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27 02:2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100字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是一本由小野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一):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

  如果你的父母告诉你,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去往你向往的地方,做那些你好奇的事情,在不年少的时候,会不会现在的你会过上一个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一段更值得回味的时光。在童年时,可以无忧无虑,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而不是故事书,在学生时,可以不用太在乎考试成绩,因为父母知道那并不是你的全部。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一段话一直被广为传播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段话被很多父母作为行为指南来时时督促自己正在苦读中的孩子,那阅读小野先生的《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一书时,你会觉得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好像不是一句话,一个体贴的眼神所能够代替的。

  在书中不仅有小野先生自己看待一双儿女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收获还有他的儿女给他回信,不再是单方面的父母教育灌输,阅读者可以在父母与子女的两个角度来审视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中间还出现了孙子辈的教育问题,作者小野先生也会因为儿子的教育而自惭形秽,最让人津津乐道地莫过于被他以为的美好陪伴时光其实在儿子看来不过是和不爱锻炼的父亲一起的一次运动,也因为和父亲一起而不够尽兴,这样一段希望赶紧被删除的记忆,在小野先生看来却弥足珍贵。有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在当下缺少沟通,最后觉得不错的只能是大人。

  而在对于女儿的教育上,小野先生更多地着墨在对于女儿的引导,除了发觉两岸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偏差外,也觉得在启发等方面,小野先生的做法真的很值得借鉴,他会有普通家长的期待,但是他懂得稍稍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双方沟通出现偏差时还会换位思考,原来孩子眼中的世界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这一切被完整记录的温馨时刻都缘于小野先生的全职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做一颗飞翔的种子也需要家长作为引导种子飞翔的风,带领他们去往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二):温馨的时光,温暖的相遇——《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

  从书名看,“我最想告诉你的事”,一位65岁的老人回首一生,关于家庭、事业、梦想、人间三情,那些年错过的花开花谢,走过的路途中最惦记的风景,一直到现在才释怀的心事,最快乐的最伤痛的如今已经风淡云轻的回忆……总而言之,看书之前对它的定位是:经验之谈。

  O,NO,NO!

  拿到书就知道原先的想法大错特错,这本书温情脉脉,不说理。把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展现在你面前,截取和家人相处的日常点点滴滴,让你自己感受,家庭的亲情的温暖。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家庭记录册。

  一家人一起写的,不是用文字,而是用他们经历的生活,彼此真心爱护的心。

  在读,未完。忍不住来推荐一下,好书不藏私,分享大家一起读~

  其一,描写细致。细致到一幅画的颜色“粉彩河堤”一节,山是青绿色的,桥是大红色的,……用三四支彩笔混合涂出溪水不太清澈,可也不太脏的颜色。细致到“我们会经过一棵巨大的榕树,榕树的后面有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墟”很少看到这么细致地描写家庭生活的书,好像在你面前播放的一幕幕生活剧,看得到女儿满脸疑惑地望着父亲,看得参观古迹之后父亲引导女儿写感想,看得到风吹过叮叮作响的独一无二妈妈手工制风铃,看得到一家人去河堤溜冰、放风筝、看白鹭鸶,看得到父亲满心好奇又不敢问女儿成绩的纠结面孔。

  不见琐碎,只见趣味。

  其二,角度新奇。是不是对于父母,我们没有自以为的熟悉?我们生而为人,愈是亲近的人愈是陌生。是不是对于孩子,更依赖的其实是父母?是你给孩子捧场,还是孩子捧你的场?父亲的讲述后面,附有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孩子的回应。亲情的互动,流动着满满的温暖。我们所以为的陪伴,是谁需要陪伴,是谁陪谁?如何才能做到,陪伴但不打扰?

  父亲和儿子,和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片段,最妙的是,这并不是从父亲一个人的视角,也从孩子的角度来写截然不同的体验。站在二十年后细说从前,老爸说当年周六陪儿子打篮球,儿子说当年怕老爸一个人在家里孤单,叫上他一起打篮球。

  不见,只见真挚。

  这个温暖的小家庭,透过这本书,传递了家的温馨。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三):做好父母并不简单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小野陪伴一双儿女成长的故事。

  在育儿上小野是个很敢放手的人,从来不逼迫孩子上补习班,不会太在意孩子们的考试成绩,这其实也是我的想法。快乐的童年不应该被繁重的课业压力压垮,多去看一下江河大川,鸟兽虫鱼岂不更好。就像小野那一念的冲动“不要再让孩子接受太多恐怖的教育吧,我们去住在山林间,有溪流可以游泳。我们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来源,用一种最自然而健康的方式长大,不再有痛苦”。遇到有相同看法的人真是一件畅快人心的事!

  孩子们的喜好和性格会深受父母无形的引导,因为小时候他们处于弱势,习惯于迎合父母的口味来获取更多的夸奖,或许还有基因遗传以及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为了以后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现在一定要多丰富自己呀。

  家庭教育怎么算是成功呢?看小野的两个孩子写的回忆录,作为老二的女儿李亚,说察言观色是她一直以来的生存哲学,刻意表现的无欲无求。突然觉得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蛮可怜的,女孩也许本身就比较敏感,再加上有个什么都争强好胜的哥哥,需要委屈自己来收获赞美。以前一直觉得兄妹组合是最佳组合,现在看来也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努力维护的,不要是一个太强势的哥哥和一个看似听话的妹妹。

  当父母真是不容易,毕竟每个人生来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之前在原生家庭中的生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满和瑕疵,会努力避免自己的儿女走自己之前的路,却还会忽略很多。孩子们的成长是一件漫长而敏感的过程,我们会努力做好,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也许多年之后还是会写一部“亲子忏悔录”之类的故事,毕竟,人无完人。

  想到这儿,父母也不容易,以前受过的委屈,总觉得是他们不懂,其实,也许真的是不会有这个先见之明去懂这些,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当初拴在柱子旁无法挣脱的小象,不要让以前的记忆阻止了将来前进的脚步。人生还有这么多年去弥补年少时的不足,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加油!未来的生活若是没有过好,ZHX,不要去怪任何人。

  在国图偶遇这本书,想象着几年之后自己也许会为人母,也许之后就不会有这个意识和精力去了解别人的家庭教育上的经验和教训,便借来一读,或许会对今后的生活有一点点正面的影响吧。

  致我未来的孩子:第一次做母亲,我会尽力陪伴和爱护你们,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四):王光裕,请你对我老婆客气一点

  王光裕,请你对我老婆客气一点

  读小野《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

  文/方木鱼

  这是一本有关“家庭、亲情和爱”的书籍,在书的扉页上,小野写到:“我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陪伴和疼爱。”

  没拿到书之前,我就知道,这本书应该差不了。因为小野是金马奖最佳编剧,这本《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由吴念真诚挚推荐。吴念真和小野是好友。他们不仅剧本写得好,而且都爱家庭,爱孩子,这一点有文字为证。吴念真在《我们的孩子很寂寞》一文中写到:“我的好朋友们,小野、柯一正、简志忠都跟他们的孩子很好。”

  吴念真在这篇文章中写到:讲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我和儿子真的从来没有冲突过。……他叛逆期跟妈妈讲话比较凶。我最多在旁边跟他说:“吴定谦,对我老婆客气一点!你有听过我跟阿嬷这样大声讲话吗?”

  原来还可以这样,此后,我经常套用这个桥段,碰到孩子惹他妈妈生气的时候,我就会说:“王光裕,请你对我老婆客气一点。”然后我就看到儿子很不高兴地撅起小嘴,扬起小手:“哼,那不是你老婆,那是我妈妈。”然后一家人笑作一团。

  小野这本书请了两个人写序,你一定猜不到,他的儿子李中,《我不懂的父亲》,他的女儿李亚《当了母亲之后》。李中在书里写:这可能才是我爸爸本来的样子:不是那个坐在书桌前写畅销书的亲子作家小野……

  我不知道儿子长大后会如何回忆他幼年时期的爸爸,是不是也是一个坐在电脑前手指头噼里啪啦,整天“写稿”的爸爸。

  小野是个理智而又冲动的爸爸,他在文章里写儿子被人打:“爸爸愿意陪你去干架,不顾一切后果。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希望我义无反顾的行动能安慰手上的孩子。”小野的文章里,到处充满了这种琐碎却真实的细节。对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能够记得生命中这些美好而平凡的瞬间,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接儿子回家,儿子发烧了,每次看着儿子小小的身躯要承受病痛,总想那个受到病痛折磨的人是自己。儿子看完电视躺在地上不愿意动,我把他抱回床上,想起自己有一年拉肚子,拉得倒在粪坑沿上,还是被大人抱回去的场景。

  今天爸爸出门,我昨天给他买火车票,他说买坐票就可以了,我还是买了卧铺票,可能是爸爸心疼花钱,坚持让我推掉,我没有。今天,应该是上车后,我收到爸爸的短信,他说,生平第一次坐卧铺车,很舒服。我想,这种生活中的小确幸,也算得上生命中美好而重要的事。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中的问题,《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我想替小野把留白的部分补足,忍不住套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五):爱要怎么说出口

  我爸妈,是很传统的中国夫妻模样,结婚三十多年,谈不上琴瑟和谐,却也一路走到了现在,传统的他们,或吝啬于表达或含蓄低调,从不将爱说出口。对我,也是如此。一直以为大家都这样,直到看了这本书《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与爱的表达。

  小时候,总想亲近妈妈,可是她白天要上班,下班了要做饭干家务,等到她干完家务,我也差不多睡了。偶尔哭闹想引起关注,总会被说“哭了不乖”,“不乖妈妈就不爱了”,从此我很谨慎的不再以哭闹引起关注,可是还是很想让妈妈抱抱,亲亲,甚至听他们说“爱你”,即使我知道他们很爱我,只是没有说出口,我还是很想听。

  受父母影响,我也从不曾对他们说过“爱你”,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我的表达方式简直就是反着来。

  这种情况到我高二的某一天晚自习结束后改变,因为,我出车祸了。

  放学骑车回家的我被酒后驾驶的摩托车撞到,当场失去意识,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全身是血,没有手机的年代,无法联系家人,医生从我身着校服佩戴校牌找到了学校,学校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才联系到了家长。

  在我爸妈到达医院前,我迷糊醒来,不知是否失血过多,没有感觉到一丝疼痛,茫然的看着天花板,脑袋里全是问号,我怎么了?这里是哪里?他们都是谁?护士简单说了我的情况,告诉我马上要手术。我的大脑像短路,简单的信息要很久才能解读完毕,“噢,要做手术。”

  在昏迷和清醒中切换,班主任赶到医院,两只手按住我肩膀,大声说“坚持,你要坚持住!”,把昏睡的我吓到了,难道我要死了么?情况有那么糟糕么?我爸妈在哪里?我还没对他们说过“我爱你”!怎么办?

  我开始焦虑,努力不让自己昏睡,我担心要是像电视里演的,睡过去就醒不了了怎么办?!时间滴答滴答过,终于,在手术开始前,在麻药要打的时候,终于等来了我爸妈,我抓着妈妈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妈,我爱你们,真的很爱”。

  手术做到了凌晨四点,我因为是头部先着地,伤全在头上。鼻子缝了5针,左脸24针,右后脑勺13针。

  万幸,我活着,没有什么后遗症;万幸,我对爸妈说出了“爱你”;万幸,虽然脸上的疤将伴随着我,但在鬼门关转了一圈,让我更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宝宝,他哭闹的时候,我会抱着他,告诉他“妈妈爱你,妈妈会一直陪你长大”,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我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陪伴和疼爱”。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六):无论夫妻或亲子,爱与陪伴最重要

  很多人都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可否认,在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是父母带着襁褓中的我们一步步地长大成人。

  那时的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以为整个世界都跟自己是同步的,到终于明白大家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父母一直陪伴在左右。在这样的一天天里,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开始有了独立的思想,会把自己幻想为那个最为特别的人,把自己想象为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公主,或是有一天拯救世界的某个英雄人物。总之,平凡与普通并不存在我们的字典里。

  然后,我们进入学堂,不停地升学考试,这个时候起,我们逐渐面临许多不曾遇见的事情。也突然有了很多跟你作对比,或是否定你的人。一开始,这个人可能是老师,接着是你的同学,他可能比你学习好、长得高、人缘好;再往后,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收入、你的成就、你的恋人,甚至是你自己,全都会被拿来做比较。

  你会突然发现,周围的世界变了,无数冒出来的否定声、批判声让你无所适从。在这个时候,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当全世界都在否定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依旧足够坚强的撑到最后,而不是出来替他们道歉,或是指责别人的否定。

  是的,小野夫妇就是属于这样的父母,在陪孩子一起成长给予他们教育时,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他们看做小孩子,而是站在同一个层面和纬度与他们沟通交流。无论是讨论学习还是个人生活方面,小野夫妇都会给予鼓励支持,并且非常地尊重孩子的意见,引导他们自己做出认为正确的选择。这样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备受感动。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野女儿退学的事情,她从小都是一个听话、懂事、学习也很好的乖乖女,突然有一天,她告诉小野夫妇不想读书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般的家庭里,至少会发生一段争吵吧,而小野夫妇在与女儿深入沟通之后,选择尊重了她的这个选择,后来女儿想再出国留学时,他们同样给予了支持。

  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小野和两个孩子一起著作的亲子散文,通过他们三人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温馨幸福的家庭。小野作为一名台湾亲子作家,写过很多本畅销的亲子作品,而他的素材正来自于家里的两个孩子。很多次翻看着他们之间的亲情对话,你能感觉到那种家庭的无比幸福感,如今,小野的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且也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身份的转变,也让他们对父母这一角色有了真切的体会,并通过他们的文字讲述给我们听,其中的人生哲理,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人受益良多。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也终于深刻地体会了那句话:无论夫妻或亲子,爱与陪伴最重要。

  文/颜先生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七):足够真诚的一本书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是一本足够真诚的一本书。作为父亲,你是不是为孩子操着心,有许多的话,想要亲自对孩子讲?你是在家里偷偷地讲,还是把所有的道理都公开出来讲?并且根本不是讲道理,而是他们一起来分析思考,一起交心谈天。世间的一切文明,是不是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所有美好的人生,是不是都需要这样的关怀哦。

  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幸福。父母和孩子,谁都想给对方最好的。只是到底是什么是最好的?小野老师不知道,他只是知道,也许很多时候自己也是错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比他强大,我们想要的,孩子不懂,也不需要懂,而我们总是在边上左右着,想给孩子最好的将来,最好的人生。终于明白,孩子不想要的,就算是最完美的东西,也不是最好的。

  李中说他不懂父亲。但是他曾经“荒凉的眼神”,还是留在了他记忆深处了。每个时代都在变化,父辈们的情怀和想法,不必强留给孩子们。我想要对所有的父亲们说,既然不能阻止孩子们的选择,就帮助他们达成最好的结果。既然改变不了结果,就帮助他们去圆满所有的过程。支持与坚守,是最幸福的表达。

  当作家拿放大镜,放大自己与孩子一路的历程,那些细致的心事,那些时光中的暇想,那些光阴中长大的光芒……他所呈现现来的伟大情怀,那么细小却悠远,那么平淡却深沉。继续抬头仰望星空寻找宇宙的奥秘,继续发现生命中更新的可能性。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世间。每种人生都是一种表达,要传递自己的光华。

  老人与海

  孩子与星光

  少年与长路

  青年与大山

  让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对待

  让所有想法都继续思索

  最好的成长,永远有待发现与探索。为什么要读万卷书,为什么要行万里路,为什么要阅无数的人,为什么要穷尽一生思考……没得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无限制的接近真理。从不爱不恨,到有爱有恨,到有情有爱,到永恒。追下去,是情怀。

  我想无限的接近作家小野的情怀,接近他的放手与扶持,接近他的远离与思考。关于人生的所有想法,请讲出来,不要带到更陌生的世界里。我特别喜欢小野的讲述方式,那么自然,那么面对面,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是他本人的两个孩子写来的文章,自然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跟父亲在一起的成长岁月,那些话语表示一个孩子的心声。然后再来读父辈的心声,这会有许多的矛盾暴露出来,因为肯定有不致的地方。甚至有时候父亲和孩子之间,想法上的差异和需求上的差异是存在的并且不可调和,但是他们在一起成长,在相处中成长,并且互相扶持,这真的很幸福。

  谢谢你带给我幸福的阅读。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八):至少,你要守护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老师,很多我们都懂的东西经历了时间的冲洗,变的模糊不清,是他们重新教会我们;孩子是开心果,不经意间的那种懵懂碰触到大人们的心怀,情不自禁的,喜笑颜开;孩子更是回忆,带我们重温儿时的苦与乐,换个身份,领略那不一样的美好。孩子,你可真是块宝。如果这块宝跟你的容貌相像,性格接近,还生活在一起,不知道如果是你,会怎样守护呢?

  从当今这个社会来看,作者小野守护的方式可算得上是独特的了,在那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陪伴着他们,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引领他们去发现人生的秘密。

  现在补习班的风靡,家长们都想用业余的时间来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但小野的儿子却没有上过补习班,所以不能够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一直是个“留学生”。尽管在学习方面有点差劲,可是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认为他是最好的,为了让他有个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把他转到教风比较“开放”的差班,让他可以不受世俗的影响好好学习。注意培养他的兴趣,平时给他普及知识,带他到一些地方真实的感受,更是像个朋友一样亲密无间,给他信任与自由,这些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让他最终也以优异的成绩被名校录取,出国深造。

  女孩相对男孩一般都成熟的早点,但是作者的女儿叛逆期却来得相对较晚,一直很乖,从小画画,练琴,成绩虽没能拔得头筹,但也算名列前茅了。最后却因为学习太累,中途退学了,换成任何一个家庭,我想都不会在不出现硝烟的情况下就结束这场“战争”,但是,他们家没有,选择了尊重这个当时还未成年的女儿的决定。从未离开过家独自出门,他们也还是尊重了女儿出过读书的请求。我想女儿最后的成功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尊重以及父母的爱。

  我想这家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陪伴”,不只是用心陪伴,更是用行动陪伴。为了让女儿学会游泳,一家人都报名了游泳培训班;为了完成儿子的功课,一家人便一起去寻找遗迹。不分开,一致的行动,这就是爱的陪伴吧!

  非常感谢小野先生可以带来他育子的分享感悟,等有一天我们为人父母,孩子的成绩肯定是最先被拿来比较的,但是在孩子还没懂成绩的“重要性”之前,我们是要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给自己脸上贴点光,还是让他们享受这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给他们的人生多点自由呢?之后被比较的就是孩子的成就,如果孩子有所成就,那就可喜可贺;如果孩子一事无成呢,也请相信他是你的独一无二的孩子,给予信任,给予尊重,守护好他,那条通向“成功”的路,他会找到的。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九):不打扰是你们的温柔

  说到模范亲子,我所知道的有龙应台和安德烈这对母子、刘墉和刘轩这对父子,现在又多了小野和他的儿子和女儿。

  小野在《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这本书中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只用一篇短小的散文就能交待清楚。读起来就像夏日骄阳的天气里,坐在大树下乘凉,手边的下午茶根本不舍一口饮尽。他当然不是在教世人如何教育小孩,他只是在回忆里反思自己是如何去爱的:“我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疼爱和陪伴。”

  有一次女儿李亚要完成写“参观报告”的作业,一家人去了“安平古堡”,回到家依然没有头绪。小野就旁推侧引协助女儿思考,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提问,问着问着自己就放弃了,“没有感想何必勉强,对女儿而言,笑容比感想更重要。”读到这一篇的时候,我就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课业束手无策后无奈的笑笑,心里却是幸福着的画面。好美!

  我的父母都是没什么教育背景的农村人,但有时候我感觉他们比一些条件很好的父母更赞。就拿我妹妹高中择校这件事来说吧,妹妹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儿,中考报考了一所绩优生免学费的学校念高中,但是师资教育当然相对弱许多。当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各种语言轰炸,教育我妹填自愿怎么可以如此随便。上门教育也就罢了,那段时间电话拜访也一直没停过。就当我们以为,父母该发火的时候,他们只说了一句话:“她选择的是她自己喜欢的学校,我们不反对。”听到这句话的我,眼角立刻湿润了。包括后来她大学选专业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劝我妹妹念师范的时候,爸爸说,“就选你想念的吧,我们也不懂这些,唯有全力支持你。”

  父母,这个职业通常都在人们毫无准备时就接到人生的offer。也没有谁天生就是当父母的料,虽说教育经哪哪都能查找资料,但谁又能保证哪套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小孩。“钻石和石墨都是相同的成分,钻石的分子排列规则而紧密,变得坚固、值钱。可是石墨却比钻石更容易导电,更有包容力和吸收力呢......”

  就算子不成龙那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哪怕女不成凤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谢谢我的父母,在我们面临选择时采取不打扰的态度,在成长的路上给我们最好的自由,我知道这是你们的温柔。这是你们的爱。

  书中也有李中和李亚两人对父亲小野的回应,他们都表示,只有自己有了小孩才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我想,他们说的应该是对的吧。不过成家之前把时间的空隙留一些出来陪伴父母也是不错的,我想听听他们除却父母这个身份以外的那些人生故事。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十):爱,需要陪伴

  “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

  每每跟朋友、同事谈论到父母与孩子的话题时,我的脑海里都会飘过《我想更懂你》这首歌曲,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喜欢上了这首歌,歌词很贴近生活,现在的父母和孩子应该大都都是这种状态吧,至少我是这样,从小很多事情就被妈妈管着,觉得现在选择困难、喜好不明,一部分是性格原因,但感觉多少都跟自己的家庭环境和管教有关吧。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是著名华语畅销书作家、金马奖最佳编剧小野先生以最饱满、诚挚的感情创作的关于家庭、亲情和爱的经典美文集。书中每一篇内容文字都不长,也都是日常发生的故事,但正是这些家人之间的小故事、小温暖,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慈祥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和懂事可爱的一双儿女或猜谜、或游玩、或看剧,场面温馨、恬静,很多人都会羡慕这样的家庭吧。

  其实,我们每个家庭也都可以做到这样,只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总会以工作忙、没时间、太累了等借口来推脱自己本应该和家人围坐交流的责任,即便有时间,沟通的话题也被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所“霸占”,手机成了不可替代的必需品,而家人沟通的次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理解家人,也没工夫和心思理解家人,跟外人说话的脾气和态度都要比跟家人说话的态度好很多。

  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父母、爱人、孩子都是自己不可缺少的人,无论少了谁,这个家都是不完整的,想要这个家更加的温馨、幸福,就要舍得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手机,回归到家庭中,帮父母做家务、跟爱人看电影、带孩子做游戏,这些小事都会让你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本书作者就经常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谈论,通过自己的陪伴来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成长,在孩子遇到困惑时,也是用引导的方式暗示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我们现在的家长却很少能做到这样,性子比什么都急,比书中那对母女的情景好不了多少。时光太快,他们每一天都在变化、都在成长,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就会长大成人,而你却永远抓不住他小时候的过往,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记录他们的每一天。

  孩子的成长,不需要大人来掌控,他们自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只需静静地陪伴、引导就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