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14 02:4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的读后感大全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是一本由[日]川上量生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精选点评:

  ●一看到书名和封面就被萌到了,好可爱啊,内容好不好都无所谓了~我对成功背后的套路不太感兴趣,只是觉得动画是很烧钱和需要死磕的东西。不过有像宫崎骏这样优秀的大师存在,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基本上算是作者的硕士论文吧

  ●“只有在内容还被视为生活中的奢侈品的时代,人们才会认真地思考内容的本质”

  ●台版《我在吉卜力思考的事》,去你大爷买了两本。不过内容真的不错,信息量超大。

  ●#吉卜力揭秘# 宫崎骏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小工厂的工头,才不是什么艺术家。p18.信息量这个词在我们的工作中主要指什么?是指绘画的精细程度,吉卜力的电影信息量很大,只看一次是无法完全理解的,所以观众会到电影院看很多次。那么是不是说信息量越多越好呢?增加信息量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制作的越精细,耗费的金钱、人力、物力越多。动画中绘画的信息量指的就是线条的线条的数量。线条的数量决定了动画的信息量,吉卜力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信息量庞大。

  ●“铃木先生,怎么办?这故事结束不了了。”xswl

  ●内容是创造者将脑内想象展现出来的世界,是媒介展现的游戏。

  ●2018年读书021。这本书只有152页,排版也像很多日系书一样疏松。但是,这恰恰是更要推荐的理由。这里什么都没有?才怪,这里有很多东西。但也不要被夸张的主副标题迷惑,这东西并不新鲜,但是相比于很多厚重的创作论,它易于被读者把握,并以此收获自己的理解(这跟本书的一大表述重点直接呼应)。我一开始想看这书,其实是基于想了解电影如何让怪物显得不可怕——龙猫是可以很可怕的,但为什么宫崎骏的龙猫绝非如此。这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并不是它想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它的简练,给了读者自己挖掘纵深的可能。而对于商业电影批评,第二第三章也有不少启示点,足以令人找到更有信服度的批评方式。

  ●一开始只看书名也不知道是讲什么的书,非得亚马逊限时半价(0.99元白捡价)我才下单,当然也是因为超长书名中(亚马逊的一贯操作)提到了庵野秀明,然后我就下单了,看完了,只能说真香!不愧是日系书,满满都是日系的味道,所谓日系的味道就是从一个概念出发全文都是用轻松平快的语调从多个甚至一个角度讲同一个东西,在这本书中这个概念就是“内容是什么”或者说(我更愿意的方式)作品是什么,创作者无疑是辛苦的,尤其是动画,制作一部动画的艰辛超出你最狂野的想象数百倍,但是最难的不是制作动画而是“制作”动画,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把脑中印象通过内容在别人的脑中还原出来,精彩至极的定义,想要更多的了解日本动画嘛?这本书真的可以试一试呢,翻开它如何那些你从未见过的熟悉大师对对话吧。

  ●宫崎骏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把人类的生理感受用内容再现出来,通过影像呼唤人类的本能。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读后感(一):成人世界的纯粹思维

  这本书讨论的内容是有趣的,记录的方式是理性的。为什么龙猫这个形象能收获大家的喜爱?铃木敏夫给了一个简单至极却颇得我心的答案:因为龙猫的肚子软绵绵,看上去摸着舒服啊!制作动画的这帮成人往往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童真,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更加纯粹的。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大家对动画有着成人式的偏见,把动画定义为孩子的特供电影。真正优秀的动画同样可以触动到成人世界的柔软,吉卜力工作室就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些天才们用着他们的独特视角解读世界并投射到动画作品中,他们或许在创作中各有偏重,但都不甘于套路,勇于打破常规,追求简单的极致。这本书在阐述上显得非常的理性,但我却格外喜欢严肃中不经意间透露的名家轶事,这给了我一种在书中寻找宝藏和闪光点的趣味性,倒也增加了可读性。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读后感(二):不管是否是商业创作 都是戴着镣铐跳舞

  

对于作者第一章的解读,其实我是不认可的。

作者认为内容即是主观信息量(观众认识的世界 动画里小孩看到的大飞机)+客观信息量(世界原本的样子 动画里的线条 客观世界的还原程度)。

  在我看来,内容应该重点包括电影里的情节/故事,情节才是构成内容的核心。

  在第二章,作者开始告诉我“内容即对脑内印象的再现”,而创作者的使命就是找出“世界的秘密”,并把它们再现出来,但创作者的脑内印象是否能与用户的脑内印象重叠呢?这就得看创作者对人类、对用户的认识有多深了。

  “人在大脑中构建自己对风景的印象时,的确会在无意识中用圆形、直线等简单的图形和图形比例等规则来构建它们。 人类的大脑无法直接理解像大海的波浪那样复杂的东西,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分解成更简单的要素,就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印象。所以,人们会在波浪之中寻找直线、圆形以及图形比例之类的东西,来对此进行理解。”

  所以人脑无法记忆复杂的东西,会选择性地记住简单的特征(如人的头发长、颧骨高、胖、瘦等 景物是曲线、直线、三角形等),通过这些明显的特征、提取本质的简单信息组合成印象,去理解世界。

  这就考验创作者能否抓住人脑对一个事物的核心认知,洞悉用户脑中的核心想像,去还原出来,而想像的还原,受限于创作者的想像力、实际技术等限制,能做到受用户认可的作品,是不容易的。

  最后说原创,大家都在推崇原创,但也会说原创很难,作者倒是给了一些原创的套路。

  (1)由于再现脑内想象的能力有技术性不足,所以很偶然地产生了某些不一样的东西;

  (2)故意在内容制作时加入乱七八糟的要素;

  (3)像做拼贴画一样,把不属于自己的要素作为部件使用,最终由于这些不属于自己的要素而诞生了“奇迹”;

  (4)对自己已知的套路进行组装,组成新的套路。

  从这些可以看出,原创也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基于已有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作品或东西去再现自己的想像,在这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惊喜,也有可能只是套路,质量上就看自己肯不肯花时间与自己见识的世界有多大。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读后感(三):读完感想

  内容的本质,是对抽取现实世界的特征并将其简化的脑内印象的再现。

  重点,将现实中重要的、能唤起人情绪的、鲜明的地方抽取出来,加工为主观信息。

  什么是作品的信息量大?

  作品包含了大量的主观信息量。省略掉了不必要的客观信息。

  主观信息量>客观信息量

  什么是创作?

  所谓创作,是创作者对自己脑内印象的一个表达。

  创作的难点在于哪?

  ①如何提炼自己的主观印象?

  解法,1.更敏锐,对生活中的事情更多观察和思考。2. 多思考,多提炼提纯自己的主观印象。

  ②如何将自己脑海中的主观印象进行表达。

  解法,1.多练习,多尝试表达。2. 多学习,总结别人的表达方式。 3. 跨界思考,将别的艺术种类的思考方式挪用过来。

  ③如何表达自己脑海中没有过的主观印象

  解法或许是1. 摄入新的信息,获得二手主观印象。2. 将主观印象进行抽象,抽象到更高的一层,在这一层面上用自己原有的主观印象进行类比。

  艺术的四个时期

  1. 原始时期

  在这一时期,表现内容是最重要的。比如,最开始写谋杀案。或者进一步说,最开始写密室谋杀案。

  2. 经典时期

  这一时期,经过大量创作者的前赴后继,形成了一套创作的法则,使得这一类型的创作拥有了标准,并且产生了经典。类似于,密室杀人案的整个流程,所必须注意的点。

  3. 矫饰时期

  这一时期,经典已经臻至完美,无法再进行任何颠覆,于是变为将经典中的一些细节拿过来,无限加工。

  类似于,密室的构成,是多么的密不透风,等等。但整体还是在遵循经典的框架。

  4. 巴洛克时期

  经典被消解,无限的繁复,每一个地方都被精雕细琢,过度繁盛的细节将原本经典的框架消解了。

  内容来源于对现实的模仿,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套路。

  在套路刚刚被建立出来的时候,其实是第一批创作者对脑内信息的准确抽象,这种抽象,点破了观众脑中朦胧有感觉,但是无法表述的东西。与他们情绪做了深度共鸣和沟通。(所有套路的转折点,都是观众觉得最精彩、最重要的、做具有因果性的点)。但随着套路逐渐沦为滥觞,观众已经无法再从中将朦胧的东西变为清晰的东西,他们无法再从艺术中学到任何东西,艺术的功能性不复存在。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读后感(四):这本书让我知道的二十二件事

  太好奇了为什么吉卜力的动画都那么好看

  宫崎骏的动画为什么那么好看,因为龙猫的肚子软绵绵。

“为什么《龙猫》能火呢?很多人分析了各种各样深层的原因,什么昭和时期的风景还原啊,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渴望啊。但是,我觉得这些分析都错了。真正的原因明明是龙猫的肚子看起来软绵绵的,一摸就会陷进去,特别舒服。” 宫崎骏先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把人类的这种生理感觉用“内容”再现出来,通过影像呼唤人类的本能。吉卜力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食物看起来特别好吃。

  天才创意者的观察手记,内容与创作的再定义。

  这本书让我知道的二十二件事

  一、创作者就是表达者,在某些限制之下,表达了某些东西的人。(某些限制:与媒体相关的内容格式,而表达的东西就是内容)

  二、内容是对现实的模仿。内容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现实社会的教材。

  三、不同内容间的三要素:①媒体(内容的载体)不同;②对象(要表的的事物)不同;③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小朋友们为什么喜欢动画?

  ——因为信息量少比较好理解。

  五、小朋友不喜欢看真人电影也就是因为,信息量太大了。应该说是因为动画片创作出了更容易被人脑认知的信息,孩子们才会喜欢的。

  六、为什么吉卜力的动画看多少遍都不会厌?因为信息量大。

  七、动画的信息量是如何增大的?

  ——绘画的精细程度越高,线条的数量越多,信息量越大。

  八、信息量大的真人电影有很多,怎么就不如宫崎骏的动画好看呢?

  ——宫崎骏的作品为世界所承认,是由于他正确地掌握了更容易被人脑与视觉所认知的表现形式。简单说来,就是画的内容使人脑感到愉悦。容易被大脑认知的信息量比较大。

  九、信息量是越大越好吗?

  ——内容分为主观信息量和客观信息量。主观信息量与观众的喜好、以什么为中心观赏内容很大关联。但是客观信息量却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客观信息量越少越好。太多的信息量反而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为了增加可以理解的主观信息量,就要岁信息进行整理,确认哪些是重要的信息。

  十、动画的主观信息量都有哪些?

  观众获取主观信息的时候,其中不仅包括了图像信息,还包括了动作、声音这些信息。

  十一、主客观信息量之间的区别?

  ——内容是通过少量的客观信息表现大量主观信息的作品。

  ● 客观信息量:现实>内容 ●主观信息量:现实<内容

  十二、肖像画画的是什么?

  ——肖像画与略画,并不是对现实中的人与动物的模仿,而是对人们脑海中的人与动物形象的模仿。 也就是说,认为肖像画和略画与现实相似的人,并没有把这些画与现实中的人或动物相比较,而是把它们与自己脑海中的人物、动物进行了比较。这就是说,人们认为肖像画或是略画画得像,是因为画中的人或物早已存在于脑海中,有了一定的印象。所以,当肖像画或略画的主题是不常见的人或物时,就算旁边有现实中的人、物或照片做对比,人们也不会觉得像。

  十三、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对脑内印象的模仿”

  十四、为什么动画里帅哥美女都长得像?总会画成一样的脸呢?

  ——这是因为人类所认为的帅哥美女都长着一张没有突出特征,整体比例均衡的脸。

  十五、创作者为什么艰辛?

  ——●再现脑内印象的技术性难度;

  ●找到脑内印象的难度;

  ●创作自己脑内没有的印象的难度。

  十六、怎样反套路?

  ——让人似懂非懂。(好似村上的小说就是这样)

  ●给套路下套。

  容易懂的文章不过是习以为常的套路的组合,读者一下子就能看懂,只会在脑中留下浅淡的印象。所以要让文章不时地有几处难懂的地方,制造出一些“变化”才行。

  ●让人摸不清套路。拍摄电影时连创作者也没想好结尾的拍摄方法。

  ●前所未见的表现方法。所有的大导演都奔向了表现手法。

  十七、宫崎骏是如何创作的?

  一般来说,导演是根据脚本来制作影像的,但是宫崎先生却根据影像来修改故事情节。 宫崎先生的故事情节,是为了把他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好看的场景、美妙的影像给串联起来。宫崎骏重视的表现手法而不是故事情节。

  十八、内容的优劣是如何评判的?

  —— ●创作者视角:向用户再现自己脑内的印象时,准确度有多少。

  ●媒体视角:是否能高效地用很少的客观信息量,传达庞大的主观信息量。

  ●用户视角:能够接收多少主观信息。

  十九、让观众对主人公移情的主观角度的“移情式电影”容易引起感动和哭泣,客观角度的“感受式电影”,带来的则是欢笑和柔情。

  二十、宫崎骏先生是如何保证旺盛的创造力的?

  ——宫崎骏导演虽然已经年过七十,却还能够不断创作大众作品,是因为他的生活非常质朴。 据说,他的生活和早年没有任何改变——每天早上上班工作,然后晚上下班回家。每天的饭菜就是夫人做的便当,周末在家附近的树林和河岸边散步,当志愿者捡垃圾。没有任何奢侈享受。

  二十一、日本动画和海外动画的区别:

  ——日本的动画片被称为“赛璐璐动画”,由原画师手工绘画制作。而在海外,像皮克斯这样完全用3D CG制作动画片,已经成了主流。

  二十二、原创性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再现脑内想象的能力有技术性不足,所以很偶然地产生了某些不一样的东西;

  ●故意在内容制作时加入乱七八糟的要素;

  ●像做拼贴画一样,把不属于自己的要素作为部件使用,最终由于这些不属于自己的要素而诞生了“奇迹”;

  ●对自己已知的套路进行组装,组成新的套路。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读后感(五):书摘

  空手推荐。1内容即对脑内印象而非外部真实世界的再现,这里有个主客观二元论的认知哲学问题。联想到在上一本书《艺术家那样思考》里也有一句:一切都是对生活的模仿。2内容三大核:对象 媒介 表现方式,前两者是容易被穷尽的,表现手法则出路很多,所以创新容易在这里衍生。3还谈到了怎么样偏离套路,这些都是作者自己的思考,以及和身边高手交流后的产物,所以与人合作也非常重要。作者是弹幕的发明者,IT出身,是个死理性派。4提到了艺术史循环及内容循环,定不能忘一开始的对象是什么而陷入矫饰繁复的表现手法中。由此想到了黑格尔。5 创意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原创?什么是天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龙猫的肚子为什么软绵绵》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