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5-14 04:0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100字

  《中国民间传说》是一本由袁珂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80,页数:1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一):因为育儿发现了一位大师

  家中有一幼儿到读书识字的年纪,想起幼年自己读过和看过的那些中国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便想找些精彩的故事自己先看看,用来平时当做小故事讲给小娃娃听。此书篇幅简短,讲述的传说也多是从前没有听过和读过的,基本一小时以内就能读完,有些故事还很有趣。只是对我来说有些意犹未尽。可大师只整理了这些有些可惜,期待读完神话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二):一本儿童选择性读物

  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值五星。至于这书,短的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字体这么大,书还这么薄,居然好意思定价29.8,减一星。好多故事小时候就看过图画书了,现在再看居然发现有的故事三观不是很正,再减一星。不过以后我有孩子会挑其中的部分故事给孩子讲一讲的,毕竟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比之米老鼠,白雪公主也不逊色,所以再加一星。我比较喜欢的故事有《眉间尺》《石人医病》《壶公》《上天台》。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三):传说的当代意义

  袁珂的生平有意思,但最有意思还是其写的几本书和辞典,看过其校注的山海经,那种细致入微、锱铢必较的注释真是要靠一个人搞定的。传说一定是传而又说的,但当代又有多少传说流传了下来,又有多少荒芜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记得小时候看童话,对很多内容不甚了了,现在算明白了,我们童年有了电视,看了看似大部头的铅字书,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所以现在想方设法地给孩子看绘本,玩仿真性很强的ipad游戏,就是想让城市人多接触一点“现实”,可这还不够现实,不够有真实世界的温度。传说呢?传说在古代往往建立在现实自然风景的基础上,传说不一定要有神仙人物,不一定需要像基督那样一个至高的存在,但传说一定要有自身的价值判断,那些“张华”们在一个个故事中鲜活起来,儿童听着可以很有趣,成人说着有批判性反思。传说大部分涉及的是“邯郸道上的卢生,大槐树下的淳于棼”,让大家保留对神仙般生活的想象,但却安于自己当下的状态。《地球之盐》中人类的苦难在传说中是不存在的,但次一点的苦难到处皆是。人类的命运有点像豢养的动物,智慧和知识总是欠缺那么一点,不够力量改变世界。传说的当代意义在于有那么一点神奇可以让人们接触,遭遇偶然的力量,把个人从那种日常生活中拔离出来,作一番想象力的尝试。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四):从传说中找到一点点人生真相。

  袁珂一生致力于寻找中国的传说,再把它们集成书。让我们知道中国的神话文化与民间故事的丰富性。这里的篇章大部分是取自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再加以改编。对于这本小书的出现,他表示:是因为中国神话传说除了一般人知晓的部分,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也可以不断挖掘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神话,也不知道到底是否真实。都是在固戍中看到的。是值得一看的故事,自然有它们的意义在。

  这些故事里又有爱情的,信念的,追寻的……虽然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像是回到多年前的深山,人、神仙、妖怪、动物、自然……相互依存。期间都有自己的需求,可能是私心也可以是大爱。这是一种原始的生活,人性之中的善良与邪恶也在日子下拨开。也可以说就在诡异迷离的世界,最能照射出人性的不堪与美好。地点和情境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人性之本是无论过多少千年都不会更变的。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觉醒。以为自己做成了很对的事情,觉得自己发现了更好的灵感,感到自己学到不一样的技能。自己一种在沾沾自喜中。直到阅历变多了,才逐渐知道,这是一切所有人都会经历,它叫做成长。古往今来,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而在这里文字里,你并不一定能发现这些,我记得很深的几篇,主人公都是很幼稚凶狠的,类似于反面教材。读来讽刺,而作者的这种挖掘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古人和几千年之后的我们,所有的,都是相似的。

  有些篇章,像是聊斋的荒诞神奇,又是血淋淋的事实用一种古老的方式说出来。有的故事显得很讽刺,借它来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努力抛开不好的秉性;有的故事又自然而然让人觉得美好,流露出来的是一些善意,那是一种歌颂。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五):民间故事集

  民间故事集

  《中国民间传说》是袁珂采集的民间传说故事而成的,他还编著有《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到秦始皇》、《中国神传说简明版》,袁珂老人已经离世,这本《中国民间传说》是他生前亲自校订誉清,经历半个世纪才首次出版,真的挺珍贵的,也真的很感谢这样一位守护民间传说的老人。

  翻阅《中国民间传说》这本册子,收录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全书二十余篇传说故事,只有眉间尺的故事我知道,是在鲁迅先生的《铸剑》里读到的,其它的二十余则都是首次看到,很好奇这些故事的产地和年代,估计不可考了,但是它们的传播范围应该还是受局限的,民间文化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很多民间的东西都在慢慢凋零,如果没有人去整理并发扬出来,这些来自民间的精髓就会逐渐暗淡失色并消失匿迹的。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民间故事,有的读了让人赞叹勇气,有的是嘲讽,有的是赞美爱情,有的是表达学习的艰难……形形色色,内容和精神都是丰富的,故事而非常简洁明快,都是朗朗上口津津有味的。读了很喜欢,估计讲给孩子们听也是极好的,故事中都传播着种种来自民间的文化力量,难能可贵的。我觉得整理的还不够,以中国的地域和博大的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真的太多了,只是没有太多人重视和整理,所以袁珂老先生去逝了真是大大的可惜了。

  我小时也听过很多类似的民间传说。但是我想不太详细了。等有机会我找到家里的老人再详细讲给我听,我一定也要记录下来。比如狼外婆的故事(各地的版本是不一样的)、人参娃娃的故事、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等等,犹其是那些不识字的老人讲出来的最最原汁原味,有声有色,并且流传的版本也不尽相同,带有地域色彩。

  民间的文化真的需要保护和发扬。一本《中国民间传说》,远远不够呢。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六):美丽的传说 满满的感动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每个人内心都怀有那么一份相信童话、相信神话、相信传说的童真。

  从小就喜欢看这些所谓的“鬼神之说”,可以不信,但是作为故事,它很好看。这本书里,袁珂先生收录了民间一些比较经典而又没有收录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和《中国神话传说》里面的故事传说。

  作为一本“民间传说”,他很积极正面,书的篇幅不大,一口气读完还有些意犹未尽。文章大概分为几类,有歌颂人们降妖捉怪的智勇的,有讽刺诅咒权贵的,有赞美动物品德的,有诙谐调侃以写世态的,也有探幽索怪以模拟人情的。虽然中间不乏神仙鬼怪,却每每充满了正能量。

  小时候总喜欢拉着大人讲故事,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抬头仰望繁星,一颗颗的数,一遍遍的记,数不清就从头再来,努力识别每个星座,努力记着他们背后的每一个故事,时光慢慢,岁月悠长。

  长大以后,抬头是车顶,透过天窗看到的也不过是雾霾,早已不见繁星,更想不起那些美丽的传说,忘记了那时的童真和感动。睁眼是房贷、车险,闭眼是碌碌生活。

  现在的小孩子,生活里充斥的是熊大、熊二,小马宝莉。亮丽的色彩,无尽的动漫周边,还有不变的ipad和手机,没有了我们儿时的感动,缺少了那份想象力带来的美妙。

  “灰姑娘”成了心机婊,“睡美人”被颠覆,动画里充满了现实和暴力,少了那份纯真,也少了些正能量。

  袁珂先生的这本民间传说,每篇故事都短小精悍,让我们在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讽刺邪恶,嘲讽权贵,体会正义的力量。虽然有些时候,这里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完满完美,没有大篇幅的叙述描写,没有真实的情景再现,没有细腻的人物刻画,可是他更接近真实,接近真正的民间传说,接近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些神话故事,那么美丽,那么动人,那么悠远绵长。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七):与袁珂先生“相识恨晚”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样走出来的往往是大道,也可称作是通途,虽然拥挤,却并不一定就是好的甚而绝对不是最好的。作为个体,在探索自己生命道路的时候,随机性是很强的,我们很多人并不能清晰地看到明天的模样。就在这充满未知的明天里,我们可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事。总的来说,我们基本都在成长,只是有人成长地快,有人相对缓慢而已。

  今年读书,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这个世界太大、太复杂,而我非常渺小与无知。当读完一本陌生的新书,我就愈加感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愈远,自己愈加浅薄无知。

  以前很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今年偶然读了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我被书中丰富多彩的故事迷住了,我情不自禁地陷进去了。内容涵盖了从上古时代到先秦时期的历史、神话、民间传说。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我所了解、熟知的。这源于父亲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与我长大后自己通过混乱阅读得来的知识。以前读书只随兴趣、随热情而往,更多都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读过的内容后来也就逐渐忘却了,并无非常深刻的感受。但今年读过一些书后,使我忽然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原来的某些偏狭见解遭到挤压、粉碎,内心忽然而生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中国神话传说》也许就是激活我兴趣的一把钥匙。

  袁珂先生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八):重见天日的袁珂遗稿

  自2012年以来,我们已陆续重版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山海经校注》等集大成之作。这一系列著作,为读者打开了神话传说原貌的大门,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与袁珂先生后人袁思成先生深入沟通的过程中,幸而发现了《中国民间传说》这一手稿。关于这一手稿,袁珂先生在后记中约略提及:20世纪50年代在改写《中国古代神话》的过程中搜集整理而成。袁思成先生这样告诉告诉我们:“《中国民间传说》一稿内容,经父亲校订过,也做了认真的誊清,收藏于藤箧底。”为何此一书稿最终未能付梓,我们已无从得知。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一书稿首次出版,对于广大读者,乃至这一领域来讲,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也填补了袁珂先生诸多著作中未有专著论述中国民间传说的空白。

  《中国民间传说》原录有25则,但手稿在保存过程中遗失“海神”“天河”“天女”“三怪”4则,终未寻见。为弥补这一缺憾,在与袁思成先生沟通后,于《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搜检“海神”“天河”“天女”3条附于书后,虽简短,但也可使读者约略了解其梗概。

  至此,唯余“三怪”一条。《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记有“杭州三怪”条:杭州三怪清陆次云《湖壖杂记》“雷峰塔”条洪昉思附记:“杭州旧传有三怪:金沙滩之三足蟾,流福沟之大鳖,雷蜂塔之白蛇。隆庆时,鳖已为屠家钓起,蟾已为方士捕得,惟白蛇之有无,究不可得而知也。小说家载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事,岂其然乎?”(398页)此条中所谓“三怪”是否即为袁珂先生民间传说中所说的“三怪”,不能确知,兹录于此,请读者参考。

  用袁珂先生的话说,此书是一个小册子。但囿于时间,未能成宏篇巨作。事实上,关于中国民间传说,袁珂先生在其诸多著作中均有提及,尤其是在即将编辑出版的鸿篇巨制《中国神话史》中。读者必能通过《中国神话史》了解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的丰富、宏伟和魅力。

  (本文为《中国民间传说》的出版后记)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九):具有民族风格的传说 ——读《中国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对我们并不陌生,比较有名的像《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不仅戏曲中常演不衰,而且现代的影视剧中也不少见,可见受人们欢迎的程度。

  民间传说一般结合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者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由人民群众口耳相传,往往具有传奇色彩,并且乐观向上。民间传说中有人物,有环境,有故事,可以说具有小说的雏形。

  《中国民间传说》是由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改写的,相比原来的古文,不仅更容易读懂,而且经过袁珂先生的撰写和艺术加工,故事更精彩。

  另外,袁珂先生文笔优美,语句简短精炼,叙事干净利落,读来景物历历在目,人物故事形象生动。例如:《金鸡》篇都是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很传神,如“船老板更是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本书撰写的民间传说,故事题材多种多样。有关于动物的:像《金鸡》和《痴龙》都是动物成仙的故事;而《义犬》、《蚁报恩》、《熊洞》都是讲动物很懂仁慈的,劝人爱护动物。很多是奇人异事:例如:《左慈》、《眉间尺》、《寄女》等。也有关于人情世故的:《新鬼》写老实人吃不开,而《定伯卖鬼》感觉人比鬼还狡猾,《变羊》通过骗术教育欺负老公的妻子,《石人医病》则是以讹传讹闹出的笑话,《鹅笼先生》则是层出不穷的出轨闹剧,《紫玉》讲父母干预子女婚姻导致的悲剧。另外,《张华和狐狸》和《老龟》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卖弄的狐狸害了千年的华表,老乌龟连累了说嘴的老桑树,真是冤枉啊!

  本书不仅吸引大人,而且适合孩子,是很好的开展课外拓展阅读的范文,同时可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记得我们小时候,电视等这些现代娱乐方式比较少,特别爱听这些传说故事。往往是年龄大些的孩子把自己听来的讲给弟弟妹妹听,面对弟弟妹妹崇拜的眼神,讲的人很起劲,听的人很入迷,一个故事要讲很多遍,总也听不够。现在仍然记忆很深,比如中国版的青蛙王子的故事:天界的神仙在人间变成癞蛤蟆,遭娶的妻子嫌弃,后来为了安慰妻子,变成美少年给妻子看,妻子把他的癞蛤蟆皮偷偷给扔掉,但是神仙最终还是要回天界的,当他找到癞蛤蟆皮披身上,就化作一股烟飞上天了。

  另外,如果现代的动画能够更多地依据这些民间传说来创作,那么民间传说生动的故事,丰富多彩的想象力,相信一定吸引小朋友。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十):民间传说荟萃,精彩作品集锦---评《中国民间传说》

  泱泱五千年的华夏大地,滚滚奔腾前行的历史长河,我们在找寻过去的同时更会不经意间发现那些积淀流传下的古老民间传说。经由着专业人士的收罗汇总,今日的你我足不出户,很是惬意地品读到那些被封尘的精彩。

  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的,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的《中国民间传说》便是这众多民间故事的精品之一。让我酣畅淋漓地一读为快。走入曾经的历史,聆听民间传说的志怪传奇,感悟传说背后的深意和寓意。

  翻看那张清新,素雅的封面,我们共同步入那散发着浓郁的,古老的民间故事之中。尽管市面上同类的书册有很多,但是本书有着其特有的阅读价值。因为这里是作家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唯一著作,所以哪怕它的收藏价值也绝对值得一提。取材于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我发现里面的故事都非常的新颖,是我以前从未读过的内容。民间传说由于源自于民间,我们以往所读到的故事也许都缺乏辞藻的修饰,文字的美化。而此刻手头的这本《中国民间传说》经由着袁柯的手笔,我们会在读故事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艺术着色的美感。翻看目录,我们不难发现里面有着二十多个不同话题的故事。里面有讽刺权贵的,有降妖除魔的,有歌功颂德的----如此的题材,如此的故事,如此的正能量,老少咸宜,悦读无限。类似于其中的《眉间尺》故事。里面围绕着我们很多人们都熟知的干将和莫邪两把剑,却又别出心裁地幻化成了铸剑的两夫妻,楚王,还有两夫妻的孩子之间的故事。人的私心,人的忠心,子女的孝心尽情地在这个故事中得以交织,汇聚成了一个可以让人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类似于《寄女》又倾力地演绎着另外的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名为寄女,心有善心,她还勇敢,坚强,聪明。凭借着这个女孩子的优秀品质,她不仅为老百姓除恶,她更为她的家庭赢得了名望和财富。类似于《仙谷》,这里又通过一个勇敢的人智验神秘的仙谷。他不仅凭借着才智发现了仙谷的蹊跷,他更功成身退地躲避了危险,并且带领着其他的勇士一起消灭了怪蟒。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很多。

  点点滴滴地凝聚,朗朗上口地分享,精彩纷呈地展现,民间传说的荟萃。作为华夏的儿女,我觉得我们很是有必要来近距离地聆听和感受这些曾经辉煌璀璨的民间故事,感受其中的真,感受其中的质朴,更感受和领悟其中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正能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民间传说》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