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并不是一本神秘书籍,充满着隐藏的意思,我们就当根据其直观的意思,即按照语句的自然、正常的意思来理解神的话。
圣 经
我们应当首先寻找圣经中那些清楚的教导,而不是去搜索、挖掘一些隐藏着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神的心意都是让圣经表达简单、清楚、明显的意思。
因此,我们不可把圣经灵意化。有些人总是在神的话语中寻找“更深层的含义”——就好像六十六卷书还不够我们忙似的!
在伟大的学者奥古斯丁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一个非常不寻常的灵意解经的例子。他为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10:25-37)提供了下面的解释: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亚当
耶路撒冷=平安的天城;亚当是从那里坠落的
把他打了=说服他犯罪
半死=作为人,他是活着的,但他的灵性死了,因此,他处于半死状态
祭司和利未人=旧约圣经所扮演的的祭司的角色(律法)和它的职任(先知)。
撒玛利亚人=据说指的是“保护者、监护者”;因此,是指基督本人
酒=对人应当火热做工的劝告
店=教会
第二天=复活之后
二钱银子=关乎爱的两大诫命
店主=保罗
奥古斯丁的解释对吗?耶稣在这个比喻中真的是要表达这些意思吗?他的目的真的是要让我们从中找到所有的这些“隐藏的宝藏”吗?耶稣的本意是要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呢?
正如我们稍后会看到的,一个比喻是为了要教导一个主要的、简单的功课。比喻都是故事,旨在阐明一个核心观点;而且,比喻的所有细节都是为了强化这个主要观点。我们不应当总是试图给每一个细节冠以具体的属灵意义并对它加以运用!
因此,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的意义在于:谁是我的弟兄?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是!我对弟兄的爱在本质上应当是什么样的?这种爱应当透过具体实际的帮助体现出来。这些是贯穿这个比喻的主题,也是耶稣想要我们学会的简单真理。这个比喻讲述的是,作别人的好邻舍意味着什么(第29-30节)。
另外还有一个灵意解经的例子就:一位弟兄先从撒种的比喻着手,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就是圣经中提到的鸟总是代表着魔鬼: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太13:4,19)
紧接着,他翻到传道书第十章中的一节经文:
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传10:20)
他宣称说,这就证明了:如果你对另一个人有不好的想法,你实际上就强化了魔鬼咒诅那个人的权势。然后,他又翻回到马太福音第十三章: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他的枝上。”(太13:31-32)
并紧接着宣称说,由于基督身体中信徒们所怀的种种负面的思想,致使教会里充满了压制人的鬼魔。就这样,这个弟兄建立了一套新的教义,而且,在他看来,这套教义“就在圣经中”!
与灵意解经的做法相反,我们应当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经文。正如一位弟兄所说:“如果圣经本身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就不要再从中去挖掘出别的意思!”
马丁·路德把像这样灵意解经的人称为“玩杂耍的骗子牧师”。他还在其它地方指着这种灵意解经的做法说,它“比尘土还没价值”,是“浮在圣经上面的渣滓”,是诱惑我们的“妓女”,是把圣经变成“橡皮泥”(人希望它成为什么形状,就把它捏成那种形状),并且是魔鬼用来牢笼我们的工具和手段。他大声疾呼道:“如果你把经文的意思讲得含糊不清,你怎能满怀确据地教导别人信服真道呢?”
约翰·加尔文也是同样地严厉。他称这种做法是“毫无根据的愚蠢之举”,既幼稚又牵强。他声称,我们宁可承认自己的无知,也不要肆意地做出这些“轻浮的猜测”。加尔文在描述了人们对好撒玛利亚人这个故事的寓意解经之后,写道:
我承认我不喜欢这些解释中的任何一个。我们应当对圣经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而不应该以为我们可以随意扭曲其自然的意思。实际上,谁都看得出来,是人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发明出这些与基督的原意背道而驰的推测。
论到另一个比喻,加尔文写道:“从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们试图为每一个细节找到意义,就只能尽显荒唐愚蠢。
神偶尔对自己的话语所作的“奇怪”解释的确,神在极少的情况下对圣经做过一些相当“奇怪”的解释,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也容许你这么做!
比如,在何西阿书11:1-2中,神谈到了他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拯救出来,以及他的百姓如何对他表现出不忠: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先知越发招呼他们,他们越发走开,向诸巴力献祭,给雕刻的偶像烧香。(何11:1-2)
然而在新约圣经中,马太说,这个关于何西阿的相当消极的预言,透过主耶稣以及他幼年时逃往及离开埃及的旅程得到应验:
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太2:13-15)
当然在这里,我们知道马太是在神的默示之下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不过,这种联系在我们看起来有点模糊晦涩。我们必须注意,相对而言,这种模糊不清的解释在圣经中,甚至在先知书中,都属于特例。此外,虽然这种解经出于圣灵,也并不意味着这是解经的常规。换言之,神可以这种做,但我们不可以这么做!我们不能随便地根据自己一时的兴致和幻想将圣经灵意化。
神能不能以一种完全不同与经文原意的方式来使用某段经文?神会不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透过一段经文“对你说话”?他曾经使用过一头驴来对巴兰说话(民22章)。神可以使用他想使用的任何东西,在他希望的任何时间,对他想要说话的任何对象,说他想要说的任何话语!不过,如果神真的以某种特殊的方式透过某段经文对某人说话,我们也不能就此断定这就是这段经文“真正”的意思,或者说这是这段经文的另一个“可能的”意思。这不能为我们理解这段经文开范例。此外,我们必须把研读圣经和按正意分解圣经作为建造生命和侍奉的基石,而不应当单单等候神来赐给我们什么新颖、独特的启示。
最后,关于经文的字面的、直观的意思,我们应当注意,圣经中会使用预表和象征。不过,它们都是显而易见的。神告诉了我们它们出现在哪些地方,以及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他并没有让我们自作主张,随意把一些经文当成预表或象征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