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听着手机不断发出的提示音,坐立难安;
……
如今这个时代,手机似乎变成人的器官,成为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没网没电的时候,我都会感到烦躁,要是没带手机,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也是现代人的通病。
1
才是正在发生的事
手机依赖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可轻视的健康杀手,它在不知不觉间偷走了时间,拿走了健康,甚至还要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孩子在泳池中挣扎时,肖女士在三四米外的地方,背对着孩子玩手机,至始至终,没发现任何异常。
性命与手机孰轻孰重不言而喻,现实中仍有不少人因沉迷手机而殒命。
“27岁女子通宵玩手机猝死”、“女子因低头玩手机坠河身亡”、“男子走路低头玩手机惨被撞死”……
德勤发布的《2017年全球移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每个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机47次,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的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机86次。
并且,89%的人会在醒来后一个小时内查看手机,81%的人会在上床睡觉前一个小时查看手机。
2017年,德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沉迷手机程度,全球排名第二。
去年,日本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人患上了智能手机依赖症》的文章,“夸张一点说,中国人已经开始出现‘手机重要性仅次于性命’,‘手机与身体一心同体’的情况。”
去年10月,动画短片《低头人生》获得国际动画片金奖,它的创作者是一名中国学生,这部短片描述了一个“人人低着头成为手机俘虏”的世界。
消防员没救下跳楼的人;
孩子被撞倒在地,父亲一无所觉;
一幅幅怪诞的画面组合成被手机支配的世界。
看起来讽刺,但现实生活确实如此。
前些天,河南公交车一工作人员捡到一个被乘客遗忘的纸箱,纸箱里装满了小学生的手写信。
这些信中不约而同提到,希望在假期里爸爸妈妈不要玩手机了,多陪陪自己。
看似妈妈每天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但不论是在做家务、吃饭、还是公交车上,妈妈总是在看手机。
最后女儿说句戳心的话,“妈妈,在我身边请放下手机,我才是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啊”。
被手机“绑架”的人们,看似与世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却和身边的人越来越远。
2
别让手机成为
于是最好办法是,掏出手机,戴上耳机,以“掩耳盗铃”式的行为,得到“这世界与我无关了”的心理安慰。
心理学家 king 曾做了社交恐惧症与依赖手机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观察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发现,他们在想与人交流时,如果越是依赖手机,他们的焦虑程度便会越低。
当然,这也不是中国年轻人独有,至于类似“为什么英国人、美国人在地铁里看书,中国人却都在看手机?”的疑问,答案也非常明显,不过是他们的地铁里没信号罢了。
网络上流行着一个段子:“我每天舒服地玩着手机,随着deadline的到来,变成紧张地玩手机。”
这听起来十分有趣。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高功能性焦虑。
这样的人每天活在焦虑中,可能会注意到焦虑在推动着生活前进,从表面上看,这些人是很成功的。
他们有外向型的人格,乐于与人交往,喜欢提前制定周密计划,注重细节,而且在生活中充满激情……
但在成功的面纱下,会出现被焦虑趋动着的其他情况:
交谈容易紧张,频繁检查做过的事情,尽量避免目光接触,容易失眠,经常与他人比较。
当然,还会控制不住地做重复性动作,也就是所谓的“焦虑地玩手机”。
“金发女郎效应”理论来源于童话故事《金发姑娘和三只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凡事都需有个度,不能超越极限。
这一效应现在多用于经济学领域,但放在对手机的重度依赖的形容上,也十分合适。
世界那么大,你不出去看看,起码抬头瞅瞅。
3
别让手机
夺走你的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被称为是,"被手机支配的生活” 。
医生指出,随着现代人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增加,患有颈椎病的人日渐增多。
当你习惯性的低头,习惯性的在黑暗中看着一方小小的屏幕……这些小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了健康。
2016年《大众传媒文化心理学》的一项研究结果,70%的女性表示,手机严重影响了和伴侣的关系。
有一个热评微博,博主发文说,“告诉你一个杜绝熬夜的好方法,让手机单独一个屋睡。它也到了,和大人分开的年龄了。”
放下手机,远离手机,显然是避免被手机支配最好的办法,但网友们也纷纷吐槽“有心无力”。
人们无可自拔地陷入手机焦虑,但庆幸的是,人们也在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状态。
在持续发亮的屏幕中,人们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如同温水煮青蛙,渐渐丢失了与人沟通的快乐,是健康规律的作息,以及,承受孤独的能力。
这种很难改变的慢性病,不可能一下子戒除。
跨出第一步是很难的,但请相信,更美好的生活,可以从这一秒,放下手机开始。
给文章点个赞吧,躺在床上玩小游戏刷微博固然惬意,但与人交流、与自己独处,身心经受的,是另一种美好的体验。
我们终究要知道,手机不是一切,生活才是。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更多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