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3-13 01:3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经典读后感有感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是一本由刘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精选点评:

  ●2018-18 受益匪浅 感谢冰火借书

  ●各种观点的集合,可当目录来看

  ●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适合小白

  ●终于读完了 语言和例子通俗易懂 很适合我这种商科知识薄弱的小白

  ●不错,读完感觉收获很大

  ●商业逻辑大杂烩,要形成完整框架还要多读几遍

  ●微博抽奖送的,今天开始学习,跟之前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的音频有点像,复习一下,增加记忆力,构建商业基础逻辑。 刘润的商业书,非常值得读

  ●甩薛兆丰那本讲义几条街

  ●内容框架完整,语言简单有趣,好书~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读后感(一):商学科普书中的爱马仕

  为什么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伙人分为有限合伙人LP(Limited Partner)和普通合伙人GP(General Partner)?因为“康孟达契约”。

  11世纪的欧洲是激动人性的大航海时代,海上贸易风行。这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合伙形式,年纪大的,无法出海的有钱人出资买船买货,没有钱但敢拼的年轻人出海经商。如果赚钱了,有钱人要拿走3/4的利润;如果亏钱了,有钱人以本金为限,亏完为止,所以叫“有限合伙人”。年轻人呢,不出钱只出力,所以叫“普通合伙人”。这种合伙制度就叫“康孟达契约”。

  谷歌,百度,淘宝等的竞价排名的出价策略是一种俗称“暗拍”的策略,这种策略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人威廉·维克瑞提出来的,又称“维克瑞拍卖”。在拍卖过程中成功竞拍者不是最高价,而是次高价,也就是第二高价。传统拍卖会导致大家很担心自己出价比别人出价高太多,从而成为“冤大头”;暗拍则会导致大家尽可能出到自己可接受的价格区间上沿,因为就算最后拍到了,你的出价也会比你能接受的价格还要低一些的,第二高价。这会给参与者带来更高涨的竞拍热情。

  “暗拍”策略的应用给这些竞价排名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提升。

  小米的饥饿营销策略并不是他家首创,极致还要看爱马仕,Hermes的Birkin永远在排队,越定制越排队,因为等待会加剧你的期待感。最美好的时候不是欲望得到了满足,而是欲望即将得到满足。

  美国的市场经济先于中国很久很久,因此对消费心理学,包括行为学,认知科学,有限理性等等的研究也先于中国很久很久。同时,这一领域的研究远没到终点,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获奖方向是行为经济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假设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是行为经济学发现人永远只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这些有限理性的启发式有时候很有用,因为他们能帮你快速的做出判断,比如“贵的东西普遍好”“便宜没好货”;同时他们也会被商业“利用”,以满足人们,多变的,模糊的,难以琢磨的精神需求。

  很显然,这种假设更接近人类社会运行的真实规则。

  《五分钟商学院》科普了一下这些规则。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读后感(二):关于商业基础

  商业的价值,体现在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

  创造价值,专注于产品的定位,创新、品质。传递价值,专注于流量成本,交易成本。

  Q1:互联网经济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互联网,使得信息流易于获取形成信息对称,易于传播形成社群经济、口碑经济,产生网络效应。

  Q2:互联网如何降低流量成本和交易成本?

  A:从营销角度看,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自动化精准性营销,降低流量成本。

  从渠道角度看,传统方式是深度分销,搜集线下流量,通过商品利润分成,激励分销商触达消费者;互联网时代,趋向于通过全渠道销售,线上线下流量进行转化和共享,提高零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Q3:互联网经济带给传统经济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A:互联网带来的用户规模理论上没有上限,极大的降低了边际成本,同时流量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下降,结构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推动着B2C模式转变为C2B模式,走向用户为王的时代。

  商业,与之最密切相关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商业构成很大影响。

  消费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比例偏见,损失规避,价格锚点。

  不同的心理账户,衡量商品的价值标准不一样。如玫瑰花强调爱的表达,不强调花本身的价值。

  沉没成本,即已经产生的花费,有目的的制造沉没成本,提高交易成功率。如收取低额定金。

  比例偏见,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更加敏感。商业手段如一元换购。

  损失规避,损失带来的不快感远大于得到的快感。商业手段比如免快递费,以旧换新。

  价格锚点,让消费者在不了解商品价值的情况下,快速感知价格。常用于促销中间段价位商品。

  消费者常见的行为特点有:结果偏见,适应性偏见,鸡蛋理论,心理概率,凡勃伦效应。

  结果偏见,误认为一个人成功,认为他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

  适应性偏见,是对于好或坏环境的适应。涨工资不应成为激励机制,绩效奖金可避免适应性偏见。

  鸡蛋理论,让消费者参与某一件商品的制作,增强对商品的价值认可,也称“宜家效应”。

  心理概率,常见的有以偏概全,眼见为实,先入为主,心理概率与客观概率一般不吻合。

  凡勃化效应,是指奢侈品的消费观,强调张扬,偏好价格高的商品。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读后感(三):心理-经济-市场

  消费心理学

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比例偏见:价格低讲比例,价格高讲数值,换购转移注意力价格比例变化大的小商品上损失规避: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正效的2.5倍(以旧换新,无理由退货)价格锚点:避免极端(原中间价位),同类对比

  行为经济学

结果偏见:一个人获得成功后,我们以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正确。方法:归纳法后再演绎,看是不是能推导成功的结果适应性偏见:阶段性给予,不断变化的刺激,善用比较鸡蛋理论:让用户参与且付出劳动(自己参与 高估价值)心理概率偏见(代表性,可得性,沉锚效应(先入为主))凡勃伦效应:炫耀性消费

  微观经济学

  机会成本: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就是次优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降低,未来企业规模会越来越小

  边际效用:每多消费一件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宏观经济学

  1.节约悖论:GDP=消费+政府采购+净出口+投资;乘数效应,我们的消费,别人的收入,新的消费投资

  2.政府调控:货币政策(调节利息,存款准备金,经济萎靡释放货币,反之收紧货币),财政政策(萎靡政府增加支出,刺激总需求,减税)

  3.人口抚养比:非劳动人口占总人口,当今5:14,35.7%,15年后9:14,一个人必须创造更多价值(创造而非制造)

  商业世界五大逻辑

  流量:进去销售漏斗的潜在客户数量

  流量成本:每一个渠道获得一个潜在客户的平均价格

  定倍率:零售价÷成本价,高低取决于创新还是效率(服装鞋5-10倍,化妆品20-50倍,网易成本控可查)

  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转换率——POE:paid, owned, earned media(付费,自有,赢得),忍不住发朋友圈(好产品,传播元素 我出钱请五个人免费上课,激励政策)

  客单价——单客经济(用户容器,粘性边界10%消费额,满足关联需求)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读后感(四):构建商业知识体系

  在开篇的第一章,刘润老师就讲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

  这句话看上去很平常,要深入的理解这句话需要有一定的商业实践经验,每一个商业现象,是每一个个体选择的集中体现,对商业的理解,其背后是对人性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消费心理学大行其道的原因。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归根究底,是人性的问题,关乎于人。

  人与商业密切相关,更准确地说,商业包含了人,刘润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常见的商业概念,如著名的沉没成本:

人们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前期投入越大,后期就会忍不住投入更多。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实际情况下,人们往往不会理智地去思考这个逻辑,而是受情绪的影响,再次陷入误区。这样的案例很常见,如投资失败不及时割肉离场,反而四处借钱,想要“马上回本”。 本来很多损失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我们着眼于过去的损失,而忘记了未来更大可能的损失,进而“一错再错”。

  固守沉没成本不放手的原因之一,就是自我一致性。人倾向于在一件事情上保持统一的态度、观点,如果我们“朝三暮四”,则容易被看成是一个“墙头草”、不能坚守自己观点的人,会被外界认为是“不可靠的”。

  除了沉没成本,刘润老师还提到了比例偏见,比例偏见也时常让我们“犯错”。

  当我们为购买一件商品讨价还价时,比起把130元的东西,讨价还价到125元,20元的商品讨价还价到15元更让我们觉得占了便宜,哪怕两种情况都是省了5元钱,这就是“比例偏见”。

  有的商家巧妙地运用了人这一特点:当走进一家服装店,营业员可能最先会从贵的大衣给你介绍,当你开始当敲定买上一件贵的大衣之后,他们就会向你兜售那些相对大衣不那么“贵”的商品,如围巾、帽子等配饰,这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比例偏见,相对起贵的商品,另一些东西就显得更为便宜了。

  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这本书一共13章,每章5篇内容,每篇文章很短,只讲一个商业要点,尽可能的让我们接触到最经典的商业逻辑、概念。

  对于尚未毕业或者刚毕业的职场小白来说,这是一本商业入门手册,它把最主流的商业常识,用简洁的话语、生动的案例,给我们一一过了一遍,为日后更有针对性的商业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

  对于已经熟读各大商业大部头书籍、有丰富商业实践的人来说,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再次回顾经典,强化自身功底,让我们对商业有更为透彻的理解。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读后感(五):3星|刘润《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商业常识汇编,水平低于预期

  基本是商业常识的汇编整理。讲到一些案例和个人的商业见解,没看到期望中的深刻的洞察或特别有价值的数据与信息。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而如果宣传传侧重于“巧克力是送给爱人最佳的礼物”,顾客就有可能花几百元钱来买巧克力,因为这是在他情感维系的账户里进行的开支。P6

  2: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店主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让这部分沉没成本损失掉,他会尽最大的努力来促成这笔交易。而买家其实使了一点“坏”,给店主制造了一部分沉没成本,然后利用店主对沉没成本的损失厌恶,在谈判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和主动权。P9

  3:对企业来说,为了让消费者买推荐的商品,通常不会把这个商品放在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极端位置,而是放在中间,这样消费者选中它的概率就会更大。P21

  4:最终,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迪希特发现,蛋糕粉滞销的真正原因是这种预制蛋糕粉的配方配得太齐了,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的感觉。于是,欧内斯特提出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这个想法被称作"鸡蛋理论"。P33

  5:如何让优秀的人才聚合和自治,而不是为资本打工,变成了麦肯锡最重要的管理问题之一。麦肯锡选择了形式上的“公司制”、运营上的“合伙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P95

  6:再比如,零售企业可以学习永辉超市的"一线员工合伙人" 制度——6万多名一线员工成为店铺、柜组的股东,分享利润。P97

  7: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循环;月饼厂以65元的价格把月饼券卖出去,最后又用50元把它买回来,其间并没有生产任何东西,却白白赚了15元。P100

  8:在所有商品的虚拟价值大于使用价值的行业中,都可以使用商品证券化的工具。比如礼品行业,P101

  9:那么,怎么才能建立品牌容器,并降低交易成本呢有三种方法:第一,从产品中抽取一种叫作"品类"的特殊价值,装进品牌容器。第二,往品牌容器里注入"品位"价值。第三,往品牌容器里注入“品质”价值。P120

  10:找到一个长尾需求,做成爆款,我称之为"长尾爆款",这才是真正的未来。P124

  11:别的商家拿一次货都是二一十箱,他【名创优品叶国富】一次要一万箱,工厂当然高兴坏了。但同时,他也提了一个条件在同品质的情况下,价格要降为原来的一半,P137

  12:危机公关的第一步,就是要认倒霉。那种"别人还不如我" 的失衡心态,会扭曲之后的正式回应。P171

  13:一旦企业被点名,忘了央视吧,真正的危机还没开始,真正决定危机是否开始、如何开始的,正是公关部门的回应方式。P172

  14:是的,【西服定制】生产效率确实降低了。原来一个女工一天可叫做100件衣服,,现在只能做90件了,效率降低了10%。但是,这么做能干掉服装业的一个顽疾——库存。P199

  15:回到开始讲的那双登山鞋。线下的成本结构决定了5~10倍的定倍率是合理的,并没有人因此赚黑心钱;而线上的成本结构也决定了3倍定倍率即为合理。不同运营方式,带来不同运营效率,从而产生了定倍率的巨大差异。P209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