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14 03:30: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

  《重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张鸣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论历史客观的重要性

  我比较喜欢记录与每一本书的邂逅的原因,因为让我们主动去读一本书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基本开篇的读后感都会讲讲为什么会读这本书,无论它有趣与否,但最终都会归因于一个原因,因为它的豆瓣评分高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二):对于历史小白来说,读来很精彩

  前部分、清政府的写得前非常精彩!如果历史都能这样以讲故事的述事方式,同时抛开政治立场、以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讲,那上学时的历史也不至于那么枯燥。 后半部分,明显出于政治压力写得太精减、克制,不如讲清朝的部分来龙去脉写得清清楚楚 且有趣。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姑娘,几时能在公开的环境下,还原真相。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三):颠覆教科书上的历史

  教科书上的历史,往往是政治需要而写的。这本书重新定义了中国近代史,给很多近代人物都翻案了,教科书上的历史往往就短短几句话,应付考试用的,很简单,不明就里。而他的书从一开始从1.鸦片战争说起:这是一个商业不对等造成的战争,为了打开中国的商业贸易。2.失败的太平天国,一直记得教科书上说洪秀全是天王。原来他只是精神领袖3.戊戌变法康梁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变法,慈禧已经放权,是这些激进派导致变法失败。等等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四):中国近代史

  从近代史的深处探寻一切问题的答案只有冷静的审视过去,才能不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很喜欢书里的这句话,这本书以一个更深入的角度去看中国的近代史,条理清晰,从自身去寻找原因为什么新政会失败?民间为何排在?如果真正走出近代?

  正如作者所说:“即使无非是过去发生的人事,凡诸种种,跟今天的事情一样,大抵都会找出其中的因果链条。”

  这本书都很好的诠释了中国的近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五):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思维的“蜕变史”

  自从收到这本书之后自己一直都没有时间看完,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抽空看完,不得不说张鸣老师的叙述风格与以往传统叙述史书的方式确实更适合读者接受和引发兴趣。

  好,闲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谈一谈在下的愚见。

  首先本书总共由一个导论和九讲章节组成,分别是第一讲鸦片战争始末——第九讲的众说纷纭的“五四”。

  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六):看的下去的历史

  说实话,本身一开始对它不抱什么兴趣,带着蛮看就看的想法,可是,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还挺有意思。对,三个字,有意思。不是以前历史书上那种逼着也看不进去的文字,而是重现当时的历史,是一种鲜活的生活,对历史上的人物再也不是一个亮晶晶的名字,就如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不再是一直以来的一个定型的销烟大使形象,谈起他除了虎门销烟再也想不起来其他事情,我现在还知道了他之前一直以为外国人是没有膝盖的这种荒诞的现象。这本书有意思的一面就在于它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有客观去评价,去书写,多角度多方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实实在在的可触及的而非高不可攀。可读性也因此加强,更容易让人去了解历史的背后。

  但是,这毕竟是重说近代史,说,很多方面也是建立在自我理解上。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说,读者也应该心中有一杆秤,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来判断,毕竟横看成岭侧成峰,读者切不可迷失了自己的思绪。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七):近代史与现实

  正如张鸣老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中所说的,近代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如果不知道中国为何在近代反复地失败,以及背后的历史教训,那么我们很可能之后还会重犯同样的错误。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的话,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近代史上的那些故事依然在我们身边反复地发生。比如,近代影响巨大的义和团运动,民众对西方的盲目排斥,即使是在今天依然能看出影子,网络上对美国以及西方国家肆意的、完全不合理的抨击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打砸的现象。再比如,民间曾经喧嚣一时的法轮功,不是和义和团十分相似吗?这种民间团体以所谓的神功护体为名,愚弄普通人,最后害人害己。

  所以,如果对近代历史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那么我们就不知道现在发生的一切根源在什么地方,也就不知道该怎么避免发生类似的事。

  张鸣老师的这本《重说中国近代史》最大的价值,我认为也正是在这里。他将近代史与现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得我们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八):关于近代史版本个人见解

  一年前经思修老师推荐,看了这本书,感触颇多,原来历史的真相还可能这样,可以说最大的帮助就是开拓思维,同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真正的历史可能没有人知道,那怕是时代的经历者,别说近代,就是现在又有几人能说明现在世界发生了什么,所以,对历史的解释也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角度不同罢了。重说近代是讲的很有理,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历史课本上的所谓盖棺定论,他也是有这一套自己的逻辑,虽然有不少的漏洞(我当时就很纳闷阶级是怎么回事儿,怎么确定,又怎么会改变)他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以让我们信服的。我觉得重说近代史,最大的特点,他将人作为了历史的节点,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通过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考据和人物性格的特点,通过心理的推理得出可能的真相。比如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慈禧为什么要阻碍变法,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为什么要侵华?其中必有其中的逻辑,各中人物的利益和心理的较量。这种方法不得不说在刻板的各个事件风潮中,觉得耳目一新,总得来说这是本值得推荐的书,感谢中国近代史感谢张铭老师。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九):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简单地说一下我看这本书的感受吧!

  首先,这是一本近代史的科普读物,是对近代史高效的梳理,相对于其他近代史追求深度与严谨的文字,这本著作的角度显然是在如何尽量有逻辑地将近代史这段历史讲清楚,讲得人人都懂。

  第二点,这是一本推翻很多固有历史观念的著作。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体系相对西方的教育是比较死板的,尤其是在历史学科上,偏重于概念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以至于我们对近代史的了解是严重失真的,这本书就非常有勇气得挑战了很多我们本来以为正确的常识,这个是其价值所在。

  第三点,立意的深远。根据作者在导论中所谈论的,他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代人走出近代史的迷雾,真正看清楚这段历史,有点以史为鉴的味道,这种人文的关怀是现在很多著作中所少有的。

  第四点,文字极具可读性。张鸣的文字是比较轻松的,可读性上堪称一流,虽然这样的文字稍欠历史的厚重感,但是对于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而言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至少能让人更轻松地进入历史的世界。

  综合而言,我认为这本书最适合的人群是学生,以及一般的历史爱好者。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十):《重说中国近代史》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在张鸣的这本《重说中国近代史》中,他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新观点,这些观点与我们平常从教科书中了解的相迥异。

  比如说,书中提到鸦片战争时,认为中国之所以输给英国,并不是因为武器比英国差,而是因为中国的战术、战略不如英国,像是西方早已出现的方阵,在清朝却一点儿影子也看不到,防守炮台,也不得法,最后导致一败再败。

  还有,传统观念里,清末新政一直是处于一个被批判的位置,但是张鸣在书中却指出,清末新政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成绩依然不容抹杀,在新政期间,清朝的经济其实是有极大复苏的,而且民族工业也处于一个振兴的状态,可以说,如果不是满清权贵的收权,中国说不定会成为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家。

  更精彩的一段论述是其对义和团的论述,教科书对义和团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认为他们是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但是事实上,义和团只是一群装神弄鬼,盲目排外的流寇,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却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等到真正打起来,却一点儿用也没有。

  这些新鲜的观点,是与传统的历史观念相迥异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近代史的角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