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5-26 09: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经典读后感有感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是一本由黄宗智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一):未完待续:《耕织图》与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对话

  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璹绘制的《耕织图》,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是我国古代劝课农桑的艺术佳作......《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这本书选择《耕织图》与现代机械化农业航拍图两图作为封面,确确别具匠心。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是社会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黄宗智教授,从社会经济史等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机制和绵延到今天的现代化路径,从实践角度,就这么多年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展开的思考与讨论......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二):经验质感与实践精神

  黄宗智老先生是我极为喜欢的一位社会学家,他的作品可以让人在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等学科中感受到多学科对话的思维愉悦和智识碰撞。去年买了老先生的“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三卷本,包括《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中国的新型正义体系:实践与理论》《中国的新型非正规经济:实践与理论》,一直没来得及读。而且由于是法学专业,对黄宗智先生的《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等著作也特别感兴趣,可惜都没有时间来得及读。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作为黄宗智先生的新作,算来是读过的老先生的第一本书。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强调我们要对西方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也即“祛魅”,不仅要认识到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还要认识到其背后的强烈依赖演绎逻辑而趋向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将真实单一化和理想化的思维习惯。因为西方理论既包含崇高的理念也包含丑恶的帝国主义实际,既有明晰的洞见也有虚伪的建构。

  面对西方理论的双面性,作者的研究进路是从翔实可靠的经验证据出发,将所有问题理论化,区别其洞见与偏差,进而符合实际地概括、洞察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实践社会科学”的设想,强调依据实际运作,通过与各个学派、不同理论的对话,构建新颖的“中层”理论概括。所谓“中层”,有别于宏大话语的、难以证实或证伪的宏观理论,而是可以论证的、充满实践性的理论建构。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共有十章以及一篇代后记,主题颇为广泛,有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以华北和江南为例说明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又有从国家-社会-市场维度出发对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市场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的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研究、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黄宗智先生十分重视实践精神,这是其十分显见的学术主张。在他看来,不同于理论,实践是生成于研究对象国家自身的历史、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情境、视域和话语之内,由实践出发所发现的问题,更有可能是所研究国家自身的内生要求,而不是西方理论视角内的问题,也就是说,是由中国的本土资源所导向的本土实践问题。

  更进一步,作者之所以认为实践优于经验与理论,是因为它非常明确和有意识地超越了“主观”与“客观”、“意志”与“结构”、“唯心”与“唯物”、“特殊”与“普适”等大部分西方理论经常使用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正如那句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黄宗智先生在其一系列著作中所倡导的实践精神,无疑是社会科学所应积极践行的。以实践贯彻“实践”,也是社会科学摆脱大词话语与抽象论证的一条有效进路。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作者:黄宗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上所有的战争,都伴随着舆论阵地的争夺战。

  而争夺舆论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并最先利用的脑袋空空的知识狭隘者,这些人只需要给他一个偏激的看法并巧加扇动,便会摇旗呐喊,成为你的马前卒。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类人群完全没有能力建立其对国家对历史对社会对经济的全面认知。

  故此,可被动接受为他们设计好的现成的看法自愿踏入被事先圈定的立场。

  无知=愚蠢,愚蠢=狭隘,狭隘=拒绝接受新知并持续无知,这就是知识贫困的恶性循环。

  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如果在学校内没有形成学习习惯和成熟的认知,毕业后怎么避免自己陷入知识贫困呢?

  答案就是阅读。

  阅读要首先避开的雷区就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在短视频和APP崛起初期,被资本强行神话为可以三秒提供知识遂大为吹捧。

  但目前已经被证实,所谓碎片化阅读,除开及时性强的新闻,对于强化知识没有任何益处。

  并且碎片化视频和短文的持续习惯性阅读,反而会对人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浪费,而且大部分平台提供碎片化阅读内容营养极低缺乏监控,比如大量推广的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培训广告都是全无价值的割韭菜,虚假知识披着知识的外衣实则在圈钱,却在平台仍大量推广,毫无价值的娱乐性内容和伪知识遍地皆是,时政也大多是现成的偏激的看法与立场,洗脑偏多而知识较少。

  环境如此糟糕的今天,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才能构建知识体系,获得新知?

  我推荐阅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社科类书籍。

  广西师范大学已经是我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自1986年建立至今,广西师大出版社已经成为我们知识界、学术界一个共有的家园。

  咱这本就是出自本社最新的实践社会科学系列:由超级教授黄宗智领军!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目前已经上市的已经有《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指南》《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几本。可谓是篇篇经典,白读不怠。

  率先读到的这本《国家社会的二元合一》在关系不明的今天,特别的有时政意义,对于我们综合国力的评价与认知,知识界思想界也有着非常有趣的变迁,从对西方的全面排斥到全面接受,到今天的客观辩论,我们接受西方的正确思想辩驳他们固有的偏颇思想,这所有的底气,就是我们自身学术界的昌明发展,有了积累才有认知才有话语权。

  本书把中美的思想放在一起对比一起分析,让学术青年可以更明了的读懂中西方几十年来在实践科学方面的不同声音,可谓是社会科学入门的教科书级别著作适合一读再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