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红高粱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红高粱
莫言虽然凭借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却是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是长篇系列的第一部,这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的作品小说以莫言家乡一个真实的抗战故事为背景,以大片的红高粱为舞台,讲述了我爷爷与我奶奶轰轰烈烈的爱情和抗日的故事
小说里的人物,并不是带有革命理想的英雄,而是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小人物,甚至处在伦理与道德的边缘
之前,他们是农民,是土匪,是轿夫,是开酒坊的酒坊主而当日本人占领了家乡,肆意横行,无恶不作,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抗日队伍,英勇地打击侵略者
很多评论家认为,红高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它象征了民族精神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部仅有五万字的小说,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远播海外,外国文学界也正是从红高粱开始认识莫言
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莫言的红高粱世界
高粱地里的爱情故事
十六岁时,小脚姑娘戴凤莲,也就是我奶奶,被乡里开酒坊的单财主看中,让我奶奶嫁给他的儿子单扁郎
单家开着烧酒锅,用遍地的红高梁造高粱酒,是十里八乡数得上的富户
我奶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听女伴说单扁郎患了麻风病,她又闷闷不乐
三个月后,她身着大红的嫁衣,怀里揣着一把剪刀,上了迎亲的花轿
轿子在乡间的土路上行进,我奶奶坐在破旧的轿子里,不顾她母亲的叮嘱,揭下红盖头,用小脚挑起轿帘,看路两旁青翠的红高粱,看眼前抬轿的轿夫
轿夫中的有一个是我爷爷,抬轿行业里的佼佼者,后来的余司令余占鳌
轿夫们打趣着轿中的新娘,并按照风俗,疯狂地颠起轿来我奶奶心中本来就忐忑不安,听了轿夫们的粗野话语,忍不住放声大哭
中途停轿小憩时,我奶奶因为哭得昏昏沉沉,一只小脚露到了轿外我爷爷伸手轻轻握住这只小脚,送回轿内
奶奶被我爷爷的温柔感动,她想看看这只温暖大手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花轿起行,我奶奶如同一只被绑的羔羊,越近死期,心里越平静她怀里的那把剪刀,是为单扁郎准备的,也是为自己准备的
这一路走得一波三折队伍行到高粱的茂密之处,一个劫道的土匪跳了出来
搜刮了他们的钱财后,又逼着我奶奶下轿,往高粱地里走
我奶奶跨过轿杆,脸上带着粲然的笑她用亢奋的眼睛,充满期待地望着我爷爷我爷爷毫不畏惧地走上前去,踢倒了土匪,轿夫们七手八脚地把土匪打死了
我奶奶在倾盆大雨中被送到了单家我爷爷落汤鸡般站在水中,看着单家的两个长工把奶奶架到了房里
单家冷冷清清,没有半点办喜事的样子,是仆人罗汉大爷扶着我奶奶拜了天地
洞房花烛夜,我奶奶自己揭了红盖头,看到炕下方凳上蜷曲的新郎,果然是麻风病人她从怀里掏出剪刀,怒目逼视着单扁郎,度过了新婚的第一夜
第二天,我奶奶想开门逃跑,被单财主拉住单财主把当家的铜钥匙交到她手上,我奶奶没接晚上,又手持剪刀,坐到天明
第三天曾祖父来接她回门,我奶奶坐在毛驴上,反复哀求不再回来了而曾祖父因为贪图单家许诺给他的一头黑骡子,并不理会她的要求
在路的拐弯处,我奶奶被一蒙面人从毛驴上抱下来,劫到了高粱地里
与几天前不同,这次,我奶奶没有挣扎她甚至抬起一只胳膊,揽住了蒙面人的脖子
蒙面人撕掉脸上的黑布,我奶奶一看是她心仪的那个轿夫,顿时心花怒放
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的肉体贴得还紧也就是这次的痛苦与狂欢,他们孕育出了我父亲
事后,我奶奶流着眼泪对我爷爷说:他真是个麻风
我爷爷抽出一把小剑,砍倒了身旁的高粱,对我奶奶说:三天之后,你只管回来!
三天后,我爷爷杀死了单家父子,我奶奶接管了单家的酒坊,成了当家主母
高粱地里的抗日故事
十几年后,日本人占领了高密东北乡
日本人要修建公路,把大片的红高粱砍倒了,还到处抓民工拉骡马
他们来到我奶奶的酒坊拉骡子,罗汉大爷阻拦着,头上被鬼子的刺刀豁开一条血口子
一个鬼子看上了我奶奶,我奶奶急中生智,脸上抹了罗汉大爷头上的血,撕散了头发,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罗汉大爷和两头骡子被带走了,我奶奶用高粱酒洗了脸,鲜血把一瓮酒都染红了
罗汉大爷白天被日本人打得遍体鳞伤夜晚,有一个会武功的中年人,带着他逃出了鬼子的大营
罗汉大爷记起那两头黑骡子,想一起带走,又返回去,却被日本人抓获
罗汉大爷被日本人残忍无比地当众剥皮凌割他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至死方休
我爷爷早已树起了抗日的大旗他与一起当过土匪的哑巴,抬轿时的伙伴刘吹手,方六方七兄弟,还有被日本飞机炸死三个儿子的王文义等人,组织起一支几十人的抗日武装
我爷爷率领着队伍摸日本岗哨,杀日本鬼子,声名远扬
国民党的冷支队得知近日有日本车队经过,怕自己打不下来,就联合我爷爷的力量一起打鬼子他对我爷爷许以官职,要收编我爷爷的队伍,被我爷爷拒绝
两人红了眼,刀枪相见
我奶奶左手按着冷支队的左轮枪,右手按着我爷爷的枪,对他们说:这不是动刀动枪的地方,有本事对着日本人使去
我奶奶带头喝下掺有罗汉大爷血的悲壮酒,约定两支队伍一起去打鬼子
我爷爷带着队伍,领着十四岁的父亲,穿过红高粱,来到一座桥附近,这是他们选好的伏击地点
时近中午,迟迟不见日本车队的影子,我爷爷叫父亲回家传话,让我奶奶亲自送午饭来
我奶奶身着红衣,挑着饼,王文义的妻子挑着煮好的绿豆汤,从大路上款款而来到了伏击地点附近,日本人的车来了,机枪的子弹穿透了我奶奶的胸膛,也打死了王文义的妻子
战斗打响了
战斗很惨烈王文义死了,哑巴死了,方六死了,我爷爷受了伤,只有刘吹手用流着鲜血的嘴,断断续续地吹着喇叭
这场战争最大的成果,是消灭了一名日本少将
我爷爷走到我奶奶处,发现她脸上挂着高贵的笑容,睁着美丽的眼睛死去
我爷爷用未受伤的那只手,合上了我奶奶的双眼又用小剑砍了红高粱,遮在她的身上
尸体堆成了山,鲜血流成了河,红高粱充满了血
小说以一场对日本车队的伏击战为主线,以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感情为辅线,用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一幅幅极有画面感的回忆,讲述着主人公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小说的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但读后却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赞叹不已
它总会触动你的某一根心弦令你热血沸腾,令你荡气回肠,令你扼腕叹息,令你泪流满面
莫言在文中写道: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是高密东北乡的真实写照,也是故事中那些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的真实画像
战争是残忍的,但战争埋没不了人性
在这片种满红高粱的土地上,他们吃着高粱饭,喝着高粱酒,唱着高粱红了的歌,成了红高粱一般的人物
我爷爷,是一个有着红高粱般性格的汉子他勇敢剽悍,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又是精忠报国的英雄
面对心爱的女人,他先是抢到高粱地里野合,再是杀死单家父子,把她占为己有
他对冷支队铿锵有力地说: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的就是中国大英雄
他手下的弟兄对我奶奶言语中露出轻浮,他对父亲说:枪子儿先向日本人身上打,打完日本人,你就对着他的小肚子开枪
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哪怕只有几句台词,都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
他们充满了野性,也充满了血性
他们说着粗话骂着娘,也守卫着这片热土
而小说最成功的,是塑造了我奶奶丰满鲜活的形象她不仅仅是抗日英雄,更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犯
我爷爷的队伍没有先进的武器,她设计用耙地的耙子扎日本汽车的车胎
我爷爷的亲叔叔犯了罪,我爷爷欲法外开恩,任副官撒手就走
我奶奶说:不能让任副官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爷爷说:你妇道人家懂什么?
我爷爷问她是不是活够了,她撕开胸衣,对他说:开枪吧!
我奶奶临终时,在高粱地里那段内心独白: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什么叫贞节?什么叫王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
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
生似红高粱,死有烈酒魂
很多人,每天被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包围,失去了青春蓬勃的活力;很多人,为了房贷车贷,不得不放下曾经的梦想,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活着
红高粱中,那种充满了原始生命激情的旺盛的生命力,那种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那种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爱憎分明的性格,正是许多现代人所缺失的
如果说,红高粱代表的,是一种生命的态度那么,红高粱精神,对三十年后的我们,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二十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红高粱剧照
*文:幕溪,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专业搞有趣的数字,业余码天马行空的文字
今日话题生似红高粱,死有烈酒魂他们如红高粱般茁壮,如高粱酒般醇美,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你是如何看待文章里的英雄儿女的?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与百万书友交流讨论,组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