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欢乐的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5 03:0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欢乐的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

  《欢乐的经济学》是一本由戴维·亨德森著作,上海人民·世纪文景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一):波澜不惊

  被中文书名误导了。还以为书中会涉及一些较新的,正在欧美风行的行为经济学、脑神经科学以及正向心理学的内容。

  可事实并不如此,作者其实是一位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在书中提及的许多观点,在其它大家的文章中,早已接触过。所以,读起来实在有点波澜不惊。

  当然,他的大部分论点我是同意的。自由,作为一个终极价值。对我来说,可议之处并不多。

  然而,作者提到市场能培养宽容、同情以及社区(或称公民社会),从他所举的事例与立论点来说,选择性陈述相当严重,观点亦极为偏颇。

  总体而言,此书论点不新鲜,论述手法也不特别活泼,个别观点有偏颇,读来有点失望。或许是我期望错误吧!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二):自由选择的愉悦

  自由选择的愉悦

  ——伏尔泰

  lt;读品> 徐瑾

  “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 ,四海之内皆成兄弟。 ”这是德国诗人席勒在几百年前写下的《欢乐颂》,而据考证当时席勒的本意应该是“自由颂”,据说最后把自由(FREIHEI)改为欢乐(FREUDE)是为逃避普鲁士的检查。面对地球日渐平的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欢乐与自由,本来就是一对同义词;而美国经济学家戴维•亨德森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的达到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所以繁荣不过是扩展自由的必然结果。

  亨德森在他的新书《欢乐的经济学》特别讨论了不少看起来深深具备道德优势的政府措施在实施中的适得其反,比如对付歧视。政府往往会在工会的压力下推行最低工资政策,工会和政策都会觉得这是保障工人权益的有效措施,但事实上,雇主往往会倾向于少雇佣人,雇主没有激励以五美圆的价格雇佣四美圆的工人。结果这项措施不仅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而且会严重损害那些缺乏技能的工人权益。更深入地看待,最低工资措施一方面剥夺了雇主自由定价的权利,也侵犯了愿意以在最低工资之下工作的工人的劳动自由。历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33年,罗斯福的全国复兴工业法设定了最低工资,到了1934年,这个法律根据学者的估计已经使得40万黑人失业,除了导致直接失业人口上升之外,雇主在支付实际工资的过程中,也往往会通过福利,食宿等隐性手段来克扣工人的工资。

  政府在政客以及工会的推动下,有意无意地推动了种族歧视,难怪弗里得曼认为政府行为对价格的歪曲是对自由市场制度的主要干扰源。正如经济学大师阿尔钦所分析的,歧视与竞争同生,所以歧视无处不在:种族,国籍,年龄,性别,性取向,经验,教育比比皆是。如果以行政力量去抑制歧视,往往效用不大,因为政府在实施一项意在歧视的法律时候,往往扩大歧视或者把合理的歧视非法化——比如拒绝雇佣有严重犯罪记录的工人,这些规定往往忽略了雇主的自由,同时也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萎缩。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任何歧视是一种要付出成本的行为,这是贝克尔反复证明过的。所以在自由市场中,在利益面前,生产者的歧视是他自己买单,所以利用自由市场机制是消解歧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实施最低工资价格弊大于利,这是经济学上的通识,密歇根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家布郎的研究更是指出,最低工资线向上提高十个百分点,就会减少青少年就业率的1%到3%。可惜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至今仍旧实行实施最低工资,难怪张五常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感叹即使经济学在西方发展了两百多年,但是政府视之亦不过如此。亨德森当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一直反复强调公民要树立“你属于自己”的观点,利用联合的自由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从某种意义来说,经济学多少有些市场原教旨的倾向,所以在倡导个人自由方面也不遗余力,自由选择的理论大行其道的背后还是依赖于市场的自由化,但是当制度并不完善的时候,市场往往会成为权力寻租的场所,这样市场自然是背离自由选择意志的。

  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批评经济学 “沉闷的科学”,这句话广为引用,但卡莱尔何出此言却一直语焉不详, 亨德森则考据出仅仅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学反对奴隶制而已,卡莱尔认为这很无聊,可见得公众对经济学的误解多少有些以讹传讹。经济学迷信利益,在经济学诞生那日就已经存在,亚当斯密坚信一个“只盘算他自己的得益”的个人“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去达到一个同他的盘算不相干的目的;而一项交易,即使我们看起来某方明显吃亏,但是如果交易实现,那么就说明双方都从交易中获得效益——自由市场的欢乐由此而诞生。回到“欢乐颂”,据说八九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伟大的指挥家伯恩斯坦将交响曲中席勒的欢乐颂改为“自由颂”,当时有超过20个国家,一亿观众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这场盛况空前音乐会,自由的颂歌传达几乎地球。我相信贝多芬理解伯恩斯坦,你呢?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三):市场完全自由真的好吗?

  从某种推荐书单看到这本书,于是就拿来看看咯。看完,有些东西很新奇,也有些东西很有道理,但对某些观点仍不敢苟同。(由于本人见识浅薄,若有不当,恳请纠正)

  文中很重要的观点便是要确立明确的责任人,如以上案例,都知道出了事谁负责,而且也没有人比自己更关心自己(父母除外),在这时,他们就会最大化的衡量得失,从而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决定,或者能更好的激励他们去做事情。从中国改革开始,不就是这样逐渐的把产权明确化,部分产业从公有变公私合营,且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因为明确了责任人是谁,所以就会激励他们去做的更好,寻找赚钱的机会,或者创新,提高自己企业的收入,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腾飞很大原因是因为承认私人企业,并放手让他们做,大家都知道现在做的都是为了自己,所以就会努力的干。

  那是不是说,政府管制就没用处了呢?再拿以上例子来讲吧。关于国家不应该管制药品发行,或许能让部分患者得到安慰,对,我说的是,或许,部分患者,安慰。为什么呢?因为人大多时候是自私的,假如我国允许这样,我想就会有很多奸商制造很多假药,然后大肆宣传药品如何如何好,然后市面上就会充斥着许多假药,说不定到时辨别假药的时花的比政府审核药品的时间更长呢,到时你找谁哭去?再假如,真的有这种药,既然它能延缓近乎绝症的癌症,想必药很贵吧,世界上目前都没有明确能治好癌症的药,能延缓的药就一定贵,物以稀为贵嘛~所以,只能是部分有钱的患者可以买到这药咯,但也仅仅是安慰,这么多国家一起努力研发,都没有公开的能治好癌症的药,你买的这份延缓癌症的药的真实度又有多高呢?再看看治理环境的例子,对,明确责任人确实能治好责任人负责的环境区域,关键是方法。正义的人会想办法治理源头,那那些小企业呢,控制源头啊,意味着就要提高技术,就要减少产量,就意味着减少经济效益,怎么?你说这是短期的?有些人就不会这样想,他们想这是我负责的区域,要顾及经济利益啊,那就排到别人地方去吧,反正那是他们负责的区域。

  所以,我认为政府管制还是有必要的。一个是国情,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大多数人必会追求经济利益,而一般他们不太会有长远眼光,况且就算你有,其他人都没有,那你不是亏了?另外一个,是人的本身素质。我知道世界上肯定有好人,而且还不少,但是只要有坏人,就会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的氛围给弄臭,弄坏,若想完全市场自由,首先前提是人们都要有极高的道德素养,以后会有的,但我们活在当下。(终于解开了为什么我国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共存了....)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四):为自由社会吹响号角

  为自由社会吹响号角

  【读品】李华芳

  近来在经济学普及读物上屡屡有大家一显身手,促进基本的自由经济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这好像成了一种趋势。戴维·亨德森的新著《欢乐的经济学》便是最新一例。戴维·亨德森是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如果您订阅胡佛的每日通讯,您几乎都会看到亨德森的名字,在《纽约时报》的社论上或者其他的专栏文字中,亨德森好像无处不在。与大多数中国的“媒体学者”不同,亨德森在经济学上的造诣非凡,他主编的《经济学前沿百科全书》,从选择作者到编辑条目,都是匠心独具。说亨德森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也许言之过早,但是说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应不为过。

  亨德森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大家经济学“一贯”是一门快乐的科学,这本《欢乐的经济学》打破了大众对经济学是一门沉闷的科学的印象。实际上,亨德森开篇就指出了“沉闷的科学”是一件以讹传讹的事。“沉闷的科学”这个词语最早是卡莱尔提出来的,而大众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卡莱尔反对马尔萨斯那种沉闷的观点,即产出以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会以几何级数增加。但事实上,卡莱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沉闷的科学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学家反对奴隶制,卡莱尔认为这很无聊沉闷。所以沉闷的经济学并不是说经济学的写作方式或者研究主题,而是19世纪的主流经济学家的行为。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亨德森的严谨了。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或许也正是经济研究所需要的品格。当然另外重要的是,正如本书的原名《自由的欢乐》(Joy of Freedom)直接道出的那样,这门“快乐科学”的真谛是唯有自由才能带来欢乐。亨德森将经济分析巧妙融入带有半自传性质的叙述中,令人对自由的重要性感同身受。亨德森的生活故事生动易读,而且跟随他的经历,读者可以轻松揭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逻辑。特别是亨德森讲述自己如何“迷上经济学”并体味到自由的欢乐,相信能给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带来特别的体验。

  经济学对个人自由的理解和尊重可能要更胜于其他学科。亨德森 “你属于你自己”的观念非常浅白但并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而得以享受自由的欢乐,前提就是承认并接受这一浅白的道理。属于你自己的重要一条是财产权,私人产权以及选择与人合作的自由,是市场经济扩展的两大基本原则。以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说,就是竞争与合作。但合作就会分成不同的群体,这样歧视行为就有了活动空间。与加里·贝克尔一样,亨德森对歧视经济学也有深入的探讨,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劳工歧视方面,包括对黑人的歧视以及来自工会的歧视等等。

  亨德森雄辩地证明,工会成员将会借助工会打击其他的工人,主要是非工会的劳工。并且在战前工会阻止黑人进入他们的行业。而战后,通过《排华法案》和1924年的《移民法》来限制来自中国以及日本的劳工。这样工会的权利就变相地合法化了。尽管工人与雇主之间原本可以享有自由缔约的关系,但现在由于工会拥有的“合法力量”,导致这种缔约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了。例如工会通过游说政府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对非工会人员来说,可能因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而被解雇,并且因为他们的相对技能比较弱,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更不具有优势,所以最低工资标准将会严重恶化他们的处境。这就是歧视的危害。

  当然最好的方案仍旧是奉行自由市场的立场,亨德森阐明了贝克尔提出的理念: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歧视也需要付代价,因为歧视者也会有竞争者,这样就能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也就是说,自由市场可以减少歧视行为,包括减少种族歧视。

  当然,同其他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一样,亨德森在指出自由市场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政府的普遍干预将会带来恶果。例如亨德森明确指出政府并不能保障你的老年生活,唯一能对此负起责任的只有你自己。这一理由是政府运用合法权利征收养老金,但这些养老金的使用却并不是按照市场原则升值的,政府只能通过征收下一代的钱来弥补上一代,一代接着一代,缺口会越来越大。但这种游戏不能持久,亨德森说,华盛顿承诺的现行福利如果要实现,那么下一个十年美国的税率就要从现在的12%上升到18%,这就是说老百姓需要交更多的税。

  何时才会是尽头?亨德森认为,这一精心设计的游戏是到了应该终结的时候了,按照目前的养老金设计,政府每年从你的收入中拿走一部分并说当你65岁的时候会加上一点利息再返回给你,但如果你想现在就使用这笔钱,对不起那是不可能的。在亨德森看来,且不说政府用钱的效率如何,一个人的自由就已经遭到了伤害。

  亨德森就是用这样引人入胜的叙述把市场经济、自由市场和自由社会的观念送达人心的。

  戴维·亨德森著:《欢乐的经济学》,王志毅译,世纪出版,2006年9月,28元。

  文章刊于《上海证券报》书评版,2006/9/20 http://blog.sina.com.cn/u/49275b4201000680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五):自由与平等

  阅读了<The Joy of Freedom>

  虽然对作者的观点还抱有疑惑

  但还是非常的喜欢这本书

  没有任何有关翻译者的介绍

  可我却留意了好几次翻译的名字 王志毅

  整本书看下来都非常流畅 尤其很多地方的注释显出译者的严谨和认真

  相比起以前看过的好多计算机方面书籍翻译的粗制滥造 真是有些感概

  只是不明白为何这本书的名字被译为欢乐的经济学

  觉得它的原名很好的表达了整本书的主题:The Joy of Freedom

  至于经济学 是作者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身份 阐述自由在经济生活中意义

  作者通过自己的见闻和生活经历,展现了自己是如何成为一个捍卫自由的经济学家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我们息息相关的种种经济现象

  书中多次见到政府或官员义正言辞的对作者的观点表示愤怒:

  我们的社会不能仅仅受到利益和经济的

  驱动,我们的社会需要道德,文化….

  可在种种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政府和官员的自私,集权和武断

  而恰恰是在作者声称经济角度的分析上,看到了平等,自由,关爱这些非经济的人文因素

  我对经济学的知识知之甚少,不确定作者的观点是不是都是全面的

  作者也在书中多处表示对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确定

  但自由和平等是每个人的权利,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根本

  作者说,在这个问题上,他是一个极端主义者

  但他相信,有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观点的人

  我想我也是其中之一吧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六):发篇旧文

  美国经济学家David R. Henderson半自传的经济学读物。

  其实它的名字叫做The Joy of Freedom。自由的快乐。

  亨德森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者,他耐心地对我们说,政府有权利来干涉我们吗,不管是经济,还是别的?没有。

  看到美国政府那些愚蠢的管制,觉得可笑又匪夷所思。

  可是想想中国,只觉得一阵沉重。

  问题不仅仅在于政府干预得太多,更在于民众并没有意识到政府在侵犯我们的权利。

  甚至,很多人成为政府剥削自己和他人的帮凶。

  这本书里面,最令我感动的是美国废除强制征兵的案例。为了废除这条法令而努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们,都已经过了服兵役的年龄,也没有可能被征召入伍的子女。

  仅仅是为了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为了废除这条法令呕心沥血。

  看看身边本应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有这样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忘了谁说过,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

  如果知识分子还在大学阶段就被泯灭了这种良知,以后还怎么让它复苏?

  以前总是被别人劝,说很多事情我们也改变不了,何必为它郁闷。

  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改变不了,是因为太多人没有试过就放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

  《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七):自由的欢愉(THE JOY OF FREEDOM)

  野兽北京读书记之四:自由的愉悦(THE JOY OF FREEDOM)

  这本书可看做“一个经济学者的成长之路”,书中许多小故事介绍了亨德森如何通过经验、对话和阅读来理解这个世界,还介绍了他成为政策经济学家后发生的故事,提到一些重要的历史典故,并用全新的视角来阐释这些众所周知的故事。有评论认为该书是继弗里德曼夫妇的《自由选择》一书之后,倡导自由市场的最有力论证。

  对亨德森来说,经济学永远是一门快乐的科学。它告诉我们自由(freedom)是繁荣(prosperity)的必要条件。恰如该书的原名“自由的欢愉”(Joy of Freedom)所言,这门“快乐科学”的真谛是唯有自由才能带来欢乐。

  1968年是他的智慧“开启之年”。那年,他17岁,邂逅了安·兰德(Ayn Rand)和米尔顿·弗里德曼(MIton Friedman)的著作。安·兰德让他明白政府没有权利(right)操纵人们做某件事,给了他人理想与现实对质的力量(power),这是一种纯净的超越自己的力量。而当他开始有些厌倦兰德式的咆哮和不时爆发的狂怒,他遇到了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文风逻辑严谨且热情洋溢,让他感觉找到了一个智识和精神上的心灵伙伴(soul mate)。9月,在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兰德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为媒,他结识了克兰西·斯密,参加了该校的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俱乐部。

  鲁迅曾言:“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克兰西对亨德森而言就是这样的朋友。他从来不是仅仅是为了赢得胜利而辩论,他总是力图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看法之前先去理解别人的立场。他能辨别处人们叙述方式的细微差异,并用一系列问题来深入这些差异。他还让亨德森学会毫不妥协的面对周围那些强势成年人的敌意。

  从与克兰西·斯密的结识开始,亨德森认识到自己参与了一项事业(cause),而这项事业就是自由。争取自由的事业引导他离开加拿大,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拿到经济学博士。它引导他加入里根政府,成为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momic Advisers)的一名高级经济学家。引导他成为《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杂志的经济学编辑,并在《财富》和《华尔街日报》上写下数十篇为自由呐喊的文章。它引导他编撰了第一本经济学百科全书:《财富经济学百科全书》(The Fortune Eucyclopedia of Ecomomics),并向联邦法院法官讲授经济学。它引导他花费无数的时间来阅读、思考和写作,思考自由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成果之一就是这本书:《欢乐的经济学》。这本书讨论的是自由,是自由的运作如何有效,以及政府对自由的压迫会如何搅乱我们的生活。

  一个问题:我们的“1968”何时开始或到来?

  2007年6月15日 13:30 周五 北京野兽居

  《欢乐经济学:一门关于市场经济的必修课》(THE JOY OF FREEDOM)(美)戴维·亨德森(David R.Henderson)著

  王志毅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9月一版一次 28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欢乐的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