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是一本由陈忠实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4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精选点评:
●真的很好看,白嘉轩朱先生真的是人类之光。
●经典!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学而为人,无用。
●太过于真实了。
●真的真的很好看(。・ω・。)ノ♡
●真的很好看,可能是我比较喜欢这种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变迁、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吧。很容易看入迷,看一半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抬起头时会有些恍惚,有种从白鹿原回到现实的穿越感。讨厌白孝文,力挺鹿兆鹏鹿兆海兄弟,鹿兆海葬礼那一节看到我掉泪,同时很替白灵、黑娃的死感到不值。白灵只要再熬过三天就能免遭活埋,说不定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机会和丈夫鹿兆鹏重逢;而因为嫉妒,害怕被篡位,黑娃被白孝文下令逮捕枪毙,原因是黑娃当过土匪等已经过去了的黑历史。可是黑娃明明已经开始学为好人了,白嘉轩也亲自迎接黑娃及其再娶的太太祭拜祠堂,可见白孝文心胸的狭隘。小说中的几对CP,不知道为什么我倒是喜欢黑娃和小娥这一对。白灵和鹿兆海青梅竹马,后来却因为加入不同党派而分开,替他们惋惜,也为鹿兆海对白灵的情深而感动。
●一段悲壮曲折的历史,一群封建落后淳朴善良的中国农民,酣畅淋漓!上一次这般一个字一个字从头读到尾的小说还是《活着》。我果然是农民的孩子,还是喜欢这种带着土地气息的文学,强推。
●很快引起人兴趣,渐而感觉普通,最后不禁又让人想:这怎么回事。 总之,人生于这片土地,扎根在这片土地,又枯萎在这片土地。
●不愧是扛鼎之作。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五十年变迁弹指一挥间。同样水土孕育出的人们,却各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有圣人有俗人有坏人有贱人,个个饱满。看似场景宏大,但人性的褶皱处处都有。尘归尘土归土,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都源于土地。要再说一个,就是家风真的很重要。
●读完感触颇深,这是一部很大气而又深沉的小说。陈忠实对中国人的人性有挖掘比较多,折射了中国几十年的诸多时代变迁,及渭河平原人民的几代人不同的命运。印象最深的还是黑娃这一形象,革命,土匪,保安团,安定的生活,他的一生有些传奇色彩,但终究逃不过命运,被所谓的乡党处决示众,鹿子霖的一句鹿家人终究斗不过白家人给这个悲剧结局更添一抹暗色。
《白鹿原》读后感(一):是是非非无所谓
时代的车轮向前滚动,就像老牛犁田一般,他看不见自己所走过的路,所黎过的土地,是好是坏,全都留给后人去评判。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哀,可无论如何,车辙的印记里,总有生命在茁壮成长。老牛从未停止,日子亦未尝断过。
我们心酸小娥的悲惨遭遇,没有做过一点坏事,不过坏了名声,就一辈子活在人下。或许至今也有人认为小娥下贱肮脏,我们无从评判,毕竟每个人的道德准绳都是不同的,人生阅历也不尽相同。小娥的苦楚有谁人可知呢?不过在小娥悲剧的生命里,和黑娃在一起的日子肯定是幸福的,那也是她短暂的生命里仅有的快乐吧。
人生短短,又何必去在意那么多是是非非呢,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注定平凡,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如果可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走出自己心田的那片白鹿原。最起码要看见老牛所犁的那片田吧。
《白鹿原》读后感(二):书摘
仙草和鹿三媳妇先后离去后,白家大院两个大老爷们,自己沏茶,自己做饭的一幕,写的真好,不觉鼻酸,眼眶湿润
1.自信人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黑娃给朱先生的挽联
3.他对守候在白赵氏炕前的两个儿子说:“你俩还没经过多少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罗面的箩柜,咣当摇过去是福,咣当摇过来是祸。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面就是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爾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你们日后经的世事多了就明了。”白孝武点头:古书上“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就说的这道理。”
5.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服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通读。
《白鹿原》读后感(三):白鹿原读后感(不忍心3星)
觉得这些疑点书中都没有得到解释,或者没有让我get点,所有没有5星。这本书确实给人一种厚重感,像一部民族的秘史一样,讲述了白鹿原上3,4代人的故事。陈先生不容易啊。
感觉这本书上男人除了基本上都是情欲动物,就那么容易沉迷于肉体,乱伦(鹿子霖和田小娥,白孝文和田小娥,鹿兆鹏抢了白灵,兔娃和孝义),这本书真的有点像小黄书,对情欲的描写有点让人起反应。在白灵假冒夫妻那个任务总感觉在哪个影视片段见过,色戒?
挺喜欢的角色就是白灵和朱先生了吧,后期喜欢黑娃的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战争的残忍,人的性命在战争中的渺小,和为国献身的民族英雄的伟大,在白鹿原上年代变迁的民族史。现在想想都忘记了高中时学的那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了。也庆幸自己没生在战争的年代,现在的和平年代更要好好珍惜。搁到现在,如果突然来了战争,人们还有那个骨气英勇而上吗,看看近来的新闻,我不禁为民族捏一把汗,感觉人们更多会东逃西窜,想想还是早些的光景更好,民心淳朴,不像如今……还在想那个年代的人空闲下来是看戏,听歌(红军里),聊天,散步看风景,看书,而如今浮躁的我们却只是一味的沉溺于手机,假若现在手机突然消失,那么我们将如何度过?还能像而是那般无虑天真的自在吗?
《白鹿原》读后感(四):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