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29 00:40: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漫话》是一本由林庚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页数: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游记漫话》精选点评:

  ●为毛我高中参加某作文比赛米有得奖捏?原来全让林老爷子二十年前写完了。。。(玩笑了)

  ●15/08/10

  ●论点和逻辑都完美的无懈可击

  ●原来西游记里的妖魔世界就是江湖,孙悟空的原形是江湖上有名头的神偷。施展才能才是快乐之源。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孙悟空形象分析,先生也选取了不同角度进行观照。先从市井小说入手,分析出人物创设的生活基础,辅之以明清小说的佐证,将江湖气与英雄气概一并进行比较。最后又与时代背景结合,以童心说为切入点,分析西游记本身的童话色彩。很妙~ p.s这本书在某鱼买的,最后缺页了,我恨:-(

  ●写得倒是天真烂漫

  ●非常有趣

  ●按照他的观点,西游记其实并不是纯粹虚构架空的,许多东西都有着一定的市井气,有着一些现世人的原型之类的,同时,他在论证某些观点时,也引用了部分差不多时期的小说形象。不过,说的确实挺有道理的。好比前面几章为何要大篇幅介绍孙悟空呢,是为了凸显主角地位,在其它一些有关西游的篇目里面,悟空闹天宫啊啥的,都是日后与唐僧交谈时,作为点缀出现的;以及悟空和八戒之间的各种关联,也挺有趣的,八戒典型的是想过他以前在高老庄做农民的日子,所以,老是嚷嚷着要分家散货,悟空古道热肠爱管闲事,啥都要搀和,然后两个人之间总是有些矛盾之类的,性格特征却有一定的互补;然后,紧箍咒只在西游记前面起了些约束作用,后面基本上就没再提了。悟空是市井的,沾染了太多市井气……

  ●填申报书之余看着解闷,很多妙想。孙悟空的原型是“市井英雄”,兼有行商、游侠、神偷、闲汉的影子。大闹天宫也不是农民起义,而是江湖好汉的好胜心。和同时期的侠义小说,三言二拍、水浒传等市井文学对照,很多异曲同工的桥段。

  ●趁着走亲戚,重温了这本小书。林先生认为悟空形象来自于市民文学中的好汉传奇,取经路来自于走江湖,并对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的看似矛盾,悟空武功前强后弱作了解释,很能自圆其说,值得一读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一):一种很文化的眼光看西游记

  这本书成书于一九八八年,那时电视剧正在拍,如果当时有参考这本书,或者整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很明显,作者对于西游记的熟悉和喜爱才会有这本书,同时也是基于对生活的热爱,作者才会用这种很人文的笔调去写这本书,在此向作者致敬。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二):江湖好汉的孙悟空

  以前总是过多地把孙悟空描述成革命浪漫主义的英雄,尤其是他大闹天宫,更被认为是反帝反封建的象征。

  然而在这本书里,林庚老先生从整体着眼,从细节入手,细致而完整地分析了孙悟空这一形象为什么是来自市井英雄好汉而不是反帝反封建的起义领袖。难得的是这种考证分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语言流畅优美,一点儿没有考证文字那种干涩枯燥的感觉。

  我拿到这本书真是一口气看完了,受益匪浅,以前一些模模糊糊地想法一下子都清楚了。所以强烈推荐之!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三):陈平原对林老的回忆

  林先生乃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重要诗人,后又是唐诗及楚辞的研究名家.平日里很少听他谈起小说,直到《西游记漫话》一书出版,方才让我打吃一惊:诗人对小说竟有如此的洞察力。据先生称,历来对童话情有独钟,十年浩劫中更是以夜读《西游》为“精神上难得的愉快与消遣”。以"童话性"解读《西游记》,前人不是没有谈论过,只有大多浅尝辄止,不若先生全身心地投入,且将其作为《西游记》的根本特征来论述。童心与诗心,本就有相通之处,更何况此乃先生之“曲终奏雅”,(日后先生还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可是那些旧作翻新,不如此书之具有原则性)。这部不到十万字的小书,对此后研究《西游记》的学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四):读林庚《〈西游记〉漫话》

  读林庚《〈西游记〉漫话》

  这本书让我遇见的太晚了!早就买了《西游记》,只是没有看完。也许那时还小,不能欣赏那种文言语言。今天读完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之《〈西游记〉漫话》,又勾起我重新读《西游记》的豪情和童心!

  电视剧可能是看了很多遍了,但书却一遍都没有拿下。林庚先生的这本书真正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他清楚地回答了我乃至广大读者的疑惑,比如:

  怎么孙悟空有时显得很笨?

  猪八戒一开始神通的几与孙悟空抗衡,怎么在取经路上对付些小妖都困难?

  孙悟空到底是起义英雄,还是市井豪杰?

  ……

  前段时间看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感觉那是写给成年人看的。现在回想林庚先生文中几处指点,才知道为什么孙悟空招人喜欢。因为他像个孩子。孩子是真善美的,所以我们喜欢他!

  2006-2-19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五):读《西游记》的另一扇窗

  对于中国人而言,《西游记》可能是四大名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本。从少儿频道的动画《西游记》,到中央一套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角色和情节都为大家津津乐道。受《大圣归来》的影响,大一的时候读完了原著。虽然原著使用白话文所写,但是整篇通读下来,总有种泛泛而读的感觉。遇到熟悉的剧情就读得特别快,读到大片大片的风景描写也跳过不看。结果读完了之后可以说是毫无波动。

  但是林庚先生写的这本书却为我开启了读《西游记》的另一扇窗。虽然本书着重分析的是孙悟空的形象,但在字里行间也穿插了先生对于《西游记》成书背景、写作风格的分析,勾起了读者探索这本书的更深的兴趣。再加上先生在分析的时候引用了众多“三言”“二拍”中的故事作为例证,令人信服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读书时的乐趣,让人手不释卷。

  从反驳“孙悟空代表着农民起义”观点开始,到《西游记》中包含的童心,整本书只区区一百来页,却实为经典,不愧为大家之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