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朵花开》是一本由林帝浣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16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一):读《等一朵花开》
这是一本手感舒适轻巧便于携带的书,闲时翻一翻,或被“世态录”中简约又意味深长的漫画打动,或被“吃货志”中幽默浪漫的描写勾起馋虫,书中的配图也都是作者完成,画风雍雅,书法结体张弛有致,挺拔清秀。看作者品宋词之美聊书法之道,极具才华。他说:“这是一本关于生活趣味的书”,同时,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已跃然纸上。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二):在时光中等待一朵花开的映画
知道小林老师当然是从摄影作品开始,觉得画里有诗!然后关注公共号震惊到无以复加,他说的摄影在画外。他心里有诗画里才有诗。摄影作品中才有悲悯。他说远方不在别处,就在心里。慢慢知道原来是老师 后来知道是弃医从文 后来还知道还是个吃货。天才是罕有的。吃货中出一个天才更少!请不要错过天才的作品《时光映画》《等待一都花开都》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三):此书,让人欢喜的不是内容,而是颜色
微信公众号看到的作者写的淡淡又深度的诗,顺手买了此书,不该抱有超高的期待,虽然此书并未令人失望,但远不及微信的只言片语更能击中我心。
颜色是灰白又发蓝的,形容不出,里页是貌似有温度的原纸张色,亲和力很强。
内容就不评价了,有趣才有诗意,眼界就是远方,是最喜欢的一句话了。
书中有讲抄写1000遍心经,恰逢正在抄道德经,那也加上心经吧,虽不信仰宗教,但依然坚定的相信教义是真善美的精髓,敬敬换静静,也是极好的。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四):等来的会是幸福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微博昵称“等来的会是幸福”。
等,这是我生活中目前在做的最重要的事。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许多微笑,于我而言,等来的幸福需要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包容和坚强。还有,支撑下去的最重要的也许应该是东哥的无限容忍,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等呢。
当我们逐渐成长,开始工作,开始结婚,开始做好了一切准备,在等待他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件我要等的事,那就是上天给我们的做好的那份礼物。
作者在书中因为等待而逐渐淡然处之那种心境让人由衷的钦佩,这种情怀或许在很多年后我才会体会到吧。在等待过程中获得的美好也和做其他一样,只有你去等了,只有你去做了,你才会有自己的感受。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五):找个兴趣来碾压自己的智慧
想联系小林老师(林帝浣)的绘画和摄影作品,找来他的新书《等一朵花开》一睹为快。
这是一个超级有趣的男人啊,而且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的有趣男性。最近不是流行说,有趣是一辈子的春药么,这种人的生活,好像永远都在高潮中吧,很难不有趣。因为可以自我愉悦,不需要任何攀比,任何攀附,自有一个千娇百媚的世界。
他说,兴趣爱好有很多种,大多数人选择不费脑子的那些,比如喝酒、购物、游戏、旅游等,花点儿钱就能得到很好的享受。但是不费脑子的兴趣爱好,也只是苟且生活的一部分。要让自己成为有趣的人,找一门烧脑的兴趣来碾压自己的智慧,如此才容易持久,沉浸其中。
比如他的写字和画画,写的小楷是真心漂亮啊(此处没晒),画的画幽默,富有生活情趣。其实这都是他本职之外的兴趣,人家的本职工作是大学老师,业余搞搞绘画和摄影,却也搞出了很大的名堂。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六):过一种生活,文短意长
大概四五年前,随老师到苏州开会。在苏州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里,挂着好几幅画。老师跟我说,如果你第一眼看到一幅画,在浏览了其它画作之后,回来看,还是最喜欢这幅,那么就说明这幅画与你有缘,有能力的话,不妨买下。穷学生如我,并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意思,脑子里光装着买不起的意象,却忽略了前面与画的有缘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好在老师的话还是深深浅浅记在了心里,在那之后,我一共对四幅画动心过(按邂逅的时间顺序):第一幅是淘宝上逛拼图时看到的坛城,后来成为我第一幅,也是至今唯一一幅完成的拼图,挂在床头,每次看到,都让人心里生出宁静。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七):好看的皮囊千变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趣的图配上有意思的文字,感觉在作者的眼里平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有趣。
虽然此书文字不多,但简练的话语却一语道破与作者画的图相互结合着。让看的人觉得生动有趣。
此书很适合一口气读完,也适合随意翻阅,而我就在书店里因为看了好几页发现已经放不下了,就一口气的读完了。
作者对吃的见解很符合广东沿海城市的口味,毕竟我也是广东人,作者对吃的广东人的情怀,我还是很认同的;例如,土鸡,他的吃法其实就是白切鸡,我对白切鸡的热爱也是因为忘不了老家的土鸡。紫苏炒田螺,我也非常喜欢。作者好多口味很多相似,估计是都是广东人的原因吧。
作者写到宋词的理解时,用直白的现代说辞刷新了我对宋词理解,并用搞笑的方式让我觉得宋词也可以这样的有意思!
看到最后,吃惊的是作者为了去世的父亲超度写一千遍的《心经》!能有如此坚持的写,真是因为父爱才这么做的。
“好看的皮囊千变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说的就是作者吧~哈哈!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八):用力拥抱生活
有的人会把生活过的很随意,随意到可以把所有凑活的情节归结于金钱的匮乏。可是生活本身并不是匮乏的,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才能渐渐发现生活之美。
这些并不需要腰缠万贯才能做到。
《等一朵花开》再一次提醒我了这一点: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
等一朵花开,就是对生活本身的期望和等待。
书分为几块内容,插画段子、乡愁食物、茶、诗经植物、宋词、书法。这些都是生活中勾起人美好遐思的事物,作者用随笔和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这些的东西思考与体会,语言风趣诙谐,读起来也是一蹴而就。喜欢这样的书,也感谢作者带着我走进这样的世界。
思考自己,也是热爱生活的,我喜欢种花种草,每年秋天都惦记着播种些春天能看到绚丽的花的植物。也爱喝茶的时候配上些茶点,喝喝茶吃吃点心,看看书舒服的度过一个下午。也爱研究新出的家居用品,让自己的小日过的更舒服。读这本书的过程不像在学习,更像在交流,交流怎么样把日子过的更愉快而富有期待。
我相信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生活哲学,但是我和作者的是相同的。
很高兴遇到这本书,很高兴遇到这样的作者。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九):遇见
初次见面的印象,到目前也只记得,小林老师人很儒雅。
晚上入睡前,浏览公众微信号,了解到第二天小林老师在岷山饭店有作品展览开幕式,想来第二天也没有安排,就主动约朋友一起去参加。
按时赴约,当天是24节气中的雨水,成都刚好也是斜风细雨,大家排着长队,购买书籍,请小林老师题字。
我记得我当时买了四本,请老师题字两本,一本题字“我想和你共度漫长时光”,一本题字“有女一人,清扬婉兮”,老师很耐心地用毛笔分别题写在两本书的扉页。我将两本书分别赠于友人。
我觉得书法哪一段,其实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后来也和朋友提及,对事物要用心观察和理智分析,要有耐心,要坚持,要注意精准性,要选择自己有感觉的,要记住不能浮躁。
其实就书籍本身而言,我觉得这本杂谈其实还不错,作者对于很多东西有自己的阅历和见解,愿意分享而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也不是好为人师的性格,读他的文字就像和他聊天一样很是裨益,又不觉时光冗长。
有时候,遇见一个人,遇到一段故事,都是不可求的。我们每个人,只是在那一瞬间遇见彼此,然后继续前进,想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旅程,能够遇见,不可谓不惊喜。读小林老师的文字,会觉得他是一个博学而有趣的人,不知道他是遇到了哪些人,然后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偶尔会觉得,世界上有他的存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等一朵花开》读后感(十):《等一朵花开》读后感
1. 对于茶、宋词、书法、美食有了更为深刻广泛的认识,增长了见闻。尤其是书法,自己小时候也写过毛笔字,写的那叫一个差,后来总也不能写好。看到本书对于书法的描述,其中的认识,令人耳目一新。很小就听说各种字帖,什么书法家,但是这些书法好在何处,自己是一无所知。虽然本书中探讨书法也不多,没有传授如何鉴赏书法,但是对于如何练习书法,其中的一些关窍进行了简要介绍,已令我非常欣慰。自己本来就洗好诗词,其中对于宋词的评析,视野更为开阔,并且看法也较独到,虽然和我思路不一致,但是也令我脑洞大开。本书整体看的不是很细,其中的内容多为故事描述,也无法深究,令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知识渊博,笔法清新。
2. 如果是作者在我耳边传授本书内容,我唯一有资格进行简要探讨的无非宋词了。我欣赏宋词,多是针对某一首宋词进行评析,脑补其中的情境、韵味、感叹作者的神功与自己庸俗外,无法进行更为广阔的鉴赏。本书从宋词的多个角度进行鉴赏,这些角度,都是自己从来没有接触的。通过此书,发现读宋词,还可以选择这样的坐标系。坐标系很重要,很多人不具备看问题的坐标系,因此是糊涂人。我在品尝宋词上,也是一个糊涂人罢了,如今稍稍入门了一些。
3. 本书的构成,内容选择,篇章划分,都是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先画图画,然后一篇短文、接着美食、茶、词、书法。一个个都是极其雅致的东西,但是却杂烩在一起。这样显得每一内容都浅尝辄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不符合自己的传统观念。正是这种颠覆,觉得这本书也是一个怪胎。自己以后的写作,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对一些事物,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将自己的见闻、认知掺杂其中,整理思路,形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