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最好闺蜜:我陪你一起光头
日期:2022-04-19 03:34:47 作者:强江海 来源:家庭杂志 阅读:

中国最好闺蜜:我陪你一起光头

  原来的她们:张黔艳(左)长发飘飘,徐露(右)短发率性

  24岁的女孩张黔艳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进医院并剃了光头。陪她一道剃了光头的,还有比她小3岁的闺蜜徐露。在病痛折磨和经济拮据的双重压力下,为了安慰张黔艳,徐露不但剃了光头,还租了一间小厨房,每天为张黔艳捣鼓两样可口的饭菜。徐露还兼了一份送外卖的活,除了照顾张黔艳,剩下的时间,不论白天黑夜,她都在送外卖的路上——她必须挣到足够的钱给张黔艳做手术。

  在徐露眼里,闺蜜两个字是那样的珍贵而清澈,她笑称,自己和张黔艳要做中国最好的闺蜜。

  翻脸与和好都很快的同窗时代

  “我说实话你可要保证不能生气的哦。”徐露看着一旁穿着病号服戴着两层口罩的燕子,抬手扶了扶眼镜框说,“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印象真的不怎么好。”张黔艳听后笑起来:“我没生气,我跟你的感觉是一样的,第一次见你啊,就有种‘非我族类’的感觉。现在好了,咱们两个都是光头了,再也没有比咱们更一样的了。”两个女孩摸着对方的脑袋,笑着,闹着……

  被喊作“燕子”的24岁女孩,名叫张黔艳,来自贵州省大方县的一个小山村,2017年3月25日被重庆沙坪坝区新桥医院确诊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徐露来自重庆市,是独生女,小时候妈妈外出工作,她是爸爸带大的,行为气质总像个男孩子。张黔艳跟徐露很不同,她长得白净秀气,性格也温顺文静。

  2011年,17岁的张黔艳从老家来到重庆的一所中专学校求学。腼腆的张黔艳差不多大半个学期后,才跟班上的每一个同学说上了话,而徐露刚进学校没多久,就几乎对每个同学都喊出了名字并能聊上几句。

  一年多后,张黔艳因为调专业而换了宿舍,和徐露成了室友。

  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很多同学一放学就离开学校回家了。正要走出教室的张黔艳一回头,发现徐露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急忙走上前问她怎么了。徐露脸色苍白,说来了例假肚子痛得厉害。教室里只剩下她们两人,张黔艳很着急,赶紧架着徐露回了宿舍。张黔艳找宿管阿姨借了锅煮姜糖水给徐露喝,还跑到药店买了药。一晚上她都在担心徐露的身体状况。

  徐露知道张黔艳本来计划回老家的,她早把行李都收拾好了。看到张黔艳为了照顾自己而错过回家的车次,一向大大咧咧的徐露很感动。

  有一次下雨了,喜欢打篮球的徐露抱着篮球发呆,忽然想起有一个空旷的室内篮球场,就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到了门口,她发现张黔艳也在篮球框架下拍着球。“原来你也爱打篮球啊?”徐露很惊讶。张黔艳说:“我觉得打篮球感觉很好。可平时操场上的篮球场大部分被男生占着,我一个人也抢不过,只好到室内篮球场来打。”徐露这下明白了,自己平时也会跟男孩子一起打会儿球,觉得大操场打球更带劲,没想到这个室内篮球场还藏着一个篮球爱好者。

  有了这个共同的爱好,徐露和张黔艳的话题多了起来,张黔艳偶尔会和徐露一起去食堂吃饭,而徐露看到有精彩的比赛也会拉着张黔艳一起看。一个留短发戴圆框眼镜穿着大号球服的“假小子”,和一个扎着漂亮马尾笑起来有酒窝且肤色白皙的“美少女”,成了大家眼里的“怪异组合”。

  身着婚纱的张黔艳,虽然没有长发飘飘,却散发一种别样的美

  少女求职攒未来,被疾病喊停

  2013年毕业季,离开校园后,同学们都奔上了求职路。张黔艳和徐露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一家服装厂上班。厂里工资太低,两人打算离开工厂寻找新的工作。就这样,张黔艳去了一家美甲店,打算成为美甲师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徐露也开始了进货摆摊的创业路。

  为了节省房租,她们在上班地点附近合租了一个小房间。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忙碌了一整天,晚上下班后她们还是会去菜市场买菜做饭。饭菜并不丰盛,但一起吃饭的感觉让她们感到温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她们,在这个热闹的城市中相互督促、鼓励,朝自己憧憬的未来努力,渐渐地有了相依为命的感觉。

  2017年3月底,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感到身体不适的张黔艳,最终到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徐露的震惊不亚于张黔艳,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遭遇这样的厄运,徐露很着急,却又不知自己应该做什么。

  张黔艳确诊以后就开始了治疗,但她那点存款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筹钱给张黔艳治病,她的父母到处借钱,已为人母的姐姐也为她背上了债务。医生说,张黔艳的病应尽快进行骨髓移植,但也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复发。这个消息让年过半百还四处举债的张家父母无法接受,他们只能选择放弃,打算把张黔艳带回老家。

  让亲如姐妹的好朋友回到小山村痛苦等死,徐露接受不了。她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坚持要张黔艳留在医院继续治疗,并承担了张黔艳的治疗费用。徐露当时存款并不多,工作后她每个月都会给自己的父母汇1000元零花钱。自从张黔艳生病后,她不得不中断了按月给父母汇钱的惯例。

  徐露开始到处帮张黔艳筹款。由于媒体相继报道,她们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社会捐款帮助张黔艳暂时解决了经济问题。徐露找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这样她的工作时间相对更灵活,工资也相对高一点。不管风雨雷电,还是酷暑骄阳,照顾好病床上的张黔艳后,徐露就骑着电瓶车奔波在送外卖的路上。她每天根据医生的饮食医嘱和张黔艳的口味去菜市场买菜,做好了给张黔艳送去。

  病中的张黔艳性格和之前有很大反差,一改往日的温柔脾气,变得急躁苛刻。有时徐露送来饭菜,她抱怨太咸或太淡,不合自己的口味;徐露给她擦洗身体,她也会发脾气怪水温太烫或太凉;送来的干净换洗衣服被她丢到一边。徐露感到很委屈,一个人走出病房擦眼泪。徐妈妈得知徐露照顾张黔艳的事,很生气,让她不要再犯糊涂。而张黔艳的家人也都在徐露主动提出照顾张黔艳之后陆续回了老家。面对经常发脾气拒绝进食的张黔艳,徐露一度想要放弃,她感到很累。

  最动人的闺蜜物语:我陪你一起光头

  友情就是,我愿意成为你对抗疾病的武器

  这天回到合租房已经是深夜了,徐露坐在床边没有开灯,连日来的委屈和疲惫都化作眼泪在脸上流淌。不知道过了多久,脸上的眼泪干了,徐露打开灯,环视了一下房间。以往这个时候,她俩早已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进入了甜蜜梦乡,如今房间里冷冰冰的毫无生气。

  徐露的床头上有一个大大的捕梦网,那是她过生日的时候,张黔艳亲手给她做的,说是可以存储美梦,过滤噩梦。手边的抽屉里有清理伤口的药物和创可贴,那是因为徐露以前在工厂上班时经常划伤手指,张黔艳特意给她准备的。创可贴旁边是一个只剩几个硬币的存钱罐,有段时间徐露没有找到工作,又不好意思告诉张黔艳,每次没钱吃饭了就到这个存钱罐里拿钱,那是刚工作时张黔艳送她的礼物,说两人要学会存钱,积攒幸福。但徐露偶尔才会记得往里面投点钱。没钱吃饭的那段时间,每次徐露都会在里面找到几十元钱,后来她才发现,张黔艳每天都偷偷地把自己钱包里的零花钱塞一些到存钱罐里。

  自从张黔艳生病后,忙碌至极的徐露已经很少想起过去的事情了,但这天晚上,那些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温暖回忆纷纷冒出了脑海。徐露坚定了自己的决定,要好好陪伴好朋友,不管她未来的路还有多长。从那之后,徐露再也没想过放弃,她从医生和护士那里了解到很多护理知识,知道张黔艳因为化疗导致口腔溃疡和皮疹,她做饭和擦洗的时候都小心许多。张黔艳也知道自己不该埋怨徐露,但疾病的痛苦让她无法控制自己,脊髓穿刺的疼痛和连续一个月的高热让她难以忍受,病房里病友的离去让她恐惧万分。她哭着跟徐露说,想要放弃治疗。

  徐露不断安慰她。知道张黔艳是个爱美的女孩,化疗药物的刺激让她的头发都脱落了,徐露半开玩笑地说:“你别太伤心了,医生说头发还会再长出来的,要是实在感到不开心,干脆我陪你一起剃光头好了。”徐露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张黔艳很感动。为了让张黔艳有勇气面对化疗的后遗症,徐露真的去了理发店。剃光头发的那一刻,徐露还是有点难过的,但一想到张黔艳会因为自己的光头而变得充满勇气,徐露心里的那点小小不舍立即烟消云散。

  徐露的行为支持很有效,张黔艳不再被自己的光头阴影所笼罩。她还会跟徐露开玩笑,说以后徐露一定要跟自己一起留起长发,还描绘了一下自己帮穿着连衣裙的徐露扎发辫戴上美丽发夹的样子。

  在徐露的贴心照顾下,张黔艳的心态渐渐平稳下来。她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对自己的疾病也越来越乐观。她让徐露帮助自己联系了眼角膜捐献机构,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协议。每个女孩子都曾幻想过自己穿上洁白婚纱的美丽模样,张黔艳也不例外。徐露想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她找到一家婚纱摄影店,摄影店的老板得知张黔艳的特殊情况后,被这两个女孩的友情所感动,愿意免费帮张黔艳拍照。拍照那天天气很好,张黔艳的身体状况也不错,化完妆后,身着一袭白纱的张黔艳站在镜头前,害羞和开心浮现在脸上。徐露在一旁看着她,眼睛湿润了,她多么希望昔日同窗能够像从前一样,和自己一起互帮互助、打拼未来。

  张黔艳是幸运的,弟弟和她骨髓配型成功,她可以进行骨髓移植了。在媒体的报道下,她筹到了手术费用。徐露的心情也跟着轻松了很多。她妈妈给她打过几次电话,不再责怪她,而是给徐露汇了钱,提醒她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2017年11月23日,张黔艳终于进入骨髓移植的治疗舱房。进舱的前一天,张黔艳有些焦虑,她害怕自己一个人在舱里孤独,但得知家属每天有探望时间,并且可以通过探视电话语音沟通后,张黔艳的焦虑大大缓解了。舱门外,徐露和张黔艳的父母家人不断安慰着她。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徐露带着满心的祝福看着张黔艳:“别担心,出来后你就重生了。你还会跟以前一样,健康、积极、善良。”“作为你的好朋友,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这句话徐露并没有对张黔艳说出来,因为她知道,张黔艳的信任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最好闺蜜:我陪你一起光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