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2》是一本由采铜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8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进2》读后感(一):精进2
是参与了秋叶大叔的读书打卡群才去考虑买的这本书,但是没有参与群里的打卡,只是去看书,没想到,看完了,每天都有努力完成任务。一周完成了一本书。
作者是从铅笔开始写起的,巧的是,我也是拿的铅笔去画书里喜爱的句子,中华2B铅笔
《精进2》读后感(二):日行一律,可盘万物
本书分为八个模块,分别是: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
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1、“盘”万物的四种观法:材质、造型、装饰、工艺,我们要学会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
2、建立模块化的工作系统:对于自己来说,应聘某个岗位,初级所需的硬件要求和软件要求是什么
《精进2》读后感(三):成为很厉害的学习者
我是个读书小懒虫,看这本书让我我发现我在阅读时更加容易进入状态去阅读,并结合习惯阅读章节内容时提炼重点,记录下那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到了对原文阅读理解。
精进²的阅读让我知道了怎么结合生活实际更贴切的去运用知识来让生活更加多彩,怎么样结合知识点去分析自己在做的事情,试着用多个层面思考即将要去做的事情。循环
《精进2》读后感(四):成为很厉害的学习者
我是个读书小懒虫,看这本书让我我发现我在阅读时更加容易进入状态去阅读,并结合习惯阅读章节内容时提炼重点,记录下那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到了对原文阅读理解。
精进²的阅读让我知道了怎么结合生活实际更贴切的去运用知识来让生活更加多彩,怎么样结合知识点去分析自己在做的事情,试着用多个层面思考即将要去做的事情。循环
《精进2》读后感(五):结构比较乱,内容空洞,注水有点多,很是失望
买来实体书,阅读起来有点失望,和精进1来参照,实在有失水准,书本的结构都有点乱了,章节之间没有联系性,还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然后告诉读者这是心智进化法,解释起来真的很是牵强,和精进理念有悖,深感文中注水多,干货远不及精进1,失望,失望,失望,失望,失望,失望,失望【没办法要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
《精进2》读后感(六):精进 2
如果仅用“堆砌”两个字来评价这本书,显得有些苛刻。
我倒觉得做成视频,呈现方式或许会好很多。
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观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真知灼见。
讲了好些个方法,比如迁移,但我总觉得不信任。
如果要回答,如何有效学习,应该要展现清晰简单的方法。当然,细节会有很多地方要注意和体会。
创造这种活动,如果变得有迹可循,那就不是创造了。
集中与发散,然后等待机遇。
《精进2》读后感(七):串下全文想要表达的主题
《精进2》读书笔记用完整的眼光和多视角,观看寻常之物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找到商业成功的隐藏秘诀把系统模块和规律化,世间万物由模块组合而成现实中的限制,会带来更多创新可能性“新物种”并非从无到有,是长期进化演进的结果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迁移所用通过循环往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稳定进步不追求一次成功,通过严苛的观察自我批评,达到品控稳定的完美主义者
《精进2》读后感(八):#秋叶书友会共读计划7期#
采铜老师,真的是很厉害,把深奥的原理用很通俗易懂的例子就说清楚了,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困在每个章节之中,我在想,这些东西为什么都这么简单,采铜老师到底想表达什么呢?看了几章之后,才慢慢发现,每章的内容都是精进的一个方法,他把精进的过程拆分的非常清晰。看完全书才看出一点点门道。 四种观法,可“盘”万物。同样是通俗易懂的例子,从四个视角去掌握观察之道,惊叹采铜老师的察微知著。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隐藏知识,书中的举例让我们很好的理解隐藏知识的含义,那些发端于实践的隐藏知识,正是在商业中保持稳居市场的优势。下次一定尝试一下只加三滴百香果汁的苹果胡萝卜汁
《精进2》读后感(九):多一种看待角度,又一次深入思考,就够了
本书共分8章,分观察、层次、组合跟限制,进化、迁移、循环与完美。你看,他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内在逻辑去叙述一件事情跟物品的。
观察:360°剖析一件事或一个物;
层次:分析处理事情或使用物品的细分流程;
组合:从以上两种情况找出规律,比如足够硬的和足够多的;
限制:利用以上3步中遇到的问题换个角度巧妙解决;
进化:参考施普伦三角形保持信息差优势或者加大能量投入;
迁移:再从别的什么上学点儿好的方法;
循环:将这些过程与牛逼的案例对比找到更多突破点;
完美:不断深入,强化,追求极致最终完美。
《精进2》读后感(十):对精进 1 和 2 的点评
这周抽空看了精进 1 和精进 2 两本书,有点失望。
精进 1 - 全都是各行各家的观点拼凑,没有自己的主线,唯一的优点就是学识真的挺广。
精进 2 - 作者可能意识到了精进 1 的不足,但是过于极端,精进 2 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个人感悟。问题在于,知识分子往往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因此举得例子并不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就是黄焖鸡的秘诀在于汤的鲜,我估计作者只是吃过一次黄焖鸡就急着拿来当论据了。还有游泳、篮球等例子,如果自己没有系统去学习训练,没有深刻的感悟,最好还是不要拿这些大众化的例子来充当论据,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引用经典,起码后者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