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4-02 02:4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大全

  《人间有味》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246图书,本书定价:42.0,页数:2017-04-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有味》读后感(一):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今天是入秋以来最凉的一天了,一场秋雨一场凉…边嗑瓜子边喝牛奶边翻完了这本书。相当有助于消化,让人忍不住要去尝试一下汪老所爱的菜式。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生活细小枝末里,发现美,感受快乐,活在当下。不必为了看不到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在四五月认真做事,到了七八月自然会有收获。最后关于沈先生的文,竟让我对他非常好奇,看起来是个神仙般的人物呢。待手上新书读完会去拜读一下。

  《人间有味》读后感(二):淡却也平静

  汪曾祺先生的这本书,看的时候,看一小会儿就觉得很平静,就是那种感觉自己就置身于他写的那些场景中,这些场景中,贴切的描述了自己儿时的记忆和感情。虽然都说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尤其在儿时未知的东西,到了已知的时候再去回忆,会有些许描述的差异。但是汪曾祺先生的书中,尽可能让我们能切实体会那个时候的情景而进行了描述。用的词语都不是很官方和书面,而是尽可能的使用通俗白话来描写,这也增加了读者感同身受的感情共鸣。

  《人间有味》读后感(三):小感受

  可能自己读书太功利了,所以这本书感觉自己并没有直接得到很多的知识。不过作为闲时读物那是相当合适,非常休闲的一本文集。 书中得知汪老历代都是文人墨客,也感慨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对家乡的执念方面,我和汪老有很强的同感。月是故乡明,家乡真是神奇的地方,或许这就是“母亲生你时留下血的地方”的魅力吧。与友人聊天谈论到家乡的那群发小,希望直到老去,大家都能童心未泯,一同守护这最原始的“发小情”。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个人感觉汪老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了。书中汪老谈论各路美食,总能娓娓道来,这和汪老走过很多地方离不开关系。并且,书中也多次涉及美食相关的历史,例如:唐宋的食物,酱的由来等等。 另外感触颇深的一点是汪老对父子关系的看法,他提倡“朋友式”父子关系。

  《人间有味》读后感(四):吃出有趣

  初读这本书以为汪老先生只讲了各种菜品,慢慢发现是从菜品中品读道理,通过讲菜道出思乡之情,通过讲菜折射出汪老先生对生活的态度。本书后半部分还讲了几位人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他的父亲还有沈从文先生的描述,汪老先生的父亲精通书画和一些乐器等,会的东西涉及面很广,也有能很快学会喜欢的事物的技能,还有一颗能发现乐趣的童心。对沈从文先生的描写让我无比敬佩沈先生的精神,对文学的尊重,对后辈的爱护,一生所求从不在物质上,书中讲到沈先生再三夸奖汪老先生给他做的鱼和羊腿好吃的那一段让我觉得心酸,可以慷慨捐赠一万元钱,却在日常生活中舍不得吃一点肉,委屈自己也是奉献自己,在我看来沈先生也是一位很有生活乐趣的人,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也做得极其认真。其实这两位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是对生活抱有很大热情,喜欢探求一些感兴趣却没涉足过的领域,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去对待生活,生活中的乐趣自然也就出现了。作者汪老先生也是一位很有趣的人,虽然现在有趣二字被用的太多而失去了原本的感觉,但是汪老先生才真的配得上这两个字,生活其实很有趣,只要你用心去观察。

  《人间有味》读后感(五):活着真好呀!

  感觉汪老也是一个段子手,好可爱呀。

  举个例子,摘自文章的一段话。“有人不吃辣椒,我们到重庆去体验生活,有几个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冷冷的说,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哈哈哈哈哈哈,莫名被汪老萌到了真的巨可爱,不过后来他又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些也都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嗯,深以为然。觉得汪老真的是一个生活家呀~

  他说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感觉到生活的烟火气,从而觉得活着真好呀。汪老也喜欢逛菜市场,跟我一样觉得菜市场啊,这才真的是无比缤纷,绿色的黄瓜,红色的番茄,橙色的胡萝卜,还有白白的大萝卜。再大一点菜市场还可以看到活鸡,活鸭和鱼,牛肉,羊肉,卖猪肉的小摊小贩,还有水果也在一起,就觉得哇,人世间真美好,甚至觉得中间的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有一种尘世间才有的烟火气与踏实感(*Ü*)ノ☀

  还有他对食物的描写真的是无比细腻了,而且中间也会穿插食物的典故以及由来,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小故事。感觉每次读他的文字,都有一种超级想去吃的冲动,而且感觉很喜欢看这样的散文诶,好像每次看他散文都有种跟他聊天的感觉,感觉超级有画面感,哇,能用笔触写出来的美好也是十分美好了。

  最后封面上的一句话,很是喜欢。人生忽如寄,莫负茶汤和好天气。

  《人间有味》读后感(六):热气腾腾

  记得初中就有读过汪老的散文,真的是个很爱吃的老头。他写西南联大那些时光的时候,各种好吃的,让我对云南这个地方产生非常大的向往,有朝一日想去吃吃看他说的汽锅鸡,粑粑,饵块,各种菌类。

  前不久就去了一家云南菜主题餐厅,吃的东西也是蛮特别的,不像我以前吃过的菜,薄荷牛肉卷,这种组合也是很奇妙,但也是难说喜欢。食材与食材的搭配真的很奇妙。

  读他的文字可以感觉到他是个对生活非常有热情的人。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他都津津有味的看在眼里,对世事都非常宽容,很喜欢他里面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父母与子女虽然有传统的身份界限,但也可以如同朋友间的相处,当父亲要多点童心。还有他说的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我想他非常好的实践了这句话。他应该算是一个生活家吧。他笔下的乡间风俗,各种吃食,旧时人物于今天的我看来有好多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让我感到惊讶,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不得不说,那时的人们讲究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什么事都要有规矩二字圈着。现在看来即繁琐又有趣。

  喜欢逛菜市场的人多数是热爱生活的人,喜欢热气腾腾的生活。

  对吃的能引经据典我觉得很厉害,我都记不住那么多东西。

  这本书其实本身来说拼拼凑凑的感觉太明显,好多处的重合,当然也有老人自己写了又写的细节。大多感觉就是出版社为了热点圈钱而出版的。本来至多三星,还有一颗给喜欢的汪老。

  《人间有味》读后感(七):活着真好呀

  最初对汪老的印象,是他那句广为流传的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当时就觉得一个有趣又从容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读罢《人间有味》,他永远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抚平你内心的焦躁不安,经历过时代战争和文革动乱的人,吃苦受罪自不必说,可是他不曾有怨言,总是留意着生活里最美好有趣的一面。想起郝景芳写过的文章中提到薛定谔,“他低调、内敛、思辨,对经历的二战磨难讲得云淡风轻。他就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人:洞悉世界,洗尽铅华。”郝景芳对薛定谔的崇拜,一如我对汪老的敬佩,他就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人,童心不泯,从容豁达。

  辑一、辑二着重讲吃食,汪老将对食物的态度引申到文学创作和生活态度上,“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尤为喜欢这句话,去尝试,去体验,不要害怕失败,心理学课堂上有做人格测试,我是一个敢为性很低,又极度敏感忧虑的人,往往在事情未做之前便顾虑重重,怠于尝试新事物,总是嘴上说了很多遍,却拖延着不肯付出实际行动,莎翁的一本情诗集里如是说,“我们所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化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延迟”。所以去做吧,想到了就去做,去学游泳、轮滑,打篮球,去看自己惦记了很久的电影,去学习化妆穿搭,用心变美,去做好规划,去努力成为自律上进的人。

  未经世事的悲抑是狭隘的,往往流于自怨自艾,也许任何苦难都可以云淡风轻的带过,老了老了,从容豁达。这是一个快节奏和焦虑肆虐的时代,应该允许我们和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人间有味》读后感(八):我想成为的样子

  喜欢上汪老的文字大概是13年,那年因病之故,日日只在鲁迅公园看看花,晒晒太阳,或坐在湖边的大石上盘腿读他的书,至今还对汪老笔下那只撅着屁股飞来飞去的蜜蜂印象颇深,也还记得当时自己曾兴高采烈地和那人说起这段文字,木讷的他在电话那头也笑了起来。

  那样的时光里,汪老的文字于我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抚慰。这位长者,历经生活的风雨,依然常怀赤子之心,于生活于自然依然爱之乐之。这种豁达恬淡,让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身体也一点点康复起来。

  时隔四年,再读他的书,很多文章似曾相识,算是老朋友了。读的时候常常不禁莞尔一笑,依然还是喜欢的。以前也喜欢他的《受戒》与《大淖记事》,不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是简单干净,明丽活泼,有种淡淡的诗意。到后来,读了他更多散文,对他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便越加喜欢了。在中国人的审美里,作家与作品总是水乳交融,难以分割的。对于散文犹是如此,除了天分与技巧,文章的优劣更多地取决于作家自身的品格高下。信然。

  当然,纵然深喜汪老,亦不能无视此书的瑕疵。整体而言,文章质量有些参差。固然有不少名篇,但平庸应付者亦夹杂其中,有些拖沓。此外,多篇文章有重复之处,不过原文如此,倒也不能苛责编辑。再便是议论美食者甚夥,堪为私房食谱,足显老饕本色,无奈我并非资深吃货,只能想象不能亲尝,徒增口舌之欲,略为为难了些。

  不过,瑕不掩瑜,全本读来,依然还是不错的阅读体验。一是喜欢西南联大的轶闻旧事,一颗好奇追慕与八卦之心由此餍足;二是喜欢汪老的童年趣事,以耄耋之年追忆垂髫之际,天真烂漫,也让人唏嘘;三是市井民俗娓娓道来,以文字留住历史,历历如在眼前,亦勾起一番儿时记忆;四则是几篇追忆文章动情真挚,尤以追忆沈从文一篇最为动人,亲切可感,其简单纯粹无私善良让人钦慕。

  我想,最为难得的,是在汪老的文字里,你既可见少年的一派天真、烂漫稚拙,同时又能看到一位老者的云淡风轻、睿智豁达。我希望我可以活成这个样子。

  《人间有味》读后感(九):苦瓜是瓜吗?

  “苦瓜是瓜吗?”当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小女孩说出“苦瓜不像瓜”,给出的理由是“苦瓜”表皮疙里疙瘩,不太像瓜,而且不好吃。在我们看来,“苦瓜不像瓜”只是小孩子的一句玩笑话,压根儿不会放在心里。可汪老却从《辞海》出发,看到苦瓜属于葫芦科,似乎苦瓜不是瓜也是有道理的。“黄瓜”也是属于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是叫做瓜,可“像”是瓜的却被叫做“西葫芦”,瓜还是葫芦?和汪老一样。我们都糊涂了。 《人间滋味》=厨房秘籍?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在这里汪老介绍了许多地方风味、家常小菜和民间特色美食,无论是萝卜、野菜、豆腐还是蚕豆、鳜鱼、面茶。不仅仅只是介绍,汪老是告诉我们做这道菜的要领。比如“麻婆豆腐”,“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是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腐。豆瓣须剁碎。四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一定要一层川花椒末。一定要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极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喝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 唯一体会最深的就是千万不敢晚上尤其是睡前看这书,妥妥地拉仇恨啊。感觉就像是一个老厨师在为你烹饪一道道美食佳肴,诱惑地很,可惜胃口被吊起来了却只能干巴巴看着书想象,作者好“狠”。 《人间滋味》=美食地图? 在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家乡高邮的喜爱,炒米、焦屑、咸菜汤,还有故乡的元宵、野菜,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咸鸭蛋”,汪老对“咸鸭蛋”的热爱呼之欲出。 但作者却不只是在“高邮”,还带着我们一起游历四方。沽源的马铃薯、昆明的汽锅鸡、大等喊的苦肠、唐巴拉牧场的马奶子、泰山油炸的绿叶,都在笔下生动起来。 这时候,我们的汪老成了一个“活的美食地图”,在草巷口的街口告诉我们这条巷子有油面店、源昌所、“茶炉子”,有吃、有喝、有烟、有烫澡,他都一一为我们道来,任君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家店就是 “培养正气”,不知道昆明的这家“汽锅鸡”还在不在,真想去培养下我的正气。 《人间滋味》=百科全书? “打破砂锅问到底”,很想用这句话粗鄙地形容汪老的“研究”精神。 当不明白持以作羹的葵是什么东西时,汪老会去看《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当看到不认识的“鵽”字时,汪老会翻阅《辞海》。还有时常提到《随园食单》、《韭花帖》、《红楼梦》等书。我看到一个学识渊博的老人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不断翻阅各类工具书和书籍。生活中,我们就少了很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遇到不懂的就不懂,最多就是百度下,少了那种真正的“研究”。 汪老的书中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就像坐在对面的老人坐在对面给我们讲美食故事。仿若世间有趣的人情味儿都藏在其中,他教我们热爱那些小日子,用心感受着小日子里蓊郁灿然的宁静和欢喜。

  《人间有味》读后感(十):食有味,人有情

  行路捧着这本书,让旅途饶有趣味。

  相比较其他的美食作家,汪老的文字更近人间烟火,接地气。读此书,看一分需楞三秒——但凡书中提及的食物,吃到过的你会抽吸鼻子好似嗅到了诱人香气;没吃过的你会不禁脑补,身临其境勾勒饕餮画面。小到一味佐料的用法,大到一种食物的渊源,他总能把人物情感揉和渗透其中,娓娓道来,轻而易举勾起你的乡愁,刺激你的味蕾。“我曾在苏州东山的雕花楼喝过一次新采的碧螺春。雕花楼原是一个华侨富商的住宅,楼是进口的硬木造的,到处都雕了花。八仙庆寿,福禄寿三星,龙凤牡丹……真是集恶俗之大成”,“噗嗤”大笑出声了我,老顽童黑了著名历时建筑的用意就是为了引出下面那寥寥一句“但碧螺春真是好”哈哈哈~身为高邮人,却是带着嫌弃轻蔑的口吻,不得不提及自己家乡最有名气的咸鸭蛋,这欲擒故纵的本事只能让我“啧啧”了。趣味有了,技术性一点也不缺。谈到淮安菜狮子头的做法,“猪肉肥瘦各半,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右手传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会吃又会做,会做又能写。一条许多人摇头不沾的苦瓜,竟能泼彩重墨从探讨它究竟是不是瓜讲到它的产地印尼,再到各地苦瓜做法差异,读者看罢竟然也对“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的道理顿悟了。

  汪老说: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人间有味8.5汪曾祺 / 2017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