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蝶》是一本由一夫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6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蝶》读后感(一):《狂蝶》:人之所以是人,是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看到这本书名,我总想起狂蜂浪蝶,笑,不过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似乎也很贴切。 书的前期男主赵广陵就像是被欲望控制,为了女人,为了能让手中收藏的古董杯变色,而不停作妖的狂蜂浪蝶。 我看着他周旋在不同的女人左右,十八般武艺,卖弄得是拼尽全力,突然觉得浑身发凉。 这又不经意让我想起某本书上写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不会有毫无缘由的恨,当然不排除极端情况,和个别极端的人,但是如果某个人突然出现,说对你一见倾心,大多半是见色起意,如果再严重一点,或许就是谋财害命了。 所以说年纪越大的女人,越不好骗,因为某些人的某些手段拙劣得就像跳梁小丑,怎么欺骗自己,和这样的人过下去。 回归正题,作者在描述这个渣男的时候,写到,他特别懂女人心,不会刻意讨好,但是他对女人的好,又会让对方察觉到,比如打麻将的喂牌,和故意输掉,但是又会把握尺度,恰到好处,让人不会被养大胃口,觉得他人付出是理所当然。而被他爱上的女人,被他迷惑的女人,也各有各的心酸往事,每一页看来都仿佛是吃人。 讲道理,这样细腻的文字描写,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渣男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到的,都是花费了心思,耗费了金钱的,虽然说爱上渣男,被骗财骗色骗感情,固然可气,但是他曾经给过的情绪价值,本就是我们作为女人在别人那里很难得到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缺憾,所以才会执迷不悟,至死不悔吧。 我们看书,看书中的人物,起先总是喜欢用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不好就坏,但是人性其实极其复杂难测,甚至可以说是无底的黑洞,令人沉醉,又令人望而生畏。 我们透过书本,其实是在看故事情节在现实中的投射,看那些痴男怨女在情海里沉浮,也像是在看自己的过去。我们的人生短暂,不可能经历太多种不一样的人生,但是通过书本,可以发现另外的可能。 比如,我就曾经想过,如果自己恣意妄为,纵容自己的情感,抛弃掉理智,会不会过得更快乐一些。哪怕不是如男主赵广陵,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只是在爱情中,更大胆一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好,爱与恨都能更鲜明一点,会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一样。 后面发现,还是现在的自己,已经是我人生的最优解。那些被命运标注好代价的故事,我都险险避过,在漫长岁月中,得不到也不再奢望得到,并终究学会了放下。那些被欲望控制向前走,仿佛行尸走肉的人,也不会是我。 而《狂蝶》的故事,依旧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到处是被欲望折磨的男人女人,为金钱,为权利,为爱好,为贪欲,可能我自己还是其中一员,不过因为诱惑不够大,所以还能保持初衷罢了。 End。
《狂蝶》读后感(二):癫狂的妄念
狂蝶
8.2
一夫 / 2022 / 上海三联书店
在这本书中,我只看到了【欲望】。一种何其可怕的东西!它操纵你的灵魂,抵达恶的彼岸。甚至不曾让你有过丝毫的愧疚,或者想要终止的羁绊。
《狂蝶》中,作者分成了上下两卷,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关于一件【古董】的故事。可能与【古董】有关的故事,很容易就发展成一些和玄学,奇幻色彩相关联的故事。因为它的时代背景主导下,我们不了解那个时代,我们距离他较遥远,所以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者想象力的润色去实现它传世的目的。
是人,就有【欲望】。而欲望对人的影响要看你本身的自持力几何。
赵广陵,民国时期的一位古董商人。外形出众,使得他得以【招蜂引蝶】的本领。偶然间得到一个白釉瓶,瓶身之上三只顾盼生辉的彩蝶大放异彩。但是,赵广陵其人,人性,作风方面,实在不堪入目。终日流连脂粉之地,滥情度日。【渣男】是他的属性。
偶然间,他的其中一位爱人遇害离世。他发现那个白釉瓶上其中一只彩蝶不翼而飞了,转瞬间,取而代之了一只【黑蝶】。这样的发现并没有让赵广陵有丝毫的敬畏之心,反而让他产生一种邪念——是否与他有关的女人离世都会让彩蝶化作黑蝶?
带着这样的邪念,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物色新的女性,发展成自己的爱人,然后一手主导她的离世。
最耸人听闻的在于,他根本不能确定是否就是这样的起因而导致的彩蝶化黑蝶,但是他就那么堂而皇之的做了。
随着第二个女人的离世,第二只黑蝶也应运而生。
赵广陵也愈发的癫狂了!
一个花丛高手,他最大的本领是玩弄女性!这样的人已不足以用【渣男】来形容,简直是伤心病狂的恶魔!为了一个莫须有的甚至不可能会达成的目的,他一手主导一场场女性的离世。虽然,结局中,他有所顿悟,但是我实在无法接受,是什么样的欲望,能让他为一只【器物】而颠倒众生。尤其是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不安,没有惶恐,更遑论什么敬畏之心。他始终的平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狂蝶》读后感(三):《狂蝶》:两起蝴蝶杀人事件
《狂蝶》是一本将近600页的书,紧赶慢赶或许也要四五天才能看完。尽管这是一本六百页的厚书,但是故事似乎也很简单,讲两位生性风流的英俊男子获得了雍正白釉杯,身边的女性接连出了事故,而两人在各自的故事里的结尾都是被白釉杯里飞出的蝴蝶所杀死。
此书的编辑在正文开始前安排了一篇他的序,题名《每个人心中都有狂蝶》,在这篇小文中,他也调侃过作者想把“每人心中都有狂蝶”作为题记,认为是烂大街了,但是他用在了他的序上,或许是因为“事实上它很贴切”但又不想以题记的方式让人感觉书本的品格降低了。
这篇序里编辑已经将这本书介绍的很详细了,在体量上、品质和内容上都作了介绍:
这部厚厚的著作分为上下两卷,上卷10万字,下卷近28万字,是一部疯狂的寓言故事。文字将就,富有表现力,具有哈罗德·布鲁姆认为一部好小说应具有的品质,即陌生性,这是很难得的。
紧接着又介绍了书本故事的大要。简言之,上半部分借一老人之口讲述了民国时期古玩店老板赵广陵的故事,下半部又转到了2000年左右的事,以第一人称王兴的视角讲述。这两个故事又应王兴找见老人收购他手中的雍正白釉杯而来。
第一部分的故事颇具有传奇色彩,夹带着说书的感觉。第二部分又很现实,然而处处又透着不着调,因为在王兴的第一人称之下,他继承了前面老者在讲述故事时的“分析”,同时他的言行透露着冷漠——这种冷漠让你不舒服和愤懑。例如在故事中,一位女性身死,那么她是被谋害的还是碰巧遭遇了歹人,这其中的思虑是明明白白地写在纸上的,但是这种思虑又是可怕的,因为这个分析的人全然或者很少对于这位女性的死亡感到可怜和悲伤,反而依然是以自己为中心,害怕自己牵扯其中,他会算计来算计去,伪装着伪装那。
除了“分析”的直接呈现,还有一个特点是“演讲”,这主要是在第二部分。当然“分析”这一块演讲的味道就有了,但不如切切实实的围绕一个观点或者摆出态度的“演讲”。在书中,你会看到王兴,或者其他角色,针对好几个话题发表演讲。一开始,王兴就围绕男人女人发表演讲,“男人是被欲望支配的,但是女人是被情感支配的”(179),“女人,就算是情感动物,不可能只是讲感情,感情也需要用实际的东西证明”等等(182),之后还对熙酒、茅台、葡萄酒发表了演说,“熙酒口感要硬一点,里面有一种山野气……茅台这种酒,给我的感觉,好像在刻意讨好人,太温顺了。”(185)再之后还有绘画、文学、人性等等的演讲。
初看这些演讲,是感觉有意思的,真的能说会道,或者作者想得挺多,有些见解确实是精辟的。但是反过来,太能说会道了,尤其是王兴,当王兴的思想在你眼中暴露的时候,你知道这个人都在装,有预谋的装,不留痕迹的装,恬不知耻的装,自信满满的装……不仅装,而且算计,处处防着别人,极为严谨,一些小事也用“即便……也不一定……”的逻辑看待。
在编辑的序中,提到了“女人造就了男人”,这是王兴说的,但是故事里王兴并不关心女性。他懂道理,他是读书人,他有自己的规矩(因此可以不讲道德),他就像是手段温和、内心却极其顽固但又好色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可以害人却不为所动,甚至想着能否脱身,尽管他最后表现出大彻大悟,但依旧被蝴蝶杀死了,就像他的先行者,他的预示者——赵广陵。
赵广陵尽管在故事里被安置在民国,但从身份、长相、行事,无不和王兴相似,他这一点已经预示了王兴的结局。即便王兴知晓,甚至精于分析和算计,但唯独奇怪的是没有在这个故事上感觉到恐慌。这两个故事凑成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预示着历史的再次发生,尽管有着以史为鉴的可能,有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的可能,但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的事情依旧发生了。因此,这的确是“寓言故事”,一个“勿谓言之不预也”的故事。
王兴是懂欲望的,但欲望比王兴更加懂他,或者懂人。王兴认为有规矩因此可以不尊道德,认为顺应人性就是享乐,或者认为他是选择了这一面的人性,因为另一面的人性是走向道德,走向崇高。他可以在这本书长篇大论人性是享乐,但是另外也有人在书里阐述道德、崇高或者走向克服人生熵增过程的意义。即便最后他醒悟到自己没有爱,只知算计,不懂得付出,但正是“事不过三”,他已迈入深渊,“难逃一劫”。只是他比赵广陵,死在蝴蝶之下,稍微体面和有准备些,但不比赵广陵轻松,赵广陵是窒息,他是受千刀万剐而死。无论黑蝶还是彩蝶,无论彩蝶变黑还是从无到有,其实都是白釉杯在人心里产生的欲望的“影像”,妄念一生,不知进退,走到头便是死路一条。
回过头再来看装帧,蝶的一角演变成女人的脚,红蝶、蓝蝶、黄蝶和黑蝶交融,可见是花了心思设计,且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