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日期:2022-02-12 12:37:40 作者:凯叔讲故事 来源:凯叔讲故事 阅读: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立竿见影的教育,

  只是一个神话。

  所以,不要着急。

  多给孩子一份同理心,

  去看见孩子的节奏和天性,

  你会发现,

  这只磨蹭的蜗牛虽然走得慢,

  但也可以走得很稳、很远。

  一起来看看这个妈妈的故事吧。

  ——凯叔

  图片

  文 | 芊和

  寒假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可我家表妹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

  伤透了脑筋。

  就比如,

  大年初七,

  表妹对8岁的小外甥有些生气,

  孩子委屈地抹着眼泪,

  表妹也气得脸色铁青。

  为什么呢?

  因为,

  孩子总是磨磨蹭蹭,

  耽误了一大家子的行程。

  表妹情绪崩溃地跟我哭诉:

  “我感觉自己活不到晚年就会被孩子气死,

  早上起床让我叫了不下10遍,

  收拾东西穿衣服出门花了一个小时;

  平时写作业磨磨蹭蹭,

  上学不迟到的次数屈指可数,

  昨天教他一道数学题差点儿气得我心脏病发作。

  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看到表妹的样子,

  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为人父母,

  相信大家都因为孩子的拖拉、磨蹭问题生过气,

  天生急脾气的我,

  更是没少为此和儿子发脾气。

  回想那每一个暴怒的瞬间,

  我不禁自己难受,

  也觉得自己伤害了孩子。

  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怎么会不心疼?

  可每当紧急关头,

  我们还是忍不住总嫌弃孩子慢。

  图片

  其实,

  孩子也不想一直被我们催促。

  直到有一天,

  我看到孩子学习怎么绑鞋带,

  急得哭出了声。

  才恍然明白,

  我们想让孩子像兔子一样飞快奔跑,

  却忘了,

  孩子其实只有蜗牛一样的身躯,

  需要我们慢慢等他们长大。

  图片

  把孩子当蜗牛养

  你会理解他们的不易

  作家张文亮曾经写过一首散文诗叫《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第一次读到时我不禁感叹,

  这不就像我和儿子吗?

  他是那只慢腾腾的蜗牛,

  而我就是那个催他、唬他、责备他的人,

  很多时候,

  并不是他不想做得快,做得好,

  而是他的能力只有如此。

  拼尽全力也达不到我的要求。

  三岁的他脱衣服用了十几分钟,

  我嫌弃他太慢,

  却不知道解扣子这个精细动作,

  对他来说有多么困难;

  五岁的他总是做不到按时睡觉,

  我训斥他磨蹭,

  却不知道在6岁前的孩子心里,

  根本无法建立起时间这个概念;

  七岁的他每次写作业专注不超过20分钟,

  我被气到发疯,

  却不知道这个年龄孩子的注意力,

  最多保持不过十几分钟。

  以前我经常对他吼“你怎么就像蜗牛一样”,

  现在的我知道,

  其实,他就是一只“蜗牛”。

  因为,

  这是成长必经的阶段,

  因为他的大脑发育程度只能让他完成这件事情。

  记得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热搜,

  一位父亲躺在马路中间哭求民警拘留,

  原因竟然是女儿做数学题,

  800减700等于900。

  图片

  一位网友看到这个新闻,

  为此在知乎上感叹“父母教孩子有多难?

  而在高赞回答中,

  一位小学老师说出了真相:

  这么大的孩子不会算这题很正常。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不了直角,

  是因为他们还没学过角度,

  三年级的孩子不会计算20乘30,

  是因为他们没学过两位数乘法。

  我们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

  却忘了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

  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

  与其把孩子当兔子撵,

  不如把孩子当蜗牛养。

  因为这样你就会理解,

  他们的磨蹭,

  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

  他们的墨迹,

  可能是天生的性格问题。

  当我们不再因为孩子的“慢”责备他,

  训斥他,

  反而就更能以平常心,

  和更科学的途径解决问题。

  图片

  把孩子当蜗牛养

  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自从把孩子当“蜗牛”养,

  我从心理上接受了他的“慢”,

  懂得了他的不同,

  我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着急,

  曾经那些压抑不住的坏脾气也被成功治愈。

  我突然发现,

  原来孩子的“慢”,

  正是对父母的考验,

  最终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纳孩子的“慢”,我发现优秀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如果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

  一个上午写不出20个字,

  你会怎么想?

  “他一定是太磨蹭了,这孩子太笨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这么认为。

  在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

  就有这样一个叫校校的男孩,

  然而他的“慢”并不是因为笨和磨蹭,

  而是因为他先天的生理缺陷——阅读障碍。

  图片

  作为校校的母亲,

  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最终真正的接纳,

  纪录片中,

  这位妈妈的逐渐转变让我深受启发。

  她说:

  “孩子嘛,没有这个问题,

  也会有那个问题,

  总有一款问题适合你!”

  为人父母,

  我们就是在各种问题中一步步成长。

  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同时,

  我发现尽了力的蜗牛,

  已经有着足够多的闪光点,

  他们自律、真诚、足够努力。

  接纳孩子的“慢”,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妈妈,等等我。”

  从超市买东西回家,

  短短15分钟路程,

  在儿子的磨蹭中走了整整40分钟,

  他一会儿蹲在地上看蚂蚁,

  一会儿趴在草里找昆虫。

  要是以前的我,

  早就因为他这么慢大发雷霆了。

  可现在的我,

  换了一个角度,

  我发现,

  原来他是这么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

  他对世界充满了热爱。

  我发现当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

  他反而更加听得进去我的话了。

  曾有心理学家分享过一个理论:

  如果你认为孩子有问题,

  很可能是问题出自于你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

  我们的催促,

  其实很可能只是因为,

  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焦虑不安的。

  接纳孩子的“慢”,我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初为人母时,我信奉的教育理念是:

  “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线。”

  在对儿子的培养中,

  我更是拼尽全力,希望他处处领先。

  可儿子平平无奇的资质,

  却让我不止一次尝到失望的滋味,

  别人学东西一遍就会,

  可他却得讲两遍才懂。

  想想自己也曾是“学霸”,

  考上985保送研究生,

  可面对孩子比别人学得慢的事实真是无计可施。

  直到我把孩子当蜗牛养,

  懂得了他为什么很“慢”,

  我不再焦虑、攀比,

  而是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就像那个6岁背下新华词典的北大教授,

  生了一个考倒数第一的女儿,

  我终于意识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想要孩子真的快乐,

  就要知道每个孩子本就不同。

  图片

  把孩子当蜗牛养

  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耐心的过程,

  过度焦虑、太多催促,

  只会扰乱孩子成长的节奏,

  智慧的父母,

  都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1、孩子磨蹭时,用一些方法改变他的习惯。

  就像有一句话说的:

  “孩子的磨蹭不是病,

  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面对孩子的磨蹭问题,

  与其催促,不如试试这样的方法:

  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用闹钟、手表等工具把时间“视觉化”,

  让孩子建立起几小时、几分钟的概念;

  给孩子简单明晰地布置任务。

  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较差,

  当你发出一连串的指令,

  比如“擦桌子、收拾书包、穿鞋、赶紧出门”时,

  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快点”,

  而是“我到底要做哪个?”

  所以,

  要把指令清晰化。

  适当让孩子体会一下磨蹭产生的自然后果。

  当他上学迟到几次被老师批评,

  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提高速度。

  2、孩子落后时,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

  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

  就没希望了,

  其实如果做到慢养,

  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

  作为把4个孩子全部送进名牌大学的父亲,

  黑幼龙在孩子的教育中,

  始终坚持“慢养”的教育理念。

  老二立国,从小就是“混世魔王”,

  小时候考0分,黑幼龙安慰他:

  “下次你就会进步。”

  高二成绩还没起色却想当垃圾车司机,

  黑幼龙觉得没什么不可以,

  即使在外边闯祸,

  黑幼龙教育了孩子之后还是跟他说:

  “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改。”

  在父母的耐心和包容中,

  本来最不被看好的立国,

  居然变身业界精英。

  孩子落后时,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靠自己探索,

  得到扎实的教训,

  必定走得更稳。

  3、慢如蜗牛,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前段时间,

  一篇《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在全网刷屏,

  文中,

  患有抑郁症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让人动容。

  图片

  童年时左眼意外失明,

  青年时又患上躁狂抑郁症,

  曾经成绩优秀的金晓宇,

  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工作、成家。

  可父亲金性勇和母亲曹美藻却用非同寻常的理解和接纳,

  默默守护着儿子。

  图片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也是深深地治愈。

  虽然命运给了这家人诸多磨难,

  但父母不急不躁、坚韧不拔的爱,

  治愈了儿子,

  最终成就了天才翻译家的人生。

  就像《孩子,你慢慢来》中写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用爱陪伴孩子的一生。

  让这只缓慢的蜗牛,

  能够幸福快乐地长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