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是一本由林江 (编者)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7-6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一):有干货,按照食谱尝试的菜很好吃
每期必入,习惯性入手。
这次的主题是烤箱,适合大热天里做饭,毕竟把东西调好味扔进去,定上时间,然后躲进空调房就好了。
平时不太擅长做烘焙,家里的烤箱基本用来做肉和菜,烤鸡烤鱼烤土豆什么的。
这本里面讲了很多烤箱菜的做法,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很实用。
有一道叫“西班牙风味烤鱿鱼”的菜,推荐大家试试!里面用到了“盐曲”(某宝可以买到),超级好吃啊!!!!!!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二):夭寿了,食帖的每本书都想买
想买了一周,终于买了。看完最大的感受:好的,你说烤箱啥都能做,那你说得对。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对于做菜的审美就是食帖培养出来的。也导致了我现在无论看别人和自己做的菜要求都特别高。
这次书中有超级多的食谱,已经尝试了其中几道大肉菜,哇咔咔。希望有机会能把书里的各种料理和甜点都做一遍。
写着写着又饿了……orz
and,喜欢香辛料这一篇章中的小插画XD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三):确实,烤箱什么都能做
可能很多人买烤箱的初衷,都是为了烤个小饼干什么的吧。渐渐地,学会了烤蛋糕,烤面包,勤快点的,烤个鸡之类的,可是,烤箱的潜能或许只是被我们发掘了很小一部分而已,烤箱真是厨房里被低估了的工具。本着探索精神,我开始不断去尝试,烤芝麻、烤苹果干,但还是挺局限的。一直关注食帖,刚好有关于烤箱的,毫不犹豫地入了,从此,我的烤箱又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喜欢食帖可能是因为条理很清晰吧,有很多干货但又不像教科书那么乏味。希望你的烤箱,也能被赋予无限可能。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四):入手烤箱,是我今年最正确的决定。
哈哈哈,当然买《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也是相当正确的决定。
刚刚买了烤箱之后,食帖就出了这本书,真是太巧了,迫不及待就买了回来。
从如何挑选烤箱、烤箱料理常用工具图鉴、延长烤箱寿命的秘诀到一些进阶的烤箱料理,真是一应俱全。
尤其是如何清洗烤箱,我每次用完烤箱都没有及时清理干净,看了书中的方法后,我家的烤箱也能保持洁净了。
当然,食帖还是一如即往,图片美美哒,每张都好有食欲,让我每个都想尝试做做。
昨天刚尝试了一下53页的西班牙风味烤鱿鱼,简直好吃惨了,配上啤酒,真是爽翻天,嗯,幸福的滋味。
里面还有我爱的徐块块家的黄油妹,一下子让这本书变得可爱起来,光有狗狗的这一页我能盯着看一晚上,连上面的甜品都默默忽视掉了,哈哈哈,喜欢。
虽然相见恨晚,但烤箱,还好遇见你。
嗯,今晚我要抱着我家烤箱睡觉,额,好像有点困难,还是抱着《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这本书睡吧。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五):有了烤箱,谁都能变成料理仙姬!
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来说,家里最不熟悉的东西可能就是厨具了。然而近日烤箱带我进入了崭新的世界。
起因是无意间看到友邻的早餐相册,食物色彩缤纷让人垂涎欲滴,顿时心向往之。猛地想起毕业后似乎没有亲手做过过一顿像样的早餐,每天匆匆忙忙出门随意买些面包打发刚苏醒的胃。
正巧食帖出了这本《烤箱什么都能做》,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
就这样默默暗示自己是可以成为料理仙姬的女人,选购了烤箱、采购食材准备大干一场。
书里有很多教程,一开始还不敢选择太难的,就长草了“牛油果酿鸡胸”,haha没办法我是牛油果控~
只需把鸡胸肉抹上盐和橄榄油腌制半小时,然后加入百里香用刷油的锡箔纸包裹,放入预热的烤箱就好啦,上好闹钟,烤了20min出炉,香气扑鼻!
强忍着口水将鸡肉撕成丝撒上黑胡椒,再放进切半的牛油果中就完成啦~成本比书中的图片还要棒。
下一步打算烤个香茅鸡肉串,希望成功~~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六):我已经不能想象,厨房里没有烤箱的样子
前年双十一的时候,猛然发现某家的烤箱才不到300,一时冲动就剁手了。还一起败了一大堆烘焙工具。
然而想象中的自己烤吐司蛋糕小饼干的景象并没有发生。一方面是看到配料表里的黄油奶油糖,热量惊人根本承受不来。另一方面,烘焙的步骤太琐碎,懒筋发作。
烤箱就这样在厨房里沉寂了半年。直到夏天来临,我对厨房的忍耐力降到了最低点,最大的愿望就是冰箱能够做饭。又一个用微波炉加热外卖的日子,我突然看到了旁边的烤箱。尝试着用最简单食谱烤了一根西葫芦之后,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对烤箱的好感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吃够了烤西葫芦、烤南瓜、烤青椒之后,我又尝试烤了烤速冻牛排、烤鸡胸、烤鸡翅、烤三文鱼头、烤秋刀鱼。幸运的是,这些烤菜和烤肉,真的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我对烤箱的信任也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烘焙也从简单的司康、马芬入手,逐渐开始挑战吐司、曲奇、戚风蛋糕。
看到食帖新书标题的那一刻,+10086就是我的心声。一直琢磨着烤箱还能干点什么,这下在书中找到了努力的新方向!进阶烤肉和进阶烘焙,我来啦!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七):在9平米的房间里,小烤箱做出了我想吃的一切
看这本书时,我想起了我的第一个小烤箱。
我的第一个小烤箱是二手的,当时在留学,住一间9平米单间,灶台在床旁边,没有任何隔断。
就在之间拉了一张布帘子,挡挡油烟。
房间小又想自己做饭,油烟大的炒菜类只好放弃,每天不是煮汤就是凉拌。
一个学姐听说后,送了我一台她用过的小烤箱。
小烤箱真的很小,长宽比一片吐司宽裕不了多少,可以说是个烤吐司机。
但我没有轻易地放过它,还是逼它做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烤鸡翅、肋排、蛋挞、曲奇、披萨(小号的)、布朗尼、杯子蛋糕(迷你的)、肉桂卷(超迷你的)。
每次烤出来的东西很少很小,有时还会烤糊,整间屋子里飘黑烟,床也不能幸免。
奇怪的是,仍然快乐,特别满足。
看到原本只被当做吐司机的小家伙拼命突破极限,一次次烤出还像那么回事的美味,我简直想抱住它在9平米的房间里旋转跳跃举高高。
回国后,换过两个烤箱,一个比一个大,烤的成品越来越好,也有新的惊喜和满足,但似乎都没有那段日子里强烈。
回国前,小烤箱也被我送给了下一届的学妹。后来有时会去翻她的近况,看看她最近做了什么好吃的,猜测着:“哦这道应该是它做的”。
谢谢。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八):让烤箱成为中国厨房里的一部分
烤制食物,其实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具备有的原始饮食习惯,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这种烹饪习俗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着不同的方式。在西方人的食谱中面包、饼干、烤肉等已经成为了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家庭主妇在做饭的时候,烤鸡、烤面包、烤牛肉等大多用厨下的大烤箱;制作早餐、下午茶点心则使用小型烤箱就可以了,因此在欧美的家庭厨房中,烤箱就像我们中国人家里的电饭煲一样,家家有、天天用、成为了必备的厨房电器。
相反的,中国人使用烤箱与欧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欧美国家,烤箱是日常烹饪的必须工具,而在中国,电烤箱在厨房中还只是一个调剂生活的辅助用具。 虽然这几年,电烤箱已经开始逐渐在中产阶级的家庭里普及,但是大多数家庭用电烤箱做的食品不够丰富、做法简单,例如,烤制红薯,简单地烤鱼等,这大大降低了家庭使用电烤箱的兴趣度和频率低,使得烤箱的推广基本停留在了比较初级的层面上。
《食帖 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本书从烤箱的挑选阶段入手,向我们展示了烤箱能够制作出美妙食物的神奇魔力;进一步地,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陌生的烤箱不再陌生,让这种全新的烘焙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现代家庭中,提高现代家庭的生活情趣,使之成为中国厨房里的一部分。
看完以后,我最迫不及待的是,叫上三两朋友,打开烤箱,按照《食帖》的推荐悠闲地度过一段下午茶时光。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读后感(九):烤箱和单反一样,抑制不住想要更好的欲望
本来是一直很想买一个嵌入式烤箱的,囊中羞涩只能买个便携式相对大一点,能烤一只鸡的那种。等拿回来又不知道怎么动手,拿着附赠的小册子和说明书翻翻看看。如果当时能有这本书,我也不用眯着眼睛研究那些看着并不好吃的食谱了。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第一个烤箱料理是烤红薯。烤了整整一个下午,幸好是烤熟了,还不错(本来就毫无技术含量)。
后来又尝试了叉烧、曲奇这些据说是新手入门级别的料理。第一次曲奇形状不好,第二次味道不太行,第三次倒是还不错。
其实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玩具,最开始的新鲜过去之后就会有一段时间的空窗期。而且因为太占体积,我就把它搬到了书房去,打入冷宫。但是人类对于烤出来食物的欲望总是不能被抑制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书房就被我改成了第二个厨房,专门制作烤箱食物。
其实烤东西没必要去找什么专门的食谱,每一个烤箱都有细微的差别。与其一行行字地看下去,不如自己玩,多失败几次,就只剩下完美的成果了。所以到后边什么鸡鸭鱼肉蔬菜水果都被我扔进去做实验,也虽然偶尔会是黑暗料理,但惊艳的时候也不少。烤箱真的是懒癌患者的福音。
而且最好玩的一点就是,我总是喜欢在烤面包的时候坐在玻璃柜门外边看里面黄油融化、面团上色,然后发出好闻的香气。
当时其实就一直想要找到一本能够专门说烤箱的书,因为真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挑选,还有清洗。
真的很烦不是在我买烤箱的时候出这本书。只能留着书下次剁手买嵌入式时用了吧。不过作为难得的一本这么实用的书,内容还是很足够日常生活中对于烤箱的各种需求,里边的干货还是很值得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