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有料有格调
婚姻生活智斗小三,职场生活完胜绿茶······到位的情商,在生活中都能八面玲珑。
其实,这些都是偏见。
情商并不是简单的傍身外挂的技巧。
那些大放厥词的“情商”信条,单调地告诉我们高情商的人是怎么做的,应该怎么做,导致很多人对情商出现了偏颇的看法。
真正的情商不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真正认识到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关系背后的规律,结合自身情况,随着自己的特质以得体的原则去投入生活的素养力。
1
敢于承认自我的不足
总认为情商高的人是会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板和不完美。
潜意识里总是告诫你,要在行动中排除那些毫无作用的缺点,使自己的长处发挥最大化的效益价值。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那些推着我们毫不顾忌地大步向前的力量,不完全是那些光鲜靓丽的美好品质。
还有我们极力去隐藏和摆脱的让内心不安分的因素,比如焦虑,比如好强,比如嫉妒,比如敏感……
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里写道:
“一个人最好的模样大概是平静一点儿,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弱点。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所谓的成长,就是越来越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能更好地和孤单的自己,失落的自己,挫败的自己相处,并且接受它,然后面对它。”
成长或许也是,一层一层地将包裹起来的不完美摊开。
是看到镜子中满脸雀斑,毛发枯燥,日益发胖的自己却不大吼大叫,坦然自若地去接受的欣然。
主动去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与过去那个倔强好胜、平庸无奇的自己达成了和解与共识。
这种里外的挣扎与撕扯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2
告知他人自己的不满
她说,女儿自从进了这家公司后,没有一天不加班。
王姐问她:“你不就是一个市场助理吗,怎么会这么忙?”
女儿苦着脸说:“公司事情真的很多,老板什么都让我做。而且同事总让我帮忙,都是我份外的事,不做又不行。”
女儿差点哭了出来:“我只是一个大学毕业两年的市场助理,还不具备说“不”的资格吧!而且拒绝别人不就得罪人了吗,以后怎么在企业混啊。我可不想成为情商低的人。我都郁闷死了,你就别烦我了,行吗?”
于是她十分无奈地问薇安:你说这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就成了情商低了呢?
情商高和不懂得拒绝是两回事。情商高的人都懂得合理地说“不”。
高情商的人,不是那种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王姐的女儿,不愿帮同事做份外的事,但是她又没有勇气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一边辛苦地工作,一边郁郁寡欢。
这种其实是低情商的体现。
所谓的高情商,并不是委曲求全。
3
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想起很久以前自己看的一本书,里面有一句很是有趣的话:
“你每天在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你情商破表,但你不懂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们的确思索着“与人如何相处,才能让别人喜欢你”,所以我们确确实实的忘记了“如何学会和自己相处”。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中说:
我们有两件不能不去爱的事,就是我们的“不安”与“寂寞”。
面对这个繁杂的世界,我们要学会去爱我们的不安与寂寞,也就是学会与各种由不安和寂寞衍生出来的情绪相处。
我们不应该否定这样的自己,而应该找到与各种各样的自己相处的方式。
《欢乐颂》里,很多人都认为樊胜美的情商高。
她是HR老司机,深谙办公室政治,在关关和小蚯蚓面前,更是以大姐自居,对她们的困惑分析的头头是道。
其实并非如此。她最常说的话就是,“为什么你们都过得那么好,而只有我自己那么穷”。
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的人,又怎会是真正的高情商呢?
贫穷与否,并不是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决定的,而是源于自身是否满足。
正如一位画家所画,“一个满是白骨的骷髅架子才是最可怕的行尸走肉。”
当我们真正的学会与自己相处的时候,其实就是学会了与别人相处。
因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体会到别人的艰辛,而真正理解别人,才会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 END -
温馨提示
更多精彩文章:▶ “你月薪3500 ,给我买个 XS怎么了!”
▶ 求求你,别再拍这样的照片发朋友圈了!
▶ 4名少年残忍杀死同学,在法庭相视而笑:从天使变成魔鬼,隔着对生命的敬畏!
▶ 原配撕小三事件:“他骗我说买学区房,却出轨给你买Gucci?”
▶ 第一次去男友家不干活遭差评:女人都恐婚了,男人还想招个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