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是一本由路志正著作,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一):与每个人都有关的祛湿方案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大病预防先除湿!
关于湿气, 对于我来说, 就是没到天凉的时候都会很别扭的膝盖, 夏天的时候不敢穿没到膝盖以下的裙子, 原因是办公室的空调温度低, 我的膝盖会疼。 同事的朋友说是风湿, 要赶在夏天的时候用艾灸,这样一个夏天可以把湿气排除。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二):题目:身体的除湿机
对广东人来说,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属于“回南天”的。每到这时,家里的地砖也好,阳光上晾着的衣服也好,墙上的镜子也好,无论是所见之处,所碰之物,到处都有一种湿湿哒哒,粘粘糊糊,水雾湿气很重,怎么擦也不会干,让人非常不舒爽的感觉,就连空气都因为湿度过大,呼吸起来让人有种喉头有痰的粘腻之感。当人的身体湿邪过多,就像身体遭遇了回南天。
通常到了回南天,我们要想摆脱这种粘腻之感的办法就是:尽所能极的把市面上所有含有除湿成分的产品或机器买回家,放下家里的每个角落。而对于湿气最重的浴室,我们会同时放上好几个产品或机器。当我们的身体遇到了“回南天”也就是“湿邪”时,也应该给身体配上“除湿机”。
市面上的除湿产品因除湿原理,功效,适用领域的不同会有多种分类。身体的“除湿机”也是如此。本书作者身为“国医大师”,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与突出贡献者,中南海国医,把自身从医70多年积累而成的丰富临床经验无私奉献出来,写成本书。由浅入深,“望”“闻”“问”“切”给我们解释了引起湿气的原由,描述了湿气在身体中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给出了对应的解决药方。
整本书涉及了6大生活指南,论述了33种疾病调理,给出了54个实用小方。从书中作者对每位患者的看病,治病,疗愈的过程,都能感知到作者行医时不只医术精湛,治学严谨,且对每位患者都有着仁爱之心。
虽然书中每个病例都有对应的药方,但是,纵观全书,可以感知作者从医者仁心的角度出发,提倡并给出了预防胜于治疗的建议。所有不少药方都针对病灶,对症下药的同时也考虑到尽量是温性,起中和的作用,治病,有疗效,又避免了对身体机能产生过大的损害。其中不少有关食疗保健的方子更是于家庭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大有脾益。
全书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包含了作者身体力行的养生心得与体会,也是对中医理念的通俗解释,对读者了解中医,养生防病有所帮忙与启迪,仁心之作,从而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去养脾胃,除湿邪,去小痛,防大病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三):【拾光书屋(书评)】祛除湿病,一生健康
湿病看起来很可怕,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等,几乎无法治愈,得了就会落下很可怕的后遗症,其实这些病也不可怕,只要找到好的预防湿病的办法,这些严重的病症就不会降落在自己的头上。读读《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就可以学到很棒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位老中医了,在临床上有很多的经验,也是保健方面的专家,有很多的方法教大家预防和祛除湿病。
从书中得知,其实湿病不仅仅是得风湿性关节炎,而是人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可能受到湿病的困扰,比如人们说的五脏六腑,胃、肺、肾,都有可能受到湿病的困扰,要及时发现,积极预防,要用大枣山楂来给胃消化,肺最怕冷,要喝姜汤,补肾的好方法,冬天一碗羊肉汤。
湿病给人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极大,要先发现怎么样会染上湿病,尽量让自己不染上湿病,这就需要改正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让疾病找上自己,比如:一天三杯茶、起床后干洗脸、傍晚散散步、不生气,多听中国传统音乐等等,这都是好的预防方法。
湿病只要积极预防,积极治疗,病魔就不会找上我们。中医讲究的就是预防为主,只要我们掌握了预防的有效方法,就会减少病症对我们的侵扰,我们就会长命百岁,颐养天年,就会少得病,或者不得病。《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真是一本不错的书。
我们学到了知识,也知道了湿病并不可怕,有良好的心态,我们就会战胜一切,我们就会有战无不胜的法宝,一切病症就会被我们赶跑,不会跑到我们身上来。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四):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儿
在同事眼里我可能是个另类,明明年纪也不大,却天天跟六七十岁的人一样到哪儿都拎个保温杯。出去吃饭,就算是大热天也不喝冷饮,要喝只喝热水。夏天也不光着脚,必然要套上一层袜子,所以凉鞋也很少穿了,毕竟凉鞋加袜子这种奇特的风格是很少有人能穿出美感的。
他们说,你活得也太小心了吧,这样的青春跟老年人有啥区别,年轻人就得放汤不羁,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什么痛快干什么!
我想说,你们懂个屁!姐曾经也这么洒脱过:大冬天下着雪,姐也曾把冰棍嚼得嘎嘣响;夏天,脚脏了,穿着凉鞋直接用冷水冲;穿个长裤,必然要往上挽上又挽,露出一姐白嫩的脚踝,显得腿长又有时尚感;姐也曾穿着露脐装在大街上摇曳生姿……可结果呢?结果呢?结果呢?结果呢?
姐痛经了!!!!!当年青春懵懂不知痛经为何物,后来每每被痛经折磨到在床上打滚!!!不懂养生,不在乎,想要享受生活,老天啪叽给你一巴掌,看看这脸疼不疼?当时就想啊,要能把这痛经治好,让我一辈子吃素也行啊。
后来吧,姐就被母亲大人带着去看了中医,大夫说是宫寒,还有脾虚,湿气大什么的,开了七剂汤药,每天早晨和晚饭后各喝一碗中药,现在还记得里面好像有姜、玫瑰花什么,看着很好看,熬出的药却很苦,那种苦是捏着鼻子喝都苦的苦!就这么看了近两个月,痛经才算好。
从那以后,姐就变成了一个养生达人。养生慢慢地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看见好书就忍不住买。 这本书是给母上大人买的,当年姐跟着一起看养生堂时,看过几期路志正的节目。知道他是一位国医大师,没想到都已经96岁高龄了。希望老妈看了以后能多学点儿真正的养生知识,像路大夫一样长寿就好了。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五):【拾光书屋(书评)】预防湿邪,玩到天年
在看着本书之前,我们来先了解一下作者。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生于1920年13月21日,国医大师,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打破了民间传统观念,“百病皆由湿作祟”提起了人们对湿病的重视。他从医70余年,熟知医典,临床经验甚丰,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及针灸。
书名也介绍了,这本书讲的是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地预防就不会生病。首先引起大家重视的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这个数据是很可怕的,提醒我们真的该提起重视了。湿邪是什么呢?根据它的偏旁部首我们不难得知肯定是与水有关。知道了湿邪是什么我们就该深入的认识它,它的来源是什么,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然而外湿会引动内湿。大多数的疾病,归为根本来说基本都来源于湿气,湿邪特别善于渗透,一年四季都容易发生,必须要引起重视,并正确的加以控制。不仅脾胃多湿病,而且心、肝、肺、胆、脑、肾、肌肤都可以有湿病。现在人们都讲究养生,而首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祛除湿病、预防病变。
有很多途径能帮助我们发现湿病,比如看舌头、起床后身体状况、排便、下肢水肿、看脸色等等。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南方的湿气重所以得湿病的人也比较多,而北方出了名的干燥,是不会得湿病的,这是极其错误的。不仅环境能使我们得湿病,生活习惯、爱喝冷饮、膏粱厚味、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等都有可能使湿气侵入身体。所以说,北方人不应该以为环境干燥就不去预防湿病了,虽然相对于南方人可能患病的几率不是那么大,但是依然不容小视。
想要预防湿气,其实不必提心吊胆,只要调好身体内环境,就能让湿邪无路可进。如果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传输、肾阳的温煦气化作用强健,不但内在湿邪不生,即使有外界湿邪侵袭,也能通过其输化、排泄作用将湿邪逐出体外。
第三章介绍了几种食物疗法,薏苡仁、赤小豆、生姜、冬瓜等食物对祛湿很有帮助。这些东西不是直接吃的,也是有讲究的。这些并不是药,其实就是食物,食用起来还很美味呢!本章明确地介绍了几种材料的烹饪方法、用法、功效等,并且详细地解释了其中的原理。
说到底,任何疾病,只要平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理,根本不必费多大事就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活到天年也就跟玩似的了。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六):真心期盼无病到天年
前几天,看到小站里出现这本书。无病到天年,这个点深深触发了我点击这本书的欲望。为人子女,也许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更加学会去关心父母,颐养天年,不仅希望他们精神上健康,更希望他们身体上健康!
近几年,我的两个亲姑姑都不幸得了癌症,分别是肝癌和乳腺癌。小姑姑化疗后身体浮肿,头发稀疏,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下来了......我不奢求大富大贵,我只愿亲人安康。
重大疾病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提前预防。父母已快要步入晚年,他们生长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为我们子女,戎马一生,年老了,却落下一身疾病。我们子女何尝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健健康康的陪伴我们。
前几天,看到小站里出现这本书。无病到天年,这个点深深触发了我点击这本书的欲望。
为人子女,也许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更加学会去关心父母,颐养天年,不仅希望他们精神上健康,更希望他们身体上健康!
近几年,我的两个亲姑姑都不幸得了癌症,分别是肝癌和乳腺癌。小姑姑化疗后身体浮肿,头发稀疏,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下来了......我不奢求大富大贵,我只愿亲人安康。
重大疾病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提前预防。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我们生活中却容易忽视这些问题。
生活中我们一旦生病了,很多招数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应付对策。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继而埋下祸根。
路志正教授在这本健康书中为我们提供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54个实用小方,语言通俗易懂。还配有简易图画提示。相信很多人都会一看就懂的。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妈妈看。希望她看后根据那些食物方子合理规划自己的餐饮。还有一些养生小技巧,就当闲暇看电视时做的手部运动吧。儿女不能时常陪伴身边,愿健康常在!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七):引导“湿气”改邪归正 ——读《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
文/岸晓风
我们常听到人这样说“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具体到我们的身体,我们又可以这样说:身体缺少水分是不行的,但是水分多了也是万万不行的。根据首届国医大师、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路志正先生行医70余年的统计,90%的现代人曾被“湿邪”所困扰。
湿邪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里的湿气过重,包括平常经常出现的眼睑水肿,还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湿疹,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中暑、痛风、腹泻,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
那么,不过不想“坐以待毙”,我们又该如何的“有所作为”呢?
别急。有一本这样的书,那就是前面说了路志正先生最近出版的《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一书。路先生是何许人也?首先他是一名著名医学专家,生于中医世家,是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深造诣。其次,他还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因其超凡的技术,他成为了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务院参事,博士后导师。可以说,读《大病预防先除湿》这样的书,是读者一次难得的与专家的对话。
那么,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特别通俗易懂。对于中医方面的书籍这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大病预防先除湿》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书中直接告诉读者,湿邪造成的疾病种类繁多,但是4个信号能够帮助读者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湿重”,如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便完不爽,大便冲不尽,小便淋漓不尽;下肢容易水肿;面色淡白,精力不济,让读者很容易做出专业的判断。
二是权威科学。作者是著名中医专家,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典籍非常精通,对中医的理解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比如书中说要用好“脾”这个“水堤”、“肺是水上之源”,将道理说的清楚明白,同时对于古代的中医典籍也到了随手拈来的地步,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不凡功力。
三是充满人情味。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一个医术高超、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
(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八):大病湿先除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是只知道“湿热”这个词汇,只知道这是一种病。所以对于“湿”的认识不是很彻底。而机缘巧合,看到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湿”这一类的疾病。原来纠结那么久的痛苦,大部分都是由湿引起的。所以当身体出现问题时,首当其冲的是要先看湿。
看这本书的目录,我们可以知道,陆教授的思路是很明确的。他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湿”,如何去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如果已经确认身体里有湿气,那么应该如何去调理自己的身体,从而将湿气祛除。接下来又告诉我们,身体调理好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保证身体不受外部环境中的湿气影响,不再遭受湿气的进一步入侵。每一个内容,陆教授都用了具体的临床例子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疾病的特点,并且给与了我们相对应的汤药,以及相应的运动,让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相对应地进行处理。可以说,书里的语言通俗易懂,病症也具体,药物也全部都有做相应的介绍,无论是属性还是用药。从书的质量上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作品,家里都必须收藏一本。
从内容上来说,我们知道风湿病,湿热,湿疹这些疾病,看名字就知道这些疾病都是因为湿气入体造成的,解决的措施就应该要除根,把湿气祛除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对于另外一些疾病,比如痛风,糖尿病,胆结石,甚至是癌症,居然都与湿是有关系的,这就让我们大开眼界了。原来这些令我们感到闻风丧胆的疾病,其实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湿气,扶正祛邪的方式来调理的。身体有了阳气后,就可以有力量改变身体的恶劣环境,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由此可见,大病,湿要先除。如果身体湿气祛除了,病也几乎好了一大半,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并且,陆教授也让我们知道,中医的世界是那么地奇妙。有些药物可能和这个病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可是却可以起到一个辅助的效果。比如祛湿还要在用完祛湿药物后再辅以保护脾胃的药物。这样脾胃好了,身体自然有能力祛湿。并且在治理疾病的时候,不能单单只看疾病的表征,而是要去发现它的根源,将身体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大环境,大环境的问题解决了,身体某一部分的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这是陆教授给学医的学生们的经验与指点。
湿气,现代人一定或多或少会有的疾病,因为冷饮以及贪凉的坏习惯。所以一切的疾病首先先要看看是否是湿气在作怪。大病,湿先除。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九):赶走湿邪,益寿延年
懂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很多人之所以总是感到全身无力、火气大或压抑、头昏脑胀、身体沉重、困倦乏力,甚至患上感冒、关节炎等疾病,就是因为湿邪过重所致。而临床方面很多疾病在命名的过程中就无意中提到了“湿”的概念,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其他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腹泻、腰疼等,都与湿邪有关。因此中医讲究,祛湿是保健养生的重点。
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劲敌。只要去除了湿邪,很多现代疾病都会远离我们,那些恶性疾病也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温床。国宝级国医大师路志正编写的《大病预防先除湿》,就是专门治疗以上这些因湿邪造成的疾病的宝典,在本书中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百病皆由湿作祟”的新论点,并提供了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法,54个实用小方,将湿邪彻底打败。
书中指出,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它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患一样,令江河决堤,河流泛滥,影响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若能调理身体阴阳,祛除湿邪,体内“风调雨顺”,水湿也就会各行其道。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湿邪呢?书中给于我们专业的分析:口黏不爽,涎多痰多,脘腹痞满,头身困重,小便不利,便溏黏滞,足跗水肿,舌胖苔腻。但是,书中也提出,湿气多了不行,可也不能变少,否则就成了燥邪。燥邪又是什么样的呢:口干思饮,饮而不多,脘闷腹胀,四肢乏力,手足心热,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因此,在给自己祛除湿邪之前,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祛湿,切不可盲目。
在确定要祛除湿邪之后,就要调理好身体内环境,让湿邪无路可走。书中列举了“经常按摩腹部,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不小心受寒受凉了,喝碗葱白生姜汤”、“冬天一碗羊肉汤,温补肾阳”等方法,还介绍了参苓白术散、荷叶绿豆饮等祛湿食疗方法,推动湿邪更快地排出。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想要小病不反复、大病不沾身,就要深入了解中医养生的祛湿知识,那些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以及只有医生知道的湿热体质保健方案,在这本书中统统会告诉你。学会祛湿,虽不能包治百病,但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中医最讲究辨证,祛湿也不是一方一法就能解决的。如果你体内湿气很重了,最好还是找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只有辨证清楚了,药物才能起到应有的疗效。
夏季马上过去,暑气渐渐消散,为了家人的健康,快快抓紧时间祛湿吧!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读后感(十):中医祛湿保康健
中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京剧,书法,中国武术并称四大国粹。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持中守一而医百病”,即身体既无阳燥,又不阴湿,一直保持中和志气,就会健康长寿。正气充足,五脏协调,治表通里,达到预防疾病,身体康泰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的诸多疾病,是由于湿邪引起的,特别是中老年人腰酸腿疼、身体疲乏胸闷、一到下雨阴天关节疼痛等。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劲敌,是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罪魁祸首,比如湿疹、腹泻、便秘、结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祛除湿邪,恶性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96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在本书中教我们养脾胃、除湿邪、去小通、防大病,利用中医理论和疗法,扬正气,祛湿邪,健康调理无病到天年。
湿气重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有风湿,有寒湿,有暑湿等,不同的湿气,不同的体质,对症下药才行。本书给出了诸多生活指南,简单易学的祛湿小窍门、具有多种营养的食疗小方法等,让我们自己就可以检测自身的湿气体质和对症理疗,循序渐进的调理,达到健康的目的。比如黄芪薏仁米代茶饮,健脾渗湿;赤小豆粳米做粥,利水除湿;荷叶煲东瓜,清热消暑湿;荷叶绿豆饮,生清降浊,解毒生津。葱白生姜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随处易取的食材就可以融入到保健养生之中,不需要西医的繁琐和带来的不确定的副作用,简便易学方便上手。
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养生的关键,除了生活的小窍门,生活作息规律和健康也是极其重要的。绝大多数的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病,现代人口味重,熬夜多,致使人体代谢失衡。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不违天道,湿邪也会远离我们。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一天三杯茶,上午绿茶,益气升阳,心神俱旺;下午乌龙茶,健脾消食,保持运化;晚上普洱茶,护胃养胃,安定心神。起床后干洗脸,练练八段锦。平时生活中心态也很重要,不焦躁不暴躁不易怒,饮食清淡,荤素合理,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从衣食住行的方面合理搭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祛湿保健康。
身体康健是万事之本,学习中医疗法,掌握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合理的体育锻炼,让身体持中守一,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