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世间万物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28 04:11: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世间万物读后感锦集

  《世间万物》是一本由[美]艾米·里奇(Amy Leach)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万物》精选点评:

  ●喜欢博物君的,会喜欢此书,因为它恰到好处的生动与略带狡黠的幽默;喜欢吴明益的,会喜欢此书,因为它包含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动植物图鉴及风趣的解读;喜欢“书得起”的,会喜欢此书,因为它会进入我的三月荐书。

  ●这本评价很高的书,对我来说,几乎造成了阅读困难。它并不是科普,我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读完仍然不知道,知道的那部分只能帮助我大概看懂它在说什么。。。所以,其实我没太读懂,或者这种文字不太适合我。

  ●一只被保存在耳朵里的布卡多山羊,永远不过冬天的林莺,像蘑菇一样自律的豌豆藤,皈依竹子的隐士熊猫,用根须寻找太阳的拟南芥,像秘密一般逃走的蒲公英。 关于动物植物,作者为我们谱写的是梦一般的诗。以前我很喜欢一句话,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句话有所偏颇。自然界的一切,蚂蚁或是人,它们的存在,本来就如同神祇一样美。

  ●地上的还挺有趣,天上的真的不懂

  ●语言特别可爱!作为睡前小书来读超赞!躺在床上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被子是瑞士卷,枕头是蒸蛋糕_(:з)∠)_

  ●这是本成年人的童话书,作者将世间的生物都赋予了灵魂和情感。

  ●写这一块的时候我才看见内容简介里有一句“献给孩子和恋人的睡前小书”,孩子和恋人准不准确暂且不谈,这倒是很符合睡前小书啊……现在文体可真是多变,“科普童话集”,意思就是当你试图从其中读到科普的时候,科学的语言会被童话的雾所取代,而当你试图在其中寻求童话的时候,又会遇到直白的昆虫术语。有些片段是不是把作者的日记感慨给写进来了。怎么说呢,要是恋人送给我这样一本睡前小书,我应该是会读完感觉虚无得睡不着。。

  ●不懂欣赏

  ●看了几篇感觉怪怪的。不是我喜欢的调调。放弃了。

  ●真是令人惊叹,艾米·里奇那种思接千载的格局、灵动非凡的想象、魔力四射的语言,让我立刻想到安妮·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当然,“上帝”和“神性”的出现也是一个原因。然而这也是诗意的、童话的、疯狂的、无厘头的书写,只是恰好主题是博物。

  《世间万物》读后感(一):兔子洞里看世界

  #当你迷失在文字间时,想象自己是掉入兔子洞的爱丽丝#

  读这本书仿佛看一部魔幻电影,主人公是世间万物:植物、星辰、动物但不包括人。他们在文字里全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在现实中大多数时候被无视的生命力。

  “导演”艾米·里奇知道得太多、想得太多、说得太多,难免有点儿芜杂,如果你恰好了解一点博物学,喜欢略有些尖刻的对人本位的嘲讽,不介意随时可能被常识(也许你很生疏)、史实(然而你从不知道)、暗喻(看完整篇才后知后觉)搞得有些虚弱,那么你可以成为溯游的鲑鱼在密苏里河释放你的倔强;感受仅凭肚子里几只小虫子就完成遥远的迁徙之旅的林莺瘫倒在沙滩上的超然状态;想象自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或卫星,正和其他伙伴们开着漫长的华尔兹舞会,舞步永远是旋转再旋转……臣服于文字的回报是丰厚的,更不用说书中那些精美绝伦的古代手绘插画。

  阅读时,追随文字放任自流是一种冒险,这种冒险在读《看不见的城市》时,诗意的文字和几何学般的严谨会让读者安心。《世间万物》,类似的语言形式,惜乎在稳定性上差了些。

  《世间万物》读后感(二):世间万物并不相通

  

推荐语比正文精彩,我被这句“从微小的地球居民,到遥远的宇宙星辰”骗进来,从【特拉普派】到【美味森林里的激进熊】,一页又一页,原谅我真的看不出诗意,浪漫,冥想什么,作者尝试用拟人的方式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山羊,鸵鸟,企鹅等,我真的内心毫无波澜,她的比喻十分陌生,她的抒情完全没有感染力。

【请不要对海参大喊大叫】有点意思,至少我只有世上有月亮水母。

【你将要起飞】也不错嘛,讲述凭借本能生活的毛毛虫如何起飞。

生活在星系中如同生活在这样一种街区:街边某幢房子可能在四千年前就烧毁了,然而你在三千年后才知道这件事。

她试图用梦幻的语言描述太阳,月亮和恒星,但我完全没有被戳到,第二部分:天上的事物让我彻底歇菜,庞大的宇宙体系加上各自对我来说奇奇怪怪的比喻,最后二十几页真的撑不下去了,每一个字我都认识,有些句子单独拎出来也能理解,合成段落后是真的看不懂她究竟想表达什么。

  《世间万物》读后感(三):地上的事,与天上的事。

天赋

  企鹅 膝盖无法弯曲

  迷路的人,总是在循环往复,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因为一个足够大的圈看起来会像一条线。再加上月亮一直在飞行,飞蛾不断改变位置,花朵一路上东倒西歪的,更人察觉不到事物的重复。

  鸵鸟跑起来,有着来复枪似的粉色长腿。

  青蛙,用大大的伞状手掌在空中控制方向。

豌豆狂热症

  渴望、超感

  IC

美味森林的激进熊

  擅长伪装的动物们肯定会撞见彼此

  食竹者

  一条小河奔流而过,呈上新鲜的鱼肉大餐,而熊猫做了些什么?趟过河水,走向对面硬邦邦的竹林。

  银河:milky way

与难通行

  loading........

  《世间万物》读后感(四):唯灵论与童稚的美梦

  这本书分为“地上的事物”和“天上的事物”两个部分,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物灵”系列两本书之一。

  作者无疑采用了唯灵论者的手笔,巧妙的童稚的口吻娓娓道来,天真与童贞并存,而且在植物、动物、星球的世界都有它们的故事情节,从而使每一篇都颇具张力,令人读起来绕有兴味。

  比如山羊,“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草地”“有人细心地保存了一只布卡多山羊的耳朵,这比人们为白氏斑马所做的多得多”手到擒来地书写有灵的动物世界,穿插着和万物之灵人类的关系。

  文中的类比新颖独特,如“鸟类似乎能够适应南极的冬天,就像牵牛花适应滚烫的泥淖一样。”

  小冥想的谐谑,“很久以前巨水鸡就不再飞行了,但万幸她还留着翅膀:如果你决定停止飞行,最好也憋放弃你的翅膀,因为某一天你可能还会需要它们,当你的其他特质让尼陷入危险时。”

  一本慰藉纷扰打搅的属于心灵的书“植物就是不能好好待着。渴望令植物变得非常勇敢,所以她们能找到自己渴望的事物。这样的设计就有别于石英晶体嘀嗒作响的内心。”将敏感的植物与戴着手表的人类之手对比,有如巴塔耶作品中摆脱世俗算计的神圣之物。

  这也是一本有思想的书,“熊猫有自己的智慧,难以解释,也不能修正,根基之深是我们无法触及的;而且如果他们真的在乎什么,那会是比人类更复杂的存在。” 有禅意和轮回之感。

  读到倒数第二篇“盖破”,觉得译者巧思新颖处理独到了么?

  这更像是一首首致灵魂的挽歌,在笑与泪与注视中挥别往昔与梦魇。在作者执着的凝望中,我打着哈欠关上书,又一次读到其中一篇,又被她再次吸引,童稚与天真却不乏永恒的真理,这就是这本隽永的作品给我们奉献的,一本春日的小书。

  《世间万物》读后感(五):今天起 我想亲吻万物

  作者施展魔法,将跳跃着的万物交错的串联到一起,再给他们穿上滑稽又鲜艳的华丽服饰,直接丢到纸上让他们随心排列。书本的每一句都值得玩味,作者创造的世界仿佛都装在彩色泡泡里,隔着斑斓的光展示着万物另一番神秘与奇妙。

  有太多写人与自然的书籍,要么以人的角度去审视自然,或者以自然的角度去看待人。这本书可爱的地方就是模糊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自然与人的关系不是简单包含或交融。

  世间万物就像一个个人一般,面对着这个广阔的世界,时不时做些蠢事,让自己陷入一些小麻烦,会苦恼也会傻笑,会勤恳面对生活,也会任性的特立独行。

  整本书虽然在讲万物,但并没有具体的学术知识,但不失为一本优秀的科普与博物书。虽然没给出具体的答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对万物产生了温柔的情愫,仿佛窥视到他们的私生活般的有趣。这种奇妙的感觉是作者精心营造的结果。

  书中后篇的一个小节写到,我们发问”今晚我是否应该渡河?“ ”为什么我的心上有云烟笼罩“或者”我要不要嫁给西里尔呢?“

  若在人们对话的回答会是“你应该明天渡河,今晚的轮渡已经满员” “你之所以压抑是因为你维生素B2摄入不足” “西尔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他参与社区事务,而且没有重罪记录”这样的对话信息完整又准确,但似乎缺少了一些滋味。

  同样的问题,神使会等待大地的吐息,在收到超期的感召后呼应道:”誓言像纸一样站不住脚“ ”去找一个山羊爱喝盐水的地方“ 以及”翅膀啊柳树远啊远去”她传达的讯息像风铃叮当响的音信那样清晰。

  我们与对万物提问的时候,你是希望得到有条有理的回话,还是仿佛古老神灵的启示?或许我们并不需要生硬的答案,而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发现万物古怪的讯息,那才是属于自己对万物的独有的情感。我想作者不去阐述知识与道理,是与知识道理比起来,与万物建立的感情才是我们身为万物成员所要明白的第一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世间万物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