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小子》是一部由张彻 / 午马执导,傅声 / 甄妮 / 王龙威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蔡李佛小子》精选点评:
●经典老套路。看过。
●邵氏的电影,好多熟脸呐~甄妮年轻时候很漂亮嘛,还有那个"把你的小鸡鸡叫出来的武状元"哈哈哈哈哈哈猜猜皮箱里装的是啥?!
●在今天也是500块钱和一张奖状。倪匡真是超级快枪手,据说一天就能写出一剧本!我一天只能写2万字,还是通宵达旦。传说“夺命铰剪脚”黄炳耀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另一天才快抢手,一年所写剧本可以达到全香港拍摄电影的一半!可惜这牛人英年早逝。编剧真是个很伤身伤脑的职业。
●套路是不是有些模仿周杰伦
●★★☆
●蔡李佛宣传片
●剧本还不赖
●小子肉真多。
●鲜明的导演风格
●女主好漂亮
《蔡李佛小子》观后感(一):无论如何要有人做些事情
变形金刚有句话,推动社会的是不懂事的年轻人(大意)。张彻的小子电影系列该就是代表。就是什么什么功夫无所谓,小子很重要。
傅声从来负责的都是 晚上勤力?勤什么力? 你要给他什么?他不要给我好了。之类的角色,所谓很天真,所以不平要打,黑锅愿背。他在饭店替陌生人出头不妨对照《龙虎门》里的谢霆锋出头,想为什么,想对手是谁,想这些就不会有出头了。
这个电影的有趣是拍一批市井小人,都是只要不打到自己头上反而嫌弃小子多事的那些人,于是摊子被打烂,女儿被轮奸,看中的大好青年是个王八蛋。但这些俗人的眼睛里其实真是一片混沌吗?死的还是小子,他们唉声叹气后还是做生意过日子,他们的女儿被轮奸又怎么样,他们的摊子被打烂又如何,反正是别人的女儿,别人的摊子。
可是小子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他要挥拳头,打不过就学功夫,挑水,被师傅打,学成本领后再帮人出拳头,再给别人骂:傻瓜,小流氓,小混蛋,抓他进去我们这里才安宁了。
这个电影最后是傅声捐躯,甄妮掩面远去,这时候甄妮好伤心的,她哪里知道,不过几年,她真的会很伤心。
张彻有一股精神,就是无论如何要有人做些事情的精神,从大刺客开始,这种精神一直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这一点,无愧于把他和黑泽明相提并论。
张彻先生,小子以前对你无礼了,致敬。
《蔡李佛小子》观后感(二):观影日志之4894:蔡李佛小子
观影日志之4894:蔡李佛小子
男一号是傅声,扮演一个叫做钟坚的马车夫,女一号叫做甄妮,扮演钟坚的女朋友,最后钟坚作为好市民死掉,甄妮痛苦。现实中,两人也是夫妻,几年后,傅声车祸去世,甄妮终生再不嫁。
其实片中甄妮出场前后不到五分钟,连小丽的戏份都比她多,张彻的电影里女生总归是要靠边站的。在武馆里,一开始有个武馆弟子和傅声打招呼,我看着像郭追,没想到还真是郭追啊。看百度百科里还有鹿峰江生等人,不知道隐藏在哪里。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打怪升级一类的,这次的小BOSS是梁家仁,大BOSS是老牌坏蛋王龙威。只是这次的铲奸除恶没有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其实这点相当好,中国老百姓那是相当的胆小怕事,只要坏人不找上门就不管闲事。钟坚和恶霸打架,街坊们不帮助他,还要他赔打坏的家伙事。回到家,隔壁邻居也说,不要招惹坏人,要是坏人找上门来,打到我们,我们不会武功惹不起啊。
其实,我在想,如果改变一下剧情。最后小丽由于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同情了那帮歹徒,倒打一耙,诬陷钟坚是坏人,最后钟坚和恶霸同归于尽后,街坊邻居一起拍手较好,背景配个沉重一点的音乐,那样就更有现实意义了。不过呢,这是一部1976年的电影,那时候应该不允许有这种结局的电影出现。
《蔡李佛小子》观后感(三):路见不平吼不吼
小子片都是那个路数,你打了我,我去学艺再打回来。这一类片子说穿了就是打斗版的琼瑶戏,写故事的人和看故事的人都简单,我从来都是好人,你注定了是个坏蛋,你先打我,用尽各种卑鄙手段,我再打你,藿香正气。
倪匡在烂俗的小子复仇戏里加了一点点料,傅声与小混混打架,搅了街坊邻里做买卖的小生意,他自然是一身正气:不是我想打架,是流氓来惹是生非,不打怎么行?小贩苦着脸,眉头一皱:我看,你就是流氓。
倪匡的这一笔真是出彩,后来看港片里的动作戏,像成龙老师最爱的警匪大战之类,总是感慨,坏人不易做。好人们正气指数太高,实在太爱打,注定了要失败的坏人们无奈疲于奔命,负隅顽抗,因为好人不把楼炸了车烧了,不把人打残了打死了是绝不罢休的。每看至此,我总是不由得感慨,编剧老爷,谁是坏人?
港片的简单而论,自是方便观众看得省心省力,大家都忙,看个戏不需要三绕五转,直白有直白的好处。坏处是看多了也疲,小子们路见不平总是一声吼,为什么会吼,只是因为年纪轻涉世浅性子鲁莽么,要知道路上遇到小流氓拉住大姑娘要抢钱扒衣服的几率实在没那么高,至少没小子片里那么高。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真要路见不平了,那到底是吼不吼,跟谁吼,怎么吼?
就像琼瑶老师总是幻想着恶嬷嬷拿针扎漂亮的紫薇姐姐,张彻这个可爱的老头,最爱幻想着坏人在大马路上拉住大姑娘抢钱扒衣服。每到这样能现的时候,张彻就会派出一个善良又正直,帅气又肯脱衣服的少年人跳出来一声吼,他实在太爱这个画面了,以至于在本片中他要来个两回纯为过瘾。
有时候挤兑他,有时候也羡慕他,他这一辈子,就爱小子那一声吼。
《蔡李佛小子》观后感(四):乌龟还是人?!
五四青年节过了,我当天是知道的。但是,新闻似乎没有太过宣传,周围的人也没有提,我突然感觉这是个被忘却的日子,至少她的味道已经变了。当天很想写一些东西,但又不知如何“下笔”。直到这几天才有点儿感悟,想借着现在这点儿热血,留下点儿东西。
记得某一年的青年节,我突然对这个节日有些兴趣,随口问了句,青年节的意义是什么?有人半开玩笑的语气告诉我:是先进青年的节日。什么是先进青年?我查了下节日的由来:是为了纪念青年们以各种形式反对列强践踏中国主权!这是当时的先进青年。
现在的先进青年何在?!我想找他聊一聊。
回到电影本身吧。
导演张彻本就可说是当时的先进青年了。年轻时正赶上举国抗日,其父是军阀副手,张彻却因为反叛性格,独身至四川参加抗战、救亡运动,做了流亡学生。他的性格在电影里也可见一二:叛逆,直接,爽快,乐观!
这部《蔡李佛小子》也是如此,傅声所演的主角给我的感觉就是:凡是我力所能及见义勇为的事情,我绝不袖手旁观!
诚然,电影终归是电影,我们身边不可能总有需要见义勇为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我们也没有电影里主角那样的功夫,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电影也有它自己本身的年代特征,很少能躲得过去,躲过去的都是经典。就如同牛顿发明了“流数术”,后来也研究炼金术一个意思(见《牛逼顿》)而且电影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介质,必有其演绎成分。难道片子里的管闲事真就是打抱不平吗?给烈日下的环卫工人一瓶水,算不算是闲事?否则出门转一圈,或者看看新闻就好了,何必看电影?你自己就是一出戏。
所以这部电影有其夸张的部分,在我看来这是导演故意为之。就像莎士比亚那种割肉闹剧一样,这样才足以达到导演想要的矛盾冲击,才更有讽刺意味!
片子里的讽刺味儿浓重,片子里的人物已到了不识大局只看小利,甚至部分好歹的地步了。在夜市里,碰到那样的几个小匪,一人一口吐沫也就把他们给淹了。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偏激,不过是让人天天坐在你头上拉屎舒服,还是直接合力反抗到底痛快?!我常想,这样的情节真的是虚构的吗?要保护费的有多少人,给保护费的有多少人?我们现实生活中,现在岂不是这样的一盘散沙吗?!片子多少个桥段里,我总能想起几年前那个被救的人说的话:关我什么事。
在这里,有好多话我不想说,但又不吐不快。这个年代,谁都有智慧,谁都会避重就轻,谁都会敲几个字来展示自己的高超,但是有几个遇到事儿会真的跳出来?!在这个垃圾满天飞,思想到处流的年代,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你为什么而活?
是的,现在是利益赤裸的社会,到处都是所谓的公知,我再问一次,遇到事情,你在哪里?我所看到的多是鼠目寸光之辈罢了!人人讲自己的利益,最后利益真的会来到你那里吗?
题外话,以目前来看,也就是《让子弹飞》了。但那个人,他是谁?
片子里的台词,像刀似的,一句一句从屏幕里飞出来,深深的扎疼了屏幕外的人。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但我不希望以后还是这样!
“我打架?我喜欢打架?流氓来惹是生非,不打怎么办?”
“我看你就是流氓……”
quot;这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quot;好处?人人讲好处,真要讲好处,最好拿把西瓜刀去抢最实惠。"
“放心,这不是我的血。”
“是你的血倒好!你死了只有太平!”
“你住的那个地方,好像人人都不怎么喜欢你。”
“他们嫌我多管闲事。照他们那样,弄一道铁门,把自己锁在里面,外面天塌下来都不管,事情临到自己身上自认倒霉,我可不干。要是一碰到什么就把头缩起来,那和乌龟有什么不同?我们是人……”
另外,我感觉此片对周星驰的影响不小。其实周星驰也算的上是张彻的徒弟,李修贤是张彻的徒弟,而李修贤算是周星驰的伯乐。一个比较片面的表现,周星驰的片子里经常会出现台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是此片的结尾的扣题,原出自佛语。再此之前,还没有见过类似台词的电影出现。如果说前面一句太牵强,那么最终与王龙威所饰的匪首相斗一段应该就比较明显了。王龙威被打倒取武器之前,傅声使用了两脚一拳。这个三个动作如果对照《功夫》里,阿星第一次打倒火云邪神的两脚一拳,会发现是几乎一摸一样的。
现在的先进青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见他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