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的母亲,在这里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千头万绪,感叹不已,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怀胎十月掉下的一块肉,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我和许多的母亲一样陪伴孩子成长经历过初为人母的喜悦快乐,成长过程经历的迷惑失落,青春期遭遇的无奈和痛苦。
我怀孩子的时候并没有作好当母亲的充分准备,因为是第一胎,在父母的坚持下我还是保留了这个孩子。我那时孕期反映大,脸上不断生出好多的色素,这对于爱美的我来说简直是场“浩劫”,我唯一希望的是快点把孩子生出来,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儿子就在我焦虑不安的期待中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当我第一次触摸到儿子粉团的肉嘟嘟的身子,而他第一次睁大萌懵无辜的眼看着我这个把他带到人世间的妈妈时,我竟然有种恍然隔世的茫然,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工作结婚生子三步曲瞬间就完成了,我的生活重心也因为这个孩子的到来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我下班后的全部时间都被孩子占据了,而我之前的远大理想都转嫁于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个性要强的我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开始变得琐碎与平庸,开始幻想着要成为一名伟大儿子的母亲。
伴随着儿子咿呀学语才刚感悟这个世界,我就为五岁的儿子报了课外英语培训班,可是他对英语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套用老师的原话就是他是化钱来睡觉的,当初我并没有反省还是一直坚持随大局的理念,可能是逆反心理以至他初中、高中学习成绩最差的反而是英语。我们为孩子作了太早的定位,他后来的选择反而是逆向而行。
现在想想还是攀比心理作祟,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儿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日本动画片电视剧,从《蜡笔小新》、《聪明的一休》到后来的《名侦探柯南》、《头文字D》等等,这些不仅仅只是儿子喜欢的动漫作品或几个喜欢的动漫人物,更承载着儿子心中对童年到少年的追忆。以致读硕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去日本求学。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喜欢数学,我又给他报了课内课外各种奥数班,他终于以奥数的优势录取了南昌十中少年班,为了考取这个集全市精英学生的少年班,孩子的童年过早地与童趣远离了,孩子在本应该接触纯真世界的年龄,失去了奔跑在大自然的机会,在泥土里面打滚的经验,在草垛里捉迷藏的乐趣,失去了对大自然最平常的一草一木、一溪一水微小的喜悦感情,遗憾的是孩子的童年已经回不去了。
因为我的偏执使儿子缺少了童年那些朴实美好的回忆,缺乏记忆中的那些彩色斑孄,这也是大都市孩子普遍缺乏的一种质朴的人文关怀、人文教养,缺少探索万事万物的大环境。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宁愿多抽些时间陪着他,春天去乡间的田野阡陌听阵阵鸟啼声,夏天的夜晚一起追逐着遍野的萤火虫飞舞,秋天蹬上林间小道去采摘诱人的野果,冬天做着简陋的雪翘满世界飞滑。
当我以儿子录取少年班为自豪,认为进入了少年班就进了名牌大学的保险箱,我开始疏忽他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儿子从一个普通学校的尖子生,变成云集全市学霸的少年班一员时,他不再是骄子宠儿,只是班上一个普通学生。
而一昧追求“望子成龙”结果的家长不能放下偏执的思想,让孩子们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的厌学和对立情绪。尤其在他的青春叛逆期我没有好好与他沟通,他开始躲入网吧来逃避现实。天才不常有,但青春故事人人都有,成长的疼痛无论天才或凡人都逃不过。
痛定思痛后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们为孩子创造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孩子在我们爱的名义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我们为孩子把一切风雨都挡在门外,孩子在我们的护庇下,丧失了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不错,父亲的肩膀,曾经为孩子撑起过一片蔚蓝的天空,母亲的怀抱,曾经是孩子温暧的避风港湾,我们以为孩子就是一个风筝,怎么飞翔那根线也在你的掌控之中,飞不出我们的视线,这不过是我们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当我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后,突然发觉我的手鞭长莫及,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波三折,他的价值观必须在另一个陌生的国度重新确立,他象个失去方向的游子跌跌撞撞。此时的我本来应该帮助他慢慢确定新的人生观,可是我依然用中国父母的陈旧思维,用功成名就的观念和所谓崇高的传统说教来控制亲子关系。
我和儿子的沟通日益出现裂痕,就象高中他突然要学习日语,我却要求他学习英语一般费解费力,在冲突和折磨中我渐渐对孩子失去了耐心,我不明白现在孩子到底要什么,而我们父母又到底要什么。
前些日子小区发生一个重点高中生因为联考不理想,被父亲训斥几句话就跳楼而亡的事故,可悲的是悲剧继续上演,父亲因为不堪悲痛也接着跳楼而亡,然后母亲失疯。我们的应试教育制造了多少悲剧,我们的孩子怎么脆弱到视生命为草芥的地步,我们父母把唯一希望放在孩子身上的重负是多么苦不堪言。
蒋勋老师所说的“教育不是在教书,事实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这句话,此刻显得如此有份量。我终于意识到我和孩子应该共同成长。一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守得天开见明月,等到柳暗花明时。
平时父母偏重孩子脑的思维而忽略孩子心灵的疲敝,现实中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孩子我们却麻木到浑然不知,家长只求成绩,不求其他,以致发生触目惊心而无法挽回的结局。也许父母制造了许多的焦虑和纠结,孩子无助的时候父母只要轻轻给他一个拥抱,无需赘言。孩子忧伤的时候,父母只要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陪他看一场天空的流星雨,无需责备。
我们当前的教育需要反思,我们的父母需要反省。传统的中国父母经常是一个所谓的家长式教育,却不知道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性的学习不如行为性的学习,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大过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当我们沾沾自喜于孩子的成绩排名,我们炫耀孩子考取的名牌学校,我们自诩为孩子的前途规划一切时,孩子却在我们的功利中渐渐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未来。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用无微不至的爱伤害着孩子,用物质满足填满精神灵魂的失缺,而当真正困境来临时却束手无策。真正的天地大道,没有任何人可以教给我们,所以,就需要我们自己用智慧去探求。
但是,这个独自探求的过程中,我们父母的经历和知识结构,会令我们的眼睛戴上各种有色眼镜,也就是说,那些曾有意无意被我们学到的知识,某种程度上,都造成了我们的局限。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反思失败的成因,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就像往杯子里倒水,越倒越满。为道就像杯子往外倒水,越倒越空。学是知识积累,道是生活实践,知识的学习是做加法,生活的实践是做减法。为人父母需要不停思考以及反思,学习以及清空。
有些道理看似回到原地,其实境界已大不相同,就像河中的鹅卵石,不断被冲洗。若想寻求真理,探求天地大道,就需要自己先把心放空,剔除私欲和成见,获得最纯明、清澈的眼睛,用那样的眼睛,去平心静气地观察世界,大道才可以显现。
春天的时候不去停留一颗心去关心花朵,夏天的时候不去为花儿培土施肥灌溉,在秋天的时候忘记收获硕硕果实,到了冬天我们只留下两手空白。素心半生不将就闭门思过,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在乎得越多就拥有的越多。当父母要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成与败时,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有”,而是“无”,这句话值得我好好去品味。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白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为了孩子,我们要学会继续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网络上流行一句格言,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而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穷养、富养,不如教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似水流年,荏苒光阴,而生命便是如此一场匆促又来不急回首的远行,虽然我们来不急再次牵着孩子的小手认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学会放手让他在广阔的天空独立飞翔,即便前面有暴风有骤雨有雷鸣,我也要学会象老鹰般在山崖上扔出雏鹰,让他学会博击长空成为一个真正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