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30 03:3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摘抄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是一本由[日本] 北野武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一):第十二章 饥渴的浪费

  “所以,人们只能在金钱上找到价值,我认为排队就是M型化社会为穷人所想出来的廉价小确幸。排上一两个小时才吃到一碗拉面,感觉有点微小的幸福,这样就能满足每天的生活,自然不会有更强的欲望。大家只要看看名牌包拍卖会的景象就知道,当大家你推我挤,拼命追求小确幸,就会忘记自己已经成了社会的牲畜。可是,一定有人看了这种情景而躲在角落里窃笑。 总之,包括我在内,全世界都被虚伪不实的奢侈给欺骗了。人类的欲望被替换成单纯的消费,例如买名牌吃热门拉面、买跑车。其中的核心思维就是有钱什么都能买,能买就是幸福。这个思维让我们只能体验金钱消费范围内的幸福,人生就变得空洞乏味,父母也无法教导小孩人生还有更多的喜乐。”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二):深夜物语

  这本书应该是我近几年来最写实毕业出来社会人的心态的一本书。其中第六章的《寻梦的笨蛋,卖梦的笨蛋》有一段话导致我去买了这本书,这段话为:“你想要找的并不是真正想做的工作,而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实际上哪有这样的工作呢?”对啊 目前我真的找不到这样的工作,谁想离家万里工作呢?当中必有取舍。但是即使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擅长的工作,我觉得也是快乐的。以兴趣为工作当然是最美好的,即使工作辛苦,但是是喜欢的,这个已经是难以满足的了。虽然做不到自己做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我可以做到的是,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刚刚毕业的我们,不公平的待遇,无力的水平等等,但是就像北野武先生所说的:“正是因为有这些痛苦和不甘,当工作做的漂亮了才会开心,这就是工作的成就感,而且用钱绝对买不到。”正是因为这个我才努力的去做我工作,让其成为我擅长的,可作为自己的后盾的。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三):看书过程中的碎碎念

  虽然看书之前很喜欢北野武的电影,但是对他的书并不感兴趣,后来决定看北野武的书是源自于他的画。我想知道这样一个拥有热血人生的人是怎样画出这些空灵又无厘头的美好画作的。 这本书比“小酒馆”更和我口味,看的过程中总会有让人拍案叫好的冲动。 北野武总是提及他老妈对他的教育来解释现在的某些行为习惯。这样一个在人生重要时刻选择退学背叛了老妈人生安排的叛逆者言行之中总是贯穿着原生家庭的影响,由此我忽然想到芥川龙之介,那是个被生活牢牢禁锢却又触摸到了自由的人,是啊,当创作枯竭,他也就没有了自由失去了自我,他不死又能干嘛呢。(哈哈,说远了) 在有些问题上比如对“年轻人”“师徒关系”的看法,北野武是相当传统的符合他的年龄特征,但是在“生死”“艺术”上又是及其叛逆积极的像个鲜活的年轻人。 总之这本书看的很过瘾啊,让人重新燃起了斗志,做人还是还是要有点干劲儿的,努力活才能不怕死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四):什么所谓的大人,先生

  趁着半夜楼外施工的噪音,翻起了五一就买来的书。 书里面的逻辑很多,不说什么道理不道理的,看待事物的角度的确要不一样一些。 决定好好来回翻个几遍,再来写一个稍微显得罗哩叭嗦的评论,也算是一件不错的事了。 来回几次地铁上,姑且算是翻完了,不得不被人家的思维折服。虽然有很多观点类似有点极端,不亚于北师大某大教授的思想,但确实给了好多启发。 “要先理解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但现代人没有收到死亡的威胁,当然也就搞不懂活着的意义” 越活的久,最起码当下的状态,感觉我这样一个个体越来越没有什么意义。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傻傻地晃悠在人间。 “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修理潮流,也不可能发生,因为现代产业的前提就是用过即丢” 人作为一种社会的要素,貌似也是这样。如果说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大胆的讲,这个人多半出了问题,到底是丢掉,还是修修补补,貌似也没那么重要。挣钱多的岗位,竞争激烈,巴不得早点下台别人上,挣钱少的,呵呵,劳动力啥的…工作没了价值,家庭呢?作为一个单身,并且时常有这种亲密关系不可能适合我的想法,这种状态,等所谓的亲密的人不再那么亲密了,貌似可以称地上社会死亡了吧,就像CoCo里面那样的,等人们把你忘了,就真正地死了。 佩服着人家有那么多项成就,惊异于没有被所谓的世俗打败的韧劲,盯着白花花的手机屏,我又怎么样了。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五):话糙理不糙

  202102

  这是2021年看完的第二本书。北野武是个可爱可敬、有自己一套判断系统的人。

  里面提到的很多问题不单单是日本才有,国内也不乏那样的想象。(这就是全球化吗?)

  比如第一篇里说到的,断章取义的问题。现在快节奏生活下,信息更新速度飞快,很多人根本无暇去了解事情的全部,就开始评价,甚至恶言相向,这也是“标题党”存在的原因之一吧!很多人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没有思考过这个中缘由。思考吧,这是北野武对我们发出的呐喊。

  他说,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些社会认为美好的事,例如学画画,他却说,没有天赋兴趣,就不要勉强孩子,不要再给孩灌输美梦,应该让孩子直面真实的人生,该干嘛干嘛;这个年代应该教小孩脚踏实地地工作,教导礼数比教导做梦更重要。

  “我关注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遥远的将来,而是现在。现在,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成了显学,包括电子产品在内几乎所有东西都用过即丢。从食物到文化,一切都变得肤浅又三流,劣币驱逐良币,真正的好东西慢慢从社会上消失,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北野武的深夜物语》

  他对日本新一代的年轻人痛心疾首,过着快餐式的生活,得过且过,沉迷网络,缺乏沟通,人云亦云,宅在家中做青天白日梦,像牲畜一样过活。他希望年轻人能走出自己的盒子,多思考。

  他还说了医疗、艺术、梦想,还有死亡等事情的看法,“话糙理不糙”。

  或许我也该多多思考自己的人生了~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六):要勇敢啊

  北野武老爷子最大人格魅力在于敢说敢做。

  他勇敢直面自己的衰老,“既然头发稀疏了就别想着植发,直接剃光头就好”,何等潇洒。

  他直面自己的死亡,“是插满管子等死还是慷慨赴死”,我想老爷子早已经做好了自己的选择。

  他还教导我们直面自己的平凡:“不存在什么被埋没的天分,只有有天分和没天分”。我们很多人,活到一把年纪,不肯接受真实的自己,还念念不忘儿时的一个梦想,或者是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的那个人,但是现实生活又不允许你离开,不允许你去追寻自己的梦,于是你便在一种与自我的缠斗中消磨时光。或者终于开始追梦,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也许偶然追到了,却也带着巨大的缺憾,不再是自己朝思梦想的那种美好和满足。可我们就是舍不得,就是不肯跟过去说再见,对身边的美好视而不见,对真实的生活不肯接受,我们就在这种对远方的憧憬中蹉跎了岁月。

  到底是我们身上的那一点儿天分重要,还是身边的一粥一饭,孩子的一颦一笑重要?北野武让我们勇敢地脚踏实地,接受真实的生活。

  他的徒弟,很多想借着他的名声快速成名,他却教徒弟先从守规矩开始。规矩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想成名,先练好人品,再练好本事,然后才可能是一名合格的艺人。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艺人们大都急功近利,不肯下苦工夫,所以大多昙花一现。这是人们不敢等待,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表现。

  我们羡慕北野武的巨大声名,更应该学会他敢作敢为,敢付出,敢选择,敢担当的优良品质。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七):文明长了个脓包,挤出来的黏黏的液体就是艺术

  我没看过北野武的电影,我在看完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后,特地去看了《聂隐娘》,坦白说看得有点尬,大篇幅的风物场景,人物除了打斗外动作几乎是静止的,作为主角聂隐娘连台词都没有十句。但是看完并不讨厌,这里面依旧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尤其在看了金庸的书中对《聂隐娘》的描述及原文后,再回过头去看更觉有意思。看完这本书后,我也觉得应该找部北野武的电影看看。

  尤其是上一句,真的是一针见血了。人活于世,首要目的活下去,有出息,然后才有资格去发点酸文,不然你看,连发酸文都会被人指责失败者。北野武出生于一个严格的家庭,母亲一直教育他“艺术无用”,最后他却成为了一个艺术家,拥有了自嘲的资格,最后变成一个有钱有闲爱发“酸文”的可爱老头儿,然后出书名叫《深夜物语》,看着名字像睡前读物,其实是深夜“毒”物,看完“艺术一无是处”这种话,那些心心念念想当艺术家的年轻人还睡得着觉才怪了。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八):部分摘抄+自己碎碎念

  很喜欢看日本人写的书,就是莫名觉得好读不拗口。之前只听闻北野武是个很直爽的人,看了这本书觉得啊哈是挺直接的,看到有人写这种直接了当的东西还是觉得有点我自己平时bbyy的味道了hhh

  不知道是我在当下卷得窒息了还是怎么,看北野武写的好多东西只觉得现在好卷啊。过去年代很多事情似乎都容易些,没有那么大竞争,虽然有些事情是当时社会不被看好的,但真的狠下心做还是可以做,比现在挤破头强啊。

  里面还有一句话"卖的是当艺术家的感觉"真是太对了。在我看来也是卷啊,之前当艺术家都并不是什么保险职业的,真的喜欢才会去做。现在已经变成花钱抢着去做了,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 “卖梦想的生意永远不会消失”,这句话,听起来也充满悲情,梦想只能靠买了,说到底有钱比什么都重要嘛。

  quot;如果你得去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工作,就代表你根本没有想做的工作。 你想找到并不是真正想做的工作,而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实际上哪有这种工作?"这句我是赞同的,工作也就这么些,加上家庭背景条件,其实选择是很有限的,找不到喜欢的也是正常。

  quot;如果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正是良机可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经过冷静地审视都会比目前更有趣” 这边,就并不想完全赞同了,总觉得有似乎承认了这点之后好像人生就没什么意思了。有点自我洗脑以便继续安心做一颗螺丝钉的意味。 “现代人只先说一句"我说的是真心话"然后迎合着对方胡说一通社会就当它是真心话了。冷静下来想一想,越考虑对方的想法,说话的立场就越不固定才对。”这句话倒是勉强可以理解,有那么点讽刺。

  但讲真心话其他地方,其实也有点不太赞同,好像有点太阴暗了,真心话就是乱七八糟的欲望嘛,或许是欲望但应该不是一些恶的欲望吧,还是我已经被第二本能洗脑了。 "人生不是运动比赛,是打架,打架的重点是输赢结果,阴险是打赢的诀窍。"诶,早安,打工人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九):【今日锦鲤】北野武的深夜碎碎念

  昨天一早收到了《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超开心!那天还讲到喜欢北野武的画,没想到会中奖(。・ω・。)ノ

  看到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我最爱的铁三角出现在腰封上,瞬间觉得腰封美丽动人了起来。

  我记得当时圆桌派好像是窦文涛拿这本书里的内容讨论过,说北野武讲起现在年轻人没有欲望,所谓草食系,他们从小就没有饥渴的经验,想吃什么都能吃到,难怪也没有特别想吃什么。北野武写道:“我认为排队就是M型化社会为穷人所想出来的廉价小确幸,排上一两个小时才吃到一碗拉面,感觉有点微小的幸福,这样就能满足每天的生活,自然不会有更强的欲望。人类的欲望被替换成单纯的消费,例如买名牌、吃热门拉面、买跑车。其中的核心思维就是有钱什么都能买,能买就是幸福。这个思维让我们只能体验金钱消费范围内的幸福,人生就变得空洞乏味,父母也无法教导小孩人生还有更多的喜乐。”

  很小的一本书,谈了一些社会议题,一些对生活、对艺术、对哲学的思考,读的时候会脑补北野武本人的声音。

  原来黑泽明原本想当的不是导演,而是画家啊。

  “人对不太喜欢的东西反而会看得透彻,再说无论哪个行业都有盲点,所以稍微保持距离的旁观者,会比全身心投入的当局者更容易发现盲点。”

  #今日份锦鲤#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十):睁眼说实话

  没了书衣,封面更简洁明了作者和译者的简介传说中的观看预警,没想到实体书也会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