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1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经典读后感10篇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是一本由马菁菁著作,铁葫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一):为有源头活水来(评马姑娘新作)

  去年初,买了马姑娘写的《山山水水聊聊画画》第一卷,越看越精神美术史,包括美术作品就应该是这样来讲给大家听的,一个作者重要的不是说了多少,而是读者愿意听进去多少,马姑娘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时看第一卷的时候还在感叹,为什么没有元明清版本。真可谓是人有一念、天必从之,果然在阳历年还没翻篇的时候收到大作。

  中国美术作品,特别文人画,几乎是在元朝赵孟頫时期定型,明清之后也产生了大量很有特色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的处境想法,极具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过去学界很多将眼光放在了高古的唐宋,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一块,马姑娘独辟蹊径,从中选取了几十位代表人物,通过分析他们的作画背景个人习惯,来解析整幅作品的笔法含义,文人画讲究什么?不就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么!如果照相能替代绘画,那有什么意义可言?因此国画的真谛就在于此,将作者的心态藏于画中,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感情上的跌宕起伏,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比如书中提到的元四家,人生悲剧便是艺术的喜剧,虽然我们与他们隔着时代,但依然能透过马姑娘的介绍了解他们的心情感受,希望马姑娘此作热卖,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尽管在当下艺术史推广是个小众门路,但我相信随着《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此类作品的普及,终将有一天大家会感受到国画的魅力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二):观画照心心眠

  绘画终究是观看的艺术,只要你并非从事艺术品行业,这一切就没有利益关系,你尽可以随意观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惊喜的大彩蛋砸到你。——马菁菁

  马菁菁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研究者。师从书法名家启功及其弟子李山、郭英德,国学功底深厚;其绘画则师从齐白石、徐悲鸿共同的女弟子、水墨名家郭梅苹先生,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绘画风格天真率性,古拙风趣,笔力随性大气,画风自成一派。

  寻幽探胜

  掌握简单有效规律方法,快速get中国画里基本的欣赏技巧。用这些“题点”,用这些鉴赏技巧,你自然可以慢慢体会画之精妙。这或许就是本书最有价值点,在字里行间撷取一个个彩蛋,以下罗列几点,更多的“彩蛋”请从一幅幅古画里探访,更多的鉴赏技巧请从书里画里寻幽。

  ❀一副画印章只有两个字,大概是宋代作品;

  ❀一幅画纸本画是元代以前的,比如南宋北宋之类,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假的;

  ❀一幅画上有作者题跋,肯定是元代以后的作品,是判定古画年代发出重要一点;

  ❀流转有序是判定作品真伪非常重要标准

  山水画走到元明清,文人山水已成主流主观上以为这个时期没有惊艳,没有唐宋的辉煌,其实这个时期的画画更内敛,更走心,每幅画都是一个深沉的历史和不朽传奇,所以这一次,菁菁甄选了25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有前朝皇族本朝官儿的赵孟頫、洁癖到如厕铺鹅毛的倪瓒,被星爷玩儿坏了的唐伯虎,自杀九次不死、杀老婆却一击必中的疯子徐渭,“雅俗共赏”的任颐、吴俊,“四王”“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艺术天团。在惊心动魄妙趣横生、暖心煽情的往事逸闻背后,你将看到为何文人能代替职业画家,成为国画主力的真正原因;看到山水的精髓,文人的心。

  典雅访韵

  本书经是从风格、纸张、印章揭示特点,纬是每幅画后面的轶闻趣事,经纬交织织就壮阔的历史,纷繁故事,华茂的画派。如元代的文人画派,明代的吴门、华亭派系,清代的娄东派、虞山画派、扬州八怪、海派等画派。以前去博物馆里看这些展览,只是走马观花,读过本书,猛然一醒之前是多么肤浅与浮夸,才知欣赏的门道可以从风格、纸张、印章去探访其中的韵味,沉浸其中雅韵自现。

  除了内容仔细打磨之外,在装帧和版式上也极具用心。高清大图,局部放大、细节呈现,很容易理解一幅画的布局、构造、特色、流转。装帧裸背锁线,随意平展无障碍,读起来还有体验感,如同真的在把玩这幅幅古画,建议再版时再添加几幅折页等比例画作,那样更让人“疯癫”。

  这本书是聊画画系列之二,读过此书,会情不自禁的把第一本一起铺陈把玩,会翘首以待第三本民国近代如何铺展化心入眠!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 齐白石用诗把徐渭在画史上的传承做了三个总结,从徐渭到八大山人到吴昌硕再到齐白石,中国花鸟大写意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传承,就如《国家宝藏》讲述传统的魅力传承的醇厚,我们很年轻,上下五千年。

  已故西方中国现代美术史学者迈克尔·苏立文认为,“中国人常常回顾他们的历史,将其当成获取力量的丰沛源泉。对于他们的文化的活力而言,这是必不可少,而绝非可有可无的。”

  在古典里我们拾回传统,在传统中我们承继经典,这就是我们的回归,也是我们读书的溯源。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三):我见青山妩媚

  对于中国艺术来说,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可以说一件作品的好坏都可以以它所能展现的意境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对于作为我们国家国粹之一的国画来说,更是如此。其实小时候也不是能欣赏的懂那些画,因为与西方画派追求的写实相比,国画里展现的那种意境离懵懂的我过于的虚无缥缈,所以一直抓不住一幅画的中心。也就在看花鸟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画的真的生动,仿佛下一刻画纸上的花鸟动物就会活过来一般,但是看到山水画的时候就一直很头疼

  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渐开始过头来再去探索一番当时自己没有弄明白事情,山水画再次走进我的眼里,其实是因为最近几年的文物热,拍卖市场上经常会爆出的某某作品拍出天价的新闻除了会让人吃惊同时,还会让自己不禁坐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作品会拍出如此的天价,它的历史价值肯定有,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又究竟怎么能够看得出来,这是我再次关注山水画的入口,没想到会一不小心的被这种称得上国粹的东西吸引的如此入迷。

  马菁菁这部《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则给我们这些对山水画不是太熟悉的人介绍了历史上著名发山水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而元明清也是一段山水画比较繁荣的时期,一些传世名品也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马老师从画家的生平生经历入手,在充分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画家之后,了解他的一生才能更好的明白他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他寓情予画的感情又有着怎样的意境。一幅画不仅只能用好看两个字来形容,真正懂得这幅画的人一定会从它的布局,纸张,印章等等这些细节也不放过,一定要把它的一点一滴笔墨都咂摸透之后才能够舍得罢手。

  25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们犹如中国绘画历史上一座座被后人仰望的山峰一般,他们不仅画山水,更是画国家,山山水水之间都是国家的大好河山,无论他们当时创作某些作品时的心境如何,那些看到的山山水水总会打开他们的思绪,把心中的感情迸发在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张之上。画画得好的人,是因为他们真的活过,而我们能够真正读懂这些画,读懂他们活过的是怎样的一生才是真的对他们尊重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四):说说中国画

  说说中国画《山山水水聊聊绘画》

  这几年各种介绍西方艺术史,讲解西方绘画的书特别多,用当代语言讲西方艺术很受欢迎。传统的艺术史、传统的美术评论真的看不懂,也不喜欢看,算来我也学习过四年美术,还特别喜欢美术史,可是对那些美术史还是望洋兴叹,里面都是各种不知道的名字,各种不熟悉的术语,实在枯燥无味。可是经过很多美术爱好者的简化,通俗化,让美术史变得平民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西方美术,更喜欢上了西方美术,的确做了一件好事,当然遭到了很多很多批评。批评都来自原来的学院派,说这些人写得不专业,有硬伤,的确想要追求准确就很难讲通俗,这是入门读物,写好入门其实也非常困难

  可是看过那么多那么多介绍西方绘画的书,值到看到这一本的时候才意识到,还从来没有一本是介绍中国绘画的。是啊,和西方绘画比较起来,其实我们更看不懂中国画。西方绘画不了解历史但是也能看明白画中的内容,而且画幅比较大,而中国画,基本上都是山水,很少人物,就是各种山,除了能记住《清明上河图》意外,估计国人基本上分辨不出别的中国画了。

  是啊,中国古代绘画知识的确需要普及了。这本书是承接上一本,是姊妹篇,上一册讲的是唐宋,这一册讲的是元明清,后面还有一本应该是民国和现代,三部书可以算是一整部中国画的历史了。

  说起来印象中特别有名的国画都在宋以前,不过宋以后虽然名作不多,但是依然大师辈出。比如元代的黄公望、王蒙,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伯虎、董其昌、徐渭,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晚晴的郎世宁、任伯年、吴昌硕都是画坛宗师级人物。

  书里面用口语,用我们熟悉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画,感觉特别亲切。原来抽象的中国画,通过介绍,变得生动起来。很多人说艺术是用来欣赏的,是讲不明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得有道理,好的艺术品,当你站在它面前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种特别的氛围。不过多数时候,我们看不到原作,无法有那种现场感。还有当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不去讲,很多时候是因为讲不出来。艺术不会因为你了解你懂得而变得无味,只会让你欣赏得更加深刻。

  为中国画,为这本书点赞!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五):国画入门级阅图指南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喜欢看国画却看不出个眉目,哈哈。

  常常是驻足观赏良久,心里只能憋出个“好看”:视觉所见赏心悦目,似乎和作者有那么着一丝共鸣;表达情绪也能理解,在某一时刻甚至被感动。可是真让我来评述,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偶然的机会得以阅读此书,作者从国画布局风格、纸张材质、题跋印章等几个点入手,用历史发展观点结合画家自身的历史艺术背景来讲解,语言通俗幽默,看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专业人士都是这样欣赏国画的啊!

  一.

  书中有几个观点更新了我的认知,尤其是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深入我心,如“每逢朝代更替,中国绘画就开始大兴复古之道。”

  比如元朝是蒙古贵族当权,对于汉族人来说就是亡国了。被朝廷承认、皇帝重用的汉人用色就效仿唐人,怎么浮夸怎么来;不被朝廷承认、伤心绝望的汉人下笔则效仿两晋,怎么荒芜怎么来。而明朝时期,汉族人又夺回了政权,审美向美学巅峰时期的宋朝看齐,工笔画风、雍容华贵精雕细琢重回主流。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画派代表人物都有着一定的传袭和创新。王维的写意、赵孟頫的复古、再到倪瓒、黄公望的寡淡,画中山水的主题不变而内容表现形式却不断进化。从“荆关董巨”创造皴擦技法开始,披麻皴、米点皴、蟹爪皴、雨点皴、卷云皴、小斧劈、大斧劈、牛毛皴、折带皴等不断演化至今。

  二.

  除了观点比较靠谱,作者分析画作的方法也简单实用,从国画布局风格、纸张材质、题跋印章等几个方面详细讲解。

  风格布局 元朝的国画风格抛弃了宋朝的工笔画风,强调笔墨技巧,追求以神求貌,以情入景,而非栩栩如生。最终,元代画家创造了“隔河置景”式布局。明朝时以吴门画派为主的国画,在沿袭元朝的基础上,以江南秀丽山水为主,用笔细秀逸,形成了“满”、“雅”、“艳”的特点。清朝的“四僧”、“扬州八怪”不断创新,标新立异古怪荒诞,一直影响到现代及当代的画家。

  纸张材质 元朝保持用织的较稀疏的单经单纬的绢。所以,如果一幅画是纸本质地,那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元代以后的。明朝使用宣纸非常普遍,生宣容易晕染,熟宣适合工笔,这个时期的绢本比较少见。同理,如果一幅画号称是明代绢本,就要好好考证一下作者及作品来历了。

  印章题跋 元代文人特别重视姓氏,所以如果一幅画上的印章没有姓氏,那肯定不是元代作品。明朝以前的印章材质多为白玉和铜,明朝则大量使用石章。诗书画印的印章到了清朝则复杂的多,因为每个画家都有一大堆印章,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习惯来判定了。

  三.

  那是不是了解了观点、看画的步骤等一堆知识点,就能看懂一幅国画了呢?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国画中带有文人的情趣,画中流露着文人思想。它不仅给我们以审美的愉悦,而且还能发人深思,令我深深感悟到画家的思想情调、人生体验和文化精神。

  二〇一七年十月,我在上海学习培训,短短两个月期间数次往返于学校和上海博物馆,就是为了看八大山人的“白眼”。他的画在一众山水田园、大好河山中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八大山人原名朱由桵,是明室嫡系,江西宁献王的九世孙。明亡时朱由桵十九岁,父亲去世、国破家亡,为了保全性命只能改名“朱耷”装疯卖傻,出家为僧。

  忘了是谁说的,摧毁一个人最简单方式就是给他想要的一切,然后再全部剥夺走。从养尊处优的王子到落魄江湖的游僧,此间的巨大转变放到任何人身上都会把人逼疯,朱耷选择了躲进寺庙构筑他的精神世界,以丑鱼、破荷、败柳、枯木、怪石作为自我的形象寄托。他曾写到: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一颗翻上天的白眼,就像一个孤独症患者。白眼向天,孤傲冷寂,愤世嫉俗,孤单悲愤。在不被理解的世俗中苦苦求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愤然求生。他极端的野性和狂逸,他用白眼看这世界。

  看多看久了他的画,我竟能从他的画中看出一种清新活泼之美。边缘而独立、高傲而不妥协,那感觉就是就这样吧,咱各玩各的,毕竟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人生没有什么坎是一个白眼过不去的。。。

  摄于上海博物馆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六):满满干货的国画鉴赏入门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2017年的最后一天,一本《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让我对属于本国传统文化之一的绘画艺术国画有了个近距离的了解,不过该书从东晋开始,至南宋《千里江山图》结束。而2018年的元旦,我却以来自铁葫芦的《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开篇,书中主要对元明清三朝的有名画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

  启蒙书对六幅名画进行了重点介绍,而本书则是按朝代顺序,对各个朝代中出现的名人名画进行重点介绍,相较而言,本书内容更加丰富,介绍的画家更多,并且本书并不局限于对国画的绘画技法,风格布局,印章等鉴赏,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介绍三朝各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时,还通过鉴赏名画,再加上画家本人的诸多历史艺术背景,并用加粗放大的字体,提醒读者特别注意一些细节,尤其带有一种鉴别古文物的感觉在内。运用作者特别显眼的提醒方法,有的时候去判断一些画作,感觉还真是有所心得,有点小小收获时,还是有点点满足感的。

倪瓒的淡

  在元代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重点介绍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及倪瓒四位名家及他们的相关作品,不过在此之前,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一位宋朝的贵族——赵孟頫。真是很难想象前皇家血脉如何在新元朝手下生活

  明朝章中,作者先给大家介绍了吴门画派几位典型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及仇英。继而重点介绍了董其昌,徐渭及陈洪绶三位名家。这里面让我尤为惊讶的是唐寅,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实在是太具影响力,看完一直让我认为唐寅是有钱公子,没想到真实的唐寅居然是这么的点背,这克全家的气质,简直让人不能再悲伤了,好不容易赶个考,都能擦上一身难洗干净的屎。

  到了清朝章中,我们看到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有如何鉴赏四王的画作介绍,有四僧的画作介绍,亦介绍了扬州八怪的其中二怪板桥先生和金农,另外还重点介绍了唯一入选中国艺术史的外国人郎世宁,及清末民国时的任伯年和吴昌硕三位名家。

  最后是比较有意思的小番外三节,那个喜欢到处盖印题字的讨厌鬼乾隆,了解水墨画钥匙的皴擦法及画上的题跋。

  通过这样的编排,艺术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各朝各代的名家名画亦有迹可循。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在介绍各朝名家名作之前,都有一个关于该朝的导论。通过导论,我们可以对该朝的画作风格特点,纸张及印章等都有个总体的认识。这样在鉴赏时起码懂个初步的断代。

双色字编排划重点

  比如元代的风格基本抛弃了宋朝的工笔风格,还有个比较有趣的隔河置景法,这与宋代的全景式布局就完全不同了,明朝的风格布局初期“院体”继承了宋的工笔画风,中期画作则具满雅艳的特点,后期董其昌开创的华亭派又突破了吴门派的满雅艳风格,画面有了更强的文人生命力和呼吸感,发展了大写意技法。至清的四王则继承了宋元精髓,既清秀文雅,又古朴却缺乏创新,到四僧时又将水墨画彻底回归到笔墨上来,扬州八怪则标新立异,古怪荒诞。至清末民初,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又出现了任伯年,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派,开始了民国的黄金时代。

  本书细细读来,真是满满干货,反复阅读,不但有利于提高我们鉴赏国画艺术的水平,某种程度上说还有助于我们根据画作布局特点,印章,画法,题跋等小细节鉴别名家名画的真伪。

  另:书内配以大量丰富名家名作彩图,方便大众欣赏,双色文字,特别强调部分用彩色文字放大加粗,起到提醒警示作用。另外线装便于平铺阅读。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本用心之作。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七):元明清时代的山水画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著作,其中尤其以元明清为主。本书的作者是马菁菁,是当代的艺术家,尤其是对水墨艺术非常有研究。作者在书法方面也是很有造诣,曾经跟随书法名家启功及其弟子李山、郭英德等人学习,并且国学功底深厚;其绘画则师从齐白石、徐悲鸿、在水墨山水画方面跟随郭梅苹先生学习,经过长期认真的学习和不断的感悟,在国学方面有所建树,尤其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作者的绘画风格天真率性,这跟作者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也和作者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作者的画功古拙风趣,笔力随性大气,画风自成一派。作者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其作品多次参加公益慈善拍卖及国际交流,推出跨界艺术衍生品,作者的作品被大众所熟知喜欢。

  在这本《山山水水聊聊画画》中,作者以轻松幽默的风格介绍了元明清时期的二十五位大师的近百余幅作品,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用当代的眼光去分析近千年的文化作品,透析出山水的深情,好的经典作品是经的起时间的检验的,曾经的作品,在现代仍然经的起推敲,让我们产生共鸣。无论你是在山水画方面有所建树还是一个白丁,这本书都可以让你有所收获,会让你有新鲜的感知,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国画没有概念的人,通过此书的学习,可以让你对于我们的国画有一定的了解。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主要介绍的是元明清时代的山水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山水画也经历了许多的变迁,不同时期的山水画,有各自的特点,走到元明清时代,文人骚客已成主流,他们对于山水画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带给我们哪个时代对于山水画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众多的大家熟知的山水画大家,这些山水大家的画风各不相同,表达方式也是形态各异,但是对于山水的热爱却是如出一辙,在这些爱国情怀背后,你将看到为何文人能代替职业画家,成为国画主力的真正原因;看到山水的精髓,文人的心。这些文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热爱生活, 这些文人作画的时候,放松心态,用心体会,所以在画中也充满了生活的状态,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才能成为经典作品流传下来。作者在本书中介绍了一些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但是却是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作者跟读者分享的是一种快乐,一种松弛自由的生活状态,这些都会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安静下来,用心去体会那些作品,仿佛回到文人骚客集结的年代。

  看过本书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感悟,也许不久的将来有机会看到一幅中国山水时,你就可以试着用这些方法多看一会儿,你就会找到这些山水画的共性,也许你能有所收获,重新认识自己。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是一本介绍元明清时代山水画的著作,作者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幽默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文人时代笔下的国画,这样的画有着另一番情调,非常喜欢这本书。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八):挺好看的一本小书

  两本书都读了一部分,感觉写的挺有意思的,很通俗,能读得下去,读了之后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能获得对中国书画更多的了解。这本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里面还是有很多干货的,正如作者自己说的,确实是把自己从师长那边学到的一些书画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读者,读了之后涨知识哈哈。我觉得自己选书还是很挑剔的,爱看学术书,一般的通俗读物总感觉像白开水,内容很浅显,但是这本小书不一样,读了一部分感觉还是不错的,阅读中时常能有意外的收获,了解到一些之前不知道的内容,总之,这是一本能吸引我的书。另外,作者在喜马拉雅的课也在听,觉得讲的挺好的,诙谐有趣,作者的声音也是很可爱的,哈哈。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九):天呐,知识点啊!

  读《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的时候,很喜欢作者这种轻松淡定聊山水字画的感觉,从来没有这样认认真真的读过一本书,好多年没有这样用心读书了,逐字细读才发现,天呐,到处是知识点,虽然是个字画外行,至少如作者所言,以后去到博物馆看字画的时候,至少能看出一些门道来,知道云看题头,去看款,去看用笔及风格、然后感知它的朝代。

  很想记住读这本书的感觉,对,就是这种非常享受又长知识的感觉。非常想感吧,如果上学时候的教科书,包括大学时的一些鉴赏选修课,如果碰到这种风格的文字,至少可以增加我的兴趣或者爱好,说不定在那些青春闲散的时光中,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呢。可惜了,教科书都不是这种逻辑的,也不是这种风格的,是找不到故事感的,所以读来无趣无趣只能是无趣,于是没有培养出我的爱好来。

  先来聊聊作者吧,一个气质小美女。按她的资历,应该没有这么多的学识,可见并不是一般人。这小姑娘非常厉害了,铁定是个狠角色,而且天资特别好,不然拿不起这么优质的书稿,也记不了这么多知识点。作者介绍中也大藏文章了,说她国学师从启功,绘画师从齐白石和徐悲鸿共同的弟子。单单这一点,就是大造华了。能师从国学大师启功,还跟齐白石、徐悲鸿扯上关系,并且封底推荐中还有陈丹青,这些近现代的文化名人大师都在了,这小女子的造华和缘份大有来头了。

  再来聊聊《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这本书,我觉得有缘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倍感珍惜!你一定会觉得珍惜的,因为这跟以往的学术书不一样,也跟快餐书不一样。它具备非常珍贵的属性,你们一定要相信我。首先作者是师从国学大师启功的,但文字一点也不国学,一点也不厚重,文字功底非常好,很幽默生动,很活泼有趣。搞学术的人比较呆板,字画大家们也一般没有这样的文字功底,也就是说,字画大师们没有好么好的文字表达,国学大师们也不会有这么轻松有趣的表达,平常的作家们未必那么懂字画。作者马菁菁却刚好具备这些条件,本科中文系,硕士还是中文系,属于字画门外汉。但是师从国学大师,师从齐白石和徐悲鸿共同的弟子,还开办过画展,有一定的绘画功底。用她的话来说,字画这些东西,跟玩儿一样,看的多了就懂了。

  也许我浅白,直接说就是,太专业的文字,读来无趣。太没知识没情趣的东西,读不进去。

  而《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这本书,我感觉刚刚好。就连著名的陈丹青都说“这个作者的想法很好!”。陈丹青我读过,在飞机上看到明星的背影,觉得非常美,忍不住当场拿笔来画她,可惜她全程睡眠。关于那种动人心魄的美,他也表达不出来,最后黔驴技穷,杀出绝招:下飞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范冰冰啊!陈丹青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大师,因为带不了自己想带的学生,辞去了研究生导生的职位。他说许多有灵气的学生,都因为英语考不过关,导致他想收不能收他。可惜他的举动,对于中国教育简直是九牛一毛,多少年过去了,有东西改变吗?

  年轻人的想法就是比较好,比那些老古董们有创意,也没有什么架子。作者的立意非常好,解读元明清有名的山水画。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解读的。一副画放在那里,画自己不会开口讲,但它本身是有故事属性的。画的背后有作者,有年代,有故事。那副画的作者的故事,以及那副画的故事,讲了这些故事再来看这幅画,再来分析画的风格及风格来源,再来讲那些历史时期画作的流派和思想,然后再爆出字画的许许多多的知识点,谁读了不觉得过瘾呢,不觉得舒服呢。有故事可读,有人物可追,有文艺可赏,还有作者的小清新陪伴。

  我都醉了。

  我被馬菁菁洗脑了,觉得厚重的名画都不那么深奥了。它们先是好看,然后有故事,然后有趣,然后看的多了就能被专业化了。如同作者说,这本书稿写完后给老师看,老师说没有第一本写的好,有点像硕士论文的感觉。然后小姑娘乐了,觉得自己成功了。因为她不是专业人士,大学和硕士都没有修读书画专业,十足的门外汉。而别人看来她完成的像专业论文,这种比较专业的批评对她而言,反而是称赞。于是她说,字画这东西,就跟玩一样。看的多了就都懂了。

  她还说她中了“彩蛋”。

  别无所求,特别想要读她的前一本书。那个在她的老师口中比这一本更好的“前一本”。亲爱的作者,可以寄一本签名书给我,我一定会非常珍惜的。权当2018年来临之际的一个不着边际的新年愿望可好?!

  期待作者能发现这篇评,然后给我的新年愿望来一个了断!

  这个玲珑的小姑娘!“只要你并非从事艺术品行业,不存在利益关系,你尽可以抛下所有的束缚和加锁,尽情放飞自炙,想喜欢什么就喜欢什么,尽管任性,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惊喜大彩蛋砸在你的生命里”。

  我就是这样的白纸,特别适合读这种类型的艺术普及书。你可以尽情的普及我。我也可以尽情的拿心与你回应。快带我飞!

  亲,别忘了我的18愿望。可是,我连你的前一本书的书名都不知道呢,我何时能读它哦!无名的躁动不安了。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读后感(十):名山大川揽入怀

  照相术发明后,西方的画家们纷纷改弦易帜——没必要去追求作品的逼真了,照片远比绘画省事。相应的,临摹照片这种作弊行为听起来也不是那么高明。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画家的审美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我们本来就不推崇一板一眼地“复刻”事物,评价作品高下重要的是神韵。像郎世宁这样的西方画家,到了清宫也得换上国画的画材,他倒是擅长中西合璧,生生用国画颜料抹出油画般的立体感,然而却被皇帝嫌弃太脏了。唯一的优势,只是给妃子画像时,打了阴影的下颌便似用了“美颜”,让人欢喜。

  青年艺术家马菁菁谈中国画,关注的是山水画。《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已是她二度来聊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画里最常见的题材,山和水的排列组合,在不同画家笔下会有迥异的意境,远非一张景点的官方宣传照所能表现。相对的,山水画也最难理解——人物的举止可以包含不同的故事,静物被赋予意义,山水却没有约定俗成的共识。到了本书讲的元明清,文人画兴起。国破山河在,于艺术史不尽然是坏事。无论是向新政权投诚还是隐逸苟活,绘画都不再是工具。画家画山水,表达的是自己的态度和品位,观者赏画,照见的是与古人同游的乐趣和共鸣。倘若过于拘泥技法,难免失了自己的本心,作品便板滞。

  清初最显赫的画家是“四王”,师出名门、有大量古画资源可供临摹,眼界甚高。但在今人心里,更有人气的反而是“四僧”,几个注定无法得志的人,遁入了笔墨铸就的神仙林。石涛、八大山人,都是神一样的存在。马菁菁说,“四王”的作品是大盆景,“四僧”才识得了湖山真意。前者并非不够颖悟,想来,唾手可得的资源有时也会变成画家的“偶像包袱”。

  其实,不光是现代人看国画喜欢以古非今,元代以降的画家也很崇古,甚至有人会把宋代臻于完善的技法完全抛弃。马菁菁认为,大兴复古是朝代更替时必然出现的现象。要么缅怀大唐哀悼家国,要么极尽荒芜效仿魏晋。但是优秀的画家师古不泥古,有了自己的“名片”:倪瓒惜墨如金,简单的几笔描绘山水,焉有人迹;赵孟頫归顺了新朝,惟有满纸的古朴笨拙,聊表心底的失落;董其昌不服输,为摆脱“字太丑”的评价,摇身变成自学小能手,“写”出他的山水;不得志的陈洪绶,笔下的人物和山水都是丑萌的,放在今天肯定会成为网红……他们的画大不相同,没有一幅像照片,却能令人身临其境。

  跟着画家们且行且赏,忽然发现画中勾勒的并非“X大名山”、“XX仙境”,反而是山川因画家而扬名:富春山、关山、青卞山、溪山,乃至无名的小土丘。此处,无需择地而处,眼前的景语皆情语,勾勒出难为外人道的疯狂和寂寥。名山大川已揽入怀,沉酣一梦,信手涂抹的墨痕不为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来,只倾诉情绪、只祭奠年华。所以,石涛美其名曰“一画理论”,一即万物;弘仁用方折线条画山;不曾学画的金农,用汉隶般的笔触写景;吴昌硕更是穷其一生,有了标志性的草书入画。他们哪里是在构思笔下的形?

  赏画者若是过于认真,也会失了画的本意。最好就像王子猷雪夜访戴,乘兴而至,兴尽而返,游的是画家的“名山大川”,何必打破砂锅去追求此行的目的和收获呢?

  ——丁酉年读马菁菁《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