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心理学》是一本由[德]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32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证券投资心理学》精选点评:
●其實就大投机家換了个包裝,內容和他的自傳一样!
●书如其人,与其说是在写书,不如说是在投机。
●一个怪老头的叨叨叨叨
●杂笔
●我读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别信专家,别盲从,要走自己的判断!
●跟“证券投资心理学”没有半毛钱关系,跟证券、投资、心理学都不沾边的一本书,有点类似于自传,但是对想学习投资或证券的人几乎没什么帮助。
●2017.8 证券投资者应该像鳄鱼一样睁着眼睛睡觉,形象的说出了这个行业的精髓。要有自己的逻辑并坚持,不可追涨杀跌。从众心理要避免,但要等到疯狂和恐惧的时刻才用逆反心理。 不要陷入股市赌局而不可自拔,不要相信高利率基金。经济可以不富有但要独立,此外思想的独立同样重要。
●更像是随笔,作者只是很丰富,不过不是我想要的,开始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但是内容太普通了,知识密度太低了。心理学闲谈吧
●买过的券多了,难免会看走眼。 读的书多了,难免遇上些垃圾。
●浅显易懂,娓娓道来
《证券投资心理学》读后感(一):蜜汁评价
蜜汁豆瓣网友,虽然没读过作者其他的著作,但是的确讲了目前很多韭菜的心理。很多投资很容易被人性给蒙蔽。可以作为通俗易懂的入门级投资心理,投资这条路,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容易崩溃的。教导人们用一个正确的客观的投资心理去面对自己投资的产品,现在世界上的投资产品那么多,有色金属,无形的区块链,期货,现货。。。
《证券投资心理学》读后感(二):消极没有实物
全书充斥着对股市的批判,对大众的鄙视,对其他所有理性分析的批判。全书看下来,还是有几句话有点意思值得思考,但大多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所谓的心理分析也没有实际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讲述自己的牛逼之处
全书的大意应该是这样:市场总是总是在欺骗,大众总是错的(不过这个观点倒是没错),我是牛逼的,分析什么的都是傻蛋。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赚钱?道可道,非常道,我说了你们这帮傻缺也不会懂的。
《证券投资心理学》读后感(三):大师喝咖啡谈人生
《证券投资心理学》1.个人及大众的深层心理动机和反应,的确会在某种情况下变得难以预料。不过,对于大众心理反应的强弱程度和关键的时点,经验老到的股票投资者有时还是可以猜测或者估计的。2.因为在行情上涨时,企业营业收入越高,就会有越多股票从“强手”一方转移到“弱手”一方,也就是从意志坚定的人的手中,转到了意志薄弱的人的手中。一旦所有股票为意志薄弱之人所持有,离市场下跌肯定就不远了。3.交易所里的傻瓜和骗子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他们永远在假装自己是聪明绝顶的人。4.股市中、短期的涨跌有90%是受心理因素影响,而基本面则是左右股市长期表现的关键。5.决定股市走向的因素有两点,归根结底,其他因素都是这两点的延伸:(1)资金流通量与新上市股票之间的关系;(2)乐观或悲观的心理因素(也就是对未来趋势的评估)。T(趋势)=G(资金)+P(心理);资金这个变量完全取决于长期利率,战争或和平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大众对这一事实的心理反应。6.“既成事实效应”的力量,当每个人都预测股市崩盘时,它却反其道而行。7.人很平稳地向前走——这就是经济。而狗则有时向前狂奔,有时东跑西跳,有时跑回到主人身旁,就这样来回地跑来跑去。这只狗的行走路线便是证券行情的起伏波动过程。人和狗同样是往前走,最后他们也会一起到达目的地。假设人走了1公里,那么狗大概就走了3倍或4倍的距离。股市行情的起伏就像那只狗所走的路线一样,向前走了一段之后,就会往后退几步。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还是在按部就班地发展。8.对于股市大盘走势(并非个股的走势),想象力和资金要比基本面的分析更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股价的波动从来未曾符合过股票的真正价值,股价永远过高或过低。如果股价可以随时反映真正的价值,也就不会有上下波动的行情了。9.为了摆脱群体心理的影响,投资人必须勤加练习,对事情抱持怀疑的态度,而且要有喜欢挖苦人的性格,再加上一点自负。只有经年累月的经验,才能培养出敏锐的直觉。但即使是经验最老到、最狡猾的投资专家,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他们必须经常犯错,这样才能积累经验。10.成功的投机者必须是思维敏锐的政治分析家和训练有素的大众心理学家,因为他同时要解开两个谜题:政治事件及储蓄者对政治事件的反应。针对某些事件,人们也许可以预测到逻辑性的发展结果,却很难掌握储户的反应。投资不可以跟在消息后面跑。当所有人都在谈股市时,你就必须退出。11.大部分投机者都有个坏习惯,当他们的股票上涨了一点点,就到处吹嘘,赚到钱就大肆宣扬,有了损失就沉默不语。赌博如同毒药,像吗啡和可卡因一样,会危害上瘾的人。一旦踏入赌场或股市大厅,就算是最有智慧的人,都会把才智搁在衣帽间里。12.全世界的股市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且彼此依赖,如同恺撒大帝的帝国——一个太阳永远不西沉的帝国。
《证券投资心理学》读后感(四):没有捷径,靠自己
总结:
这本书更像一些杂文,并没有多少投资心理学。就这扣一分,不过也是有部分内容值得学习了解的。
总的来说,对于投机作者对建议只有多经历,思考(没错,就是要靠自己,这书并没有什么方法论交给你在心理学上战胜对手,虽然一开始抱着这个期待看的)。书中有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在证券交易上便是:90%的成功是来自需要“流汗”才能获得的经验。
作者认为中短期股市的走向由两点组成:
(1)资金流通量
(2)乐观或悲观的心理因素(也就是对未来趋势的评估)
相对于资金量,大众的情绪是不可揣摩的,就算是同一件事,也会有消极和积极的角度。作者所谓的经验,就是为了那一次心理战的胜利:我敢说在100次心理战中,至少有51次我都能够站在胜利的一方。
当然长期趋势是由公司内在价值,基本面决定的。
一些经验摘录:
现在我是股票长期投资的专业人士,长达70年的经验告诉我,只有长期投资和反向操作才能在股市中赚大钱。
亲爱的读者,不要轻信那些大师的话,重要的是看他说了些什么!哪怕他是教授(之前看一本关于如何读分析师的研报有类似观点,重点是研报的内容,数据,逻辑等,而不是结论。自己思考加上自己的经验反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观点)
恐慌制造者们不仅自己惊慌失措,而且希望别人也相信全面崩溃就在眼前不远,只是我们还没意识到。
我非常关注全球有关外交、财税、利率政策及工商业界的重大事件。大胆分析重要事件是我的拿手绝活,但是这些事件不一定如人所料地总是反应在股市行情上。股市行情的反应经常会出现短暂的反常,总是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按照我的预期发展。但如果投资策略的根本条件没有产生变化,那么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股市未来趋势对我不利时,我选择在这纷乱繁杂的市场中,满怀希望地等待。
在股市用语里,称这种现象为“既成事实效应”(fait accompli)。这个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很多人在之前(悲观的预测确认之前)就已经把这只股票卖光了。早已进行大规模融券的空头股票玩家,看到他们的预测完全实现了,为了确保目前的获利,开始回补空头仓位,这一举动会带动股市上涨。
人生建议:
作者在最后一章简短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就算金钱无忧,也是需要一份事业,避免陷入虚无。
35岁时,我的第一段事业达到了顶峰,我可以退休了,用投资赚到的钱去养老。但没想到,没有任何挑战和烦扰的生活,反而让我在50岁时患上了神经官能症,成天被抑郁沮丧的心情所困扰。在这样的境况下,我开始了第二段事业——做财经记者和作家,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心理学教授。(教授建议他通过写作释放内心的压抑)
年老给我带来了哪些利弊呢?年老改变了我的心理,改变了我的时间观念。年轻的时候,我老觉得时间紧迫,想快点赚钱,觉得自己被投机的风险游戏深深吸引,大脑总是飞速地运转着。今天我则是用泰然处之的心态来看待日常琐事,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是我知道昨天和今天,这就够了。现在我可以慢慢地想,想一整年的计划,其实我也不知道,明年我还在不在。时间过得飞快,不够去做我有兴趣的事情,我希望一天可以有48小时。我必须持续保持注意力,才有办法处理经济市场上数不清的问题,所以我特别专注于培养某个特长,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很少见的。当我不需要用到脑袋时,我可以关掉它,里面是完全的“一片漆黑”;当我需要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我可以把“灯”打开,把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其实这就是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方法,培养兴趣特长,沉浸其中,冥想也是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