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22 02:25: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100字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100字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是一本由马菁菁著作,铁葫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入门必读

  看过《山山水水聊聊画画①》 非常好看, 讲得深入浅出,有时还挺有趣的,本来怎么也没感觉的画,看完之后马上对作者和作品都有了了解, 而且还能记住,书的叙述是按年代排列的,包括了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可以说给我了解中国古代绘画打开了一扇门,真是感谢作者。看完这本再去看那些理论书马上就能看进去了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二):挺好看的一本小书

  两本书都读了一部分,感觉写的挺有意思的,很通俗,能读得下去,读了之后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能获得对中国书画更多的了解。这本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里面还是有很多干货的,正如作者自己说的,确实是把自己从师长那边学到的一些书画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读者,读了之后涨知识哈哈。我觉得自己选书还是很挑剔的,爱看学术书,一般的通俗读物总感觉像白开水,内容很浅显,但是这本小书不一样,读了一部分感觉还是不错的,阅读中时常能有意外的收获,了解到一些之前不知道的内容,总之,这是一本能吸引我的书。另外,作者在喜马拉雅的课也在听,觉得讲的挺好的,诙谐有趣,作者的声音也是很可爱的,哈哈。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三):天青色等烟雨

  同时买的前两本,一气连着读下来,第二本比第一本更加酣畅淋漓。

  元明清因为朝代的更替和民族的纠结,画家们一直在复古、学习、融入、创造中不断选择、沉淀、轮回。魏晋、五代或宋朝的风格都在后世不同的画家中有不同的体现。

  作为门外汉,其实看什么都是赞叹不已的。所以作者常常分为的匠气重的作品和天赋横溢的作品我是看不大出来的,即使很认同的也是因为先读了作者书有了心里投射。所以在我看来,作者选进书里的都是大家,都是名作啊,都看得好震惊,每一副画作真的都好美腻。

  这一本依然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学的初级判断画作真伪的标准,可惜看得时候很受用,都读过了却没记下来。等过段时间把两本书都重读一下,再把这些重要的标志都作好笔记,希望能在作者第三本民国卷之前完成,又或者干脆等第三本出来时,一起再连读一遍!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四):为有源头活水来(评马姑娘新作)

  去年初,买了马姑娘写的《山山水水聊聊画画》第一卷,越看越精神,美术史,包括美术作品就应该是这样来讲给大家听的,一个作者重要的不是说了多少,而是读者愿意听进去多少,马姑娘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时看第一卷的时候还在感叹,为什么没有元明清版本。真可谓是人有一念、天必从之,果然在阳历年还没翻篇的时候收到大作。

  中国美术作品,特别是文人画,几乎是在元朝赵孟頫时期定型,明清之后也产生了大量很有特色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的处境和想法,极具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过去学界很多将眼光放在了高古的唐宋,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一块,马姑娘独辟蹊径,从中选取了几十位代表人物,通过分析他们的作画背景和个人习惯,来解析整幅作品的笔法含义,文人画讲究什么?不就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么!如果照相能替代绘画,那有什么意义可言?因此国画的真谛就在于此,将作者的心态藏于画中,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感情上的跌宕起伏,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比如书中提到的元四家,人生的悲剧便是艺术的喜剧,虽然我们与他们隔着时代,但依然能透过马姑娘的介绍来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希望马姑娘此作热卖,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尽管在当下艺术史推广是个小众门路,但我相信随着《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此类作品的普及,终将有一天大家会感受到国画的魅力。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五):生动活泼的元明清绘画史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简明绘画史。在这本书中,你看不到刻板的论调,多是运用了生动活泼的时鲜话语。在这本书中,作者选取了她私人非常喜欢而且在这三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绘画作品进行介绍和阐释。本书主要从风格布局、材质、题跋、印章等几个角度着手,结合每个画家的历史艺术背景来聊聊这些“好看”又“好玩”的画。

  中国画在大众的印象中已经有些落伍了,这造成很多年轻人更喜欢和西洋画打交道。在书中,漂亮又文气的本书作者马菁菁却拥有这样的看法:中国的水墨画不是晦涩难懂的,而是有趣的玩儿。

  虽说是一本简明的元明清绘画史,但在本书中,三个朝代的著名的画家一个都没落下。赵孟頫、黄公望、倪瓒、董其昌、徐渭、陈洪绶、石涛、朱耷、郑板桥、郎世宁、任伯年、吴昌硕、任伯年等等都有涉及。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语言特点,风趣可爱,比较时鲜,不少网络上的流行词汇也时而见诸于笔端。在谈到董其昌的时候,书中写到: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除了临摹学习前人作品,他特别喜欢做理论概括,把看似虚无缥缈的水墨字画用具体语言表达出来。有的人喜欢看画,但纯粹觉得好看,不会说,或者知道哪里好,说不出梗在哪儿。董其昌就有这本事,又会看又会说,一辈子都在为文人画摇旗呐喊。最牛的是,他不但会用理论包装,还能上升到哲学角度。你看看,寥寥几句,就把董其昌这位爱总结方法论的艺术家写活了。董其昌的子不但在明朝吃得开,在清朝更吃得开。这当然跟康熙皇帝对董的极力推崇是分不可的。无论是在什么朝代,官方的认可和推崇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这本书属于中国画的普及类书籍,文字通俗易懂,清新可人。作者不玩深奥的艺术理论,用优雅的文辞娓娓道来。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经典的中国画的艺术作品,给人美的享受。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六):我见青山多妩媚

  对于中国艺术来说,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可以说一件作品的好坏都可以以它所能展现的意境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对于作为我们国家国粹之一的国画来说,更是如此。其实小时候也不是能欣赏的懂那些画,因为与西方画派追求的写实相比,国画里展现的那种意境离懵懂的我过于的虚无缥缈,所以一直抓不住一幅画的中心。也就在看花鸟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画的真的生动,仿佛下一刻画纸上的花鸟动物就会活过来一般,但是看到山水画的时候就一直很头疼。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开始回过头来再去探索一番当时自己没有弄明白的事情,山水画再次走进我的眼里,其实是因为最近几年的文物热,拍卖市场上经常会爆出的某某作品拍出天价的新闻除了会让人吃惊的同时,还会让自己不禁坐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作品会拍出如此的天价,它的历史价值肯定有,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又究竟怎么能够看得出来,这是我再次关注山水画的入口,没想到会一不小心的被这种称得上国粹的东西吸引的如此入迷。

  马菁菁这部《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则给我们这些对山水画不是太熟悉的人介绍了历史上著名发山水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而元明清也是一段山水画比较繁荣的时期,一些传世名品也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马老师从画家的生平生活经历入手,在充分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画家之后,了解他的一生才能更好的明白他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他寓情予画的感情又有着怎样的意境。一幅画不仅只能用好看两个字来形容,真正懂得这幅画的人一定会从它的布局,纸张,印章等等这些细节也不放过,一定要把它的一点一滴的笔墨都咂摸透之后才能够舍得罢手。

  25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们犹如中国绘画历史上一座座被后人仰望的山峰一般,他们不仅画山水,更是画国家,山山水水之间都是国家的大好河山,无论他们当时创作某些作品时的心境如何,那些看到的山山水水总会打开他们的思绪,把心中的感情迸发在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张之上。画画得好的人,是因为他们真的活过,而我们能够真正读懂这些画,读懂他们活过的是怎样的一生才是真的对他们尊重。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七):趣谈画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因为我最能够从中得到直观的美,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提到艺术就想到绘画。中国画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是那些水墨画,欣赏一幅画是很自由的,对于专家来说可能回去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年代,而对于外行人来说,只要画得美,能够吸引人就足够了。可是作为中国人,这些常识问题还是应该尽量了解一下,从历史的画卷中也能够找到每个年代的代表性。不论是语言还是绘画,这些作品的风格都是随着年代在改变的,它们都具有代表当下社会势态的作用,但是有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如果让我们去挨个查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所以这本《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刚好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提到艺术,人们总把它当作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并且总是觉得它离常人的生活非常遥远。艺术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长头发,穿着奇怪,说着有哲理的话……其实不是的,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一样东西之所以被称作是艺术品,正是因为人们有认识艺术的眼睛。最直观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绘画了,每个大城市都一定会有标志性的艺术馆建筑,其内部珍藏着世界上传承了几个世纪的名画与古迹。好的绘画作品会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冲击,色彩与线条勾勒出来的平面图画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想要真正看懂一幅作品可是需要很深的研究的。

  之前我了解绘画基本都是通过丰子恺的书籍,但是丰子恺更多讲述的是西方绘画,丰子恺对于艺术的研究则使我看到了很多艺术的本质,对于相关的历史演变他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他的文章中更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汲取这些有用的知识。这本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绘画并不好写,相比西方绘画史好像中国绘画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七彩立体的西方油画。中国绘画作品论直观感受确实不如西方,但是这些作品的背景却丰富的多。

  像这种入门级的科普书并不多,而且它能够让读者快速吸收到有用的知识,本书为我们带开了一个看懂中国绘画的通道,从而自己能够从总领悟到很多道理。过去与未来是紧密相连的,艺术永远会伴随人类,现在的作品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内涵,这是有迹可循的。学会欣赏这些艺术品,甚至会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八):那些年的水墨人生

  这本书鲜活的展现了一个个执掌黑白世界大神们的世界,有唐伯虎这样令人唏嘘,有黄公望这样令人仰望,更有郑板桥这样让人神往的,那些年的水墨人生何其精彩。

  拿到这本书便被封面吸引,青绿色配以镂空的山水造型,令人感到很舒服,翻开看了几页一点不枯燥,不像历史书那么沉重,多翻几页更是被内容所吸引,整整六小时的飞机一气呵成的读完了,让我动力十足的还有一个小插曲,一起出差的朋友,是一个清华美院的博士,专门教水墨画的,他看了一眼封面说:“这本书挺好的”,既然有专业人士的加持,我更是放宽心的认真看完了。 书中正有一句话非常的应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从小就印象深刻的鸡汤原来是董其昌老先生的原话,不读这本书一直以为是哪位老师编的。此刻行着几万里的路,酣畅淋漓的沉浸在古代画坛大牛的世界里。这本书的好在于,对于不懂水墨画的人是一本读的有趣的书,不忍放下的书。对于想了解水墨画的人这本书不无聊、不官方、还有那么点小幽默,附赠了一些鉴别古画的小技巧。这样一本书,没有不被喜欢的道理,你知道历史上中国水墨画有那些大牛人吗?你知道他们牛在哪吗?至少元明清时期的读过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看完此书的感受: 第一,再去博物馆看中国画展,将不会再一脸懵逼的进去,一脸懵逼的出来。以往也就知道找找唐伯虎、张大千这些如雷贯耳之人的画,看到仇英、赵孟頫(fu)都不知是何方神圣,对于理工科不懂画的人确实感觉有点尴尬,看过这本书中的介绍才知道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天才了。 第二,能对那些枯燥的人名,知道好但不知道好在哪里的黑白世界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方式带领读者进入中国画的世界是很负责的。 第三,看过之后知道作者还有一本书,当即买了,这就说明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很值得看。 同时这本书也有些许遗憾就,就是不尽兴,作者的笔触很好,写的也很引人入胜,可能是因为元明清三代值得写的人太多了,不一而足,所以很多时候感觉不过瘾,很多喜欢的牛人简短的介绍一下就完结了,应该还可以展开多说说,也可能限于篇幅,如果可以各个朝代出一本的话,应该可以把作者吐槽的本领发挥到极致。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本书一定是很值得一读的佳作,不说了我去临摹倪瓒的画去了。开启我自己的水墨人生。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九):不愿他们在墨色深处被隐去

  白谦慎的《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遭了一些批评,主要是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是否真的有比较的可能。路边随意油漆的小广告招贴怎么就沾上了唐宋元明的气韵,成为能够“对话”的两端。

  马菁菁带我们换个思路想这件事,假如古人的休闲是画山水花鸟,现代人的趣味是品山水花鸟,大家在“玩”这个层面上,是不是能够沟通,是不是可以把重新了解古代画作当成一次旅游,进入今日不复存在的元明清的山山水水里,去闲谈那些妙不可言的传世之作。

  关于“诗书画印”这四件小事,菁菁在书中都有条分缕析地细细讲来,我很喜欢她在说这些具象事物时谈到流动的,抽象的时间,一瞬间像是不自觉流露出她的心声,特别动人:

  古画最迷人的一点,便是画上的时间过得很慢,作者多年前画的画,十几年后题字纪念一下,再过30年,另一位朋友也来点评一下。元朝都走到了末年,沧海桑田,可是在这幅画上,他们好像还是不紧不慢。

  不紧不慢的心情适合她在书中称道的许多画家,虽然整本书较为详实地兼顾了御用画家和放浪文人,可似乎我们同作者一样,都更偏爱后者,她写唐寅书写自己是“桃花仙”,又写徐渭晚年自况是“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我更被她对八大的深情与对郑板桥的拜服打动。菁菁是书画名家的弟子,按庸俗思路猜测,她应该更喜欢服务庙堂的那些高雅人士,但她偏是不羁,偏是热恋江湖,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爽,我相信,是她笔下的古代文人,更是她自己。

  所以可以理解她借吴冠中的盛赞来说明石涛的“世界地位”,那些曾经被边缘被忽略的泼墨者,有可能正是我们现在美术文明的源头:

  石涛的“感受说”是绘画创作的核心与根本,他这一宏观了认识其实涵盖了塞尚所见,并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等西方美学立论之先河,这个17世纪的中国僧人,应恢复其在历史长河中应有的地位——世界现代艺术之父。事实是,他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早于塞尚200年。

  这种打通中西甚至时空间隔的比较当然会招致争议,但如果不这么激烈地对抗,可能我们难以意识到此前的盲区。菁菁这本书虽然是普知,但也充满态度,她是想以介绍表达她对声音较小的书画家的认同与怜惜,她希望我们在专注明辨画作真伪的同时,也能明白画家们的筚路蓝缕。比画更重要的,是人的感情。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十):说说中国画

  说说中国画《山山水水聊聊绘画》

  这几年各种介绍西方艺术史,讲解西方绘画的书特别多,用当代语言讲西方艺术很受欢迎。传统的艺术史、传统的美术评论真的看不懂,也不喜欢看,算来我也学习过四年美术,还特别喜欢美术史,可是对那些美术史还是望洋兴叹,里面都是各种不知道的名字,各种不熟悉的术语,实在是枯燥无味。可是经过很多美术爱好者的简化,通俗化,让美术史变得平民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西方美术,更喜欢上了西方美术,的确做了一件好事,当然遭到了很多很多批评。批评都来自原来的学院派,说这些人写得不专业,有硬伤,的确想要追求准确就很难讲通俗,这是入门读物,写好入门其实也非常困难。

  可是看过那么多那么多介绍西方绘画的书,值到看到这一本的时候才意识到,还从来没有一本是介绍中国绘画的。是啊,和西方绘画比较起来,其实我们更看不懂中国画。西方绘画不了解历史但是也能看明白画中的内容,而且画幅比较大,而中国画,基本上都是山水,很少人物,就是各种山,除了能记住《清明上河图》意外,估计国人基本上分辨不出别的中国画了。

  是啊,中国古代绘画知识的确需要普及了。这本书是承接上一本,是姊妹篇,上一册讲的是唐宋,这一册讲的是元明清,后面还有一本应该是民国和现代,三部书可以算是一整部中国画的历史了。

  说起来印象中特别有名的国画都在宋以前,不过宋以后虽然名作不多,但是依然大师辈出。比如元代的黄公望、王蒙,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伯虎、董其昌、徐渭,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晚晴的郎世宁、任伯年、吴昌硕都是画坛宗师级人物。

  书里面用口语,用我们熟悉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画,感觉特别亲切。原来抽象的中国画,通过介绍,变得生动起来。很多人说艺术是用来欣赏的,是讲不明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得有道理,好的艺术品,当你站在它面前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种特别的氛围。不过多数时候,我们看不到原作,无法有那种现场感。还有当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不去讲,很多时候是因为讲不出来。艺术不会因为你了解你懂得而变得无味,只会让你欣赏得更加深刻。

  为中国画,为这本书点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