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2》是一本由采铜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8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进2》读后感(一):结构比较乱,内容空洞,注水有点多,很是失望
买来实体书,阅读起来有点失望,和精进1来参照,实在有失水准,书本的结构都有点乱了,章节之间没有联系性,还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然后告诉读者这是心智进化法,解释起来真的很是牵强,和精进理念有悖,深感文中注水多,干货远不及精进1,失望,失望,失望,失望,失望,失望,失望【没办法要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补140个字】
《精进2》读后感(二):精进 2
如果要回答,如何有效学习,应该要展现清晰简单的方法。当然,细节会有很多地方要注意和体会。
《精进2》读后感(三):对精进 1 和 2 的点评
这周抽空看了精进 1 和精进 2 两本书,有点失望。
精进 1 - 全都是各行各家的观点拼凑,没有自己的主线,唯一的优点就是学识真的挺广。
精进 2 - 作者可能意识到了精进 1 的不足,但是过于极端,精进 2 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个人感悟。问题在于,知识分子往往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因此举得例子并不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就是黄焖鸡的秘诀在于汤的鲜,我估计作者只是吃过一次黄焖鸡就急着拿来当论据了。还有游泳、篮球等例子,如果自己没有系统去学习训练,没有深刻的感悟,最好还是不要拿这些大众化的例子来充当论据,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引用经典,起码后者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的。
《精进2》读后感(四):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通读本书,作者讲解的是如何看待问题的视角,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学习的方法。
本书有8个章节,我给它分为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如何看待问题?
包含四个方面:从视角、层次、组合和限制上,去仔细观察一个事物的特征;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是中间层次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内部核心问题,如果在分析一个问题上,解决了这个中间的核心问题,那么你的学习过程就变得不一样了。起码在这个问题上,你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这么简单。
第二部分:如何有效学习?
学会提问方面,我认为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三大清单去逐一解决问题,因为三大清单包括了三大维度(个人、工作、家庭),所以要想问一个深度而有效的问题,还是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提问,不要把问题问得太过宽泛,要具体和细化,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根据细化的问题,去优化你每一天的具体行动。
刻意练习方面,这个方面是和学会提问相辅相成的,在有了问题清单之后,就是列出每一天的具体目标导向,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给自己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然后每天去刻意练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逐渐看到回报率了。
我是一位没有阅读过精进1的读者
和精进2的缘分源于我去大悦城参加了采铜老师的签售 这是我在知乎比较欣赏的人
建议想要夯实思维框架的盆友阅读底层但专业的理论 譬如辩证法 唯物论 认识论
心智练习可操作性不强
核心是审视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切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考都是耍流氓 天马行空的思考适用于艺术创作的某些时期或者提高生活品味
关于心智进化
01 视角
我的联想:
记得很清楚读第一本《精进》的时候是在2016年的夏天。因为很少刷知乎,彼时也刚刚买了kindle,看到这本书是免费的,就推送读读看。记得跟读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的感觉很像。属于一本提升思维方式,现身说法的这么一类书。比起纯纯的鸡汤,好在也算给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骤,所以我还是有些好感的。
最近看到出了第二本,便想看看作者还有什么想跟我们唠的。下午在外图等老公,随手拿起了这本书,感觉像是跟一位久违的学长聊天。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近况,彼此见证了各自的成长。
作者这次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这几个主题写起。我比较喜欢第一章(视角),用最简单的铅笔串起来作者想表达的不同层面。第二章的层次,也是最近各位知识大咖们经常会提到的升维降维的思考方式。至于后面几章,感觉共鸣就比较少。
这本书还有一个我觉得不错的方式就是每章都有练习。可以让你在刚刚接受作者观点后马上进行应用。因为刚刚看完《事实》这本书,所以书前面那个测试题,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类似的感觉在本书也有找到。
整体来说没有特别惊艳的观点,但是能感受到作者愿意坦诚相待。感谢在这么一个闷热的下午能够和一位久违的学长相逢,轻松的聊起彼此的成长,反思自己的过往,校正自己的方向。
《精进2》读后感(七):打破传统思维也是一种精进
每个人都像一棵树,随着慢慢地长大,我们都渴望着自己能够越来越高,甚至希望去突破云端,然而忘记了当初和自己作伴的小花小草,思维逐渐固化,而且更加习惯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思维更加趋向大众化,这样,小时候可能很独特的一个小点子,到现在,我们都觉得不值得一提。 然而,生活给了我们油盐酱醋茶,给了我们足够的食粮,当然也有精神食粮,但是我们的思维好像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发达,反而好像更乐于现状,并不打算寻求改变,从采铜的《精进2》中,我更加觉得思维模式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很差的我都在想我们的思维都到达了一个病态,卓越的创新只掌握在少数思维能力(一部分)强的人手里。 《精进2》中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作者和儿子关于楼房的思维,还有对于很多研究,只要我们想到一个创新点,很多问题就 可能够迎刃而解,有人说固化的思维是我们自身能力提高的藩篱,在我看来,确实是这样的,尤其是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的保持思维模式的活跃。在如此崇尚创新精神的今天,固化的模式有可能将我们推向深渊,而且没有回旋的余地。 之前看了《精进》,现在看了《精进2》,两本书给我的感觉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第一部让人感到深深地赞同,从心底里觉得那些东西是对的,而第二部却是让我感到了危机,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且自己很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的僵化,在这条路上我也试图去改变,然而往往半途而废,其最大的原因莫过于自己的毅力不足,还有就是顽疾之深。 身为一个科研人,我深知科研路途上的无尽的文献和实验,也深知半夜12点仍在吭哧吭哧地作图写论文的艰辛,如此的工作,每一个相同经历的人都有很大的感触,然而这么累的结果,有的时候并不能发一篇好的论文,我们做实验要基于文献,然而有的时候毫无创新的实验论文又有几家杂志社能够接受,我们受的累和苦要想得到一个相匹配的结果,那就需要我们慢慢去思考,去挖掘。 精进的路上,在以后我不想再缺席。
《精进2》读后感(八):一本可供操作的实用类书
之前读过采铜的《精进1》,学了不少读书方法。最近又读了《精进2》,感觉文风有比较大的变化,不失严谨的情况下,还能让人读得轻松,这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
《精进2》的副标题是“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所以涉及的内容已经超出了读书范畴,更多地挖掘了生活点滴中所蕴含的奇思妙想,从学科角度进行了较为专业的分析。
从阅读感受上来说,《精进2》读起来更轻松,书里有不少辅助理解内容的配图,甚至还有作者为读者出的思考题,这种方式在国外书籍中比较常见,算得上是实用类书的一个标志。
从收获上来讲,如果说《精进1》像一本关于读书这门独家功夫的武林秘籍的话,《精进2》更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礼包。读的过程像是拆礼物,不知道作者下一步会写什么。这种思维的跳跃,倒是与副标题所暗示的一致。既然是“解锁万物”,自然就五花八门,不拘泥于一种。
书里讲到关于铅笔的实例给我流下了深刻印象。一支铅笔摆你面前,你能联想到什么?不管你想到了什么,反正作者说到的那些我都没怎么想到。他试图用最常见的事物讲清楚人类认识事物的几个面向,动用了不少学科知识,比如心理学、认知科学、生物进化等。所以读起来比较烧脑。但只要挺过难关,就可以有长进。
总体上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尤其是对于像我这种缺乏开放思维、思维固化的人,读这样的书可以获得不少思考角度。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对于从应试制度中成长起来的人十分必要。
最后说一下读这本书的难处——内容稍显散,章节勾连不是很够。当然,这可能跟我较少阅读这方面的书有关。另外,既然这本书是实用类书,意味着读完之后,事情才刚刚开始。如果不能把书中所讲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本书基本上也等于白读了。反过来说,如果能把书中所讲用到生活中,应该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我也在努力尝试中,并且真心希望国内对孩子的教育也能尽早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不要等到三四十岁的时候才想着拓宽思维,虽然不能说为时已晚,至少会遇到不少困难。
《精进2》读后感(九):当作者极致用心,你读到的不是书而是秘密
——读《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
读这本《精进.2》,我的第一感受是,怎么不是外国作家写的?书读多了,也许在意的不再是书里的知识和思想,反倒是那些不太能直观看到的东西,譬如书的写法,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风格。讲方法的书,除了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我看的大多是外国的。所以对西方著书的逻辑是很敏感的。所以当看到这本《精进.2》,其逻辑与西方书藉如此不分伯仲,让我着实吃惊。读过之后,我大概能猜到作者是如何做到的,那就是不断地模仿名著,模仿一流作家的书写。作者一定构筑了一个良性循环来练习写书这回事,以使他在这件事上做得更好。作者在书中提到哈耶克,哈耶克是一个如此令人崇拜的作家,他不会正是模仿了哈耶克的名著吧?
作者把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摆在我们面前,关于天体世界、微小世界、和肉眼所见的世界,所有外部世界的底层运行规则和原理,以及关于我们如何学习思考的种种方法和原则,毫无保留的阐释清楚。这样的心力和功力,值得人深深敬佩。作者说,他觉得这些阐述的内容有非常大的普适性。我想肯定的说,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困惑和问题的答案都在这里可以找到。能把《精进.2》读懂读通,也许世界也将变得明媚起来,人们再不用独自抑郁,因为他有了改变的工具和依傍。
书中那些基本而朴素的真理,读来让人心臆舒畅,没有一点颗粒感。不说教,只是摆事实讲案例,精确的思辨,完整的逻辑,读来让人信服。最重要的是有效,是可操作性,拿来就可以用。这样的立意和著述真是堪称神奇。就像你在现实中使用不佳的一种产品,你一直希望它能符合你期望的样子,然后奇迹降临,一款完全符合甚至超出预期的新产品从天而降,掉落你的手心。
过早地对这本书下论断也可能有损它的使用,正如作者说的“一件东西我们不用它就是浪费”,一本书的价值就用效用来评定它好了。我只是依照经验来推断,也许,不久的将来,它给我带来的改变和实际的用处,可以说明它真实的价值所在。在这里,仍然诚恳地感谢作者艰苦地付出,做了一些人想做还没做的事情。
《精进2》读后感(十):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
最近比较茫然,突然有一天朋友跟我说“我推荐一本书给你看吧。”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发现这本书跟通常看到的书不太一样,还挺有趣。
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标题惊到了-《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论》,心想:往往XXX论都是比较高端的读物,我能看懂么?但是我又特别好奇作者对于心智的解读,于是怀揣着好奇心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首先从书序说起,“你为什么要被你看过的书束缚住?你很会思考,为什么不多写写你自己的想法”,这是作者朋友对作者最初书稿的评价,很简单的道理,但往往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很容易被所谓的框架束缚,而忘记了自己也是有思想的。整本书大概围绕这个观点展开,从不同的角度(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用角度+案例的方式呈现了渐进的知识视角,有趣的是每个章节都会给读者留作业,且作业并不局限于文字思考,有的还涉及到了数学,因而渐渐地我开始期待每一个章节的阅读,更期待作者留下的作业。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的任何东西,随意选取一样,只要深挖下去,都会发现是深不见底的。”书中提到的这句话我感触很深,在高节奏的今天,很多人为了交差而忽略了深入思考这回事,于是交出来的作业大多浮于表面、缺乏内涵,长久下去人会变得浮躁不堪,脑子因为长期不思考也会生锈,从不愿思考到思考不出东西,性情慢慢变差。
再说说“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这个观点,高手的一个特征就是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层次,并且能在这些层次之间来回车穿梭。通常一个整体可以划分为多次层次,层次细分会发现每一层由若干个模块组成。于是应用到生活中,对待一件事物时,我们可以从熟悉的层次开始,向上向下延伸,逐步发现隐形的知识,进入到更小或更大的层次。把许多个层次做好、做精,组合在一起便容易完整。作者举例了:读书不能随便拿起一本书就读,而是要思考怎样搭建起一个合理的“阅读超系统”。以前我读书都是先看目录再一页页看起,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还是要先思考如何进行一本书的阅读,于是这次阅读之后我准备进行第二次的阅读,并且从全新的角度和基于思考之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