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经济学》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蛋糕经济学》读后感(一):有趣的蛋糕经济
乍读该名,以为是和《牛奶可乐经济学》《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类的书一样的通俗读物,但是开篇的序就震碎了我的狭隘,这么严谨,这么规矩的文字怎么可能是通俗读物,因此这种惊喜才来的尤其强烈,这是一本可以称其为学术著作的严谨读物,里面不光有案例,有理论,还有明确的研究思路,能让我们在看案例放松的同时,看到作者如何进行有理有据的研究,这种切入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是学习写论文写项目的好榜样。 全书框架清晰,逻辑严密,一共十二个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论述为什么要做大蛋糕?分蛋糕是顾此失彼的零和博弈,而做大蛋糕却是多方受益的黄金法则。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一些改革案例论述了大蛋糕从哪里来的问题,即是什么做大了蛋糕。 第三部分,是最重要的实践部分,究竟怎样做大蛋糕?作者从企业,投资者,公民三个维度告诉我们做大蛋糕需要各方各司其职,拥有实现宗旨的能力和责任,以及与各方携手合作时所具备的能力与责任。 最后一个部分,作者将做大蛋糕的思维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如人际关系动态,为他人服务和个人领导力等方面,从而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产生影响。 大量的证据,大量的事实,多学科知识的相互穿插交融,只为了能帮读者做出最明智的决定,让我们能从成功中学习,也能从失败中学习。 虽然全书以证据为基础,以研究为根本,但是并不枯燥,作者也很贴心的告诉我们,读者该如何去阅读,只是因为兴趣的,就读,3,8,10,11章,想将设想付诸实践,就读2,3,8章,投资者和董事会,那5,6,7,9就够了,政策领导者们5,6,7就可以了,要是对真实案例感兴趣,那2,3,5,6,7, 8中的案例绝对合你的口味,不管你是哪一种,你都能从中找到适合你,且对你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他讲的不仅仅是商业,是经济,他能带给我们新的思路和方法,给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蛋糕经济学》读后感(二):蛋糕经济学,一种长远的选择
《蛋糕经济学》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说它是关于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最有见地和最全面的书一点都不为过。这本书主要侧重于如何实现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双赢,书中用严谨的事实和批判的思维去诠释ESG,并提供给我们全新的思考方式。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都会从中获得启发。而只有深入了解其理论之后,才会让企业有更多明智的选择。 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很多人认为,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则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损害利润。但是这一商业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当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社会责任无动于衷,甚至为了利润最大化,采取提高价格、压低工资等手段时,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那就是负面的社会评价、更严厉的市场监管和对经营生产的长期影响。 书中从传统意义上的“分蛋糕”出发,为我们阐释了“做大蛋糕”这一可执行、可操作的全新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方式将促进带我们实现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双赢。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并造福世界。作者凭借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预判,对ESG展现了独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见解,即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去苦苦追求的时候,往往实现不了利润最大化。而以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时,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利润。 所谓“做大蛋糕”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享蛋糕变大带来的收益,因为如果蛋糕变小,利益相关者也要共同承担响应的损失。这也就意味着“做大蛋糕”需要运用责任感、创意、权衡,为员工、为供应商、为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的双赢。这好比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挣钱去打工,他只满足于到手的工资不计个人的发展,那么他辛苦工作的结果往往也只有平庸。但是,当一个人为了个人目标选择一份事业,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一直不懈追求时,他往往能收获越来越优渥的报酬。 书中语言通俗,例证丰富。通过严谨的事实和批判的思维向我们澄清了ESG可以提升利润而不是牺牲利润,并指导我们如何在“做蛋糕”与“分蛋糕”之间找到最优平衡。在内需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已经刻不容缓,我们需要探讨全新的商业方法,以实现长期利润,收获长期成功。通读本书,用这种新理念来为当下遭遇困难的商业世界寻找一种新的思路。 蛋糕经济学,需要时间去消化,需要实践去看到价值。毕竟双赢的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
《蛋糕经济学》读后感(三):蛋糕的色香味从哪里来
以蛋糕为喻,讲明经济学的道理,是一个不失有效的方式。无论是制作蛋糕,还是切割蛋糕,对于经济主体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竟是生产决定分配,还是分配影响生产,以不同经济学家的视角,都可能得出千差万别的答案。 《蛋糕经济学》引人入胜的并不是蛋糕经过烹饪之后的色香味,而是讲述如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生产、分配蛋糕,而非使用蛋糕。诚然,我们先前所理解的经济学离不开稀缺与效用,但《蛋糕经济学》并不否认这一假设,只是让我们学会经常性转换视角去思考与行动!
长期以来,研究与学习经济学很容易先入为主,以为经济学只是数量的博弈,忽视其最基本的假设是如何建立的。假设我们只能被过去的认知所约束,那么新的认知发生作用的机制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令人鼓舞、庆幸的是,亚历克斯*爱德蒙斯并不是给大家普及乌托邦,而是给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当务之急在沙盘上加以演练,行则推广之,不行则无视之。
“以利润为中心”的导向虽然能够解决绝大多数经济学范畴的问题,但并不排斥存在比之更加有效的导向。正如“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突破一城一池的得失,站在人类整体福祉的高度,就会发现“社会价值”的可贵。与其说利润是有效的,不如说利润是直观的。我们既要承认利润对于经济主体心理需求的发现与满足,也要认识到社会价值可能更有力量带来思维认知的风暴。 社会价值不是一部分人对于另一部分人的宣传口号,在这个概念下,我们更容易认识到流行于经济学世界的“歧视”本身不意味个体与公共的价值分别,它更多地代表着选择。既然实体性的世界如此丰富,我们就需要有一定之规,去建立标准来判断。当然,选择往往是复杂的,在被世界赋予选择权的同时,你既可能享受选择带来的红利,也可能蒙受选择的后果。 相信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可能不被所处的时代所影响。当《蛋糕经济学》涉及的观点与你已有的认知相矛盾相冲突时,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从其论证的过程中修正自我逻辑。假设我们不对亚历克斯*爱德蒙斯的观点进行实证性的分析,但不能不说以严谨客观的证据、步步为营的推理来表达自我的过程,是值得尊重与理解的。商业从来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否则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都难以为续。我们把社会价值作为新的导向,必然要知道你、我、他在一次次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中最终从混乱走向清晰。
经济主体基于自我生存与发展所提出的利润中心,并不完全是关起门来的自产自足,当其发生与已知的、未知的利益相关者发生联系时,社会价值就浮出水面,让我们在生产与分配蛋糕的过程中明白了蛋糕之于经济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