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历史的声音
日期:2022-03-11 11:09:43 作者:山草花 来源:山草花原创 阅读:

 历史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

  (船工号子“引子”)

   画外音:这是遥远的声音,这个声音曾经伴随着我,度过了我的童年。

  ( 船工号子中激烈的段落)

   这是悲壮的声音,在永宁河两岸,曾经留下了永宁河纤夫的血汗和永宁河船工的尸骨。永宁河啊,悲伤的河。

  (音乐停)

   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永宁河船工和永宁河船工号子的故事。

   画外音: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永宁河,不像现在这样静静的流淌,缓缓的流动。那时的永宁河,乱石穿空,汹涌澎湃。而这条河流,却是从纳溪到叙永,再从叙永到贵州、云南的主要货运通道。上百条货船,上千个船工和纤夫就在这永宁河上生存、繁衍、死亡。

   主:那时的劳动是沉重的,船工们要把货物从陆地搬上木船,他们创造了《装仓号子》

  (《装仓号子》录音)

  主:那时的劳动是艰辛的,从纳溪到叙永,全程100公里,逆流而上。每条船上接近20吨货物,平均每个纤夫摊上一吨重。船工们在船上吃力撑船,纤夫们在河滩上拼命拉纤。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船一起冲下河滩。

  画外音:最怕的就是搁浅,一搁浅,就有船毁的危险,船毁了,运的货也就完啦,我们的活路也就完了。

   主:我听他们讲过这样一件事:

   那是40年前的一个夏天,船主王迁接到一船货,从纳溪出发到叙永,这是装有1000匹绸缎的高价船啊!那个时候,一匹绸缎就值船工一年的工钱。船主王迁亲自掌舵,船工和纤夫都是全纳溪最好的。

   船行到纳溪上马与叙永江门交界处的剪草铺,突然搁浅,十多名纤夫手抓岩石,脚蹬地面,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拉船,可就是不能前进半步,那根拉船的纤绳被嘣得“腾腾”直抖。王迁着急得在船上大声喊叫,全船20个人(12个纤夫,8个船工)个个奋力,可是船就是搁在那儿纹丝不动。

  这是一场人与河流的拼搏。

  (《搁浅号子》、《背船号子》录音)

   那时正是涨水天,剪草铺处在江门峡的下游,是永宁河水最湍急的地方。如果那12个纤夫支撑不住,汹涌的河水就会把船冲翻。大约僵持了半个小时,王迁急忙叫船工们下水背船,8个船工跳下河水,用背顶住船身,岸上的纤夫拉,船工们在水下顶,船动了。

  可是危险就在这时发生了。

  那船一动,就受到河水的猛烈冲击。岸上的12个纤夫因为用力太久,体力耗尽,他们还来不及解开身上的拉带,就像被捆绑着似的,仰面朝天的被船拉着拖进了汹涌的河水。其余的船工又都泡在水里,没有来得及上船。那船无人驾驶,失去了控制,在河水中打着旋转往后退,船身“砰砰砰砰”地撞在河中的礁石上,王迁一个人在船上,跳着叫着哭着骂着,可是毫无办法。

   那船不一会儿就被礁石撞散了架,一船的货特别是那1000匹丝绸,在河面几乎没作停留,散乱着,沉入了河底。

   而那12名纤夫,只有两人在水下解开了绳索活了下来,其余10人连浮出水面的机会都没有,活生生地被河水吞没了。

   王迁赔不起那么大的损失,逃亡异乡,从此没有了消息。

  画外音:那时有一句谚语:“矿工是埋了没死,船工是死了没埋”。

  

  主:纤夫啊,恐怕是世界上最苦的职业!难怪大画家列宾要画纤夫,也难怪那张纤夫的油画会成为世界名画,因为那是人间苦难的真实写照。

   当然,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

   画外音:解放了,党和政府关心我们,我们的工资和待遇提高了,我们不再是做牛做马的纤夫和船工了,永宁河的河道也整治好了。

   在宽阔而平缓的永宁河上,他们用《斑鸠号子》表达自己幸福的心声。

   永宁河啊,欢乐的河。

   (《斑鸠号子》录音)

   主:2006年,《永宁河船工号子》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们对这特殊的旋律赞美不已。

   是啊,它美,它地道的地方特色是独具的,它和长江号子不一样。因为过去的永宁河是要背船的,所以才有《背船号子》和《搁浅号子》,也才有了“喔着,尼齐着”的特殊衬词。

  它美,是因为它的旋律和其它歌曲没有任何雷同性。听着这些旋律,会让人肃然起敬,会让人热血沸腾。

  它美,是因为它太珍贵,我们平常人无法学会它的腔调,无法唱出它苍伤的感觉。

   画外音:2004年,在纳溪的团拜会上,演唱了我们的《永宁河船工号子》,这是我们船工第一次登上舞台。省内外的媒体来报道我们,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也来请我们去成都演唱。因为我们《永宁河船工号子》和其它的号子不一样,它是独有的,独具特色的。

   主:老人们总爱回忆过去艰苦的日子和繁重劳动,也总爱回忆在宽阔的河面舒缓行船时悠闲的号子,他们总是聚在一起,一边回忆一边轻声地歌唱。

   然而聚在一起的人数越来越少,老人们不断的去到了另一个世界。现在他们只有13人,平均年龄已近80岁。

   画外音:我们不行了,老了。有没有人来学啊?我们想把所有的号子都教给他。

  (《倒板号子》作背景音乐)

   主:我的故事讲完了,可是我的心不能平静。“永宁河船工号子”会消失吗?如果这些老人全都离我们而去,那激动人心的,绚丽而多彩的“永宁河船工号子”只能是历史的声音了吗?

   不,我们要保存它,我们要记住它!我们不仅要保存这历史的声音,还要保存这历史的记忆。

  各位听众,刚才你们听到的永宁河船工号子,是2004年的录音,演唱的就是那些老船工,这次节目播送完了,各位听众,再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历史的声音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