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14 15:56: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摘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是一本由苏杰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6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精选点评:

  ●2019.12.17 借

  ●弃了。讨厌文字。工具书写那么啰嗦。

  ●这本书标记想读是2013年... 现在竟然6年过去了。这本书本身体现了产品经理对信息梳理的能力。看过最全面的关于产品经理工作的书。与一个完整的产品研发组织架构和流程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产品经理需要涉及的事情可以很多,又会根据需要分工和简化。是职位和职责最难以划分界定的职业。收获很多

  ●是我期望太高与过于严苛了,整体还可,对比附录给出的他山之石,高下立见。BTW从预约到借书到暑假收到好几次其他人的预约短信还是可以见到PM之火热的。好玩

  ●不是目标用户,感觉写的东西有点浅。

  ●很久以前看的一本产品书,当时觉得收益颇深,现在回想,是不够成熟的一本书,但是不失为一本好书,是作者的诚意之作

  ●行文比较啰嗦,可以入门吧

  ●启蒙书籍

  ●废话较多

  ●很罗嗦,看不下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一):产品新人推荐阅读,建立宏观感受

  

对于行内人士来说自然会觉得繁琐冗杂,但是正如书名所说“写给产品新人”,新人的现状就是将要接触,并没有完整的产品体验,这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宏观感受,微观体感的话职能待自己入行在实战中慢慢体验。

本书从时间线上将产品经理的工作、成长、能力解构,还是相对全面的描述了初阶的百景图。都说名字是最短的咒,我们不知道一样东西之前 不能名之 唯能指指点点,那本书的作用就在于典型用户掌握了基础的咒。不可不谓一件值得赞佩之事

关注了苏杰老师的博客,书中内容也有不少其实就是来自当年的工作点滴,知识得以沉淀还能再去发挥影响力,本就是产品思维,至于书中内容便更是人人自有品味......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二):引用的数据古老的都不像一本互联网的书

  这本书是2017年6月第一版,书前几页无数大佬为其站台,可是内容呢?完全是旧的数据,你既然更新了,为什么书中的数据就不能更新一下呢???

  书里的例子,引用的数据好多都是十多年前的,比如2009年的,这本书2017年出版的时候更新一下较新的数据很难吗???

  一本2017年出版的互联网的书,书中数据如此之旧。。。

  1、书第91页,"某页面浏览器使用情况",IE占比99%,2009年的数据,你2017年出版的这本书就不能更新一下吗???

  2、书中第64页,调查问卷,"城市"选项都设定为单选题了,还有"其他"这个选项!"月收入"选项,相邻两个选项都是重复的,比如选项B是1k到2k,选项C是2k到4k,那收入2k的选哪个选项呢???

根本不符合社会学调研问卷的设计原则

  3、书第16页,我想知道这本黑白颜色的书,怎么分辨出图中哪个是绿色的垃圾桶,哪个是黄色的垃圾桶呢???

  最可怕的是,还有一堆所谓的大佬昧着良心说这本书有多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三):3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纪念版)》:产品经理入门,阿里产品流程

  全书是一本不错的产品经理入门手册。作者以2007年前后作者在阿里参加的阿里的项目为例,详细阐述大互联网公司的软件产品涉及到的业务流程、业务技能、软件工具,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悟,还有很大一部分各种参考资料:博客、网站、公众号、图书等。

  目前距离作者做书中的产品经理的时间有点久了,本来期望是一本新书,有更新的资讯,结果有点失望。这本书是2015年的一个版本的再版。

  电子版中正文的插图有些是黑白的,算是一个小缺陷。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补充的上下文信息,#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这两年我在想,要不是他们【父母】送了我一套房子,那我可能也会像《蜗居》里的人们那样,被生活所累而根本没时间思考。#152

  2:我的理解则更直白一点: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656

  3:事实表明,在互联网、软件行业,业内称为“产品经理”的,90%都不是传统的那个概念了。#732

  4:很少出现全能型产品经理,就算全能,也会因为个人精力所限,在某个时间段只会专注某方面的工作,或者只能是对每个方面都蜻蜓点水,而倘若如此,那么这样的产品经理多半只能是事业部的总经理,或者公司的CEO。#798

  5: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这里的资源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信息、时间、人力、资金。#829

  6:做产品的大前提是要喜欢做产品,不然将来你痛苦,团队痛苦,用户也痛苦。#879

  7:也许你要失望,因为真的没有捷径,真的没有银弹!对于想转行的人,我的建议是先在本职工作上找到与产品有关的事情做一些尝试,并且考虑先从产品经理周边的职位做起。#921

  8:BCD是我自创的一个词,Boss-CenteredDesign,以老板为中心的设计。对于中小型公司,需求的一个很大来源不是终端用户,而是老板——一种广义用户。#1180

  9:以老板这种广义用户为中心,在小团队里其实反而是一种较优的实践。#1190

  11:如果可用性测试做得太晚(往往在产品将要上线的时候),这时发现问题也于事无补了。#1557

  12:我想先抛出一个“一手需求与二手需求”的概念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生孩子与养孩子”,话糙理不糙,我们内部经常这么说。#1710

  13:有的用户很“危险”,在提意见的同时还说你们应该做成什么样子,这时候产品经理一定要头脑清醒,用户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1794

  14:真实情况是,需求分析是“首先:树叶——树枝——树干,其次:树干——树枝——树叶”的分析过程,所以说完整的需求分析是一个“分-总-分”的过程。#1821

  15:我们千万不要——没有乔布斯的命,却有乔布斯的“病”!#1879

  16:有100个需求,资源只够做10个,是的,当时就是这样。一直都是这样。#2189

  17:有很多文章谈到这样的思想,用100%的质量去实现75%的数量,而不是反过来!#2204

  18:第2.2.5节里,我说“尽可能多地采集”,这里,我又说“尽可能多地放弃”,看似矛盾,其实正反映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只有在收集阶段没有遗漏,才可能完整地看到事物的全貌,有了大局观,在放弃的时候才知道孰重孰轻,也更下得了手。#2229

  19:产品是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而项目是一个过程,根本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2468

  20:综合一下,我们做项目的本质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在时间要求、人财物花费、项目范围三点上做平衡。#2706

  21:早在2007年,一年里我就经历了5个比较大的项目,它们成功或失败,让我切身体会到教科书里说的:大多数的软件项目都是失败的。#3683

  22:最后,需要给大家泼点冷水,虽然我们这么用心地去琢磨文案,但产品里的文案却是越少越好。#4420

  23:于是有了如图4-22所示的光盘和包装,无中生有地给一款基于网页的软件搞出一些实体化的东西,这就是包装,事后证明靠谱,当然,这也很有时代烙印。#4756

  24:他们【实用主义的工程师】能在一团乱麻中找出最简单稳妥的解决方案,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公司需要什么、你需要什么,有一定的商业感觉,可算是职场中人见人爱的“老狐狸”。#4873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四):我们到底是不是产品经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