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说
但我爱你胜过一切
半个月前他刚刚度过他的45岁生日,我向他打了这半年来第一个电话。
-“……恩”
“生日快乐”
-“……”
-“好。”
挂掉电话后,我在一间空教室伫立许久。感觉已经有很长时间,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就变成了这样:
见面时缄默不语、哪怕短暂的眼神交汇也躲躲闪闪;我离家上学或是远行,我们之间也没有一丝多余的关心;他不会主动询问我的情况,我也几乎不再和他分享我的生活。
我一直想不通,怎么就与大我二十来岁的这个男人产生了这样令人害怕的距离感?
“他曾背起我爬上长城之巅。”
以前的他对旅行和摄影深深着迷,总带着家人“走南闯北”;在还是孩子的我眼里,父亲是个风趣幽默、高大帅气、浑身散发着魅力的男人。
他是个中学语文老师,小的时候,总对父亲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侃侃而谈的样子十分崇拜,会趴在教室的窗台上偷偷地看着他。
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一张十一年前我和他在长城上的合影,所有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说,父子俩笑起来真的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我一直记得拍那张照片时,父亲把我抱上烽火台,一手紧紧在身后环抱住我的身子。在父亲的注视和保护下,我的成长比周围孩子更轻松自在,我天性胆小、畏缩的毛病也在父亲的引导下改变了不少。
“突然之间,我和他都长大了。”
不知道是不是年岁渐长的缘故,我们好像都“收心”了。父母费尽力气把我送进重点高中,他们和我的交流,从远方的城市,变成了眼前的试卷。
每次月考结束,父亲都会把我的成绩记录下来,对比分析;他的心情开始跟着我的分数起起伏伏,相机早就落了灰。
“你数学再多做对一道大题完全没问题,现在这个样子还是很危险。”
我诚惶诚恐地点头答应着,脑袋却越来越重。不知不觉中,我的行动牵动着我的前途开始和父母捆绑在了一起,父母对我的操心也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周全”。
而我们的沟通,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没有了生活的闲趣和欢喜味儿,只有数不清的叹气和唠叨……
而且,哪怕这样的沟通再索然无味,我们都相互认可接受了这样的对话。
可能这也是一种成长吧,我越来越注重和父亲交流的效率,多的话一字不说;我们的谈话显得极具目的性——为了“前途”。
“上次打他的电话,是半年前了。”
“我真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每次母亲和奶奶提醒我要多和父亲沟通时,我的脑子里都会蹦出这个问题。我能和你说什么呢?
日常的寒暄显得牵强、平时的工作和学习平平淡淡也没什么好分享、国家大事时政要闻聊起来也太尴尬,拖着拖着也就把这事儿放到脑后了。若不是父亲生日,我都没发现,转眼一学期过去,我还没有给他打过一通电话。
这令我感到羞愧难当。
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办。默契不如当初,思维方式也都大不相同,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犹豫了一两天,我借摄影班的事情故作镇定地跟父亲发消息,做好了所有聊不下去的准备,我怎么也想不到父亲倒热切地关照了起来。
脑子里回放这些年的疏淡,明明是自己错过了一次次和父亲谈心的机会,还用一堆借口掩盖自己不用心的错误。
感到些许遗憾的同时,心底却有阵阵暖意。从前说父爱是有条件的,我倒不太认同了,平日里靠母亲传话的父亲,一直在背后注视着自己呢!
父亲平时话多,逢人就爱说说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在我面前虽然故意沉闷寡言,背后对关于我的事情都用尽全力、热情似火。
回到父亲身边,我发现他还是那个风趣幽默、高大帅气、浑身散发着魅力的男人,甚至比起从前的他,更多了一份岁月带来的风度。原来一切都没变啊~
文案: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