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删除历史》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10 23:07: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删除历史》经典观后感有感

  《删除历史》是一部由伯努瓦·德雷平 / 古斯塔弗·科文执导,布朗什·加丁 / 德尼·波达利德斯 / 科琳娜·马谢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删除历史》观后感(一):伤处李屎

  想起我的妈妈的表弟,也即我的表舅,曾说过一句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话,他说人缺什么都不能缺德!!!想想这句话真的很猛很正很帅。。。。。。。

  m

  小时候画在手腕上的表不会走,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

  m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虞书·大禹谟》

  m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m

  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春夏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   中医认为,艾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虚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病及皮肤湿疹瘙痒等,用艾制成各种艾条用以烧灸等,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治疗各种寒痛症。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说明居家备艾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冬季寒风习习,门窗紧闭,空气对流少,是多种上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节,而常用艾熏蒸居室,可有效地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研究发现,艾叶熏蒸是对居室进行消毒杀菌的好方法。实验证明,每平方米用艾叶1~5克进行烟熏30~60分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对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艾熏尚有一定的对抗肺炎支原体作用,并可显著提高鼻分泌物中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增加人体免疫能力。   实践证明,一般以艾叶每月烟熏1~2次,在冬季及流感流行季节,每周烟熏1~2次,能使各种常见致病菌、病毒及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有效地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艾叶气味清香,用其水浸剂或艾叶油外涂皮肤或嗅闻,除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对呼吸道还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消炎及抗过敏等作用。学会使用艾条艾灸、艾叶烟熏,可净化空气,防病健身,使合家安康。

  《删除历史》观后感(二):当下全球化和数字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伯努瓦·德雷平(Benoît Delépine)和古斯塔弗·科文(Gustave Kervern)这对导演二人组的作品由始至终都是荒诞喜剧的风格,从处女作《冤家邻居》到《人形动物园》,再到《大叔的哈雷日记》和《难忘之夜》,在法国电影里算是一朵奇葩。然而,他们的作品有别于好莱坞空洞无聊的喜剧,其话题核心往往离不开社会讽刺批判,爱拿法国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开涮,反思当代法国的各类社会现象。

他们这部新片《删除历史》在去年柏林电影节上获得70周年大奖。影片讲述法国黄马甲运动后的中产阶级面对手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适感,绝对是当下全球化和数字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男人投诉脸书网站,誓要删掉他女儿被校园欺凌的短片;一个失业离婚女人被拍下***性爱短片成为勒索对象,亲身飞到美国加州总部要求删除云端储存记录;还有一个女网约车司机想要删除掉顾客的差评信息。

导演的用意太过明显,透过刻画过分依赖手机和人工智能设备的现代人,揭露人们日益疏离和孤独的情感状态。影片充斥着高密度的笑话与忽略叙事逻辑的情节,制造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时而对角色的愚蠢行为捧腹大笑,时而感到细节真实得可怕。名为“上帝”的黑客、抛弃手机回归原始的联络方式,以及最后在太空中俯视人间的上帝视角,无不暗藏着有趣的隐喻效果。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喜剧情节里,人物塑造得潦草马虎,漫画化的形象令人难以进入角色并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乃至于无法深入剖析这个数字化时代的荒诞本质。

  《删除历史》观后感(三):当“历史”在云端

  

《删除历史》拿下2020年柏林电影节70周年纪念奖这一尊银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作为主竞赛中难得一见的情景喜剧,《删除历史》在嬉闹的表象下,敏锐地触及到了这个数字时代的荒谬本质。

这部电影充满了每一个当代数字原住民都心有戚戚焉的桥段:拨打客服电话时永无止境的等待,面对无数账号总是记不清密码的烦恼,一个接一个总是看不懂但不得不同意的条款,电线永远缠绕在一起的智能设备充电器,为提高网络曝光和社交平台评价的各种殚精竭虑……但让观众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起被手机电脑和网络支配的恐惧当然并非这部电影的全部,《删除历史》值得深思之处在于,其巧妙诠释了虚妄的存在如何正控制并吞噬我们的自我、身份和历史。

电影中的三位主要角色,都是被数字新世界奴役的可怜可笑之人:生活拮据的玛丽因为一次放纵被人勒索,勒索者威胁要在网上散播她的性爱影像,她深怕自己因此失去儿子的尊重;单亲父亲伯特兰的女儿在社交媒体上饱受欺凌,他束手无策,与此同时,还对推销电话另一端的“客服”产生了某种迷恋;“网剧瘾君子”克里斯蒂娜因为沉迷电视剧失去了一切,作为一名网约车司机,永远只能拿到一星差评的她正深陷恶性循环。这三个loser陷入囹圄无法自拔,他们最终想出来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就是“删除历史”。

何为“历史”?是网络影像记录,是社交媒体账号,是线上评价系统,这里不指向任何实体关系,不指向任何物理标的,不指向任何过去建构个人历史的真实记忆,而只是储存在云端的二进制符码。如果能够删除这一切,就是新的人生。因此那位住在风车里(物理意义上真正的在云端)的超级黑客确实有着被称为“上帝”的本钱,历史的删除和重启,都只在他的“一键之间”。在如今这个时代,传统定义的身份正在被解构,虚妄正在替代真实,比起物理世界中存活的“现实自我”,虚拟世界中的那一个“数字自我”渐渐成为更为社会所承认的存在。

但更讽刺的是,“上帝”都不能攻克的障碍,是硅谷公司用资本和科技筑起的防火墙。当他们选择飞到硅谷宣战,如堂吉诃德冲向风车般高喊着冲向存储他们个人历史的科技巨头时,当伯特兰鼓起勇气寻找真爱却只找到斯派克·琼斯的《她》的低配版时,过于荒诞的场景正体现了导演的辛辣之处:在巨大如怪物、万能如神迹的数字时代面前,人类原来是如此愚蠢而可悲。在《删除历史》看似嘲讽的情景设计背后,是导演对时代不适应者的同情和理解。在一小部分人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与财富时,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层层束缚而无法脱身,而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删除历史》可以看作承继了雅克·塔蒂等一辈喜剧大师以荒诞讽刺时代的精神,以及深藏在幽默之下的悲观。最后,当他们放下手机,以简陋的自制纸杯电话来互通心声的时候,这其实只是一个自我安慰式的温情时刻,因为随着镜头越拉越远直至太空,呈现在真正上帝之眼里的最后一幕,或许正代表了导演对这个时代所下的无可救药的判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删除历史》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