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3 04:1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1000字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是一本由[南非]默里·诺塞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精选点评:

  ●无聊中有点意思。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看完。

  ●给五、六章。这本书清晰明确的说明什么是叙事,很简单却很少有人说得透彻,光凭这点就值得需要的人的五星评价

  ●上班摸鱼看的,看完怀疑自己没学过语文。

  ●讲述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情感和感受。 这一点受益匪浅,我们总是习惯描述感受和结果,不是通过细节来展示故事。 故事需要练习,需要高潮,也需要释放。 (整体而言比较偏向给管理人员看的,如何利用讲故事来管理团队。讲述祖父母的故事等,让大家觉得都是活生生的人,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和认同感。)

  ●这位教人讲故事的作者,自己不会讲故事。

  ●先从倾听障碍入手去讲,之后讲为什么讲故事,以及如何讲故事(发生了什么),用了很多真实的案例,特别是发生了什么的部分,用了一个从自我叙事到形成故事的变化的案例,以及建议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祖父母的故事以开始故事练习的方法,挺不错的,值得一看,当然关键还是要练。

  ●是作者没有说服我,还是翻译

  ●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以直接看《故事》。

  ●网易蜗牛推荐的 很快读完了 感觉这本书写的有点冗长啊。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一):这本书,打开了一扇窗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阅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讲故事的要比理论性的书籍更加吸引人,熬夜也要追完。 讲话的时候,通过故事也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 这本书的作者提倡“发生了什么”叙述法(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什么),本意就是忠于真实的阐述,不去评判。 这样的讲述,调动了别人的想象力和评价系统,让别人有自己别一束光点亮的快感。 佛说家常事, 就是这个道理吧。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二):一本和讲故事无关的书籍

  这本书最大的两个观点是: 放下成见,认真倾听; 描述事件,别带情绪。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作用于实验室里的模拟手册。以上两个观点,对于想要了解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人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放下成见,认真倾听。】 两个事件各占本书的一半的章节,作者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就必须先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就必须放下成见,聆听时不要去评判,不要分心,找到令自己分心的点,处理调节好。 或许我们能要求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但当你向别人讲述故事的时候,你的听众往往不是你能挑选的“合格倾听者”。而倾听的人为什么会分心?这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讲述的故事不够吸引力。或者倾听者太过浮躁,没有时间或心情去听人说话。此时便更要求讲故事的人有高超的技巧,开口便能吸引住他们。 【描述事件,别带情绪】 讲述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情感和感受。这看起来像是写记叙文。 然而真正有趣的故事,并非把事情的经过一字不漏的描述出来。我们常常能看到同样的一件事,由不同的人讲会有巨大的差异。这涉及到顺序的编排,透露信息的时间,语调情绪,当然带入自己的观点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和当下的听众之间的连接点就是讲故事本人。 本书的标题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实际内容却是如何有效沟通。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三):冷静讲事实——发生了什么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作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什么要现在讲”。

  分享的方法是叙事法:在讲故事时,要把“发生了什么”当作指引我们沟通的原则,只冷静讲事实,讲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触摸到的东西,讲让我们的故事与众不同的细节,创造一种情境和瞬间,但必须把情感从故事的叙述中剥离出来。细节在使用时具有特殊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让听众更接近你的世界观。“专业”是指我们能抛开偏见、判断、意见和其他成见,客观地分析事物。“发生了什么”方法是帮助我们这么做的一个工具。通过讲述所发生的事情和详细描述经过,我们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展示更清晰的事件画面,而不会用情感的语言蒙蔽他们的倾听。从长远来看,“发生了什么”是一种心理训练。它提醒我们要把事情简单化,抓住要点,坚持事实。

  讲述故事,实质是挖掘、创作和讲述的过程。故事的结构:开头——情感转折点——结尾。故事必须从讲述情节开始,这些情节要能被看到、听到、摸到、品尝到或闻到。

  切记的要点是:1.根据5种感官感觉讲述“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听不到、尝不到、闻不到、摸不到、看不见,那么就当什么都没发生。2.把所有的解释、意见、判断和感情的陈述,以及“发生了什么”相机拍摄不到的一切东西都去除。3.没有道德或经验教训方面的评判,这些不属于故事。让倾听者自由地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并从中受教。4.相信听众有能力理解你的信息,这要归功于你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的描述。5.这种方法需要按原则进行训练。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6.故事的目的在于与听众建立联系。说出所发生的一切就能让这种联系产生。如果你的听众有问题要问,或者想在你讲述之后开始对话,甚至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那就说明你已经与他们建立了联系。 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说没发生(省略)的事情有时候胜过说发生的事情。例如,你可能会说:“那个星期天早上,我没有去公园。我开车去办公室,在入口处刷了一下我的门卡,那里有5名保安值班”。说你星期天没有去公园,而是去了办公室,会让你对发生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没有发生的事和已经发生的事一样强而有力!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四):讲故事灵感训练

  

做了些摘要吧,有些灵感训练的思路还是可以的。

整本书其实与其说是讲好一个故事,不如说是换位思考,通过祖父母练习来训练讲故事表达

,提升沟通能力。

祖父母练习包括:

1、倾听和讲述之间有一种相互关系。

2、倾听是一种才能

3、每个人都有讲故事的能力

4、讲故事的基本原则对任何人都适用

5、信息片段构建故事

6、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不擅长讲故事,都会发现讲故事是我们天生具备的才能。

发生了什么照相机

这个有点类似河神2里小河神从水下醒来后有了黄金眼和千里耳的感觉。放大了自己的感官,来讲述故事。

1、听到什么

外部的声音,你对别人说了什么?他对你又说了什么

2、你看到什么了?

描述你看到的周围的东西:环境、颜色、形状、布料

3、你尝到了什么?

你尝到了什么?描述食物、饮料、味道。

4、你闻到了什么?

周围有什么气味?唤起你的嗅觉。

5、你触摸到了什么?

描述触摸到材质和感受到的温度。回到自己的身体,描述这种感觉。

发生了什么照相机也有拍不到的地方。剔除感受、解释、判断、观点、边界、评论、内心想法。

讲故事的张力:

1、讲述令人惊叹的瞬间

2、细节决定成败

3、对话

对话的作用: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向观众传达事实和信息;建立关系;揭示冲突和权力动态;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

讲故事时时刻把“发生了什么”当做指引沟通的原则。

要点:

1、根据5种感官感觉讲述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听不到、尝不到、闻不到、摸不到、看不见,那么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2、把所有的解释、意见、判断和感情的陈述,以及发生了什么相机拍摄不到的一切东西都去除

3、没有道德或经验教训方面的评判,这些不属于故事。让倾听者自由地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并从中受教。

4、相信听众有能力理解你的信息,这要归功于你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的描述。

5、这种方法需要按原则进行训练。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6、故事的目的在于与听众建立联系。说出所发生的一切就能让这种联系发生。如果你的听众有问题要问,或者想在你讲述之后开始对话,甚至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那就说明你已经与他们建立了联系。

灵感收集器:

运用10件事练习。列出生活中可以写成故事的10件事。长远看,发生了什么,是一种心理训练。它提醒我们把事情简单化,抓住要点,坚持试试。

故事结构:开头-情感转折点-结尾

开头就是开头。

情感的转折点,冲突可以是有趣的、感人的、暴力的。

结尾。

起源故事练习:

试着想一下生活中让你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情感转折点。用几句话列出这些瞬间,你可以写下别人对你说过的话或者你对别人说过的话。

第一行,最后一行,情感转折点(故事情感的最高点)

有了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以及情感转折点,把他们放在故事线索上。将成为故事陈述的基础。用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什么要现在讲的提示,找出讲述故事的理由,同时根据发生了什么的方法,挖掘一个故事,并把这些时刻安排在故事线索上。

扬州24小时书房群:(佛系加群,佛系管理)

QQ群号:565412507 知行合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