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要账
日期:2022-05-22 21:50:42 作者:骑驴流浪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要账

  要账

  整个民国年间,杜楼集由于交通便利,都可以说是商贾云集,商业繁荣的!杜楼本是村名,应像其他村子一样,后边惯一个“村”字,像张村了,骆驼村了,可它后边却是一个“集”字。一直到现在地方上在非正式的场合仍保留着这个称呼。这个“集”字,当然取的不是集团的意思,意思是“集市。”顾名思义,“集”是集合,集中的意思;“市”是做买卖,就是人们集中起来做买卖。当然,数不清的过路人在这里买吃买喝,住宿消费也属于买卖的范畴。所以,杜楼村后边的这个“集”字,就是那时候杜楼村商贾云集,商业繁荣的最好见证。

  当时四家卖小吃的在街边一字摆开,从西往东依次是卖胡辣汤的臭妮、卖烧饼的胡四、卖包子的刘梦福、卖馒头的杜老敢。特别是臭妮的的胡辣汤,大清早一嗓子喊起来“胡辣汤——热哩——”三里地以外的人都能听到。这些人都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而是都是本分的小本小利的生意人。

  民国那些年,就像戏里唱的,“说什么中华民国七八载,年年战乱把人杀……”用兵荒马乱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有的人胆子大,手里再有些钱财,就招兵买马——当时这些人就是便衣队,是国民政府的地方武装。这些便衣队大大小小的头目,就被政府惯于什么什么司令什么什么队长的头衔。当时这些司令、队长在地方上就形成了更小的割据,他们做事往往都含有黑社会的性质。这些人的权力大得很:杀个人,就像杀一只鸡,捻死一只蚂蚁那样,“他想要你夜里死,谁敢保你到五更!”那时候这一带的便衣队司令是范铁头,范司令。家住在15里外的小葛庄。司令部却设在商业繁荣的杜楼集。司令部虽设在杜楼集,可范司令日常办公却是在小葛庄家里,除非有了重大事情,他是不到司令部来的。司令部日常值班的是他的一帮部下。这些人仗着范司令,个个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欺负村里的老百姓和大街上的生意人。那些人来到人家的摊子前,又吃又喝又捎,完了并不付钱,说一声赊账,就扬长而去。这样时间久了,他们的本钱被赊光,生意眼看就做不下去了。

  一天,卖馒头的杜老敢找到卖胡辣汤的臭妮、买烧饼的胡四、卖包子的刘梦福说:“我们去小葛庄去见范司令要账吧?不然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三个人听了杜老敢的话,急忙说:——你就别老虎头上蹭痒痒了!我们头上长的都是一个脑袋,保命要紧!要去你去,我们认了!杜老敢说:“我去?要回来你们可不要眼气!”你说的哪里话?要回来是你的本事!我们不眼气。

  杜老敢去要账。他赶到小葛庄范司令的大门前时,村里的人都已经吃过午饭了。站岗的道:“干什么的?”“找范司令。”杜老敢向前说道。这人也常在司令部走动,是熟人,就放他进去了。

  范司令正在睡午觉,杜老敢走进屋内,“范司令,范司令——”地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就径直走到床前,拍了拍范司令的腿。经这一拍,范司令打个激灵,醒了。伸手从枕头底下抽出了盒子炮:“哪一个?”杜老敢立即赔上笑脸:“您别惊慌!我是杜楼集卖馒头的杜老敢。”看范司令把盒子炮随手放在了一旁,“您属下赊的馒头——没有本啦,您是不是吩咐一声,让手下给添添本?”“多少?”“共计215 斤。”“知道了,你回去吧。”

  杜老敢一路往回走,一路苦笑。心想,这事十有八九要泡汤,要白跑一趟了。可是,出乎他的意料,第二天,两个便衣队员真的用小推车给他送来了两口袋小麦。事情传开,对杜老敢要账成功:有的人夸杜老敢胆大心细,脑瓜子灵活,说话有分寸,火候拿捏到位;有的人说对待本本分分的生意人,有时候坏人也是要讲道理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要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