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在后台收到读者小姚的留言,讲了她和室友的一段经历。
小姚告诉我,她原本和室友还算投缘,但时间久了,发现对方有个问题,就是老爱挑别人的刺。
比如室友自己从不吃宵夜,然后看到其他人吃宵夜,心里也会不高兴,私下总找她吐槽,说些谁谁谁不懂得管理身材,不够自律等。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大到对一些社会现象,小到对周围人的生活习惯,似乎到处都会有令室友看不顺眼的人和事。
就连同事喷个花露水,她都会因为闻不来那味道而说上半天。
让小姚不解的是,就算这样,室友依然不开心。每次吐槽完别人,她自己的情绪也会变坏,特别是当看到小姚没有对她的话题做出回应时,更会闷闷不乐。
小姚说,其实依她平时对室友为人的了解,说这些话本身应该没有什么恶意。
可自己做为倾听者,每天接收到的都是负能量,真感觉挺糟心的,现在正在考虑,是不是该远离这个朋友了。
小姚的心情不难理解。关系再好,也没有人愿意一直当垃圾桶。
对于小姚的室友来讲,没事吐吐槽,挑挑刺,或许只是想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的不满情绪。但她并不知道,长此以往,自己反而会成为那个让人想而敬而远之的人。
最为得不偿失的是,当她抱着这种心态与人相处时,往往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越爱挑刺,越会碰到不如意之事。
正如有句话所说: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就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眼里只看到不美好的人,不仅会把自己活得僵硬疲惫,还会错过生活中本应属于自己的美好。
2
其实在小姚的室友身上,我也看得到一些自己过去的影子。不同的是,我挑刺的关注点多放在言论上。
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凡听到有人说一些我不认同的话,我就会习惯性地跳起来反驳,然后再义正言辞地指出对方的不正之处。
当然,可想而知,每次这样做以后,都会闹得不欢而散。
我既无法依照自己的意愿扭转来别人的观点,还屡屡凭添一肚子郁闷。
好在,这几年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能慢慢反思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并意识到,挑别人的缺点很容易,难的是发现别人的优点。
很多人之所以爱挑刺,无非是想以别人的错来证明自己的对,继而从中获得自我肯定。
然而,结果注定适得其反,原因也很简单,当你总自以为正确的时候,恰恰是你问题最多的时候。
其实在生活中,真正有高情商的人,看什么都顺眼。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是他们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能一笑置之,不盲目纠结,不随意较劲。
对此,《论语》中就曾用六个字来总结:君子和而不同。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保留自己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但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别人与你的不同,有能力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这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知,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予人,既是修养,也是智慧。
你不懂得欣赏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所欣赏。少挑错,多赞美,才是为自己赢得认可最好的方式。
3
经常听到类似的感慨,觉得人越长大,只会越冷漠。
殊不知,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本身就说明你还不成熟。真正的成熟,是变得温柔,对全世界温柔。
也许现在的你,正感觉生活处处令你受挫,我的建议是,别急着去批评别人,而是可以尝试对自己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改变:
一是修炼情绪控制能力。
看到与自己习惯或看法不同的人与事时,不要被本能的对抗情绪所牵制。
静下心来想想,别人的这些做法对你有没有构成影响。若没有,何不坦然以待,把它们当做为自己打开眼界,学习新事物的途径。
二是修炼发现美好的眼光。
人都有优缺点,包括自己在内。所以,与人交往,太较真了,注定会没朋友。
不如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多把关注力放在挖掘别人的闪光点上,这样既能让别人开心,自己也受益。
三是修炼对人的包容之心。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就算别人真的做错了,现实自会给他教训,不需要你上纲上线地伸张正义,更不该落井下石。
宽容别人,也是在宽容自己。肚量大了,人的格局提升了,路也就走得更顺畅了。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对你温柔以待,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不不够温柔。
当有一天,你能由衷地感受到入眼皆美好,万物皆可爱之时,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活出了最好的心态与姿态。
让生活变好,从不挑刺开始。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