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纪念版)》是一本由林良著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太阳(纪念版)》读后感(一):人生的趣味,不过是家人常伴
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王小波曾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到了中年以后, 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三毛也曾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确实如此。
家,是每个人卸下周身疲惫,安放心灵,承载人间所有美好的地方。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决定一个家庭的和谐程度。
就像林良爷爷笔下的《小太阳》,这本书虽然是1972年出版的,但至今却再版了无数次。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林良爷爷一家的故事,从林良爷爷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开始记载到林良爷爷三个孩子的出生和看着孩子默默长大的一家人生活。
即便是林良爷爷在外头遇到了狂风骤雨,抑或是写作遇到了瓶颈期,而见不到太阳,但他内心仍旧因为惦记着家里的小太阳们,而慢慢走出了阴霾。
虽然,林良爷爷一家的故事,非常平凡,却因此感动了无数读者。
难怪,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获得者曹文轩看完《小太阳》后,评价道:“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是无法看到华贵、浓妆艳抹的文字的,也不是不可能看到艰深、冷僻的文字的。他深知语言与实际存在之间的微妙关系。”
很多时候,孩子也在偷偷爱我们。
当林良爷爷的大女儿需要矫正牙齿时,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早上还和老大吵过架的老二,拿着她原本打算买五彩泡泡胶的2块钱,递给了爸爸(林良爷爷),什么话也没有说,只用一个眼神看着林良爷爷,就离开了。
当林良爷爷写稿子写到清晨,才起床时,3个孩子轻手轻脚的给林良爷爷制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老大拉了窗帘,老二关了门,老三给他盖上了被子。
当父亲节时,3个小孩在桌子上留了一张3个人画的“贺年片”,还有2块钱,让林良爷爷去买自己喜欢吃的,还祝福林良爷爷升官发财,做“历史上的伟人”。
就像龙应台说过的:
“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孩子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礼物,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确实如此。
孩子成长就短短这几年,如果你不好好珍惜,兴许孩子就长大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因为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而大发脾气。
以至于,孩子在父母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即便是有好奇心也不敢去摸索。
其实,只要你对孩子多点耐心,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很简单。
孩子的小世界,真的很需要父母去呵护,一起去探索。
我想,这就是林良爷爷想通过《小太阳》告诉我们的道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小太阳(纪念版)》读后感(二):爱是家里永恒的“小太阳”
文/豌豆
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条狗,成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却有如诗一般的故事,这都源于这个家里美好的记录者,父亲林良用近乎小溪流水般的轻柔笔调写下了十五年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平凡处有真情,细节处有真意,如果你也觉得“爱的恒久,是家的美好”,那么我想“爱”的温暖也一定是你家里的“小太阳”。
小太阳(纪念版)评价人数不足林良 /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太阳》这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之父林良先生的散文辑录,他笔下描绘的是自己平凡家庭里的日常生活,这本书自出版就获得中山文艺创作奖,并且受到许多文学大家的好评推荐。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中读到了家的可“爱”。
爱是一个家生生不息的《小太阳》。小太阳是从“一间房的家”开始的:
我们的家只有一个房间,我们的房间有两道墙,第一道是板墙,上面表示一层淡红色的花纸,那是特为我们的洞房花烛夜布置的。下雨天,她到厨房去的时候,我心里有送她出远门的感觉。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她淋雨冲进厨房,孤独的在那里生活做饭。雨水沿着窗户格子往下滴,我的视线也模糊了……总有一天,我们会有一个像家一样的房子的,那时候她就不会再淋雨了。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家里是有小太阳的。丈夫对妻子的体贴如此深切,窗口一个默默的眼神,一份美好的愿望,都是对这个家倾注了最深的爱。
但这一份夫妻的爱还不够,于是他们真正的小太阳来临,女儿樱樱出生了。
窗外寒风凛凛,雨声淅沥,世界是那么潮湿阴冷,我们曾经苦苦的盼望着太阳,但是现在我们忘了窗外的世界,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小太阳了。林先生的女儿谈到父亲说,“他是一个不会发脾气的爸爸,他特别善于倾听,能够蹲下来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这何其难得,在这个父亲眼里,孩子再小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就像书里所记录下来的一件件小事,实在是不起眼,比如两岁的孩子霸道地在家里各种捣乱,抢书抢笔洗澡打电话,比如带着孩子们南下旅行一路坐火车挤汽车买车票,比如陪着孩子准备中学备考,比如家里养宠物了,孩子们与宠物的相处等等,无一不是再寻常不过的小事。但林先生却从不忽略这些事,他能蹲下来认真倾听,正是平凡处见真情,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中也不知不觉进入这个五口之家,跟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竟也觉得是一件人间趣事。
同样身为父母的自己,对林先生的教育方式是再不能佩服了。
养育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里没有鸡飞狗跳的时候?哪里没有实在忍不住想要“怒吼、责备、埋怨、训诫”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说我忍不住啊,等吼完了又很后悔。可是后悔并不是有用的,因为到下一次这一个循环又要来一次。林先生却不会这样,他对孩子真的是“永远不发脾气”。他说每天下班回家,在进门前都会深吸一口气,对自己默念,“爱是恒久的忍耐,爱是永远不发脾气。”
有一次三岁的玮玮在家里霸占客厅,把家里弄得一团混乱,吵的别人都无法安宁的时候。邻居跑过来投诉:“你不会狠狠的揍他两下?”这简直是很多父母下意识的反应。但林先生却说,与其对孩子吼,不如对那位妈妈吼,“你别那么忙不行吗?”“狠狠地揍他两下”是不行的,因为这一凑就凑没了他的“生机”。
有人试过,当家里孩子鸡飞狗跳的时候,你用很小的声音去跟孩子说话,孩子也会不自觉的降低分贝来回应你,他捣蛋吵闹的动作也会不自觉的停下来,因为只有安静下来他才能听到你的声音。“熊孩子”不是只有谁家才有,但是这个熊孩子是会变成一个“丧失信心,受压制”的孩子,还是变成一个温暖的小太阳,取决于父母对待他的养育方式,毋庸置疑的是,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一定也是温暖有爱的。
《小太阳》如同温温细语,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合上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不禁浮现出自己家里的影子,一些平常普通的小事竟也觉得原来家有这么多的温馨和可爱。想到我家这个正处在调皮期的“小太阳”,我也不禁在心里默念起来:“爱是恒久的忍耐,爱是永远不发脾气。”
《小太阳(纪念版)》读后感(三):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我们忘了窗外的世界,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小太阳了。小太阳不怕天上云朵的遮掩,小太阳能透过雨丝,透过尿布的迷魂阵,透过苦愁灵魂坚硬的外壳,暖烘烘照射着我们的心。
暖暖的午后,坐在窗边,一边品咂着刚泡好的茶,一边翻阅林良先生的《小太阳》。一页页读下去,我仿佛一次次置身于那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亲眼目睹发生在这个家里的一切。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林良先生对孩子、对妻子、对生活的最真挚最朴实最坦荡的情感。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写给现在的,还是写给未来的。林先生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一个幸福家庭的成长故事,写得是家庭的往事,更是写给未来的,写给正在成长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们,一支温柔的笔告诉我们怎么才能拥有幸福的家庭。真实的作品最能打动人,这本书我不仅看得下去,还看得进去。林先生在平淡烦恼的现实生活里捕捉到那丝丝温暖和光亮,那种乐观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小太阳》是处理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的典范,怎么才能和孩子好好地相处呢?“父母能疼孩子的时间是那么短。人生的旅程本质上是一种孤单的远征。我们实在应该待子女像待朋友,爱子女想爱朋友”。
家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孩子是父母的小太阳,父母更是我们的大太阳。特别感谢林先生带给我们《小太阳》,让我再次感觉到家的温暖。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不曾觉得日子过得快,上学放学玩耍胡闹。望望天空,天真的认为日头还早,还能尽情嬉戏,不管什么时候回去,都有妈妈热腾腾的饭菜在等待。慢慢长大了,没觉得日子就过去了,离家也越来越远,妈妈的饭香常在梦中出现,吃久了外面的菜,才发现老爸老妈做的饭天下最美味。能到达的地方是远方,能看见的地方是故乡。家,不再每天都能真实触摸到,那舒适的小床,可口的饭菜在大多数日子里成了奢求,只能在短短的假期才能享受的到。原来,长大了,家大多时候就在电话的两头,我在这边,父母在那边。家的味道,就是电话那头老爸老妈的叮咛嘱咐,原来,我在他们眼中还是个孩子,永远都是个孩子。孩子长大了,长大了孩子,无论飞多高飞多远,别忘了,别忘了启程的地方,别忘了,别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此时此刻,我想如果我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我会写些什么呢?在这里,我想写下这样一封信,就附在这里吧。再次感谢《小太阳》,感谢林良先生,感谢这个可爱的家庭。
淘气的小心肝:
好久没有和你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流了,今天,我想和你好好聊聊。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我也一步步走向大叔的行列,不在青春,好在正年轻。我不想变老,不想时光的犁在脸上静静驶过。可是,如果我不再变老,你就不会长大。不,我不能剥夺你长大的权利。生与老是自然的事,是不可抗拒的。你很好奇,为什么西游记里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500年还活着?是不是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呢?这个,这个,我还真不能给你准确的答案。首先,我并没有见过孙悟空,不能确定他存在亦或活了多久。其次,我也没有吃过唐僧肉,能不能长生不老自然无法得知。可爱的小不点,你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可是很多事情我也并不知道为什么。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竟然不知下面该说些什么了,不想给你灌输何等高深的道理,慢慢长大,很多道理你都会自己懂得。我说再多,你没有领会,也是徒劳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面对任何人,我都希望你能坚守自己,善待别人。
你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别人。在家有爸爸妈妈照顾爱护迁就你,远离家,离开了爸爸妈妈,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了。没有人再叫你起床,给你做饭,替你洗衣服了。孩子,被子得自己叠,袜子得自己洗,饭得自己做,生活全都要你打理了。我们想帮也帮不了你,你终将会离开我们去到远方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无论你会不会,你都要重新开始。别怪我狠心,别怨我无情,我何尝不想让你一直呆在我身边,可是,我不能那样去做。雄鹰要想飞就得经受得住一次次跌倒甚至折翅的苦痛;梅花要想绽放就得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刺骨的寒风。宝贝,长大并不只是长高了,长壮了,更是一场生命的洗礼,生活的修行。我希望你能更快的独立,坚强的面对眼前的生活,前面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走,我能做的只是在旁边提醒你别走弯路!
你要感谢生命,热爱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注定会遇到很多烦恼,别怕,勇敢直视它,挑战它,战胜它。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想那些比你更辛苦更不容易的人还在默默奋斗,你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你还有什么颜面哭泣呢?从生命孕育初始,历经千幸万苦超越成千上万的竞争者,才有机会幸运的在母体着床,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你都做到了并且顺利来到了这个世界,难道还有比这更难得事?不要输给自己,败给懦弱,生活是不易,却还有诗和远方,还有默默站在你身后的人。笑一笑,我的乖乖,一切都不是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即使生活狠狠给了你一巴掌,你也得忍着痛走下去,明天的太阳总是新的。
宝贝,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我也要去忙了,我也得为了生活打拼啊。
永远爱你的老爸
《小太阳(纪念版)》读后感(四):用童话与诗意的心,书写家的可爱
《小太阳》的12个版本封面春夏之交,读林良先生此书,在早晨上班的地铁车厢,在午后休息的办公桌窗边,在夜幕降临的地铁车厢,读的满心欢喜,内心也带着些好奇,明明只是平淡的家庭日常,先生何以写得如此趣味? 我东看看细找找,最终发现如同本书后半部分中,作家管家琪提到的,林良先生是在用童话的眼睛审视现实生活。童话之外,我想,林先生还有一颗诗意的心。之前读过一些先生的诗,很喜欢这首《沙发》。
人家都说, 我的模样 好像表示: “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 这是一种: “让我抱抱你”的, 姿势。这本纪念版的《小太阳》,翻开就看到了林先生,先生头发花白,戴着黑色贝雷帽和围巾,穿着灰白色毛衣、气质优雅,笑容迷人。照片上方是简介,
台湾儿童文学领航者, 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 台湾儿童文学界公认的大家长、常青树。再上方,是印刷的林先生的手写签名,像一幅简笔画,林良。 林良,林间有良师,智者。在儿童的冒险故事里,常常有一个智慧老人,指引孩子们冒险的方向,给孩子们勇气和智慧,帮助孩子们完成一场场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的冒险之旅。我想,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指引着读这本书的孩子们,无论是还是小孩子的孩子们,还是曾经是小孩子现在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家原来可以如此可爱。 这本书总共分为七辑。前五辑是正文,标题分别是小太阳、家里的画坛、到金山去、寂寞的球以及焚烧的年代。第六辑是小太阳品读,第七辑则是林良先生的纪念文字,包括先生的大事记,及国内儿童文学界的泰斗学者以及作家们如束沛德、金波、曹文轩、方卫平、朱自强等老师的纪念文字,读之,真让人觉得,纪念版值得珍藏。
她的小被窝里好像有一部小印刷机,印出一份份浅黄深黄潮湿温和的尿布。 她的尿布像一面一面水中的军旗,声势浩大地挂满一屋。 窗外冷风凄凄,雨声淅沥,世界是那么潮湿阴冷,我们曾经苦苦地盼望着太阳。但是现在,我们忘了窗外的世界,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小太阳了。小太阳不怕天上云朵的遮掩,小太阳能透过雨丝,透过尿布的迷魂阵,透过愁苦灵魂僵硬的外壳,暖烘烘地照射着我们的心。如林先生文中所写,书名之小太阳,是指林先生三个女儿。名叫“樱樱”、“琪琪”和“玮玮”的三个女儿,以及作品中被称为“妈妈”的太太,一只被称为“斯诺”的小白狐狸狗,包括先生自己在内的六口之家的家庭日常,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霸道的两岁》中,他写到三个孩子之间的“交棒原则”,甚是有趣,
老大在老二出生的时候交出棒子,退居次要地位,虽然起初拒绝和父母合作伺候老二,处处表示“对人间不平的反抗”,但日子久了,看到父亲、母亲两个老资格的交棒人不仅没有怨尤,不计较在家中的“次次要”的地位,日子反倒越过越起劲,心中也就舒坦起来了。然后老三出生了,
这一回,轮到老二去品尝“失棒恨”。老大看到老二这个从前的抢棒人,现在也归入“失棒类”,心中多少有些“活该”的快慰,但是人类(不管多小的人类)总是有同情心的,“同时天涯失棒人”的同类意识,使她们忘掉从前的不愉快,开始互相亲近,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林先生一直在用童话和诗意的眼睛关怀着这个现实的家庭。他提到两岁的小女儿,
她才学会了摇手说不要,马上就自任家中“西部的警长”。老二跟爸爸谈论学校的功课,小警长会忽然从隐蔽的地方走出来,很严肃地咬着小手儿喊“不要”。在《停电五十小时》中,林先生描写了一家人在因为艾尔西台风带来的停电中,一家人聚在烛光下的温暖,他如此写道:
一家人乘着发光的小船,在黑海里航行。烛光是很美的,烛光是很温暖的。 小船上的乘客,一个一个离船登岸,到“床岛”去睡。我,小船的水手,高举蜡烛,孤孤单单,摇着空船,回到自己的无人岛。我跳上床,对准烛光,噗!烛灭了,全家都在黑暗里。在书中,这种童话和诗意的视角无处不在,你能看出他写的时候心情很愉快,从不把家人视作干扰或麻烦,你也能看出他懂得倾听女儿的心声,欣赏女儿的纯真。对于孩子们,他有着无穷的耐心和同理心。 在《到金山去》中,林先生提到暑假来了,一家人决定要去旅行,对于决定旅行的目的地,有一场姐妹之间的小小辩论,最终是父亲运用一点“联合国的智慧”来平息了暴风雨。然后他写道,
琪琪为什么不喜欢到石门水库去?别人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因为——她就是不喜欢到石门水库去。这就是原因。读到这句话我是大为震撼的,林先生并没有止笔于此,他继续写,
一切的小孩子都是这样,一切的大人都是这样,全人类都是这样。每一一个“人类”是纯理性的,人类只是“在自己所能接受的理性的范围内追求理性”的高级动物罢了。可是,人类的可爱也就在这种地方啊。林先生曾著有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浅语的艺术》,提倡儿童文学要用浅语, 即孩子们听得懂、看得懂的浅显语言。这部分也是同样,林先生用浅显的语言写出了很多大人们看了都要好好思索的深刻道理,比如在《喂》这篇文章里,林良先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美丽的开头。不过,真正懂得人生的人都知道,“美好的开头使事物成功了一半”并不真。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好的开头,同时也到处是“只成功了一半”的事业。美好的开头不能结美好的果实。真正使事业成功,使一个人成就的,是无穷的耐心。最后,说说自己之所以想要读这本书,写这篇书评,起因是是喜欢儿童文学,也想要创作儿童文学,所以想要学习学习。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春夏之交,被这本书治愈了,让我对于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增添了一些信心,也让我成为母亲后继续走在写作这条路上有了信心。 我又想,这本书里的孩子们和其他世间的孩子们有什么不同吗?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也都与这世间其他孩子一样,被功课所逼,调皮捣蛋等,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耐心的父亲。这位父亲会在深夜大家睡去后,拿出纸笔,记录下一个个又诗意又童话的日常故事。 亲子关系是这个世间最重要的关系,每个人都从孩子而来,一个人在亲子关系里如何被对待,往往会决定了他未来如何对待他人。除非他长大后有足够的智慧看见并有充足的耐心和勇气挣脱原生家庭的困缚。 已长大的我们不必来苛责父母。父母和儿女之间,必然存在着特别深厚的缘分,但并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虽然有亲情,有血缘,但也应该彼此尊重,而不是以这种亲情和血缘作为占有和苛责对方的砝码。 但已长大的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林良先生的这本书,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段落和每一个句子里,在这座由爱和温暖筑成的家庭文字城堡里,我真真切切看见了一位父亲对于孩子原来可以做到如此的爱、珍惜和尊重。他用一颗童话与诗意的心,在真真切切地爱着这三个叫做琪琪、璎璎和玮玮的女儿,爱着这个六口之家,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原来可以如此可爱。
我想,如果我们也能有一颗像林先生这般,对待孩子的爱心、珍惜心和尊重心,即使我们没有林先生如此的童话视角和诗意的心,我们的家也能如此可爱。 愿天下有缘的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