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5 00:13: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摘抄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精选点评:

  ●敬佩

  ●伟大的民间科学家

  ●感动,伟大。

  ●让牛痘免费,詹纳是人类之光。

  ●精彩的医学小史(预感这个系列都很好看)。这一本读下来的感觉是人物小传+医学科普+医学试验方法入门,一鱼三吃。读库这几个系列通识普及方面做得真好。

  ●喜欢詹纳的为人,原来就是颟顸一点,有些散淡得过一生也是不错的嘛。感动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爱德华詹纳千古。

  ●詹纳在医学史留名,除了牛痘接种术,还有他淡泊无私品质,而这种品质,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比聪颖更为重要。

  ●詹纳真伟人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种理性的描述。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一):有两种病基本没有人能逃过:恋爱和天花

  天花真的可以说是历史书里的故事了,现实中已经没有天花这个病了,但是天花病毒还存在,在美国和俄国的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保存(对的,就是武汉现在名扬全国的P4:专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与利用的大型装置,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为了研究作用。

  忘了哪一册有说,病毒存在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和宿主和谐共存,天花太凶,无法和生物共存理应消亡,可人家还存在且是被人类好好保护着哦,天花病毒有智商的话,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生存方式,真有趣(我在说些啥。

  因为天花的可怕,在中世纪欧洲传的黑色幽默里,说世界上有两种病基本没有人能逃过,一种是恋爱,一种是天花。放到现在来看,微博网友一句话也够黑色幽默了:

还没等我们把病毒检测明白,病毒就先我们一步检测出了体质的优劣、干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专家的素养、医者的操守,以及民众的认知。via山上采药灵素子

  魔鬼在人间,魔鬼一定是病毒吗?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二):拿破仑说,我不能拒绝这个人的任何要求。

  

中世纪欧洲有一句黑得瘆人的幽默:有两种病基本上没有人能逃过,一个是恋爱,一个是天花。 1918年流感大流行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保守估计有五千万,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六年里死亡人数总和。而到1978年全球灭绝天花为止,有超过三亿人死于该病毒。 最早小范围内进行人痘(少量天花病毒)接种的是中国,让人通过鼻孔吸入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使人轻微发病并依靠自身免疫力获得抗体,但天花病毒在呼吸道容易大规模复制导致接种者死亡。 之后人痘接种技术通过土耳其传入欧洲,并在英国得到不少贵族的青睐,詹纳的贡献在于发现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牛痘接种同样能让人获得抵御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同时大大降低了死亡风险,牛痘在人体上引发的症状十分微弱。 但以动物的“毒液”为人体培养抗病毒能力,在当时宗教氛围浓厚的欧洲不被人所接受,在那些所谓正统专家看来,这几乎跟建议人兽交配培养新物种一样邪门(一位牧师说上帝给人类送来天花,是为了防止穷人的数量过度增长;试图预防天花,会助长贫困,让世界变得更悲苦)。 接下来的两年里,詹纳致力于在伦敦推广牛痘接种技术,1840年英国国会立法禁止使用人痘接种术,并且为所有英国国民免费提供牛痘接种。 成名的詹纳并没有被名利所干扰,也没有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他用余生推广牛痘接种术,免费为穷人接种。 他去世后本可以入葬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但还是葬在了伯克利村庄里太太的身旁,墓碑上写的是:皇家外科医生团会员爱德华·詹纳,生于1749年5月17日,卒于1823年1月26日。 墓碑上这行字是他生前为自己拟好了的(除了死亡日期)。并在这行字的下面特意加了一个附注:“一个字都不要增加。”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三):具有圣人心的科学家,具有钻研精神的医生

  

在新冠肆虐全球,人们都渴盼疫苗的当下,我读了一本关于已被人类灭绝的病毒—天花旧事的小书,知道了改进和推广牛痘接种背后这个叫做詹纳的人,以及关于他的故事。被这本小书深深感动。

詹纳的老师拉德娄将他推荐到当时英国外科界的泰斗—亨特那里去继续深造,真的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亨特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热爱大自然的人仿佛都是为科研而生的一般。亨特的故事也让我感动:他为了研究比较解剖学,自己买了庄园,养各种动物用于解剖比较,他的私人博物馆收藏了一万四千多件比较解剖样本,这种自掏腰包从事科研的事,在物质如此发达的今日,恐怕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亨特可能把自己一辈子的精力都用于比较解剖学研究了吧,就连跟腱撕裂后的自己,都成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甚至为了研究淋病和梅毒,竟亲自为自己感染了致病菌,并每天观察记录自己的症状。这也太厉害了吧,简直是如痴如狂。

詹纳说不上天赋异禀,但真的成功将我圈粉。在牛痘接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后,大家都建议他以此作为生财之道,甚至可以名利双收,但他没有将牛痘接种申请专利—他怕额外的专利费成本会提高牛痘接种的价格而将一些想接种的人拒之门外。他本可以在伦敦开诊所,岁入一万英镑的,但他还是愿意做个乡村医生,他认为,“他的乡村医生职业已经能带来足够的收入,至于扬名,他对名望有一种恐惧感。他觉得名望就像一个镀金的箭靶,会招来毒箭。他不想为这种事分心,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回自己家乡做研究。牛痘接种的效果,虽然总体不错,但还是出现了几个不稳定的案例。这需要继续研究,找出原因。而论到做牛痘研究,伦敦不是好地方。伦敦没有牛。”就是这么憨憨而执着的人!

詹纳始终坚持给来找他的人免费接种牛痘,并且不断自费制作疫苗并邮寄往全球各地,甚至到晚年也没有一点积蓄,问皇家协会申请了奖金也是为了继续推广牛痘的全球接种。1977年,借助牛痘接种,人类在地球上彻底消灭了天花。两百年前的詹纳未必真的相信这能够实现。“他就是有一种冲动,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于是就去做了”。多么纯粹而可爱的人,爱了爱了!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四):全人类第一次携手抗疫 - 天花往事

  “我们看着自己的臂膀,大抵总有几个疤,这就是种过牛痘的痕迹,是使我们脱离了天花危症的。自从有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 —— 鲁迅,《拿破仑与隋那(琴纳)》

【图】詹纳与牛痘。图片来源:(中、右)Google。

由小书《天花旧事:詹纳与牛痘接种》说开去。天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人类彻底消灭的传染病。

天花有多恐怖,今人已经很难体会,尽管天花在中国停止肆虐不过区区60年。据估算,18世纪欧洲每年约10%的人死于天花。大流行的年份,死亡率上限达到60%。03年的SARS,死亡率“不过”接近10%,已经让国人心悸;去年末今年初如一记闷棒,让中国措手不及的COVID-19,在武汉死亡率6.7%,在全中国大陆(含)0.9%,在全球4%,在接近失控的意大利伦巴第大区20%——20%“不过”是旧时天花季节性爆发时的下限。

本文提纲:

詹纳其人詹纳的对照实验与”三期临床”欧陆抗疫 - 英国(同行诋毁、教会阻碍、民众疑惧)欧陆抗疫 - 拿破仑: “我无法拒绝这个人的任何要求”欧陆抗疫 - 沙俄,疫苗诺夫国际主义行动 - 屠灭印第安后西班牙人巴尔密斯的美洲接种行动国际主义行动 - 回馈中国 - 种痘滥觞于中国国际主义行动 - 20世纪人类大团结(万岁)圣人

1。詹纳其人

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早译为“隋那”、“琴纳”),英国人,“近代免疫学之父”(the father of immunology)。詹纳几乎一生都生活在出身地: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伯克利镇(Town of Berkeley)的乡下。

詹纳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对接种牛痘(cow pox)来预防天花(smallpox)进行科学的实验验证以及大力推广。

此外,得益于生活在乡间,以及保持终身的对博物学和自然界的好奇,比如研究搁浅鲸鱼的骨骼结构、刺猬的冬眠习性等等,詹纳首先发现杜鹃幼鸟在孵化后会将宿主鸟巢内其它的蛋推出巢,因此被评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这一暗黑的、反常识的发现一度让当时的平民很反感,但科学界很快就接受了。

【图】詹纳家乡的位置。图片来源:Wikipedia。

2。詹纳的对照实验与”三期临床”

历史上,詹纳既不是第一位发现人类可以通过感染牛痘或人痘而预防天花的人(科学界公认的最早发现者是某位16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可能是明朝万密斋的祖父),也不是第一位推广利用人痘预防天花的人(最早大规模给国人接种的是穆斯林治下的奥斯曼土耳其)。

詹纳的功绩在于:通过科学方法,设计实验,证明接种牛痘可以免疫天花。

In science credit goes to the man who convinces the world, not the man to whom the idea first occurs. —— Francis Galton (1822 - 1911) [1]

詹纳怎么做的呢?

1 - 案例调研

首先根据乡间传闻——挤牛奶女工都不得天花,亲自访问牛奶女工,观察痘疱形态,询问感染后的生理症状,如是否发烧、头痛、没胃口等。

2 - 提出猜想

按当时已知的,接种人痘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天花(从感染天花的人身上取的疱浆划到接种人伤口上,或将痘疱表皮吹入接种人鼻腔)。詹纳想,其机理可能是人痘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激发了人体的抵抗力(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应答“),那么牛痘是否也能激发出人体相同的抵抗力?

3 - “一期临床”

詹纳找来15位确认感染过牛痘并痊愈的人,给他们接种人痘,观察他们的反应。这么做几乎是完全安全的,因为即使感染牛痘不有助于预防天花,普通人接种人痘也基本安全(那个时代接种人痘的死亡率1~2%左右),同时有好处(可预防天花)。

詹纳得到的结论是:感染过牛痘的人再接种人痘,症状比普通人轻微得多,恢复也快得多。这证明这些人对人痘(即天花)有免疫力。

这里潜在的对照组就是所有没有感染过牛痘而接种人痘的人。

4 - “二期临床”

上面的”实验志愿者“都从牛而感染牛痘。直接将牛身上的疱浆抹入人体,在那个时代(或许也在现代)太过骇人听闻。或许可以从感染牛痘的人而不是牛身上取疱浆?

詹纳从感染牛痘的挤奶工萨拉(Sarah Nelms)手臂上的硕大痘疱里取出疱浆,划开小男孩菲普斯(James Phipps)的胳膊,给菲普斯种上了”人身上的牛痘“。

接下来,连续多天,詹纳观察菲普斯的反应,发现与接种人痘非常相似,直至第十天症状全部消失。

这里又潜含两组对照:接种由人身上取的牛痘疱浆和人痘疱浆,直接从牛身上感染牛痘和间接从人身上感染牛痘。

还没完——要证明接种由人身上取下的牛痘疱浆可以预防天花。

詹纳又给菲普斯接种了人痘,发现与”一期临床“一样,生理反应很轻微,很快就恢复了。

这里一再重复”菲普斯“的名字,因为伯克利镇的小男孩菲普斯因为这个实验永载科学史,——伯克利镇的城镇介绍中也将菲普斯列为仅次詹纳的本镇历史名人。

【图】萨拉手上的痘疱。图片来源:[1]。

5 - “三期临床”

之后几年,詹纳继续研究,不断积累更多案例。他发现连续多代经人传播的牛痘,仍然可以预防天花,即证明牛痘可以人为媒介,一代代地接种,其激发的免疫力没有减弱。

到此,詹纳认为自己可以”出山“了——为了拯救更多的人,离开恬静的乡村,去大城市伦敦推广宣传(无偿地)。

【图】詹纳在论文中描述的疫苗代际关系。图片来源:[2]。

上面的一期、二期、三期是小王的比喻,不是对应于今天现代医学的三期临床试验,只表示三个阶段(phase)。

3。欧陆抗疫

3.1 - 英国(同行诋毁、教会阻碍、民众疑惧)

超前的概念,骇俗的做法,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医生,三者结合,伦敦的医学界对詹纳的免疫法嗤之以鼻。

但更实际地,詹纳的做法触动了多位依靠接种人痘“秘技”而获得暴利的同行的蛋糕。怀抱悬壶济世思想的詹纳不仅免费接诊,还自费推广。因此,这些人对詹纳多般诋毁。

宗教界人士怎么说呢?

牧师托马斯说,上帝给人类送来天花,是为了防止穷人的数量过度增长;试图预防天花,会助长贫困,让世界变得更悲苦。

【图】新冠疫情中的牧师们,都是老神学家了。从詹纳时代到今天,200多年了,世界上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2 - 拿破仑:“我不能拒绝这个人的任何要求”

詹纳并没有因各方面的阻力而气馁。他一方面继续牛痘的研究,比如发现要在合适的时机采集人身上的牛痘疱浆,才能激发人体最大的免疫力,否则免疫接种可能失败;另一方面,他详细地将接种方法、操作实践技术写成清晰的指南,并将自己采集制备的引种疫苗,免费向任何问之索取的人寄送,包括外国人。

这样,因为突出疗效,詹纳的方法很快传播到欧陆各国。

时值法英战争,拿破仑在获悉接种牛痘的方法后下令全军接种,包括俘虏。一天,拿破仑收到一封信,请求他释放几名英国战俘。出人意料地,拿破仑居然在阅读完信件后居然同意了。副官不解,拿破仑指着信末署名说,我不能拒绝这个人的任何要求。

这个人就是詹纳

【图】法国于1896年发行的琴纳接种牛痘100周年纪念邮票。图片来源:Google。

3.3 - 沙俄:疫苗诺夫(Vaccinof,瓦克西诺夫)

接种牛痘的方法和疫苗一路向东,传播到沙俄。悍直的俄国人很高效。俄皇御赐”疫苗诺夫“给第一个接种牛痘的男孩为名,用皇家马车将之接到彼得格勒,包干其所有教育费用,并向其发放终身年金;同时,下令全国强制接种,设立“医学警察”。

让人活下去才是排名第一(primary & paramount)的human权。

4。国际主义行动

4.1 - 屠灭印第安后,西班牙人巴尔密斯的美洲接种行动

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西班牙人向美洲原住民传播天花等传染病,致使数千万美洲原住民死亡,许多部族整部落地死绝。这是西班牙历史上永恒的黑点。

西班牙波旁王朝国王卡洛斯四世(Carlos IV, 1788 - 1808在位,书中讹误为查尔斯四世)的御医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德·巴尔密斯(Francisco Javier de Balmis, 1753 - 1819)的行动堪称黑暗时代的一抹亮光。

巴尔密斯向国王进言,请求将疫苗推广到美洲殖民地。

1803年,巴尔密斯启航。

远征队先后到达:

加纳利群岛(Islas Canarias)、波多黎各(Puerto Rico)、委内瑞拉(Caracas 加拉加斯)、哥伦比亚(Cartagena 迦太基/卡塔赫纳,Medellin 麦德林)、厄瓜多尔(Quito 基多)、秘鲁(Lima 利马)、玻利维亚(La Paz 拉巴斯)、智利(Santiago 圣地亚哥)、古巴(Habana 哈瓦那)、墨西哥(Mexico 墨西哥城,San Diego 圣迭戈,Texas 德克萨斯,嗯,那时这些墨西哥的土地还没有被漂亮国掠走)。

所到之处,巴尔密斯不仅免费为当地民众接种,包括当地土著,还积极在当地培训技工,授人以渔。

要知道,当时美国总统杰佛逊知道此事后,也就仅仅给自己的黑奴和仆人做了接种;而更早,掌握人痘接种术的漂亮国国父华盛顿仅仅给自己的军队接种,对周边的印第安人一概不问。

给印第安人免费接种的,唯巴尔密斯而已。善哉。

【图】巴尔密斯疫苗远征队航迹。图片来源:Wikipedia。

4.2 - 回馈中国:种痘滥觞于中国

后来,巴尔密斯跨太平洋返回欧洲。途中他的医疗队到达菲律宾、印尼,以及澳门和广州。因为詹纳在论文中曾表示,希望将牛痘接种技术反馈给最早发明人痘接种术的中国。

结果不理想。当时的中国对洋人送来的划破皮肤的接种术充满疑惧。

【图】莲峰庙內有一尊“痘母元君”神像,供善信膜拜。痘母神位上书“护幼保主痘母元君”,而痘母左手扶持一名男嬰,右手拿著药包。“痘母”又称“种痘仙姑” 在包公庙、莲溪庙等也有供奉。

当时在广东有一位商人,邱熺,曾经读过翻译引介到澳门的詹纳的接痘法。邱熺将詹纳的方法运用中医的语言重新组织包装,旧瓶新酒,写成《引痘略》一书:种痘乃将痘毒点入穴位,引入经络,祛除胎毒——令民众易于接受。

巴尔密斯来访时,邱熺因为个人经历,与巴尔密斯合作,在澳门、广州推广牛痘接种术。

【图】(上)邱熺与《引痘略》书影;(下)《引痘略》中的种痘刀式,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藏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版。图片来源:岭南中药网(上)、知乎(下)。

可惜的是,此项技术传播至云南时已是1903年,自巴尔密斯1805年来访广东,经历了98年。实在很难说,清政府在晚期对防疫天花做过大的努力。

民国时,政府也曾试图推广接种。失败。

全中国消灭天花靠的是新中国。1961年,中国宣布,天花在中国已经灭绝。

【图】民国刊刻的《痘诊心法全书》。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图】50年代接种预防宣传画。图片来源:网络。

4.3 - 20世纪人类大团结(万岁)

受巴尔密斯疫苗远征的启发,1959年,WHO(世卫组织)发起了在剿灭天花的全球行动。

为什么天花成为第一个目标?

天花的特点

经济与政治因素

首次此类大型跨国协调工程,缺乏工作经验二战及二战后50年代的多场战争后,全球经济还没有恢复,缺乏资金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多地仍然处于战乱中原始森林中道路、通讯、交流障碍落后地区思想抵制流浪人口追踪困难等

然而,在WHO的协调下,一点一点地,天花在一地又一地被消灭。终于在1977年,法国医生芬纳(Frank Fenner, 1914 - 2010)领导的医疗小组,在索马里,获得最终胜利。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些WHO的医者们是造了几十亿浮屠的生佛!

【图】世界各地灭绝天花时间。图片来源:Wikipedia。

5。圣人

詹纳在晚年几乎获得了当时欧洲各国以及美国赠予的荣誉,然而,他作为一位医者,被平民几乎视为神人的医者,回到安宁的伯克利镇老家,依然免费地为慕名前来的平民和贵人接种疫苗。他将自己的几乎所有积蓄和国王的奖金用于推广和实施牛痘接种,希望有朝一日能灭绝天花。

1823年1月26日,詹纳因中风与世长辞。他的遗体本可以安葬在西敏寺,却躺在了先他而去的葬在老家的妻子身边。

他的墓志铭仅有一句话:皇家外科医生团会员爱德华·詹纳,生于1749年5月17日,卒于1823年1月26日。附注:“一个字都不要加”。

他生前淡泊名利,身后还要躲避赞誉。

圣人。

【图】詹纳施行接种的庐舍,被称为疫苗之庙(The Temple of Vaccinia)。图片来源:[1]。【图】詹纳故居,今日的詹纳博物馆。图片来源:[3]。

结语

我认识一个医生,忙的,但也常受病家的攻击,有一回,自解自叹道:要得称赞,最好是杀人,你把拿破仑和隋那(Edward Jenner,1749—1823)去比比看…… 我想,这是真的。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甚而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却还恭维成吉思;从现在的卍字眼睛看来,黄人已经是劣种了,我们却还夸耀希特拉。 因为他们三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大灾星。但我们看看自己的臂膊,大抵总有几个疤,这就是种过牛痘的痕迹,是使我们脱离了天花的危症的。自从有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虽然有些人大起来也还是去给英雄们做炮灰,但我们有谁记得这发明者隋那的名字呢?  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 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 十一月六日。 —— 鲁迅,《拿破仑与隋那(琴纳)》,本篇最初印入上海生活书店编辑出版的一九三五年《文艺日记》。

这篇文字是小王读完科普小书准备资料写作本文时才发现的,鲁迅先生真是笔力透背,文字超越时代。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小王随笔“ @xiaowang_essay,豆瓣略有删节。

参考文献

[1] Stefan Riedel, BUMC Proceedings 18 (2005) 21-25, Edward Jenner and the history of smallpox and vaccination

[2] Derrick Baxby, Vaccine 17 (1999) 301-307, Edward Jenner’s Inquiry: a bicentenary analysis

[3] A. J. Morgan, G. A. Poland, Vaccine 29S (2011) D152-D154, The Jenner Society and the Edward Jenner Museum: Tributes to a physician-scientist

[4] E. A. Belongia, A. L. Naleway, Clinical Medicine & Research 1 (2): 87-92, 2003

相关阅读

>>柳叶刀:美国退出WHO违法,危害全球

>>沥血叩心:哈维与血液循环论

>>天才永生:维萨里与实证解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