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老姑父
日期:2021-05-25 11:47:24 作者:作者:骑驴流浪 来源: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老姑父

  老姑父

  可能是年龄增长的缘故,每逢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时,或者看到一些老照片,有时就会想起一些老事情。想来想去,就产生一种想把它写出来的冲动,明明知道写出来于人于己都没有多大意义,可还是不甘心,一心要写出来。这个想的经过,就像一个孕育的过程,十月怀胎,想要一个儿子,肚子里却是一个女儿——明知道生下来不如人愿,公公婆婆、男人、小姑,一家人都不待见,可还是要生,不生憋得慌。

  一、打绳

  生产队不长庄稼的废地多,找不到什么作物可种,就种上了耐涝、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的苘麻。苘麻有两大功用,一是药用,二是用它的纤维,我们这里取其二。苘麻生长到秋天,茎秆变黄,就成熟了。收割以后除掉麻叶,捆成捆,放进池塘里沤,等到表皮的纤维部分沤柔软了,捞出,揭下来晾干,就是苘麻纤维。夏天到来,收麦种秋,以及收秋,大车小车往家里运庄稼,都离不开绳子,牲口也离不开套绳,这绳子和牲口套都是用苘麻纤维打成的。

  每年初夏,茂岭村的老姑父都要来给队里打绳。

  老姑父的外号叫“二咣当”,他个子不高,有点驼背,又不完全是驼背,右肩驼得很,左肩驼得轻,也可说并不驼。所以,他走路时明明是直走,看起来却是斜的。他的脸部轮廓像倪大红演的《大名1566》里的严嵩,尖下巴,不过脸色不是奸臣的粉白色,而是健康的黑红色。说话时声音沙哑,像戏剧里黑脸的唱腔,很适合唱坠子书。

  他会唱坠子书,最拿手的两部是《隋唐演义》和《师公案》。当然,其他的一些野史、民间传奇,和一些黄色小唱段,登不得大雅之堂,就记不得名字了。他来时拉着车子,有时还带着他的小儿子德妮,德妮跟着父亲来,也可以说是来姥姥家走一趟亲戚。那些打绳的工具都是一些粗笨的木头架子和一些铁钩子组成的机关,卸车时便哐哐当当的响。他把那些机器卸下来,队长就从仓库里取来一捆捆苘麻纤维,他就开始工作了。他先把那些纤维搓成细细的麻绳,再用机器一股一股地合……大约一个星期后,他便打出一大堆长长短短的绳子,和一小堆短而粗的牲口套。

  这些绳索的每一根,每一股看起来都劲头十足。

  打绳歇息的时候,有人想打趣老姑父,说:

  “二咣当……”

  他抬头看一眼在一旁玩得正欢的儿子德妮,用手指了指,意思是当着子的面不能说出不文明的话来。自然也是当着小外甥的面,打趣的人下边的话就不好再开口了。看到小德妮离开,有人起身来到老姑父身后,张开手掌对着他的后脑勺,把他的头当炮筒,猛地往下一滑,嘴里说着:

  “对着台湾开一炮,通!”

  只见老姑父不笑也不恼,严肃地说:

  “别摸!”

  别人闹不懂他的意思,问:

  “咋啦?”

  “玩‘龙头’——是要遭雷劈的!”

  他的头成了“龙头。”

  大家便轰的一阵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老姑父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