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27 02:10: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锦集

  《竹久梦二:画与诗》是一本由[日] 竹久梦二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一):那支画女子的笔,那条画女子的线

  

熟悉丰子恺的人,不会不知道竹久梦二及蕗谷虹儿。二位是丰子恺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的插图与漫画作品的作者,同是日本人,作画风格上前者东方味浓,后者西方味浓。丰子恺受竹久梦二影响更深一些,在丰子恺早期的绘画创作中,不难发现他漫画的构图及题材都有竹久梦二的影子。如《文学周报》(1925年5月)上刊登的丰子恺作品《燕归人未归》,“原型”就来自于竹久梦二的《春之人》和《来临》二画。又如杨柳与燕子是丰子恺最喜爱也是最常用的题材,即作为丰子恺漫画中固有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的漫画主题中都含有深远的寓意,这亦是从竹久梦二的绘画中“引进”而来的。遗憾的是,丰子恺未有机会见到竹久梦二,以致于竹久梦二已去世两年,丰子恺仍在打听先生的消息。

竹久梦二的画并不复杂。毕竟那时候的漫画、小手稿大都作为插图,用于解释文字作品,补充文字作品的单调,有点睛之笔的“功效”。基于此,漫画与插图的内容与形式就必须要表现出文字作品的深意,那么它们也不会抽象得让读者看不明白。恰恰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工作经历——虽然竹久梦二最初向报社投稿是文字作品而非插画、漫画——他更懂得如何字与画相结合,以文字画出画境,以画写出诗意。十分有意思的是,竹久梦二的画虽偏向东洋味,他的构图却十分西洋。画中分明画的都是日本女子,但构图与装饰元素却多使用西方风格,他确实也尝试过模仿欧美风格,虽然不知道书中的画(没有年份,这一点有些遗憾)是否在他长达三年的欧美之旅期间完成。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竹久梦二喜欢画女子。他笔下的女子总有种“病态美”,苍白、体态扭曲,软绵绵地靠在或树旁,或屋檐下,或桌子旁,依靠在一切她能依靠的地方。她们总是那么弱不禁风,让人怜惜。他未对这些女子多加粉饰,或精雕细刻,寥寥数笔就把女性柔软的特点描绘出来,没有赘笔。尤其那双不需要多加刻画的双眸,竟可以表现出恬淡、寂寞、伤情、愉悦等等丰富的神态。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再看竹久梦二的画,那些“大长腿”风格的女子形象,算不算得上是日本漫画中大长腿男女或者说我们今日审美的鼻祖?这有待读者们思考与辨证。

当然,竹久梦二也曾“正经”地画过女子,即没有扭扭捏捏,而是写实地表现女子的姿态,正常的比例、正常的阴影与光线。相较之下,只能说这种写实的画同样精彩,也确实能体现竹久梦二的自学成才,但还是不如他那看似信手而画却形意兼备,简洁几笔出形神的病态女子画那样出彩。写实是他的基本功,“病态美”才是他独一无二的作为艺术家的绘画风格。

不得不说,竹久梦二的画真是让人“余味无穷”啊。

P.S. 这本小书让我喜爱之处,在于它的纸张与墨印都能很好地呈现竹久梦二的作品,书末也附上了竹久梦二的年谱,还有硫酸纸信封装着的明信片(领读文化送的)。如果把竹久梦二的所有作品,画与诗都附上年份,尤其画附上材质(来自策展日常的强迫症),那就更完美了。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绘画是一件讲究才情与天赋的事情,特别是在东方的文化中,对于绘画作品,人们注重的是其内涵与意境,而非西方那般,将技艺运用在色彩光影明暗之上。

  本书收录了日本文化名人竹久梦二近百幅画作以及二十五首诗,那么,竹久梦二是何许人也?有人将其称作日本的丰子恺。这样来比较,是为了让不知道竹久梦二的人能比较直观地理解竹久梦二在绘画文学上的风格以及成就。然而,在读过本书编者陈子善及译者林少华分别撰写的前言与后记之后,很明显的一件事,用现在的话来说,竹久梦二是丰子恺的偶像,更是丰子恺艺术之路的一盏明灯。

  在欣赏了本书所收录的近百幅竹久梦二的画作之后,给人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梦二的画风变化万千、中西结合,其绘画类别更是囊括水彩画、版画、钢笔画、水墨画(日本画)、油画等,堪称绘画界的全才。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画作,梦二都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来。用大师级专业人士丰子恺的话来说,就是:“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形体是西洋的,笔法是东洋的。非常调和,有如天衣无缝。还有一点更大的特色,是诗趣的丰富。”

  在当时,人们日常接触较多的画作是讽刺漫画,漫画的主题多是诙谐、滑稽、讽刺。竹久梦二的作品则摒除此种浅近趣味,专写深刻严肃的人生滋味,可以说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正因如此,其作品深得旅日的周作人、朱自清、丰子恺等人喜爱。

  竹久梦二之所以能成为一股清流,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早年生活的影响。梦二的绘画并未受过专业的训练,可以说是自学成才,正因如此,才最终形成了其画作那不拘一格的风格。唯一接受的指导便是儿时的绘画老师,那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则是“放羊式”,让学生自己在户外随意捕捉风景人物花草放在画纸上,且每次给梦二的画作都是打满分。上中学之后,梦二家家道中落,为了学费及维持生活,梦二开始打工,送报纸送牛奶甚至当人力车夫,直到日后画作崭露头角。正是那段时日的底层人民生活,让梦二见识到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因此给他的画作中注入了人生滋味的灵魂。

  在艺术的世界,似乎非科班出身的人总能达到科班出身的人所无法触及的一种境界。比如《霸王别姬》里,张丰毅是科班出身,张国荣算是“泥腿子”,而最终,谁不被张国荣的演技所惊艳。绘画界的梦二就像演艺界的张国荣,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自身所达到的境界却早已出神入化。该说,这就是才能与天赋。

  放眼当下,梦二的画作更是与主流格格不入,但那股诗的意境,即使过了几十年近百年,依然没有淡去,反而历久弥新,穷且益坚。特别是对于我辈早已习惯了绚烂五彩世界之人来说。当今,我们在日本插画作品分享交流网站pixiv上能看到世界各地无数画师的画作,优秀的作品与顶尖的画师层出不穷,插画作品更是穷尽细腻逼真,看得人目不暇接。然而,却缺少了梦二的作品这样的清流,简单几笔便是一个世界,简单几笔,道尽酸甜苦辣。

  绘画作品,比起技法,更重要的是创意,是内涵。技巧这件事,是可以通过千锤百炼而炉火纯青,这是大部分人只要下功夫就能提升的东西,只是根据天赋高下与努力勤惰不同,提升快慢不一。而创意与内涵,则是实实在在反映了画者的才气与思想,只有真正具有深厚思想的人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画作,才能真正将自己眼中的世界展现在纸面之上。显然,梦二的才气与思想是绝对深厚的。

  关于本书收录的梦二的诗,在此还是要佩服林少华的翻译。林少华以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而知名,但说实话,他翻译的村上的作品还真不那么好读。只因语言过于诗意,用在翻译梦二的诗作上倒是正好,相得益彰。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三):《竹久梦二 画与诗》--取一杯天上的水,照着明月人世间

  

1.他的灵韵宛如取自天上的水。 一个好的画家应当也是一位好的诗人,竹久梦二就是这样的一个画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竹久梦二绘画,往往“寥寥数笔”——却能够将人间世相尽收笔底、兼有造型之美和诗意之美。

他的这些寥寥数笔往往能勾勒出一言难尽的人间世相。在一个旧书摊丰子恺看到竹久梦二的绘画后,由于醍醐灌顶深受启发。丰子恺就曾激动地说过:“这寥寥数笔的一幅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竹久梦二在少年时为了补贴生活家用,就已经开始向各种刊物投稿,不仅有插画,还有诗、短歌和随笔,1905年首次以“梦二”的笔名发表作品,并逐渐成为一名“非主流职业画家”。

竹久梦二自画像

19世纪到20世纪的上半叶的时候,日本大多数画家都受到了西方画派的影响。竹久梦二创作也是受到西方画派影响的。

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日本画家,都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这些画家或者作者在受到西方的影响之后,反而日本味道更加浓郁了,似乎在这种“拿来主义”中,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的一种道、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又使得本岛和域外的艺术世界充分融洽。

宵待草宵待草

2.梦二式美人

竹久梦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日本明治、大正年间的画家、插画家、版画家、装帧设计家、歌人、诗人。

但在美术史上评价最高、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所谓“梦二式”美人画。竹久梦二,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之称!

竹久梦二的美人画都纤弱、柔美,是欲语还休的东方情韵。他画的穿和服女人,在清淡的和服下,隐藏着妖娆的身段。若素兰泠露,清扬婉兮!

现在在媒体上见到的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很难再见到梦二笔下那种柔美和细愁了,多的却是娱乐时代的故意彰显和嬉闹!没有了那个时代的优雅淡却,多是纸上繁华,浮云胜景。

他画的女人还有很多是侧脸,低眉颔首,透出了女人传统的妩媚和娴敬!有的画的美人双目楚楚,似有愁结,有种难以名状的易碎之美!

其实他画中美人比摹的对象(模特),也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人绝不是那些餐霞饮露的出尘女子,而他将她们画的那样的美。她们的美,因为表情,因为眼神。眼里的温柔、忧伤、痛楚、平静、期待、沮丧、绝望或者希望、喜悦,可以让人去感知和读懂,所以,感觉到美,并超越了美的表层理解——仅仅局限于视觉的感受,达到了美的深层内涵——直抵内心深处的感情。

而对梦二来说,他儿童画就是渴望回归纯粹、重返本真的愿景。现实世界越沉郁,越蹇涩,就越向往儿童时代的无忌、童真。他的童画纯真、可爱,故事感饱满,每一幅都仿佛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他的漫画大多取材于生活,内容质朴,画面简洁,但其所表达的却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也揭示着人生的真谛,蕴藏着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哲理。

梦二用诗人般的笔触,用诗意的意境抒发着情感,这也使得他的画得以升华。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四):从竹久梦二到丰子恺|锁住芬芳易逝的美,写诗入画,一脉相承

  把这轻拿轻放的美,画给了世界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宠无惊过一生,这是丰子恺先生的影响。

知道丰子恺并且喜欢他画作和文字的人,大多都是保有一颗童心的人,因为丰子恺先生一生坎坷,但从未泯灭他的天真、善良及洞察人世的犀利,简约、活泼、严肃、认真、热爱等特性,使他的作品成为现代社会中亦可以慰籍身心的一股清风,隽永常存。

读丰子恺先生时,知道开启他创作“丰子恺式漫画”的渊源来自于一个名叫“竹久梦二”的日本画家。丰子恺先生24岁留学日本时,偶尔在旧书摊上遇到了一本竹久梦二的漫画书,被其独特的风格所吸引,遂不断搜集其画作,并且萌生了创作同样风格的中国式漫画的念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这位“竹久梦二”却并不为中国人所熟知,至少我是了解甚少的,这个名字也在了解丰子恺先生故事之中,掠过而已,并不曾有深刻印象。直至最近有幸阅读到了天津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竹久梦二:画与诗》这本书,才得以在竹久梦二的百幅作品中慢慢品味出当年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画作时的意境。

(梦二的画-春之卷:搂在一起就不会淋湿了)

(丰子恺的画-儿戏)

丰子恺与竹久梦二作品的初遇

1921年24岁的丰子恺在日本求学,某日某刻在东京某条街道的旧书摊前,偶遇竹久梦二的画册,一驻足、一低头、一翻阅、一打动的瞬间,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在梦二的画和诗中感受到了灵魂契合的moment。

想必丰子恺先生当年踟蹰日本街头之时,也正是年轻的他在寻找未来人生及艺术道路的迷茫时刻,他在回忆录中谈及初遇梦二画作时的电光火石般的点燃:“......从尾至首倒翻过去,看见里面都是寥寥数笔的毛笔Sketch……翻到题曰‘Classmate’的一页上自然地停止了……我当时便在书摊上出神。……这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未见《竹久梦二:画与诗》此书之前,对于日本漫画艺术孤陋寡闻的我并不能理解这样的描述中,那触动丰子恺先生内心的画作是个什么样子。如今看到《竹久梦二:画与诗》的《春之卷》中的几幅作品,大约明白了丰子恺内心在那一刻的感受,的确,竹久梦二的画作,穿越时代来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能直指人心的触动,那不是一种世俗的美或者不美,而是从那些画作中,能深刻感受到作画者的一种顽强,要努力保留住人间“易碎之美”的瞬间,那些紧紧攥住、害怕失去、稍纵即逝般的人生“易碎”时刻。

丰子恺先生回国后一直搜集竹久梦二的画册,并且经常思忖梦二是否平安,他们并没有彼此的交集,也许,竹久梦二并不知道丰子恺的存在,而丰子恺也不知梦二早就离开了人世。 但他们都把易碎之美画了下来,作品的力量,一脉相承,被人们珍惜。

(梦二的画-小夜曲:我的恋情是绿色的) 竹久梦二与丰子恺:始终想留住人生“易碎”之美的童心

从竹久梦二的画与诗中寻找到了丰子恺画作的源头,也仿佛更懂丰子恺先生在历经人生磨难的艰辛岁月之间,他始终想留住人生“易碎”之美的童心,那是人类该有的初心。

梦二和丰子恺,虽未曾谋面,但他们选择用“童心”锁住芬芳易逝的人生“易碎”片刻,把美写诗入画,留给了世界。

比较竹久梦二的画作和诗意,我个人觉得丰子恺先生更将中文语境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到了他自己的创作之中,他的“诗配画”更加有韵味,也更让中国人有感同身受的触动。我们与竹久梦二毕竟隔着国别与文化差异,他那种独特的“梦二式”的美人,惆怅、哀婉、忧郁、易碎,并不如丰子恺画笔下的童稚之气,那种干净、活泼、纯粹,或许更为靠近人类的本真。

(丰子恺的画:子规啼彻四更时)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左:梦二的画-故乡的笛声 右:丰子恺的画-今夜故人来不来)

(丰子恺的画:折得荷花浑忘却)

折得荷花浑忘却 空将荷叶盖头归

(更多莲花素手的读书笔记,可关注“行路与读书”微信公众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竹久梦二:画与诗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