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14 00:1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精选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是一本由【美】珍妮特•洛尔(Janet Lowe)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一):道

  断断续续地看,用一本书讲了一个大背景,为附录做铺垫,回报年率;事业表;演讲稿。尤其是演讲稿可以反复看看。HBO还有一个《如何成为我伦巴菲特》的纪录片,常看常新,有些地方可以学习。术肯定不会说,因为知其术的人多了,术会失效,也即不成为术了。有道无术,术可求。术可变,甚至时时在变,但是道就这么一点,概括一句话: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有一个问题得记下:“飞行员”理论。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二):翻译的这是什么啊?

  

请问人大出版社就这种水平吗?查理芒格不配拥有一个好的翻译吗?中国这么大缺一个好翻译吗?

而且原书的名称是: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明明和巴菲特无关,中文版却要有“巴菲特的幕后智囊”这样的“限制”。难道芒格只有作为“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时才配拥有姓名吗?

本来读书是一种享受,但读这种翻译不通的书只能是浪费时间

45页

“你永远都不应该在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悲剧时,因为自己失去信念而让一个悲剧演变成两个悲剧”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三):本书的亮点,当然来自芒格

  按照去年的评分习惯,只要书没有写成翔,或是欺世盗名,我都会奉送满分。但是今年想法不同,哪怕你写的是芒格,我都会看看内容再说……这次我客气点,给四星。生活的经验告诉我,学校教育通常让人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进化本能让人自以为是,宇宙幸运儿,但现实会告诉你每日一得,不疾而速是正道,芒格干脆就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及早认输,大牌在手就要下重注。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也出现在罗胖子的跨年演讲中。再延伸一下,当人有这样自大的错误认知时,遇到挫折又会怀疑人生。芒格的看法则是远离负面情绪,不要再回头。在投资中,很多人喜欢大量的做决策,结果效率低下,结果则被证明只会很糟糕。芒格则发现用四千万创造几十亿的财富,真正重大的决定并不多,不会超过每三年一次。这是对决策深思熟虑后的高效反馈,但是需要反复修炼所得到的耐心和果决。问:怎样以最好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答:付出应有的努力,并实现你所希望。生命是一个箱子,试图让箱子变大的人最后会发现必须冲破箱子的四角才行。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四):【bk371】-查理·芒格传

  

成功是无法复制的,然而我们依旧能从中吸取到一种经验,智慧与力量。我想着,当我们今后回顾起集中在我们头脑里的这些无形的价值之时,回溯到我们本身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它们对我们的重大意义。

芒格这本传记和一之前看过的这些投资人的传记有很多相似之处,排版上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然而不可否认他的智慧,读罢此书,真的会对这样一位智者深感好奇。

很吸引我的是芒格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与回归家庭的内容,比我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或许是源于他同巴菲特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的。儿时,青年,再到中年,芒格式受到的苦难都化为了他对于富有生活的无限追求,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也没有忘记回归家庭。

其实,不管是凭借着他敏锐的分析和思考,和巴菲特又联手合作收购了像蓝筹印花,还是一起拓展美国保险公司这样的业务,又或者是投资无数优质的企业,都能在细节上看出芒格的在很多事情上一直以来追求的原则。

或许就是这些原则支撑着他,一步一步打造出了今天的伯克希尔金融帝国,成为一位备受信任的智者吧。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五):知识分子的世俗化样本

  逐页读了前面的一半,快速翻完了后面的部分,似乎也没有太深的感触(代入感)——毕竟与传主的时代、文化背景、成长经历、专业、性格、财富乃至眼界等差别巨大。

  传主与刚刚故去的金庸先生是同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两位都是知识分子世俗化(中性词)的样本——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名有利、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甚至于还都有中年丧子的经历。

  勿庸讳言,芒格在年轻时强烈的获取财富的动力源于自利和自立——这很有美国梦的特点。然而,稍微往深里想一下,与芒格同龄的、怀着致富梦想的美国人,最终能实现的,恐怕一万个人里也未必有一个。芒格是幸运的,童年时,在父母的荫护下度过了大萧条;青年时,加入了美国空军,但并没有上前线,还为之后定居南加州Pasadena埋下伏笔;托同乡关系开后门上了哈佛法学院;借助洛杉机城市扩张的历史机会,在房地产上掘到第一桶金;与惠勒、古瑞恩和巴菲特等合伙投资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六):“穷查理”的人生故事

  我知道查理芒格并不是因为他和巴菲特的关系和他对股市投资的独到见解,而是来自于那本——《穷查理宝典》,可以说,在《穷查理》中,作者通过查理芒格的十一篇公开演讲稿展示了查理芒格在为人处世上的智慧光芒,就如芒格所强调的一样,终身学习和保持求知欲望对一个人来说相当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可以说,《穷查理宝典》比当下那些鸡汤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推荐年轻人都应该买来读读看(额,好像跑题了,咱们今天不是说这本书哈。。。)。

  可以说,很多人对查理芒格并不了解,我就大致说下我以前所了解的这些事吧:著名的“投资之王”沃伦巴菲特有一家公司,叫伯克希尔哈撒韦,而这个公司的另一位灵魂人物,就是查理芒格。与他的合作伙伴巴菲特不同,芒格非常低调,知名度也比不上巴菲特,但是,他在投资与决策上的能力却丝毫不逊于这位“投资大王”,怎么样?是不是对这位低调的天才十分有兴趣呢?这本《查理·芒格传》就是讲的查理芒格的故事。他年少时从事律师职业,参与建立的事务所甚至以因为没有工作经历原因把他的女儿拒之门外,可见其为人之公正,事务所如日中天,他却跑出来和别人合作搞起了投资。在与投资人分开后他在一次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巴菲特,从此开始了他们超过半个世纪的合作。他说他和巴菲特从未争吵过,这可以说是相当的难能可贵了。曾经有不少人开玩笑地说巴菲特:“如果你死了我的钱怎么办?”巴菲特给他们的回答是:“查理·芒格会接替我。”不过现在看来,巴菲特应该不会这样说了,因为他们二人都已年老了。这本书从查理芒格入手,写他的经历,到与巴菲特合作建立伯克希尔哈撒韦,再到二人与公司的故事,一路讲来,我们除了看到芒格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透过这些我们还看到了芒格一直坚持的为人处世的信条以及他对他的家族众人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这位天才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所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选择与决定形成的,看完全书下来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他这么成功却依旧低调,这都是深入骨子里的东西,绝非故意为之。

  或许从他的故事里我们也同样能够分享他的智慧与经验,但是,即便毫无收获,看看他人的人生,本身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啊。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七):名词卡-跨学科学习和思维的重要性

  芒格非常强调跨学科学习和思维的重要性,例如,他提到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一定要学习心理学及会计方面的知识。他本人也出资在斯坦福大学设立一门商业课程,这都是芒格对跨学科学习的重视的体现。这一点,也是我在阅读开智的过程中,阳志平老师反复提到的。我疑问是,跨学科具体指的是跨哪些学科,而这些高阶思维模型可否通过自学所掌握,在这本传记附加的演讲部分,我找到了部分答案。正如芒格在演讲中所说:

人文科学应该加强模仿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精神 -- 有条理有组织(被定义为“四门基本学科组合: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学”),这种精神值得效仿。而基本组织模式指的是以下几点:其一,你必须根据各种学科的基础性的高低进行排序和使用。(我理解为各学科中有元知识和元学科)其二,不管你喜不喜欢,必须掌握到能通过测试的水平,同时能常规地应用这四门基础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对于比自己的专业更为基础的学科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其三,永远都不要吸收任何出处不明的跨学科知识,也不要违背“经济学”原理,即拒绝采用任何本学科或其他学科资料中现成的解释。(不要盲目创新)其四,如果第三个步骤不能产生有用的新观点,那就应该模仿那些以前曾经创造出成功观点的方法来进行大胆假设,尝试创立新原理。但所创造的新理论不能喝以前的有冲突,除非你能证明旧原理是错误的。

  我最早上过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基础课,对于这两门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吸收消化了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组织精神。后来我在越来越偏向人文方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精神,将“基本组织模式”当做自己的组织指南和归档系统,这样不管要搜寻什么跨学科的智慧时很容易就找到了。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八):巴菲特幕后的男人

  我们经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的女人。

  而在巴菲特身上,好像更重要的是他幕后的这个男人,一个活得智囊,一个被巴菲特的儿子称为第一聪明的人。原话是:我爸是我认识的人中第二聪明的人,查理·芒格第一。感觉说这话有点大逆不道的感觉啊,不过听了巴菲特自己口中说出来就是不一样的感觉了。

  我们的股神巴菲特曾经这样评价查理·芒格:芒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的多。这样的评价简直就是非同寻常了啊,照这话讲,巴菲特的钱应该基本都是查理·芒格的功劳了,有这么一个好的伙伴,简直就是拥有了一座金库。

  而这本书就是带领我们打开这个智囊的钥匙,因为你要了解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是没有自传的,而这本书又打着独特的标语:国内唯一芒格本人及巴菲特授权传记。而且还你丫的是珍藏版,简直了也是,所以我当初立马入手了。入手后突然后悔了,因为我发现我有啊,2009年十月一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此书,作者、翻译者、出版社一模一样,甚至出版的时间也是一样的,此书出版时间是2016年10月1号,整整7年啊,简直了。更有意思的是内容也一模一样,粗略估计一字不差。我说这些不是在吐槽他们的挣钱套路,毕竟好书就应该多出版。或许当初出版的时候没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的火吧,现在在出版就是在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是好事。我只是在吐槽当初没注意看仔细,如果我知道一模一样就不入手了,简直就是在浪费好的资源,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是珍藏版,而且质量也是好的没话说,我也是心满意足了,值了。

  话归正传,我们继续谈谈这本书,这本书可谓花费了我们作者好多的时间,毕竟人家是大忙人啊。作者为了此书对芒格本人、家人和密友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近距离访谈,重现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具有深刻洞见的投资家的人生经历,展现了投资大师决策背后深刻思考的细节。咱们不论内容如何,但就作者的这份职业操守就要给他掌声。

  说句实话,这本书我没看,但就说这本,因为不就前刚看了旧版,所以当初没写,现在突然想和大家谈谈罢了。

  因为,读了此书你就会发现智囊不愧是智囊,每句话都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在你的未来道路上他真的很有用。

  或许你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你一定要坚信这一点啊。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九):正确思考、跨学科思考、多元思维、通识教育、大量阅读,警惕陷入单一思维模式

  1.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受传统观念束缚、逆向思考、兴趣广博、跨学科学习、多元思维模型、通识教育、热爱读书、热爱思考、不要顽固不化 2.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通过自学提高修养,自学才能学到的更多 3.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吸收教训 4.不要跟过去纠缠不休、坚决告别过去、一路向前、远离负面情绪 5.总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厉害,要做领导者,你就要先学会跟随别人。做人应该学会扮演所有角色,在不同人面前你可以有不同的身份。我并没有特别放不下的自尊。 6.查理没有思维定式,他的想法与众不同,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对于决策非常重要的事情上。 7.首先要正确思考、其次要独立思考。 8.一生只进行正确的思考,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被一些挫折打败。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总会遇到逆境和麻烦。 9.要把我从格雷厄姆有局限性的观点中解放出来需要巨大力量,那就是查理的意志力。他让我视野变得更开阔。我是逐渐改变的,我并没有一下子从猿变成人。 10.理解别人的偏见和弱点 11.永远不要和一头猪玩摔跤,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们两个都会变脏,但猪会乐在其中。 12.芒格读的书商业类、传记类、历史类、社科类、科技类、心理学类、商业类杂志,非虚构类。如饥似渴的读书人。贪得无厌的阅读。 13.巴菲特买好公司的经验也是通过买了一堆烂公司的教训得来的。没有谁从一开始就顺风顺水、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真理。经验教训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股神也是从菜鸟起步的。巴菲特芒格也犯过许多投资错误。 14.不要过度自信 15.遇到严重问题,必须快速反应 16.如今很多年轻人身上的问题都是因为专业分得太早造成的,他们从来都没有学过一些人生必修课,他们对世界不够了解。 17.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太单一。很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横跨了多个学科。 18.警惕单一思维模式。 19.总是反过来想、必须学会逆向思考,仅仅正向思考是不够的 20.我相信沃伦和我从优秀的商业类杂志中学到的比其它任何地方学到的都要多,只要很快的翻阅一期又一期的杂志,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商业经验,这种方法是如此简单有效。如果你在潜意识里养成一种习惯,把读到的东西和所证明的基本概念联系起来,渐渐地你就会积累起一些有关投资的智慧。如果没有进行过大量阅读,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广泛意义上真正出色的投资人。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十):大量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最近在看芒格的传记,这本传记看起来略有些平淡,不够生动,但最后的芒格的演讲让人印象深刻,一窥这位老人的思考和智慧。

  这位著名的成功的投资人阅读量非常大,喜欢阅读科技类,生物类,传记类的书,被称为传记狂人,看过几百本的传记(原来传记书有这么多),据他的家人说,他出去旅游的时候,无论风景多美好,总是会带一本书,然后自己静静地看书的,甚至有一次因为着迷于看书,炉子上的火着起来也没有发现,差点酿成大祸,他看的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书。我觉得他对于教育方面的跨学科的学习上的见解很深入。他认为目前的学科教育太狭窄,教授们对于其他的学科的见解和合作也太少,只要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精要的基本知识,就会对本学科的深入会有很大的帮助。

  看到这里想起台湾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蔡壁名,由于从小受中医的熏染,自己也很喜欢中医,并在教授中文系的同时,也研究中医思想史,而这样的背景,使得她对于中文中的古文的研究有很多的优势和更透彻的理解,能从更立体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所以芒格也提到自己的跨学科的研究,使得自己在投资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例如他对心理学的研究,让他对于可口可乐的生意本质有很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从心理学著名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联想到可口可乐通过大量的广告促销,让一些视觉听觉的刺激包括冰冻的爽、打开瓶盖的啵的声音、咕噜咕噜畅饮的图像、喝完后打嗝的声音,刺激消费者想要喝可口可乐,通过场景关键的条件反射,在就餐时、家人团聚时、休闲娱乐时就饮用可口可乐,同时通过生物学味觉的刺激即糖和咖啡因让人对可口可乐产生依赖性,利用从众的心理,人有我有的感觉,通过大量的广告,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和可口可乐建立强链接,包括年轻、快乐、时尚、爽等,要想获得美好的事物了,就要喝可口可乐。又通过广泛的铺货让消费者到处都能看到买到,让这种强的条件反射形成一个闭环,从而促进销售。

  未来的学习,必然是多学科的学习,所以对于目前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的设置应该做一些改革,他提到法律系就必须把会计和心理学的一些课程作为必修课,他也很强调心理学的广泛运用,很多领域的突破,包括经济学,也需要研究心理学,才能真正了解经济的本质。而目前心理学仍然只是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所以在目前的体制下,自学就变得很重要,广泛深入的大量阅读就变得很重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