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说三条挺无奈又痛心的新闻。
第一条,挂在前天的热搜榜上。
浙江杭州,一名女子多次在超市内偷东西。
店家报警,民警锁定犯罪嫌疑人后,将她传唤至派出所。
女子交代,偷的东西是猫粮。
因为小区有不少流浪猫,看它们可怜,便经常买点猫粮来喂。
但有一次结账付款,收银员漏刷了猫粮。
此后她每次买菜,都会“顺”走一些猫粮。
截至被抓,她一共偷了8次。
02
第二条,比上面的还叫人无奈,同样霸占了前段时间的热搜词条。
山东济南一位64岁的大姐,曾经营一家服装店。
女儿成绩优秀在波士顿留学,她在国内当女老板,日子叫人羡慕不已。
但好好的生活,因大姐的“善良”毁于一旦。
她在开服装店的时候,经常给附近的流浪狗喂食。
久而久之,导致流浪狗在店周围聚集,严重影响到了周围店家的生意。
大姐不忍心看着这群毛孩子没人管,就彻底关了店,建起了收养基地。
从2004年最开始的十几只,到如今的将近2000只。
8年,她带着狗群,搬了4次家。
不算房屋租金和人工成本,一天光狗的伙食费就高达1800元。
大姐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倒欠别人50万的外债。
家里人都觉得她疯了,没人支持她。
女儿让她别再管狗,接她去波士顿安享晚年,手续都办好了,大姐没去。
母女关系逐渐疏离,至今已十多年没有见面。
大姐的事情,其实去年@中国新闻周刊 也有报道。
那时候,她外面负债30万。
还坦白拖欠了基地七个工人四个月的工资,一直发不出来。
如今一年未到,大姐的负债将近翻了一番。
那些拖欠的工资,发没发,有没有继续增加,都是未知数。
03
第三条新闻,发生在河南鹤壁。
农民老侯外出打工,三年挣了10万块钱。
他有点飘了,觉得自己挣了大钱,有能力也应该为乡亲们做点事。
于是,把钱全部用来为村里打一眼深水灌溉机井。
打完井,老侯觉得不够。
又修了1000多米的渠道,加了一座桥。
前前后后,老侯花了50万。
不仅搭进去了全部积蓄,还借了不少钱,只剩一身债。
为了躲债,他抛下老母亲和妻儿,躲进了深山里的小庙。
但记者去采访时,老侯觉得自己的“善举”没错:
“看到乡亲们有了好收成,俺心里高兴!虽然负债累累,但我觉得值!”
再后来,老侯一直还不起钱。
从当年到现在,老侯欠款的本金加利息,已经滚动到了90多万。
他已经在庙里躲了一年多,过年也不敢回家。
他没脸再见自己的老母亲和妻子。
儿子在外上大学,他也给不起一分钱。
一个好好的家,因为他的“善举”,毁得七零八碎。
04
我为什么要把这三条新闻放在一起说呢?
因为这世间有一种心理,叫“慷他人之慨”。
多次偷猫粮喂猫,拖欠员工工资、赖着钱不还去养流浪狗,欠了近百万去打井修桥……
他们打着“善良”的旗号行事,捞着了社会上的“好名声”,满足了自身道德上的优越感,沉浸在自我感动里。
却忘了,牺牲的是别人的利益,挥霍的是别人的财产。
自己的日子已经一团糟了,还想着去救济别人。
说难听点,这不是善良,这叫是非不分,这叫圣母病。
说好听点,可以统一称为“低智商的善良”。
什么叫“低智商的善良”?
借用知乎上一个答主@麦芒 的解释:“TA表现出来的良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
比如对待残疾人,他们可能要的只是尊重,和不被视为异类的平等。
但有些人却表现得异常善良,小心翼翼、关怀备至。
这样只会让残疾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有多悲哀和不幸。
而多数情况下,这些人的刻意善良,只是出于满足自己的道德安全感和优越感。
两位大姐救助猫狗有错吗?
没错。
错的是去偷窃,背负外债且拖欠工人工资,错的是让店家和借款人承受损失。
老侯为村民打井修桥有错吗?
没错。
错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知道量力而行,错的是让老人无所依,妻儿无所靠,家庭分崩离析。
这种没有原则、忽略事实、歌颂无底线付出的“善良”,不但廉价、低效,而且毫无智商,不值得效仿。
05
西谚里有一句话,叫“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
盲目喂养自己的善良,在某些情境下,可能就是另一种“恶”。
疫情之初,很多人在网上求助,曝光自己的手机号,为的是希望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可以联系得到他们。
结果,一群帮不上任何忙的人,疯狂地拨出电话,只是说些加油、鼓励的话。
网友@大波冲浪 ,晒出一张截图,里面是一名求助女孩的自述。
她的父亲病危入院,她发帖求助,没想到很快电话就被打爆了。
一开始,她还寄托了希望。
到最后,只剩绝望。
因为99.9%的电话和短信,都是无意义的安慰和鼓励。
密不透风的来电让她感到窒息,于是再接电话时,会优先选择武汉本地或北上广地区的去回应。
结果又有人短信轰炸她:
“你不是在求救吗?你求救怎么还不接电话、不理人?你有没有点礼貌!”
巨大的压力,让女孩产生自杀的念头。
她悲观地写道:“没有人救我们了,爸爸。
我没有办法了,你去哪里我都陪你好不好。”
幸好最后她的求助信息被真正能提供帮助的团队看到,才得以解救。
但她依旧后怕:
“今天被99+的消息淹没了最重要的那一条,还好团队没有放弃我们。”
这些事情,气得博主@Ababebaci 怒发微博:
“我真的看得气死了这些人能不能不要添乱啊!把你无处安放的爱心放一放好吗!”
我明白,这些打电话的人,初衷是好的。
但这也是别人在危急时刻,最不需要的。
占用了求救通道,可能会让求救者错失真正重要的救命电话。
这时候这种低智商的善良,很容易害死对方。
一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所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06
说个小故事。
有位禅师看到一只蝎子掉到水里,于是伸手将它捞起来,结果被蝎子蛰了。
没多久,蝎子又落水。
禅师又伸手将它捞起,没意外,又被蛰了。
渔夫看了不理解:“蝎子一而再地蛰你,为什么你还救它?”
禅师说:“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
这时,蝎子又掉进水里。
渔夫在岸边捡了根枯树枝,伸到蝎子旁边,蝎子便顺着树枝爬了上来。
对于故事,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只觉得:
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我们要做好人,但不是做无知的好人。
有人给生病的人,推荐各种道听途说、未加验证的“偏方”,结果引发病患多器官衰竭。
有人把陆龟放生到水里,在公园放生毒蛇,违背动物天性不说,还徒增不少危险和隐患。
这种不顾后果的“善意”,哪怕初衷再真诚,后果都很可怕。
有人逼让座、逼让着熊孩子、逼宽容对待蛮横的老人、逼捐。
自以为站在“善的一方”,扣下道德扳机,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人无底线散发善意,去同情杀人犯、作恶者。
有人和稀泥一样去调解夫妻矛盾,为过错方说话,哪怕丈夫赌博又家暴。
这种“善”,不仅混淆了真相,还成为了恶的帮凶。
盲目的善良,不理智的善良,没有限度的行善,都只是臆想的怜悯和施舍。
虽然善心是个好东西,但脑子更是。
07
再借用一句哈耶克的话吧,也许很多人会不赞成。
他说,世界上最大的坏事主要是好人干的,坏人只能干小的坏事。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好,所以更容易“好心办坏事”。
但要记得,这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自以为是的善良。
知乎上有句话总结得好:
“低智商的善良,是以施善者为中心的善良。
高智商的善良,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良善。”
少一点自以为是,少一点自我感动,多一点将心比心。
别让善意只流于情绪,别让善举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