 为什么对我那么不温柔?

  我儿时记忆重要组成部分,是妈妈总在发脾气,反复数落我“没用”。小心打翻了小半碗汤,或者夹菜还没夹到碗里的时候它掉在餐桌上,我妈就会怒吼一声,然后黑很久的脸,边凶我边收拾。而我就会陷入自责、懊恼、后悔情绪,低着头不说话。

  随着长大,我慢慢认识到妈妈发的脾气并不是太有道理。我听到亲戚们说,“小孩子手那么小,拿不好碗筷正常的”“不就是一点小事嘛,那么生气”,看到别的小孩子原来那么顽皮听话感觉到老师又都那么温柔。开始对妈妈的暴躁感到委屈、不解、和愤怒

  我在家之外的开心,也常常会在妈妈那里被破坏好朋友一起买的连衣裙,高高兴兴拿回家,被妈妈嫌弃太短,不允许我穿。朋友邀请参观学校广播站,回来兴冲冲地告诉妈妈说我上了高年级也要去广播台,跟着男音乐老师一起做播音。妈妈说:“你好学习不行吗,不要去参加这些有的没的,还只有一个男老师指导,我不同意。

  她还要求我一放学就马上回家,不要在学校玩。有次她答应我去同学家玩上一个下午,我开心疯了,玩到忘记时间,晚了半小时回家。一进门,就看到我妈的脸已经黑得像大风暴前夕的天空

  “你玩到这么晚,是不是疯了?你不要回来算了!没用的东西!”

  我在同学家得到的开心被她的责骂全部冲走,心情跌落到谷底。我想,不就是晚了一点回家吗,至于吗,那我以后再也不要出去好了。

  我慢慢意识到,妈妈好像从来不好奇关心我的精神我喜欢什么,有没有朋友,快不快乐,都不重要,她只关注我有没有按时回家,吃没吃饱,会通过阴沉脸色和责骂逼我吃完饭,我实在吃不下了干呕,也会被她说没用,说她小时候家里穷得不行,去偷别人家番薯,被逮住痛打,而我有饭吃却不吃。

  我听过她念叨过许多小时候的不幸经历:家中穷困外婆重男轻女,只让她上了两年小学,要她在家做各种重的轻的家务活,伺候长辈兄弟,还动辄打骂她,丝毫不关心她的病痛饱暖,后来又不经她知情就把她“许”给我爸。

  相比之下,妈妈一点都不“重男轻女”,她打叛逆的哥哥,但从来不打我,送我上学,给我钱买文具,逼我吃肉,冬天把我包成粽子可是,她为什么那么暴脾气,因为小事情就用言语伤害我呢?为什么就不关心我快不快乐,有没有朋友,不参加课外活动会不会很离群呢?

  到了中学时代,我一直还是做乖乖女,妈妈的脾气也好了很多,而我有了好闺蜜可以倾诉,也不再那么想要妈妈的理解了。但有时候在妈妈对我想打耳环、想和同学去旅游等请求绝对不行”的时候,我又会为她对我的关心和爱感到困惑

  || 世界对她,也不温柔

  大学某一年的暑假,表姐来家里做客,跟我倾诉,养育两个小孩特别累,又是丧偶式育儿,生活一地鸡毛

  “大的小孩学习不认真,要辅导功课、盯着做作业,小的要喂饭,特别难喂,好不容易喂进一碗饭等下又吐了,又要赶紧收拾,然后要哄着别让他哭闹吵到大的孩子学习,我晚上就是做家务带小孩,有时真的好暴躁想打他们,老公不管事不说,还说是我太急躁根本不懂女人的心情只能熬到他们上中学了。”

  我心里咚的一声,好像有一扇长期紧闭的门忽然被打开一道缝。我问妈妈,她会不会很有同感。妈妈说,当然啊,那时每天做不完的家务,常常刚擦了桌子你又洒了汤在上,洗了碗又洗衣服,腰酸背痛又烦躁

  我忽然能理解她以前因为小事发的脾气了,但还是想知道,她会不会对发过的脾气感到内疚后悔。我笑笑说:“你以前一生气就骂我没用。”她说:“是啊,不然骂你什么咧,我可不会像你外婆那样把脏字、诅咒都骂出来。”

  小时候没有几乎得到外婆的疼爱,在饥饿劳累、打骂里成长,所以当有了小孩,她非常注重避免外婆犯的错误,要我吃饱穿暖上好的学校,不能骂我脏字。虽然我还是会因为她的斥责感到受伤,埋怨她不关注我的精神世界,但她已经在她的认知范围里做得很好了。

  而她暴躁脾气背后压抑的精神世界,也许从来无人顾问,她自己可能都忽略了。

  我的日记本里摘录过一段忘记标注出处句子,很符合我对妈妈认识的变化“因为觉得某个人对自己有义务,应该给自己什么,所以你没有得到,就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尝试理解他,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有局限的人,这个世界对他也不温柔。”

  随着成年长大,和妈妈聊的话题越来越多,也对她的过去有了更多了解。在和她聊刚曝光的一起幼儿园性侵事件时,妈妈说,她九岁时,村里就有一个同龄的女孩子好像是被一个老头性侵了,后来只是赔了点钱,然后女孩一家离开了村里,过两年一家子又回来了,但女孩子不见了,说是走丢了。

  “我经常想起这件事的,觉得好可怕,所以我自己一直都很警惕的,很怕这种事情落到自己身上。你们还很小的时候我也很担心啊,你们晚点回家我都急死了人心不可测,你们又那么单纯。”

  我早就猜到,她不允许我穿太短的裙子,太晚回家,和同龄人去旅游,参加要和男老师独处的活动,都是因为担心我,而不是故意要掌控限制我、让我不开心。但我听了她说的故事才知道,原来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身边女孩被性侵,所以才格外警惕、对我尤其严格。

  || 我们都需要性别平等环境教育

  因为有风险、有坏人,就要求女生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她们快乐自由地去打扮自己、去玩、去成长,其实是很不公平。这会助长受害者有罪论,让人觉得女孩子如果受到侵害,是她不检点的结果

  给女孩子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赋予,而不是禁止,是对抗勇气方法,而不仅仅是保护措施女性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要去开拓,而不是一直被教导如何待在固定有限的空间里。

  但是,妈妈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和社会,都没有给她安全感,没有给她成功对抗的希望在她的成长经历里,性侵女孩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受害的女孩甚至不得不离开村子,最后竟然下落不明

  所以在她的认识里,世界太残酷,对抗有时好无力,家人也做不了什么,女孩子那么脆弱无助,只能做好自我保护了。而妈妈所能给我的保护,也就是一道道禁令。

  以前我会心疼那个被妈妈各种严令禁止和斥责的小小的我,但现在,我好像更心疼那个小时候自己心惊胆战,生了女儿后又为女儿的安全提心吊胆的妈妈。我能想象,将来我结婚了,她还可能为我在婆家会不会受欺负而深感担忧

  了解妈妈的童年,知道她被剥夺读书的权利、被迫走入婚姻,又做一个劳碌的家庭主妇的经历和不容易,我才理解了她以前的暴脾气、严格要求和对我精神世界的不关注,不再耿耿于怀了。那些不温柔,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坎坷经历所带来的局限性,而她已经在她的认识范围里,给到我力所能及的保护和教育了。

  而她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让我上大学,接受知识和新观念,所以我才有了更多性别平等的意识,对抗不公平的勇气,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我才能意识到她对孩子的保护式、限制式教育其实并不好,但又能理解她的不足

  有时想想觉得很心疼妈妈。就在前几天,和妈妈聊天,说到生小孩,我对她说:“哎呀,我不想生小孩,但我好想你是我女儿啊。”

  妈妈哈哈笑,问我为什么这么说。我说,外婆没让你上学,可惜了你这么聪明,我想送你去读书,还有你不是梦想参加国家球队嘛,我也想让你去当运动员。我想让你自由做自己。

  她说,“其实重要的是看生在什么地方和年代啦,也不完全怪外婆。”

  听她这么说,我又心里一酸了。

  今天(10月11日)刚好是第7个国际女童日,在世界的各个地方,还有很多女孩子,一出生就被遗弃,遭遇暴力,比男孩更早地结束受教育,分担家庭压力。童年时期受到的不公,又会影响她们将来一生的选择和遭遇。

  我永远都不会原谅施加于儿童身心的暴力,不会与性别不公平和解。妈妈做不了我的女儿,她的童年,青春,和整个人生都不再有第二次机会了,她受过的伤害不能被抹去,而我只能给她倾听和理解,和她温柔相待,明白我们一代代人,都太需要努力反思对抗,争取回女孩子被剥夺的太多空间和权利。

  文 | 田野

  图 | 电影《伯德小姐

  关于国际女童日:

  http://www.un.org/zh/events/g/index.shtml

  戳“阅读原文”,读《日常饮食也有“阳刚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妈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是“不可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