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5分钟,每周带你读完一本书,
成为更好的自己
领读人|左小夏工作室
《梦的解析》共读第六天
各位书友们大家好,昨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梦境素材的来源,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潜意识是如何将这些素材整合加工成梦的。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梦的解析》第六部分——《潜意识里的造梦工厂》。
在攻破梦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这个难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潜意识”。
所谓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已经存在了,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部分。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我们是无法察觉潜意识的,但它确实影响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情感等等,而潜意识里藏匿着各种原始的冲动和个人的创伤性经历,这些冲动和经历也在不断寻找日常琐事里的可以入梦的片段,将这些片段投放到造梦工厂中,为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梦境。
我们每天大约要走10000步,说7000个字,与800个人擦肩而过,在这其中,能够入梦的素材数不胜数,而真正进入我们梦中的日常琐事却寥寥无几。
这其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梦的筛选功能,还有造梦工厂对梦境的大量的凝缩活动。
如果你发现梦中有毫无意义的新造词或者感觉梦中事件不符合现实,那就可能是因为梦中的素材是被浓缩了。
就比如我们在昨天的共读中提到的植物学专著的例子,一个医科在读生梦到自己写了一本植物学专著,这是两个事件凝缩起来的:一是他最近在研读一些学术专著,二是他无意识中记住了当天看到的一本关于植物学的书。
梦中的事件不会凭空而来,有时候你辨别不了它的出处,是因为在造梦工厂里,梦会把几件事进行凝缩提炼。
如果我们将梦境比作构思精巧的图画,那么隐念就是绘画者创造时所倾注的情感。
我们要知道,隐念的核心不会入梦,包含着诸多精神能量的隐念,在造梦过程中,会“乔装打扮”,进行移位。
一个中年男人讲了一个他四岁时做的梦,他梦到有人给了他两个大梨,他吃了一个,把另一个放在卧室的窗台上。
这个梦可以用移位机制来解释:两个梨是母亲的两个*,他比别的孩子断乳要晚,以前想*就可以吃。所以,这个梦是在表达想要再得到哺乳的愿望。
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得知,梦可以通过移位和凝缩,用一个概念替代另一个概念,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置换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一首乐曲、一支舞蹈、一幅水墨画,它们都有着丰富的意蕴表达,而鉴赏家要做的事,就是把这种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像的文字写在纸上,让更多的人领略其中的奥妙。
在这里,我们来举两个小例子。第一个,你白天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自己觉得有一段不顺,需要修改,晚上想着怎么改的时候,进入了睡眠。
第二个小例子,有一个朋友最近在钻研一个新项目,但一个思路断片了,他怎么接都接不起来。
晚上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丢了一块拼图,怎么也想不起来放在了哪里,急得满头大汗。这两个例子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将处理事情时的焦虑情绪具象化为某一物体。
在这四种造梦机制中,第四个——校订机制,实际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校订机制的作用,是把无秩序的、破碎的梦的片段串联起来,让它尽量能被看懂。
倘若将前三种造梦机制比作顽皮的孩童,他们不想被人们一眼看穿,所以东躲西藏,甚至把书包、玩具挡在身体前面假装那些物品才是自己,那么校订机制就像是他们的老师,把那三个孩子弄乱的东西尽量收拾好,把空间弄成有秩序的样子,虽然这秩序可能是错的。
比如说,我们之前在第二部分讲过的弗洛伊德关于女病人、朋友、 M医生的梦,前三种机制的作用是将弗洛伊德对他们三人的指责隐藏,变形成假牙、丙酸和腹泻排毒这三个看似摸不着头脑的符号,而校订机制的作用是将这些碎片排序,编织出一个有头有尾的梦。
造梦工厂是如何工作的,到这里就讲解结束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潜意识里的造梦活动,是在寻觅潜在的思想片段,再把这些片段编织成梦。
小伙伴们,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结束了。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研究了梦的来源、梦的改装、梦的本质等等,明天我们将迎来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听!梦在呼唤我们,在这部分中,我们将为这段时间的共读做一个收尾,也将告诉大家,读懂梦到底有什么意义。
END
梦的“底稿”,来源于哪儿?
卸掉伪装吧!梦境
为什么孩子的梦境更为简单?
日“无”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解析共读预告:你的梦就是你真实的自己
领读人:左小夏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12月,从事内容整理、文化创作,文化创意。目前与多个内容创作平台合作。创始人左小夏,多平台签约作者,青年作家,多平台领读达人。本文由365读书()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云公子,爱音乐、爱文学,向往云一样的淡然与悠远,云卷云舒里体味百味人生。听友也可移步喜马拉雅和网易云音乐搜索“云公子夜读”一起品读更多美文。
音频配乐:
1、全秀妍 - 푸른 은빛 달
2、Gandalf - A Place in 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