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国家都没有》是一本由(澳)陈志勇著作,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02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的国家都没有》读后感(一):给大人的绘本
很奇怪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是“儿童文学”,我一直以为陈志勇的绘本是给大人的绘本,每个故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会有必然的结局,只剩下无限留白。
《别的国家都没有》就是由15个读了开始,猜不到结局的故事组成。
《水牛》指引的方向总能找到让人们惊喜、释然和快乐的东西,为什么大家不再找水牛了?因为水牛指出的是探索的路径,而不是简单的结果?
特别喜欢《艾瑞克》,那个在储物柜留下他在异国收集的惊喜和美好在黑暗中绽放,然后淡淡离开的外国交换生。
《远方的雨》像是人们写在零零碎碎纸片上的思绪,是那些没人看的诗,几乎注定了,就这样汇入一条看不见的,巨大的下水道,流向郊外……极个别的时候,一些特别顽强的诗……两片,或好几片诗作飘向彼此,慢慢地它们贴在一起形成一个说不清形状的小球,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一点点变大,变圆……去寻找被遗忘的思想碎片
《别的国家都没有》读后感(二):里面藏着一个充满想像的艺术馆
差点错过的好书!成年人的绘本,亲子共读也棒收到书我一般习惯拆开塑封随意翻阅翻阅等哪天找个好时间就把它给看了。
但是这个书我一打开封面,邮票组成的目录就吸引了我。
然后就立刻马上坐下来一直到看完。
以前觉得绘本是小朋友看的。直到有一次看到《如果你想看鲸鱼a》感慨,天啦,这本描写专注力的书也太适合大人了吧。后来就喜欢挖掘适合大人看的绘本。
《别的国家都没有》最最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个隐藏的艺术馆,故事里所代表队意思每个人看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
因为不想剧透,所以我就只拍了图第一个叫水牛的故事。
我,我侄子,还有我妹妹我们看出来的想法都不一样。写在图三上,这样亲子阅读体验特别好。
接下来的这个远方的雨这一篇真的是我最喜欢的,当我在念出来.也许是害怕这种发自内心的句子,会让人觉得:拙劣,浅薄,做作,傻里傻气,过于甜腻,缺乏创意,无病呻吟,平庸,乏味,矫情,晦涩,不知所云,愚蠢。每一个形容词都在一张碎纸片上那种撕裂的感觉真的让我在读的时候就是心里很说不出来的怯动。很好的一本绘本,适合成年人和读小学的小朋友。每一幅画都画的太好了。
《别的国家都没有》读后感(三):治愈心灵的成人童话
1、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本安徒生童话,我觉得每个成人都应该读一读陈志勇笔下的《别的国家都没有》,这是一本属于成人的童话世界,延续了作者陈志勇画面华美、情节感人的风格,,细腻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看似荒诞却又非常温暖治愈。
先说说陈志勇,陈志勇成长于澳大利亚,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为科学小说画插图,也为小印量杂志中的恐怖故事配插图。1995年陈志勇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艺术系及英国文学系,专职童书插画。作品在美国和欧洲有广大读者,并多次在澳大利亚举办个人插画展。除绘本创作外,陈志勇还跟好莱坞知名动画公司蓝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合作,担任动画片“荷顿奇遇记”(Horton Hears a Who)以及“瓦力”(Wall E)的造型顾问。
他的图画书作品获得许多国际大奖项,代表作品有“观像镜”(The Viewer)、“兔子”(The Rabbits)、“红树”(The Red Tree)及“抵岸”(The Arrival)。2007年,更获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年度艺术家的殊荣;2011年,改编自陈志勇的同名绘本“失物招领”(The Lost Thing)动画,入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2、
而《别的国家都没有》,依旧延续了其华丽、神秘、细腻的风格。从书名来说,别的国家都没有》这个名字就让人耳目一新,让人特别好奇,到底是什么别的国家都没有。当你打开这本书,细细品读,你就能发现这本书里藏着一个秘密的世界,它用15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带领我们发现那些隐藏于平凡生活中的不可思议的秘密,构建出一个看似荒诞,却饱含真实的情感与思考,带着你一点点接近内心深处。15个小故事,每个都是独立的,但组合起来又展现另一个不同世界的观想。
《艾瑞克》里,你跟随作者试图去了解那个神秘的外国交换生,却在最后发现:大多数人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揣测别人,却不尝试去沟通。为什么不尝试着换位思考,或是积极沟通去听听别人的想法呢?结尾很温馨,那些闪着光的小物件,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友善。
《别的国家都没有》里,一家人搬到陌生的国家,检查老房子的楼板时,发现房间之间的破洞竟然通往一个室内庭院:里面的季节与外界正相反,参天大树、褪色的壁画令人着迷,不时飘来奇异的花香。他们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说给别人听。直到一天,邻居轻描淡写地提起:“我们会在室内庭院里烤肉,你知道吧,每户人家都有,如果你能找到的话……”那么,那个室内庭院到底代表了什么呢?为什么每家每户都有,但有些可能找不到呢?这就需要细细品读与思考,当你悟到,就会会心一笑。
《回流》这个故事里,有家人的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只儒艮。这家人一直对对方大喊大叫,即使出现了一直儒艮。在经历吵闹、对峙到问题解决后,结尾显得意味深长:没人看见有个小男孩正紧紧抱着一本海洋动物百科全书,从房子的前门进来,悄悄地爬进草地上的那片儒艮留下的痕迹,躺在正中间,把双手放在量变。他看着天上的云彩和星星,希望他的父母不要太快发现他不在房间,并且因此生气地冲出来喊叫。奇怪的是,最后他的父母一齐出现时,既没有发出声响,也没有感到意外。更奇怪的是,他只觉得又一双温柔的手,将他抱起,放回了床上。到这里,故事嘎然而止,只有一张插图,通过溢出房间的昏暗又温暖的灯光,看到一个小男孩安静地躺在那片儒艮留下的痕迹中间,安静却又寂寞,与故事的结尾对应,一个美好的反转让你思考:父母是因为什么而改变了呢?……
就是这样一个个小故事,每次读完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有一些小小的片段或细节,会触及我们生命中某个片段,领悟到只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受。“也许是被有趣的幻想和好玩的情节吸引,也许是感受到对现实的批判与讽刺,也许还能读出爱与快乐、宽容与和解、遗忘与铭记……这些口吻淡然的故事,体现了生命中的诸多况味,娓娓道出那些流失在时光中的幸福、诗意与温暖。”
3、
最后一定要说说,文字之外,那些带着古怪、萌宠、似乎又很精致的画面,,总让人不禁去想象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可以说,陈志勇的文字的配图,与文字交相辉印,一齐构建出了那个新奇、神秘却又充满治愈的世界。
这本书的目录,如果不仔细看,就很容易忽略掉,他将每个故事的主题,浓缩在一张小小邮票图案里,页码以邮票价格的形式呈现,故事名字也显示在邮票上,这是寓意一个“世界之旅”吗?
每个故事插图也是形式各样,用炭笔画、油画、剪报、拼贴等多种形式,将奇幻元素嫁接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结合梦境般的超现实画面,让你有一种一击就中的“惊诧”:对,我想象中的也是这个模样;或是峰回路转的“领悟”:欧,原来是这样啊!
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让你觉得,这些文字与画面的交织,引着你走向了一个精神世界,那里似乎流淌生命中各种,有新奇与神秘,也有温暖与诗意,点点星火,引燃灵魂的炽热思考,却在最后又似乎被暖流而治愈,舒适而平静。
《别的国家都没有》读后感(四):这本童书里的温暖,是文字与图片的力量吧
文|弥小木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思考了一秒钟,并没有哪个时刻觉得自己老了。可是,这两天看了一本童书,看的过程中,脑中突然浮现出这个问题。那一刻,觉得自己大概是老了。为什么?因为手中的这本童书,《别的国家都没有》,没完全看懂。
《别的国家都没有》,澳大利亚的一位作者陈志勇,这本《别的国家都没有》,讲述了15个小故事。这15个小故事,每个字都认识,但看完故事后,有的却不能完全明白。神奇的地方在于,合上书之后,心中竟然升起了一股暖流。
哪怕没完全看懂,也不妨碍《别的国家都没有》,带来的温暖感觉。
《别的国家都没有》里面的小故事,虽然没完全看懂,但并不妨碍它们吸引人。尤其是封底,我家老大就是被封底的文字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别的国家都没有》。
读完《别的国家都没有》,整本书中的15个故事中,我家老大最喜欢的是这三个:“爷爷的故事”,“别的国家都没有”,“动手打造自己的宠物”。
“爷爷的故事”,吸引她的是里面的插画,看着那些图片,让她感觉到里面的两个人物,当时的那种孤独与无助,这或许就是图片的力量吧。“别的国家都没有”,里面别有洞天的空间,让人有了遐想空间。她也很想自己家里,有那样的一个空间,新奇又好玩。而“动手打造自己的宠物”,让一直想拥有一只宠物的她,也希望有那样神奇的事情存在。《别的国家都没有》里,有孩子独有的童真与想象。
和孩子喜欢的故事不同的是,在《别的国家都没有》这本里面,最吸引我的,是最后那一页的读书会。阅读的世界,不分读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哪怕是读同一本书。就像毛姆说的:你才是对你手中所读书籍的价值的最终评判者。
《别的国家都没有》里的故事,很奇特也充满想象,具体会有怎样的感受,只能亲自翻开阅读才能体会。这一本,适合大一点的孩子,也适合成人阅读,至于会读出怎样的味道,看个人了。
和孩子聊同一本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分享了一种abcde阅读法。abcde阅读法,排在最前面的是陪伴,也就是亲子阅读。张华分享的观点,很是认同。亲子阅读,并不局限于和小小孩之间。孩子大一点,就同一本书,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同一本书后的感受,也属于亲子阅读的范围。
亲子间对同一本书的交流,不仅会促进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对阅读,多一种喜爱。《别的国家都没有》,很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尤其是读完后,各自聊聊对书中的想法。聊的内容,无所谓对错,享受交流的过程就好。
阅读一本书后,有的会带来感动,有的会刷新观念,而手中的这本《别的国家都没有》,带来的是温暖。
《别的国家都没有》,是需要慢慢翻阅,细心体会的一本书。仔细想了下,合上《别的国家都没有》之后的温暖感受,除了几个故事,更多地来自里面的图片。
《别的国家都没有》里,每一则故事,都配有不同的图片。从封面开始,就很有意思。封面的图片,是故事“醒”中的一个场景。所不同的是,封面中的电视机亮了,而“醒”中的那一幕,却是灰暗的。《别的国家都没有》的封底图片,是故事“水牛”中的插图,封底是暗的,而“水牛”里的是亮色的。封面与封底,故事“醒”与“水牛”,看到一亮一暗的不同,摸着封面上的图片,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环衬页,充满童真,一般图书的前后环衬内容会是相同的。而《别的国家都没有》的前后环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环衬页的图案,可都是作者陈志勇的灵感记录啊。看着环衬页,会觉得就像在看一个人的创作手记,就像一本书的“序”,读着读着就熟悉了一本书的创作来源。
《别的国家都没有》的目录页,是一封信,信上还有十几枚邮票。信、邮票,对现在这个时代,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对于老母亲来说,已是一种记忆。现在还依然保留着20几年前,与同学间手写的信件。看着《别的国家都没有》的信封与邮票,勾起了年少时的回忆,又多了一丝温暖。
《别的国家都没有》里的插图,有很多的色彩是黑白,而在黑白之间,又不忘彩色。或许是在黑白与彩色之间,带来了感动与温暖,就像看到故事“艾瑞克”里,满橱柜的花一样,心被色彩温暖了。
还有故事“回流”中,男孩躺在地上的那副图,莫名地戳中心窝。是孤独?是理解?是温暖?或许,都有吧。
这是《别的国家都没有》,神奇的地方,看故事或神奇,或惊讶,却并不妨碍图文结合之后,给人带来的这份温暖。
看《别的国家都没有》的译者,枣泥写的关于《别的国家都没有》的一篇文章,很有趣。翻译的时候,枣泥觉得陈志勇的绘本,含有“微酸”的味道,怕自己翻译不好,而有些焦虑。最终,在复杂的感受中,完成了《别的国家都没有》的译作。
作者陈志勇,是善于观察,爱画画、爱幻想,又爱用文字记录的一位创作者。因而在创作的时候,他选择用图画与文字相结合来表达。《别的国家都没有》里,有陈志勇曾经遇到过的人与事、看过的风景,也有他自己的灵感与创作,当然,也有他的那一份童真。
陈志勇将内心想表达的东西,用文字与图片表达,呈现给有缘的读者。至于读者,能看出怎样的感受,那是属于阅读者自己的事情了。看陈志勇的《别的国家都没有》,会想起安野光雅。他们都喜欢用画画、文字来表达,看着他们的书,心中生出了一丝羡慕。羡慕他们既能用文字表达,又能用画笔来展现内心的世界。
一个人,找到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而且,那种方式,不仅是适合自己的,刚好又有很多人喜欢,实属幸运。
《别的国家都没有》,在这个8月遇见,阅读后带来了一丝温暖,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